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活法兒散文隨筆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無論是高官大款,還是普通百姓,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總要尋找一點人生意義和自身價值,也就是尋找一種活法兒,并為之操勞,為之奮斗,為之滿足,為之常樂,為之自傲。
上海浦東航頭鎮有一位當搬運工的老人,名叫王錫奎,退休以后,寂寞難耐,寢食無味,六神無主,常常獨自對窗發楞,一坐就是幾個鐘頭。老伴問他為什么整日價沒著沒落的?他苦笑回答:“一天到晚呆在家里沒事干,除了吃飯就是睡覺,這樣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
后來,經人介紹,到一家小工廠食堂打工。清晨,天剛亮就起床,蹬上三輪車出去買菜。白天,在煙熏火燎的廚房里燒火、蒸飯、炒菜、洗碗、涮鍋。不管盛夏酷暑,蚊蠅叮咬,還是隆冬臘月,寒風刺骨,老人一干就是七八年,樂此不疲,活得有滋有味,身板越來越硬朗。
老人并不缺錢。他去食堂幫工,也掙不了幾個錢,無非是尋找一種活法兒,在有生之年,再為社會作些貢獻。他覺得,生活的最大樂趣就在于自己所做的一切為人們所需要,給別人帶來益處。
我的老同事陳忠祥是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的資深老編輯,前幾年退休以后,在家里呆不住,有事兒沒事兒到辦公室轉轉坐坐,就象退休前一樣,不由自主地按時“上班”,看書、閱報、寫稿。遇到年輕人向他求教,他高興得象孩子似的,不厭其煩地熱心講解。有人請他幫忙采寫聯辦稿件,他不顧身體有病,深入采訪,精心寫稿。
有人不理解,既然退休了,又沒有返聘,不在家享清福,一天到晚來辦公室干什么?其實,這位老編輯也僅僅是為了尋找一種活法兒,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有價值,沒有白活,對社會還能作些貢獻,這比在家享福有意義,更快樂。他說,只有我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時,我才真正品嘗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是呵,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對于一個以共產主義為理想的'共產黨人來說,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假如一個人老是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打轉轉,脫離社會需要去搞“自我設計”、“個人奮斗”、“實現自我價值”,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即使偶爾成功了,也談不上有什么真正價值。
一個人如果不被社會所需要,對社會來說是多余的或可有可無的,那太可悲、太讓人痛心了。難怪一些身患重病絕癥的作家、科學家視寫作、科研為生命,讓他們放下筆、停止工作,也許可以延緩肉體生命,卻無異于精神生命的終結。此中滋味,誰人能解?
對于作家、科學家來說,寫作、科研是再好不過的活法兒。他們寧可忍受病痛的折磨,也決不放下手中的筆,離開實驗室。在他們眼里,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尋不到自己的活法兒,是痛苦;能找到稱心如意的活法兒,是幸福的。但愿世上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活法兒。
【尋找活法兒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尋找散文隨筆08-30
如何活散文隨筆04-30
尋找浪漫散文隨筆07-27
尋找風情的散文隨筆05-02
尋找夜的黑散文隨筆09-01
尋找玫瑰散文隨筆01-24
《隨水而活》散文隨筆05-06
人活的是心情散文隨筆04-29
在雨中尋找快樂-散文隨筆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