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烏鎮的散文隨筆
誰說過來著,到蘇杭玩,一定要在下雨天。江南夢一樣的感覺,必須是煙雨中,那浸潤在發上絲絲縷縷的雨,會打濕人的心。因為如煙如霧的雨,才適合等人。那些年,白娘子就是在雨里,才有了傳奇。
早上坐上大巴車,直接到了烏鎮,一路上竟然無雨。看來,這兒沒有我要等的人,準確說,沒人在秋天等我,雖然有點點期待,我不知道那個人會在哪個地方發呆。也許烏鎮西柵區石橋下的水,發呆人曾經深情地望過,隨風飄下的秋葉,不定就是手上摘下,輕輕把葉柄一捻,葉就旋轉落入水里,承受著今秋的相思,漂來。今日無相遇,只等秋再來。
烏鎮,水鄉古鎮,六千年的悠悠歲月,寄托了多少離別情仇。還好,今日無雨,趁天晴,讀讀這春秋時期就有史載的古鎮。
烏鎮地處江南水鄉,隸屬嘉興市,西臨湖州,北接蘇州。屬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其一為周莊,甚幸甚幸)。典型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因河流沖積沼多淤土,色深肥沃,呈青色,青與烏與黑相若,古稱為烏墩,也叫烏鎮。也有一說法,道早早些年,是吳越邊境,吳國駐兵以防越國,導游說領兵將軍姓烏,逐稱烏鎮。
烏鎮分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西柵因旅游居民全遷出祖居地,其它三柵均有居民居住正常生活。柵,意思為用竹木鐵條等做成的阻攔物。柵欄,地方用這稱乎,可以想向水鄉風貌了,十字形的內河把鎮劃分開來,成了四個區塊。叉河道之多,渡船出入其間,有河即有橋,難道還成不了一幅巨大的圖畫?
還是一步步地來,隨我走起。
我們一路緊跟導游,聽她說,西柵有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之多為全國古鎮之最,街道有保存精美明清建筑,末遭破壞。橫貫西柵老街長2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2公里。街區內有古勝名跡,手工作坊,經典展館,民俗風情,等等等等,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會讓人流連忘返,也可以乘渡船游覽。沒等她喋喋不休地說完,我們先行一步進入心臟地帶的老街上。
老街,青石板路,屋一半挑在水上。街道很窄,游人不多,街很干凈。陽光擠了進來,把街變成明喑兩半,很靜。這時,可以聆聽當年凝固的繁華,觸摸時間的印記,心中的江南應該是這種纖塵不染的樣兒。彎彎的街邊橫著連接石橋的巷子,一眼過去,看見橋的那一邊,假若真的有人等,那橋上就是最動人的老地方。
轉過一個角,能看見一座橋。無論你在那座橋上望。還是坐在橋是看,必為另一橋的風景。轉了無數小巷和轉角,只有三二麗人,沒有我的遇見。但那踏磨光滑的石板路面上,肯定有她走過,不管是雨里,還是高跟鞋,都溶在石街的時光里。與時光一同默默地等我出現,堅信在某個燦爛的日子里,到來。今天,我來了,坐在石橋的石欄上,能體會到你曾在這兒坐過,不會錯,一定就是這兒。站在街房木壁旁,也能拭出你曾依在此處,望著街囗,癡癡地等我,走進來與你一起在老街漫步。
街面上染房、當鋪、醬油作坊、岸邊唱戲的舞臺等等,都留給導游講給身邊的人吧。我不再站在橋頭眺望,因為無雨,在這陌生的地方,不見你是一種寞寞熱鬧,雖然,不遠處,會有你的眼關注著,但怕起風,吹散逝水年華。
雖然喜歡留在原汁原味窄窄的石街。看麗人走過,看她在長長的巷子里走,我想總應該有一絲雨該下了,不然那木柄的油紙傘,到了晴天有什么用。這念想終敵不過,朗朗萬里碧空,麗人依然走過,無風裙擺依然飄逸。夢一樣的江南,不會畫。更不會寫詩,詩一般的情,寫不出半句。讀書少,方知受傷不分環境,連在這最柔軟的江南,心也會一痛,那怕身披鎧甲也是枉然。
我們4人包了一葉烏蓬船(烏蓬船肯定是這種樣)。櫓動水響,沒人劃槳,細看是馬達替代,也是現代的底子了。艙位不多,我們可以船頭船尾地看,也側身透過窗格看岸邊行人。
那個小孩一手拿著糖葫蘆,一手抓住他母親的短裙左顧右盼,仿若也在等同行的小阿妹。
船象一條魚,滑過一座橋又一座橋。那是誰家院墻上開著己枯萎的美人蕉,分明看見2只鳥跳進去不見了。垂柳梳下細長的柳條,害壞了河里的水,變成水在柳條上起波紋。那是誰家的院落啊,涼起的衣服還在滴水?這是誰家窗戶無人還打開窗?又是誰家姑娘坐在岸沿,讓那個小子盡情地拍照?
又是誰家的小店飄出香味,同伴居然能說出名字叫東坡肉。
船在水上緩緩地飄,眼晴有點顧不過來,船在風景里劃過,不知道船里的人又會成為誰的風景,一不留神,卡在誰的心里成了永恒,這畫面里不是我,但一定會有人。
上岸見一店對聯:一杯兩盞今逢漁家美食,三碗四碟淵源百年風情。喔,千年歷史,千年風韻。不知醉過多少人,更不知多少人醉臥他鄉。
土木結構的淺屋深宅,演義過多少往事,茂林修竹中有過多少傳說,還有孤獨的游子,寂寞地看著落花。
我知道,巷子不寬,水巷太窄,恰巧能讓游子走進,只有走進江南,才是浪漫的開始。
【江南烏鎮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江南水鄉烏鎮08-21
烏鎮散文隨筆04-30
水秀烏鎮散文隨筆05-01
描寫烏鎮的經典散文隨筆01-14
烏鎮印象散文隨筆04-30
散文隨筆:江南記憶05-02
江南的冬散文隨筆07-27
念江南散文隨筆04-27
江南之戀的散文隨筆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