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清宮楹聯的多元性散文隨筆
下清宮所處的位置,是在邙山翠云峰的南側,這幾年做了擴建,看上去比上清宮還要整肅。最北端高阜上的三清殿,乃新修,雕梁畫棟,建筑體量可觀。而下清宮的山門還是舊形制,嬌小玲瓏,門洞兩層,朱門紅墻,歇山式,黛色瓦,當門楹柱上有一副對聯,上聯:紫氣氤氳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澤萬物;下聯:祥云縹緲下清宮宮觀傳道道濟來生。一看對聯的用語和用典,便知與老子有關了。
說是與老子有關,最初卻是為紀念一頭青牛,舊名喚作“古青牛觀”。登上臺階,進入門洞,就見一方石碑,上寫“古青牛觀”,四字赫然,嵌于門洞墻壁上。
若問上清宮附近,為啥要修青牛觀?原因簡單:當年老子擔任東周守藏史,一直居于洛陽城中。后來,周王室發生內亂,老子掌管的圖書典籍被王子朝搶運到了楚國,老子見周室衰落,自己又無書可管,只好來到城北邙山上,結廬翠云峰,動了道家思。
老子悟道之后,決定離開洛邑,西出函關,傳道化胡。他來到翠云谷,牽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見要離開此地,對著西方吼了三聲,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來。到了隋朝,人們為紀念老子,在翠云峰建“老子廟”,至唐又改稱“上清宮”,后又在拴牛處建“青牛觀”。這些故事,我早就寫過。如今重提,還是原話。
且說下清宮的對聯,特點是駁雜多元。除三清殿、道德洞、混元洞主殿之外,還有文昌殿、財神殿、藥王殿、龍王殿、牛王殿、鬼王殿等配殿。不同的配殿內,供奉不同的神靈,信客們各取所需,各處進香磕頭,倒也方便。其實表明在某個歷史階段內,翻蓋寺廟的資金短缺,不能單門別院,各起高樓,各敬專神,也只好“萬教合一”,寺廟雜糅,湊在一塊。這種現象在偏遠農村,則更為常見。有趣的是當各路神仙,本來各有分司,經管的.領域不同,但被湊在一起后,也能和平相處。只見一個個燒香的老太太,挨門進香,見神磕頭。結果呢,財神殿的香煙,飄到了藥王殿內,藥王爺聞到了,竟然不嫌有銅臭味;藥王殿的香煙,飄到了財神殿內,財神爺亦不嫌有苦藥味,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先看道德洞,上面有一聯:道在圣傳修在己,德由人積命從天。上下聯第一字,連成“道德”,既應景道德洞,又暗含《道德經》,設字巧妙,促人聯想,使人覺悟。再看文昌殿對聯:月映文星光射斗,風吹桃浪錦上花。文昌殿敬奉的是文曲星,他是專管科舉的神,這種寫法,也算貼切。然后你看財神殿,對聯很容易理解:敬財神財星入戶,尊福圣福德臨門。這邊還有藥王殿,對聯是:一粒仙丹昭日月,萬年妙藥濟生民。上下聯都用了數量詞,對仗工整,意思簡單。接下來,就是龍王殿對聯了,寫的是:出龍宮風調雨順,歸北海國泰民安。此聯的下聯,需要解釋一下:民間傳說中,四海各有龍王,分別是東海龍王、南海龍王、北海龍王、西海龍王,那為啥這里絕口不提東海、南海、西海龍王,而僅寫北海龍王(下聯中有“歸北海”3個字,說明寫的是北海龍王)呢?原來,道家自古尚北,即此因也。
下清宮除了配殿,還有兩個道院。東道院大門對聯曰:仙李五千言道德,大彭八百記春秋。上聯說老子以五千字《道德經》涵蓋洪荒宇宙人事,下聯頌彭祖得八百年陽壽親歷八百個春秋輪回。西道院大門對聯曰: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這副對聯,亦曾見于成都市青羊宮,上聯寫法是:明知青牛由老子騎走了,卻偏要問“何人騎去”?這是因老子騎青牛西出函關之后,不知所終,虛無縹緲,道家飄逸的形象便從此奠定。下聯的寫法:借用道教常見的意象載體黃鶴從天上飛來,寓意東漢道教的孕育是從洛陽開始的。上聯中的“青牛”,對仗下聯中的“黃鶴”,顏色搭配,很有詩意。而且青牛是道家(屬哲學)的意象,黃鶴是道教(屬宗教)的意象,兩兩相對,也十分貼切。同時,青牛由地上走去,黃鶴自天上飛來,高低對比,俯仰轉換,空間、形象、意境都極好。
最后兩副對聯。其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二:老子以道德為宗四方日月,圣祖與天地齊壽萬代乾坤。這兩副對聯似曾相識,好像在哪里見過?您說對了!這屬于道觀常用聯,司空見慣,不需贅談。
【下清宮楹聯的多元性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夕陽下散文隨筆05-02
夜色下散文隨筆04-30
尺度下的幸福-散文隨筆04-28
夜下獨白散文隨筆08-25
乾清宮是哪個朝代的04-08
滕王閣楹聯精選03-25
為什么叫楹聯04-15
古代美人楹聯對聯經典07-15
觀電影有感楹聯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