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與歸根散文隨筆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也許這個假期最大的收獲就是這段話。老林取其意“觀復”“歸根”,用濃濃墨汁寫下來,貼于村里復古式豪宅。
慢慢的,覺得寒假回家過春節,于我就是一種“歸根”過程。當你在外漂泊,在外流浪,在外瘋狂,也許有那么一天,你醒來,看著緩緩升起的太陽發呆,想不起自己為何處于此地,將往何處去。細思極恐,自我變得無比陌生,在何處把自我給丟了也再也想不起來,危機感讓你驚慌失措。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對我來說,上述的情景發生過,也許是因為我未老先衰了,或者是我科幻片看多了,書看得少了。
這個寒假始于一個讓我驚慌的簡訊,前一秒鐘,我的腦海里還是電路板還是帶阻尼振蕩系統,后一秒鐘,眼淚掉下來,我知道了牽腸掛肚的感覺是什么樣子的了。五月天說最怕朋友突然之間的關心,我最怕收到類似那樣的簡訊。
外婆因一個意外住院,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努力使自己鎮定。半小時之內把行李和其它東西整理穩妥,在黑夜里胡思亂想,等待黎明的到來,黑夜漫長的讓人覺得極為難受,理智被撕裂。我想起高考前的那個電話,那個時候我也哭了,但又如何呢,所有關于外公的畫面只能在記憶里找尋了。
再一次感到生命的脆弱,再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再一次被無力感充斥。無論平時是如何的把牛吹上天,無論平時是如何嬉皮笑臉,無論平時是如何不可一世,生命總有一些東西你承受不來。
在醫院陪外婆,看著她滄桑的臉,摘掉假牙之后軟綿綿的嘴,仿佛看到人的一生。從昏迷到含含糊糊說只言片語,從只言片語到凌亂的不知所云話語,從猜不到含義的話語到偶爾幾句有正常含義的話語,從痛苦的面部表情到微笑,從微笑到笑出聲來,從誰也不認識到喊得出舅舅的名字。這個過程之中,看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掙扎,目睹這個過程,會突然明白那些寫在書里的道理到底說的是什么,會明白什么叫做需要敬畏之心,會明白什么叫做珍惜。
那天,外婆放了個屁,我們以為是大便,問她是不是大便了,她被問得不好意思,大笑起來了,那是一種像極了小孩的無暇的笑,笑完之后,才說“無”,把整個病房的人都逗樂了。看到這種笑,聽到那毫無雜質的笑聲,我想我可以放下懸著的心了。雖然,我多次嘗試過問她是否認得我,得到的都是搖頭;雖然,她還是會說一些我不知道是什么的話。我相信外婆會恢復的很快的,因為在我回家吃晚飯時看到垓承又出發去值夜班看護外婆了。他每天都在夜里陪著外婆,沒間斷過一天。從表弟的身上我看到一種擔當,我也有理由相信,這個大家族未來不會很差。
我的寒假也基本上圍繞著這件事,做著我認為我該做的事情,盡著我認為該盡的責任。看著每個人做的事,聽著每個人的話,并在這些事情中思考著那些不曾真正懂得的道理。
記得羅胖說過“任何一個問題在深思熟慮之前,要允許各種各樣的角度和觀點,并存于自己的頭腦中”,這句話在這個寒假里打了我兩次臉,后來學乖了,不再被它打臉,只是被揪了一下耳朵。
關于這兩次打臉,說到底,我想有兩個原因,第一,我經歷的事情太少,畢竟太年輕,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大多都是存在于自己的腦海里的,我認為某人應該是怎么樣做的,并堅信他的確會這么做,到頭來,我都是錯的。事情遠比我想的復雜,每個人都扮演著多重角色,每一個角色都很重要,每個角色都有屬于它的無奈與苦衷。
我簡單的認為作為一個兒子,舅舅們應該做到哪些事情,應該出自己幾乎所有的精力去照顧外婆。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忽略了他們是外婆的兒子的同時也是舅媽她們的丈夫,甚至還是兄長,更是好幾個小孩的父親。無知讓我變得苛刻無比,天真無比。我應該感到慶幸的是,父親及時幫我開竅,跟我分析了他所看到的事情。
