那年在高原,第一場雪散文隨筆
今天,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大雪。仲冬已至,渝州無雪,遠方一片灰蒙蒙,能見度很低,視線怎么也穿不過前方的濃霧,只聽到山下公路上汽車的轟鳴聲,林間依稀的鳥語音,不由一陣憂愁襲來,把思念帶回到高原,下雪的那些日日夜夜……。
那年,我們進入海拔2800多米的冶勒水電站施工,經歷了這里一場又一場的大雪,令人難忘。
我們住地周圍被原始森林包圍,厚厚的木叢林,高高的松樹在海拔3000米以下生長茂盛,山間溪流縱橫,開不敗的杜鵑花,裝點了這片神密的曠野。約三千五百米以上是光禿禿的巖石,石峰直插云霄,雄鷹盤旋在山腰。這里說變就變的氣候,雨與雪這對孿生兄弟,展現得淋漓盡致。下雪不分季節,各個季節總會飄上一會兒。
夏天飄下的是一粒一粒的針狀冰雪,落在地上就不見了,留下濕濕的印記。秋天飄下的是細細的雪霧,一團一團的白霧在秋風中舞動,停在紅色的楓葉上變成小水珠,掛在葉尖上閃閃發光。春雪還帶著冬季的濃妝,在森林的霧氣中結成冰,又在陽光的照射下,似落淚的春姑娘,淅淅瀝瀝把林中的葉子敲得叮叮當當,報春花笑了,白杜鵑花笑了…。這些季節的雪我并不怎么喜歡,還是對冬天的雪充滿了激情和敬仰。
冬天的冶勒山,被嚴寒一步一步逼近,零下一度,二度……十度……溫度計的數字還在下降。這時候,山野的生命更加活躍,彝族人家散養的牛、羊、豬在公路兩旁覓食,各種野生動物出沒在營區附近,還有小熊貓在那片竹林中活動,準備嚴冬的食物。施工的車輛要盡快將物資在大雪封山前運足,村民各自在找回放養的牲畜,被免凍死,都在悄悄的準備著,迎接第一場大雪的到來。
我們并不知道大雪封山是什么樣子,還在按部就班的建設營地,組織施工機具。還在欣賞這片原始森林的'壯觀與美麗。
午后的天空忽然喑下來,又漸漸地發黃,慢慢地云層變厚,接著怒吼的風把樹葉,水泥袋紙和工地沙石刮到空中,旋轉著形成一條長長的柱狀,反復幾輪狂風后,山野靜下來,天邊露出一條亮邊,望去如冷箭射向大地,讓人感到寒流刺骨,喘不過氣來…。雪,終于飄下來了,先是一片一片,在空中懸浮著,舞姿十足,瀟灑、輕盈落在樹葉上,房子上,草叢里,親吻著行人的面部。緊接著天空云層越來越低,天越來越暗,雪花越來越密集,紛紛揚揚,緊鑼密鼓地鋪在大山的懷中。聽,雪粒沙沙的敲擊聲,將潔白的身軀穩穩的依偎在大山;看,鵝毛般的大雪,鋪天蓋地,從天而降,似絨線在空中飄逸,似蝴蝶滿天飛舞。山漸漸的白了,樹漸漸的白了,房頂漸漸的白了,瞬間,大地一片白,黑暗逼近山野,寒冷逼進房間。我們徹底絕望了,大雪把我們困在了房間,停電了,停水了……。
清晨起床,門打不開,雪把門埋的有一米深,施工現場看不見了,公路,水池,廁所,鍋爐房都被雪埋在下面。有些工棚被雪壓跨,水管結冰放不出水,食堂一時也無法恢復正常營業,工地上百人的生活成了大問題。下山的路全被大雪封死,由于我們沒有高原施工經驗,臨設,營地建設都經不起第一場大雪的考驗。吃飯都成問題了,還怎么施工呢?要等到雪融化了才能重心搭建臨時設施,恢復正常生活。一天過去了,雪沒有怎么融化,大家只有自力更生,自我解決溫暖問題。
真是患難見真情呵,在兩天的等待中,一碗粥分著吃,一盤火擠著烤,一床被蓋讓著用。大家相互幫助,相互取暖,度過了最難熬的白天黑夜。
這場雪給我們留下深深的記憶,給這個項目的團隊注入了不可摧毀的種子,也為這個世界級課題的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愛冬天的雪,它的純潔,它的豪放,它的胸懷把大地擁抱。我愛冬天的治勒山,雄偉,寬廣,傲視著大涼山的變幻莫測。我更愛曾經為這座水電站,奮戰一千八百多天的建設者們。
【那年在高原,第一場雪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第一場雪的散文隨筆04-30
第一場雪散文隨筆09-03
高原情結散文隨筆09-11
第一場雪的遐想散文隨筆05-15
有關第一場雪的散文隨筆05-05
年在哪里散文隨筆05-02
高原上的魚兒散文隨筆01-19
那巷那院那花散文隨筆05-11
那山那水那稻田散文隨筆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