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散文隨筆
第一次聽聞“敬畏自然”這一說法,是在初中的時候,那還是出自當時的語文課本,課文內容是什么早已模糊不清,只知道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至于敬畏自然的嚴肅性,對于那時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我來說,根本抵不上一盒巧克力有誘惑力,即便現在,我在寫文章時也不能駕馭,只是會聊些自己的經歷罷了。 談起敬畏自然,我第一想到的是一部紀錄片——《人與自然》,這也算得上是我看的第一部 紀錄片吧。說起《人與自然》,最愛的是趙忠祥老師的配音,柔和又充滿磁性的男聲,很自然地將我帶入片中;令人欣喜的是影片開頭、結尾曲的節奏;而最重要的是這部影片的內涵。該部紀錄片一方面翔實的向我們展示了自然的美麗,自然的力量,自然的`神奇,另一方面又或多或少闡釋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引發我們對自然的深思。
這部紀錄片,當真是開啟了我對自然認知的大門。 我曾經幻想著有這么一個地方,這里綠草如茵,花團錦簇,不遠處又有高山流水,山上樹木茂盛卻又不緊致,山下小溪環流,溪水緩緩流向遠方。而我的宅邸就居于此,每日自己靜心地聽著鳥語,聞著花香,在藍天白云下,微風徐徐里,手捧著書籍,喝著咖啡,躺在搖椅上。這里遠離喧囂,我就這么自由自在的生活,偶爾累了的話,就這么睡去,徹底融入其中,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算得上是我的世外桃源。 古代文人墨客,時常也有尋找世外桃源,到自然中寄情山水,發現自我,釋放自我,或許是因為他們仕途上的不得意,但依然可見自然有治愈心靈的能力。
到了近代,在讀《文化苦旅》中,記得文中有一番話,說的是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反駁,他認為天時才是真正的不可替代,也是說明了自然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人類根本無法比擬。 而現實當中,這些日子到外地大城市去學習,卻時常感慨家里的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環境上。家鄉是一座小城市,走的是旅游城市路線,最近又得了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市內沒有什么污染企業,又有幾條河流貫穿其中,河水的源頭來自大別山,十分干凈,在這里,基本上每天都是藍天白云,吹來的風也都是略帶濕潤涼爽的,這里才是適合居住的地方。 自然對人類帶來的利益,更多的潛在的,長遠的,從前人們對自然的看法,大都也是保持敬畏的姿態的。然而現代的人們似乎在科技進步,生活水平飛速發展中,忘了自我,變得日益驕縱起來。他們大量侵蝕自然的凈土,永遠得不到滿足,導致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自然的包容能力也到了極限,終于一系列災害降臨,人們誠惶誠恐。好在前些年,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逐漸強烈起來,各種環;顒酉嗬^開展,也算是對自然的補償。
學著敬畏自然,更多的是敬畏人類自己。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的產物,不過是有了思想,有了言語,就對養活我們的自然指手畫腳。仔細想想,實在不該。
【敬畏自然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敬畏自然05-06
敬畏自然05-06
《敬畏自然》說課稿01-09
敬畏歲月散文隨筆04-30
敬畏生命的散文隨筆05-11
《敬畏自然》修辭語法07-15
讀《敬畏自然》有感07-12
敬畏自然閱讀理解04-29
敬畏自然講課設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