其二,我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的思考都是以自身為中心的。這不是自私,就像圓規畫圓沒有圓心畫出來的哪里是圓。不已自身為中心的,要么是自不量力,要么就是根本不動腦思考事情。這樣一來,關于三個舅舅們所做的陳述,所采取的行動,就可以理解了。理解是體諒的前提,一個不會體諒人的人是很可怕的。
很奇妙的是,大學以來,每次寒假回家,無論就什么樣的話題和家人們聊起,最后都會繞不開“家”這個話題。也許是剛好我注意到這一點,忽略其他的;又也許的的確確很多話題最后都會歸結到“家”這個主題上來。很小的時候聽到一句歌詞“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時候當然不會理解,現在也許都還沒深刻的理解,但我又堅信每年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深了。道理總是很好懂,很好說,但是真正的明白總會付出一定代價。就像小學生唱苦情歌可以有足夠多的面部表情開心的唱,雖然他們會唱,然而他們不懂,但當一個七尺男兒聽到一首歌黯然神傷時,你會知道他聽懂了這首歌。
每年對家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當然不至于推翻之前已有的認知,只是去掉一些舊的,加進了新的認知,或者是明白了之前的認知里那些結論所需要的前提條件。在深夜里把所聽到的.事情細細深思,慢慢的也會懂得一些道理,這種懂得比起讀朋友圈的那些雞湯毒藥的讀后感要深刻一些。這也是為何我寒假回家幾乎不翻閱那些轉來轉去的文章的原因,“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我開始明白了。
想想覺得挺可悲的,以為看的文章多了,懂得也就多了,現在重新審視這個事情,覺得不是那么一回事。道理總是重復的,讀的那些無良公眾號的文章,讀完之后熱血沸騰,感覺自己又懂得了一些東西,慢慢的以為自己啥都懂,文章看多了,幾乎可以從上文猜到下文,下意識的會知道這個事情該是怎么處理的。直到有一天自己遇到一個活生生的事情擺在那里,發現讀文章時那種幾秒鐘判斷對錯的行為簡直是荒誕無理。最初甚至還會覺得事情就是這樣子處理就行了,因為無數案例都跟你說就是這樣子的,發現事情走向好像不是自己想的那樣還會抱怨一下別人不懂這個道理。直到最后才發現,其實大家都懂,真正不懂的是你自己。
初六那天,閑來無事,一家老小圍在一起喝茶聊天,就當前一些事情進行討論。聊了整整一個下午,我一直在想我想要的家到底長啥樣,在那天我覺得我找到答案了。無論是長輩還是晚輩,你把你的觀點擺出來,沒人會笑話你,也沒人批評你,但是會質疑你,如果你不能自圓其說,沒有堅定的立場,那么其實不需要等到別人來質疑你,你自己都會懷疑自己。這是有利的辯論,我覺得討論和辯論是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舊時代的人得承認時代變了,事物的存在有它的道理;新時代的人得承認,舊時代有其一貫性。最后是每個人都會承認人都有私心。
該死的羅胖,說的話老是留在我腦海里。也罷,把它寫出來當作本文的結尾吧。
“回頭細想,能輕率地說出口關于某件事“我認為”這三個字,往往是三種情況:第一是了解的信息不夠豐富全面;第二是自己持有某種偏頗的立場,是用屁股在決定腦袋;第三就是一時間受到某種特定情緒的控制。如果不是這三種情況,你會發現自己對于要評論的這件事情,其實內心里是矛盾的,在把它說出口之前,你是搞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想法的。”
把最后一句話修改一下,很多事情在把它寫出來之前,你是搞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想法的。于是有此文。
【觀復與歸根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落葉歸根的散文隨筆05-03
落葉歸根經典散文隨筆05-01
觀《復聯3》有感05-02
落葉歸根訣別之意散文隨筆08-27
觀蟲經典散文隨筆04-29
觀雀散文隨筆05-04
觀魚散文隨筆01-19
葉落歸根08-18
總歸根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