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十五散文隨筆
轉眼間,我已虛度了二十五個春秋了。二十五這個數字,在我的眼里,一直都很尷尬。還記得前些年,當別人問起我為什么還不談戀愛時,我總是毫不猶豫的告訴他,我二十出頭,還年輕,不急。感覺當時說話的語氣,是那么的自然,大有一種我年輕我驕傲的樣子。 可時間不饒人,歲月的針線縫補了我的青春,而那些我以自由命名的年華,是那么的不堪一擊。
對于自己的這二十五年,我說不出一件值得吹噓的事。融入人群,我是那么的平庸,甚至渺小,我有時甚至找不到那僅有的存在感。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的尋找生命的意義。我厭倦生活的瑣碎,向往擁有一所庭院、一位賢良的妻子和一雙淘氣的兒女。我希望那時的我,能用一雙男人的手,輕輕地翻開書頁,用一雙平和的眼睛閱讀每一個文字。讀書累時,抬眼看看遠處嬉戲玩耍的兒女,不時,遠處炊煙升起,妻子的聲音,從廚房響起,我合上書,已明白午飯時間到了。其實我明白,我所向往的雖然簡單愜意,但或多或少少了一些人間氣味。雖然如此,這種恬淡的理想生活方式,依舊在我的心里生根發芽了。
當今社會,大多數同齡人,都是掙錢買房,娶妻生子,撫養子女并提供良好教育。 不知為何,我總想避開這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走的道路。我曾考慮過,自有漂泊,孤獨終老。我不知道我為何會有這么幼稚的想法?到了,現在,我已經開始慢慢否定自己的過去,偶爾會覺得那時的自己是多么傻,多么可笑啊!在這兩年,我也發現我的自控力較差,很容易生氣,甚至暴怒。究其原因,有不成熟的因素,但也不排除自己長期熬夜的惡習。因此,我努力練習微笑,試著向每一個人微笑。實際上,很難做到。人是有喜怒哀樂的,強迫自己微笑,只能適得其反。應該引導自身情緒,多培養一些愛好,多認識一些人,堅持鍛煉身體,這樣才能笑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2015年,在我的生命里,流逝的速度前所未有。我從來沒有感覺到,時間竟然比我先行一步。對于生命的態度,我從來都是不置可否的,大概意思就是,自生自滅。當然,這聽起來有些不負責任,我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消極的,但我很難抗拒。我的性格這要色彩就是憂郁傷感,但當我不去用一種所謂的人生感悟,去書寫文字時,我發現雖然覺得心里空落落的,但是我的心情好多了。有一段時間,除了上班,休息時間基本上不出房門,把自己關在家里,玩著手機,看著電影,睡著覺,這種感覺讓我覺的空前的頹廢消極,我甚至懷疑自己患上了憂郁癥。其實,我明白,這是一種孤獨的人生態度。只有人的心到了一定程度,才會體會到其中酸楚。
孤獨也并非是那么可怕,自古文人多孤獨,只有孤獨的情懷,才能醞釀出扣人心扉的文字。當然我算不上文人,充其量是個文字愛好者,就算“文字愛好者”這個頭銜,也是有待商榷。我一不看書,二寫字也不能持之以恒。記得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自己的一篇文章,下面的評論是空話多。當時心里的確不好受,心里暗暗說道:“這叫散文詩。”其實,我大可不必郁悶的,我的文字的確是過于追求語句的華麗,但卻忘了其文字的靈魂。可是每當我把想象的畫面化為文字時,喜歡讀,或者說能讀懂的人少之又少,他們甚至看都不看一眼,這或多或少打擊了我的寫作的欲望。
一直以來,想寫的東西太多,比如我的自傳《我的二十個春秋》、《雨時寂靜》和《半邊臉》,這些都是我想寫的。可現實總是那么殘酷,為生活所迫,我必須工作。我不怕吃苦,關鍵是,我不知道這樣寫下去有什么意義?所有,我放棄了,偶爾寫寫一兩篇心情文字。現在寫作時,我都會盡量不讓文字沾染上傷感的氣息,每當看到其它網站把我的文字歸納為傷感散文時,我的心有種莫名的失落感。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很幽默,開開小玩笑,調節氣氛,逗得大家樂不開支。
談起自己的傷感,我也不知為何?可能在別人眼里看來,我的傷感十有八九是因為愛情。實際上,不完全正確。我的確算得上個癡情的人,但偶爾我也會懷疑自己是否真得癡情,我甚至不能明確區分那是愛還是喜歡。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是種好感度的重復疊加。時隔多年,對于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愛情,我依然感覺很無助。我是那么的自卑,那么的靦腆。我想,我應該擁有,至少不會是終生遺憾。到后來,我才明白,我的傷感,已成為了一種習慣,它融入了我的生命,融入了我的文字。
.
