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行的散文隨筆
貴州行的散文隨筆1
忽然失去嗅覺使敏感的味覺也打了折扣,一頓早餐,也是吃得索然無味。我知道考驗的時刻到了,如何化無形為有形,于無聲處聽驚雷,已擺在面前。
登車出發前回憶了一下何老爺面授的招式。努力做了幾次深呼吸,是那種盡力的大口吸氣溫柔的從鼻翼出氣,細細的感覺高原山區那種獨有的夾雜著泥土草霧的芳香,然而,一切無及于是,那種熟悉的森林氣息全無。又反過來以鼻翼傾情吸氣至胸腔飽和再以口腔細均的吐出。這種呼吸方法我也曾教過許多初吃芥末的朋友,確有道理。如若你整反了未得要領,大多初食刺身的朋友都是涕淚俱下,一臉痛苦。有時一個噴嚏讓全桌人目瞪口呆,頓時失去了飲趣,自己也是無趣一臉尷尬,如若是位女士更是不堪…!
無奈,行程還得繼續,時間是最公平的,不會因為你富有,你賢達,你健康而他寡你多。上車出發一一茍壩。
對參觀茍壩的文字已發之七,不復述!
用完中餐,按照主席的戰略部署繼續西行,我等一干人馬準備一渡赤水,也是今天的目的地一一茅臺鎮。
車輪依舊轉山轉水,蒼山依舊,艷陽當空,多年的習慣餐后多是由昏沌而轉入朦朧。
迷迷朦朦中做了個夢,"依稀只身來到一芳草萋萋的坡岡,遠處的山巒告訴我是在山巔,天空一片湛藍,沒有一絲白云,山風過處滿是五顏六色不知名的山花浮動,渹渹沌沌如微瀾,環視四周不遠處竟有一襲紅衣……"不知是誰喊都醒醒了,下車了。茅臺鎮到了…
諸客官;。你可別小瞧了這"朦朧"二字?你一旦進入那意境,你便游仞于四野八荒了。我很想把其深邃的涵義做個解讀,囿于時間與篇幅的局促。
因為,組長發來信息一一開飯了!
貴州行的散文隨筆2
剛發現何老爺十幾分鐘前還在以筆代刀,圈點著他人的江山,實在精神可嘉,充沛的精力自嘆弗如。且為他手工點個大大的贊。
近十小時高鐵至貴陽,再二個半小時的大巴到達目的地-遵義。安頓好住宿,便邀朋友去尋找二十年前的美食記憶:貴州名吃"酸湯魚"。路不遠,出大門左拐十多分鐘有一條林達美食廣場,因所處遵義新區,整體建筑都較新,近晚上十點人氣不是很足。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新,街頭霓虹閃爍一副慵懶的都市夜景。
找到這家凱里老酸湯,看著環境尚可,與周邊的店鋪相比算是規模大的,早以饑腸轆轆,為晚上的這餐美味從中餐堅持到現在,之中只在高速休息區補充了一枚茶葉蛋。忙不迭點了一條大花鰱,七斤朝外。要了箱茅臺啤酒,一碟蠶豆板一碟花生米,先喝起,坐等那一鍋酸鮮適口,紅湯濃汁沸騰騰端上餐桌的酸湯魚。
然二十分鐘后老板端一個大砂鍋,電爐上一放,伸頭一瞧,我了個去!忙扶正眼鏡,托住下巴,心中是萬"罵"奔騰……是我點錯了還是上錯了,這一鍋酸湯與記憶中差了去了!N多種可能在腦海閃過。(夜深了明天發了)
貴州行的散文隨筆3
一個風光秀美的小城,群山環抱,清漪的湄江河環擁著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河水緩緩流淌,自遠汲今,庇護著一方百姓。縣城整潔,管理有序,獨特的地理環境下,許多高層建筑的陽臺都植花種草郁郁蔥蔥,形成獨特風景,市民生活悠閑安逸,
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包括我。但歷史的機緣將它與浙江大學綴聯到一起。不由讓人起敬……
回朔那段歷史,苦難的中國橫遭倭辱,戰火硝煙四起,為辟戰亂,浙江大學從杭州四遷其址。萬山千山,一路西行一路艱辛,最終定址在這個山青水秀的小城。一群時代青年精英在這里奮發學習,昔言求是,實啟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只為樹我邦國,天下來同。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奎星泰斗級人物,從這里走出了五十幾位院士。當年他們為當地帶來了文化科技與進步。浙大留下的文化遺存是湄潭人民的一筆寶貴的.人文財富,已成為湄潭人民奮進不息的人文資源,是激勵他們改造家鄉發展經濟的精神動力。
歷史曾在這里呈現,文脈仍在這傳承。
佇立湄江水畔,遮當一下高原曜炫的陽光,極目處一一水湄深處見遠山……
貴州行的散文隨筆4
明明自詡有顆不老的心,然在大自然面前卻又力不從心,內心的強大卻驅動不了這付贏薄的軀體,每邁出一步,氣短心急,腳步發抖,步步如負重,抬頭仰望長長的天階,內心卻在掙扎著是繼續還是放棄。
環顧四野,青山如黛,藍天白云,和風徐徐,愜意之極。所有的希冀在那句;"無限風光在險峰",另一點也是為了不負諸圈友…
下午的安排因故改了主題,小組自行安排。
一撮合,聽介紹去了離城近三十余公里的海龍屯。
海龍屯位于貴州省遵義市老城西北約28公里的龍巖山巔,是一處宋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本可偏安一隅,做個番邦國君,享三妻四妾的土皇帝,卻又要與朝庭分庭抗禮終遭滅頂之禍。其據守龍巖山是個眾山簇擁,峽谷幽深,雄關險要,隘口暗道遍布,山高林密,高聳入云,峽谷中有白沙水,方圓約5公里。
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對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頂平闊,面積約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關,屯前六關: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屯后三關:萬安關、二道關、頭道關。
海龍屯于198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4日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拾階艱難而上,逾加艱險崎嶇,但沿途風光無限,芳草萋萋,開著不知名的野花,生長著許多未曾見過的植物,遠山近景風光無法細述,粗礪的喘息表達著對身體的不自信。
然而,為了去觸摸那段不曾了解的歷史,我愿用鏗鏘的腳步去丈量歲月的時空和內心對先人的敬畏……!
