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家書讓我終生難忘散文隨筆
二十多年前,我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求學。由于當時電話還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書信成了我與家人聯系的唯一方式。說起來慚愧,盡管當時每學期我寄出的書信不下百封,但寫給家里的卻屈指可數。除了開學返校后的“竹報平安”和放假前書信告歸期,只有要錢時,我才想起向家里寫封寥寥數語的`“催款信”。盡管當時家里并不寬裕,父母每天還要起早貪黑,忙里忙外,但每次給我寄錢,卻從不含糊。在父母眼里,我的“催款信”無異于“六百里加急”,耽擱不得,再難也要馬上去郵局匯款。往往我的信件寄出后最遲一個星期,還尚留父親體溫的匯款單便如約而至。
唯獨那次例外。
那年的冬天異常寒冷,格外難熬。我的“催款信”寄出足有十天了,望眼欲穿的我依然沒有收到匯款單。當時我身上僅剩下10元錢,只好一日三餐饅頭就咸菜。又過了一周,匯款單姍姍而來,緊接著我收到了父親的親筆信。
那是父親有生之年寫給我的唯一的一封信,短短幾行,卻讓我終生難忘。信中寫道:“吾兒,由于你的來信在大隊里壓了幾天,所以錢匯晚了。不知道這幾天你是怎么熬過來的,挨餓了嗎?孩子,讓你受委屈了。幾天前,你娘就開始念叨你了,說你的錢花得也差不多了,也該來信了,并再三催促我去大隊問問,可我就是沒聽。孩子,這都怨我呀!”
眼淚頓時溢滿了我的眼眶。我仿佛看到了父親拿著我的信,像做錯了事一樣捶胸頓足、一遍又一遍“作檢討”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父親懷揣著節衣縮食積攢下來的幾百塊錢,連飯都顧不上吃,迎著寒風,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十幾里路外的鄉郵局匯款的場景。后來,聽母親說,為了這件事,父親自責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那以后,父親不管再忙也要隔三差五地去大隊看看是否有我的來信,盡管幾乎每次都是空手而歸。
初為人父后,我才體會到,在父母心中,孩子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不忍心讓孩子受半點的委屈。即便孩子走得再遠,父母對孩子依然是漫無邊際的牽掛、擔憂,還有淚水和無助……而這時,父親已經離開我多年。
我后悔當時除了向家里伸手要錢寫信,平時沒有多寫幾封家書。
如今,書信漸行漸遠,電話、微信讓聯絡變得更加便捷,但是,我們隨時一個電話就能讓事先的約定“作廢”,一諾千金成了笑談。不管怎樣,我們平時再忙,也要經常與家人通電話,問候父母,抽空常回家看看,讓父母的牽掛變成實實在在的幸福。
【那封家書讓我終生難忘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讓我終生難忘的人01-10
讓我終生難忘的人01-17
讓我終生難忘的人01-10
一封家書的散文隨筆04-30
一封家書散文隨筆04-30
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01-30
使我終生難忘的事_作文09-04
我的那故土散文隨筆01-14
家書的散文隨筆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