從小到大,對于生日,我都沒有期待,因為我沒有過生日的習慣。生日對于我來說,非常平淡的一天。記得二十歲的那天,一個人走在夜里,吹著寒風。媽媽和堂姐相繼打了電話祝我生日快樂,媽在電話那頭叫我一定要吃煮雞蛋,我毫不在乎的敷衍著。掛掉電話,我微微一笑,低聲說道:“小子,生日快樂。”
不得不感嘆,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一五年五月十八日,我搬出了父母居住的出租屋,在附近找了一間安靜的單間,雖然房屋簡陋,但我真的很享受這種自由感覺。自由,一直是我所推崇的。如果要說起原因,那多半和兒時的成長脫不了關系。可能是無憂無慮慣了,到了現在,自由的殘影依舊影響著我的生活。這可能談不上任性,反倒有可能是一種平淡的生活態度。每天早晨起床,騎著自行車騎行七公里路上班,然后十點鐘再下班,雖然在別人眼里,有點辛苦,但我早已習慣。至于為什么要騎自行車,而不是坐公交車呢?我的答案是,我的身體越來越差,抵抗力嚴重下降,過敏性鼻炎長期困擾著我。所以,我想強身健體。以前所說的睡前三十個俯臥撐,三十個仰臥起坐,沒有堅持幾天,就放棄了,這和我對待文字的態度如出一轍。
在二十四歲以前,我的身體都很瘦,不管吃多少飯,就是不長肉。所以,每當聽見別人說身體胖時,我就會接著說道:“我想胖還胖不起來呢?”沒想到,從七月份開始,我的.體重就有所提升,但我毫不知情。直到一位朋友說我長胖了,我才驚覺自己的臉上長了少許肉,肚子上也長出了一些肉。后來,去爸媽的出租屋吃飯時,我躺在床上,一言不發的四處觀望,在門口炒著菜的媽站著身子說道:“二娃的臉有些浮腫。”我不置可否,面無表情的躺著,但心里覺得有些好笑。我的目光掠過爸媽的身影,猛然間,發現爸媽又蒼老不少。說起來也慚愧至極,爸媽沒日沒夜的努力工作,而我卻是不求上進,依然迷茫著。我似乎很樂意把自己的迷茫狀態告訴任何人,其中得到的答案可歸納為一個字“錢”。我想,我迷茫的原因除了想得多做得少外,還有就是我還不夠現實。
不得不承認,我這個人的確對現實和夢幻感到模糊不清,分不清界限,這可能是因為習慣性的幻想吧!但同時,我很清醒,我知道自己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當然,除了那些閉門不出的日子。有時,我甚至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我害怕對視,我低著頭,似乎是在逃避,但又像是在看自己。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應該算是比較了解的吧!踏實,簡單,傷感,心軟,顧及別人的感受,消極,怯懦,有一些小聰明,喜歡猜測別人的心思。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如果真的寫,估計至少要三千字才能寫完吧!而現在,我向往睿智,狡猾和狠毒的性格,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生存于這個社會。當今社會,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估計只有圣人。站在街上,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群,誰不是為名利而行?當然,我也不例外,即使我有些邊緣化。
以前讀過安妮寶貝的文集,主人公大多數是社會邊緣人,雖然有些瀟灑自由,不受家庭和社會責任限制,沉醉于燈紅酒綠,放任生活糜爛。起初,我是很羨慕這種生活的,覺得和自己的性格有那么幾分相似。到后來,愈發覺得文字的魔力在于還原生活,但那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生活。那需要青春的代價,需要時間來填補所有生活空隙。
我不知道,十年后,我會是什么樣,但我大概能想象的到。以后,我都不會去空談未來了,我只會過好現在,活在當下,因為,沒有到不了的明天。眼下,二十五歲的我,是應該找個女朋友的時候呢?希望自己在三十歲以前成家立室,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樣,也不用再聽媽的嘮叨了,也不會在別人問起時尷尬了。
春秋二十五,一半付出,一半感悟。來到這個世上,我感恩一切,同時,我也痛恨一切。我為所擁有的感到幸福,我為所失去的感到釋懷。也希望在每個夜里,我都能慨然的說出:“你好,明天”。
【春秋二十五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沱河岸邊的春秋散文隨筆05-04
水煮春秋滋味濃散文隨筆09-11
《春秋》與《春秋左傳》區別04-01
春秋09-28
春秋家園——春秋風骨11-07
我的春秋02-02
戲.春秋09-03
我的春秋02-02
亂舞春秋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