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東南坡散文隨筆
家鄉鐵樓村南有道起伏數里的大嶺,嶺北幾百畝梯田直到村邊寨墻外,大家都叫這處地名為東南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太陽落山時,人站在此,能看清黃河北岸座座山和南岸的千年“古柏樹”枝葉擺動。
那時,逢初冬和開春,我和小伙伴們會爬上南寨墻頂,看那麥田中雁落雁飛。
下午,高飛的雁群,會徐徐落在一望無際的麥田里。看到雁快落時,我們慌忙溜下寨墻,竄到那里去逗雁耍,任你吆喝轟攆它也不飛,只是嘎嘎叫著蹦跳跑動。等到頭雁長鳴,群雁騰空,逐漸形成一或人字隊伍,飛向遠方。有時雁也在此過夜,黎明再飛。
俗語云:鴻雁傳書宿旺地。這處也是塊風水寶地。
這片熱土年年豐收,是村里的糧倉。
兒時,是人欠吃、牛缺草時期,我們結伴割草常去東南坡塄上,那塄上長的茅草、馬耳朵葉草,棵壯葉大,牛最愛吃,不大一會兒,就能割一籮頭。
割草的同時,眼還瞅著哪棵圪針枝上有小酸棗,哪處有野枸杞,摘下可一飽口福。
遇到“蘿蘿蔥”,趕忙用鐮剜出根兒,拍去土,入嘴甜絲絲,嚼著美極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老婆生孩子沒幾天,聞到茴香大料氣味,突然斷奶,嬰兒哇哇哭,急壞全家人,聽說“蘿蘿蔥”根和“媽媽多”果能助下奶,我跑到東南坡塄上鋤刨、手掐。誰知腳沒踩穩,掉下來摔了個仰八叉,翻身起來,上去再挖。
在那沒聽說“奶粉”這新名詞的歲月,多虧有東南坡塄上的'“蘿蘿蔥”根、“媽媽多”野果熬水服用,才使嬌兒重新有了奶吃,解了急難。
東南坡地中間有條通往洛陽城的路,剛改革開放時,隊里為搞經濟,在路邊種了幾畝香瓜,瓜熟時節,孩子們爬到瓜秧下摸瓜,分而食之解饞。看瓜老頭脾氣躁,看到有小孩從瓜地邊過,又吆喝又攆,孩子們才不理他呢,過路又不違法。瓜常丟,也找不到是誰摘的。
后來,換了個人緣好的老漢來看,見到孩子們在路邊轉悠,會笑瞇瞇地喊:“乖乖們快來,我知道你們這小饞貓想干啥,來!給你們每人尋個好香瓜,拿著到家吃,別讓隊長來了批評咱們。”
這幫“猴精娃”自從吃了老漢的瓜后,不好意思再去瓜地邊耍,也再沒聽說瓜丟了。
如今的東南坡,小浪底專線從中間穿過,一半成了廠房、民居,另一半原貌依舊,綠地繁茂蒼翠,氧吧常在。
【難忘東南坡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東南的秋風的散文隨筆01-13
綠蔥坡的霧散文隨筆09-06
蒼坡古村散文隨筆09-02
清涼水磨坡散文隨筆04-30
記憶深處的九牛坡-散文隨筆05-02
綠蔥坡的三月雪散文隨筆09-05
有個美麗的地方叫橫坡散文隨筆05-02
難忘的經歷散文隨筆09-07
散文隨筆《難忘的情懷》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