貴州行的散文隨筆5
最后一游記,(再發何老爺已吐怨氣)湊個九字,意九九歸一。收筆了!
再說貴州之行!
本集只說:茅臺古鎮、貴州美食及茅臺酒。
赤水河將鎮區分為南北,湍湍東去,鎮區建筑多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街頭上廣植三角梅正值花期紅色、白色、紫紅色花團錦簇,在高原耀眼的陽光下異常艷麗。當地政府依托茅臺酒享譽中外的知名度,傾力打造鎮區地域旅游名片。照片中建筑立面并非古鎮原貌,而是刻意而為。我注意到它于遵義及沿途的民居全不相同,與本土苗居更是大相徑庭。但其風調也自成一體,別與它邦。
貴州無美食?并非是在貴州吃不到迥異它鄉的美食,只是幾天下來的接觸,自認為是沒有其地域鮮明特色的美食。我們在其它城市多見"正宗川菜","正宗徽州菜""正宗京味"等飯店招牌,而遵義等地我并未見到打"正宗貴州菜"此類招牌。也許,只是我管窺蠡測之見。沖著對二十多年前的那道酸湯魚也讓我把那段美好記憶吃了個瞪目結舌,美好也碎了一地。特色,是美食的要義。凡具有異于它鄉的食材和加工方式,并具有廣泛的的容納性和認知性,皆可稱之為美食。我觀察到貴州的餐食,端上來的多是雜燴,是那種分不清主材,輔料和調料的羼糅物,且重色輕味。寫到此,容我點支煙,透過赤水河的遠山,再思考一下下面的問題……。
貴州菜不入中國菜系,又不能自成一體,踞其地理位置,古時又屬川地。因此,在遵義在茅臺一些欄構酒肆的扎幌,多搖蕩著川味的榮光。
入座下來端上來的每道菜既有川萊感覺又似乎少了點什么?
但這并不影響你的朵頤。一天奔波填飽肚子是上策。于是乎,于是乎的結果你應該知道…
饑盡處鮮草皆美食!
晚餐是預定的團餐,評不得好壞。筷子還未拿起,不知從何冒出來的瓶裝、桶裝酒把晚餐推向高潮,看來這幫童鞋早就卯足勁兒備好了料。余下便是大呼小呵:"服務員拿扎壺拿小杯"。本就標準餐一頓,還就想吃喝出個飲食文化!又一段,于是乎?于是乎!呼呼啦烏呀呀。菜未動多少,酒先去了兩壺。這陣仗如紅日吐艷,噴勃欲出。偌大的堂面,擺滿了臺子,昏黃的燈光下,食客滿座,服務員穿梭其間,笑鬧聲,勸酒聲,吆呵聲,主臺上藝人賣力表演聲,不絕于耳。堂內煙霧繚繞,空氣污瘴,眼前浮出當年的馬幫驛棧。茅臺酒是個好東西,每個人的酒量都不盡相同,一但喝到臨界點,盡情演繹,悲歡自喜。
前幾天那幾位無比矜持斯文的女士,頻繁出擊輪番轟炸,都想表達加深印象之意。結果是個個喝得是笑靨如花,纖體漫移。而我們男士也如有;大風起兮云飛揚!豪言壯語蓋過門店的高音招客吆呵聲。大有射集隼於高墉之雄勢……。
我想這就是茅臺酒的魅力!因為,在這個鎮上酒店蓋于任何店面。家家置酒缸,戶戶掛酒幌。方圓十幾里皆以釀酒為主業。你莫管張家還是丁氏,只要不是你帶來的洋河,蓋稱一一貴州茅臺酒!
傍晚,高原的太陽收斂起刺眼的光芒,變成一個金紅色的光盤.斜掛在山頭之上,像一個明凈的天湖。遠處巍峨的山巒,在夕陽映照下,涂上了一層金紅,顯得格外瑰麗。
夕陽下的茅臺小鎮靜謐美麗。腳下日夜不息的赤水河依舊彈湊著那首不古的樂曲,仿佛向人們訴說著楊柳灣的古往今昔……!
【貴州行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貴州行九的散文隨筆09-12
貴州行散文05-20
行散文隨筆05-03
故鄉行散文隨筆05-04
儋州行散文隨筆05-04
桂林行的散文隨筆01-01
西安行散文隨筆04-29
寸行的散文隨筆04-29
旬邑行散文隨筆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