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那條河散文隨筆

時間:2021-04-26 08:13:07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那條河散文隨筆

  一如往昔。伴隨著小雨,天陰沉沉的。此間,南國的夏日顯得格外的沉郁。

那條河散文隨筆

  河,依然靜靜的流淌著,從寂靜仙山過喧囂俗世,攜“古魂”越千年而來,向未知而去。雨滴在水面激起點點波紋,但很快也被朵朵浪花抹去,蹤跡無存——似乎從未來過一般。

  這個詩人的節日,詩人的子孫在岸上哭泣!淚水混著雨滴流向“那條河”里。

  “節分端午自楚民,萬古同悲直臣冤。玉粽襲香浴芳蘭,佳人相見一千年。”

  中國人的情感很復雜,而這復雜的情感的延續更體現在對于山川草木的特殊情節。尤以山水情懷之重為甚。一條河承載著對“故園”之情,一座山更是脊撐一個族群的歷史。水,成了加速情感勃發的血液;山,化作歷史的脊梁,承載過去,支撐未來。而對于河的情感更甚,似乎是靈魂中輪回不滅的深深的印記。

  那年始,五月初五這個日子,對于接受傳統漢文化的人來說,便開始顯得格外的特殊。哪怕“故國”已然千年。

  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浴蘭之日,開始一個人過,也總是會不由自主翻開詩人的作品。那河邊所發生過的,詩訴如畫,畫如斯:高吟“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以祭東皇太一;“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的云中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聊逍遙兮容與”之湘君;更“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之“帝子”;多情如斯,不禁令人莞爾。《離騷》絕響,卻是拳拳赤誠。后世不乏諸多好手不吝之贊,然今世吾之后輩于斯,情之于字,卻也是顯得慘白了。誠論詩人之言莫非于詩、情。不論及多少報國情懷,滿紙可見于故園之痛。只此一點,庾信“關山則風月凄愴,隴水則肝腸寸斷”之情或有通鳴。

  河邊之事,亦多與河邊之人有關。近世,言及屈氏之人繁多,諸如郭沫若之“屈原”,然真懂屈氏之人,卻是無幾。俗云“愛之深,方痛之切”,予以為,深懂之人亦可謂之大罵之人。如此,唯魯迅一人耳。許壽裳曾有魯迅與屈原之精神聯系《屈原和魯迅》一文。論及諸要點有四(摘錄):一,魯迅對屈原一向持有肯定性的理解與評價,認為他“雖懷內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讒賊”;稱贊他“馳神縱意,將翱將翔,而睠懷宗國,終又寧死而不忍去也”。二,魯迅非常熟悉且十分推崇屈原的作品,不僅明言“《離騷》是一篇自敘和托諷的杰作,《天問》是中國神話的淵藪”;而且在自己的舊體詩里多有對“騷詞”的汲取與化用。三,“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采“騷詞”作《彷徨》題詞,意在自況。四,“望崦嵫而勿迫,恐鵜公式之先鳴”——魯迅集“騷句”作壁上楹聯,借以“自勵”。可見,屈氏對其影響之深。然,他又大罵屈氏乃“奴才”,更痛呼當時國人奴性不改,這也許令有的'人唏噓,然此乃難免之事,其于“傳統”之中某些因素之深惡痛恨,亦正是特定情況下之于現世的不滿之表征。

  若即若離之間,屈原轉首將要縱身傾越那一刻,過往的一切是否都清晰的浮現于腦海?是否從此,他的靈魂便追尋前人的足跡,游走于天地之間?我想,落日的余暉中,在縱身的一剎那,來自前方的陽光讓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幸福。恰如登高遠眺,他的夢境與現實在這一刻才得到完美結合,沒有人知道,屈原平靜的外表下是如何暗流洶涌。這一刻,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也許,他所看到的正是吸引著蕓蕓眾生所不斷追尋的“那條河”。

  這條河,從古流至今,不僅承載著詩人的情和留戀,更倒映著無數人的吶喊和哀思,亦將帶著過去流向未來。

  “午日偏逢晦暝生,楚江何處緬孤魂。香草深冤千載悲,忠骨一躍今何在?”

  這個詩人的節日,詩人的子孫在岸上哭泣!淚水混著雨滴流向“那條河”里。

【那條河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家鄉的那條河的散文隨筆09-07

家鄉的那條河散文隨筆01-13

那條河12-10

家鄉的那條河12-03

那條河的作文12-03

那條河,那條瀑布,那份鄉情06-10

外婆門前那條河06-09

外婆門前那條河06-09

回憶童年那條河11-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