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親的遠見卓識的日志
不久前,我到了老家一趟。老家的一個堂弟見到我就說:“姐姐,你總是不老。”站在旁邊的人也接著說:“總是現樣子。”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句恭維話,人哪有不老的可能。只不過比起農村那些歷盡風霜的同齡人來說,我看起來稍顯得年輕一點罷了。
看到老家一些與我同齡的,甚至比我小的人,那飽經滄桑的樣子,我不免在心里深深感謝父親當年遠見卓識的舉動,給我們子孫后代帶來了幸福的人生。
父親的祖籍在一個鎮屬蔬菜大隊,家也一直安在那里。離父親家約一里路之外,有一個國內外著名的黑鉛煉廠,解放前被英國、法國和資本家統治霸占。爺爺解放前曾在那個工廠做工,后來,爺爺不在了,為了養家糊口,十幾歲的父親就跟著大人們,到那里挑鉛渣、運礦石,干著沉重的體力勞動。
解放后,黑鉛煉廠被收復回來,掌握在了人民的手中,改名為礦務局第三冶煉廠。回到了人民懷抱中的冶煉廠,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工廠寬大的門前,有著警衛森嚴的公安戰士輪流站崗放哨,廠內安全生產也有了充分的保障。
同時,解放后的農村,處處也呈現出一派翻天覆地的變化。打土豪,分田地的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人們翻身做了土地的真正主人。看到分得那么多的農具,那么多的土地,想到不久的將來,窮人也能成為地主了,個個真是樂不可支,喜不自勝。父親也不例外,在蔬菜隊里也分到了不少的土地和農具。
有了土地和農具,又沒了地主的壓迫和剝削,解放前在工廠里挑鉛渣、運礦石,吃盡了苦頭的窮工人們,再也沒有哪個愿意去光顧那個工廠了。他們被解放前那毒煙薰天,火烤火燎的冶煉工作,嚇得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大批人員陸續退出工廠,解甲歸田,打馬回巢。剛剛邁進解放大門的冶煉廠,處于了勢單力薄的局面。
于是,政府大力宣傳動員,鼓勵工廠周邊的青壯年,自愿進廠工作。無論怎么宣傳動員,都沒有誰愿意進廠再去賣那種苦力。有的還說“我在家里想做就做,自做自吃,不做也沒哪個管得著,輕松多了。哪個還愿意去賣那個冤枉力,又是煙漬又是毒的。”而且,蔬菜隊又規定,凡是進廠的人,家里所分得的土地和農具統統要交公。這樣,就更沒哪個愿意為進工廠,而舍棄那么一大片已分到手的、現成的土地和大批的農具。
可是,一向來善良本分,能吃苦耐勞的父親,與別人的想法卻截然不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不去,他也不去,工廠的事不就沒人去做了。又想到:解放前,在那種被壓迫、被剝削的情況下都熬過來了,現在解放了,不用說總比以前要好得多。再說,父親覺得自己正當年輕,渾身是力氣,為了全家,就是苦點、累點又有什么關系。用父親的話說“累我一個人,好我一家人。”
于是,父親對大家堅定地說:“你們不去,我去!”父親的一些好友們當即提醒父親說:“你怎么這么蠢,那個苦,你以前還嫌沒吃夠啊!”但是,父親一向看準了的事,一般不會輕易放棄。他沒有聽從朋友們的勸告,毫不吝嗇地將那些土地、農具,統統拿出來歸了公,只剩下一點祖籍自留地。
在1950年,父親毅然把全家的戶口遷進了冶煉廠,脫離了蔬菜隊,成了新中國第一批進廠的'工人,我和后來出生的弟妹們也就成了工廠子弟。父親被安排搞爐前冶煉工,母親被安排到托兒所做保育員。
托父親遠見卓識的福,幾十年來,盡管父親在冶煉工作中吃了千般的苦,但卻給我們做兒女的帶來了萬般的甜;給我們子孫后代帶來了無限的福。隨著祖國建設的飛躍發展,工廠的面貌日新月異,起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工人們及其子弟的優厚待遇,與蔬菜隊的隊員們比較起來,可說是天壤之別。
在搞好祖國建設的同時,培養革命接班人更是首當其沖的大事。在解放初期,礦務局就辦起了子弟學校,為職工子弟解決了讀書上學的困難。
當我開開心心上學時,蔬菜隊的那些同齡人,天天在地里日曬雨淋,過早地挑起了成人的膽子;當我順順利利參加工作時,他們仍在為那一畝二分地,沒日沒夜地勞作;當我退休了,迎接幸福晚年時,他們卻在望眼欲穿地等待著兒女們的贍養。
我們曾經雖然也吃過不少苦,但是,較之那些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蔬菜隊員們來說,我們要幸福多了。
幾十年后,父親那些兒時一起長大的老朋老友,為求兒女們那點供養傷腦筋時,父親每月五六十元錢的退休金,在七十年代來說,讓人羨慕不已。他們在和父親一起聊天時,常常是長吁短嘆,追悔莫及,無不羨慕父親當年的遠見卓識。其實,要羨慕的不光是如此,更是父親那吃苦耐勞的精神。
多年來,蔬菜隊員們多么希望能再有一次進廠的選擇啊!
在90年代,因工廠擴編,征收了蔬菜隊邊緣的一些土地,按政策,給了蔬菜隊幾個招工指標。為了那幾個指標,家家戶戶爭得不可開交,個個翻臉成仇。
我和弟妹六人長大后,抵職的抵職,招工的招工,除了我和大弟不在父親原單位工作之外,其余的四個弟妹,有的夫婦都同在父親的原單位,有的雖不在父親原單位,也同在一個局里工作。
在和弟妹們聊起各單位的生產效益時,他們個個都伸出大拇指,欣喜地說,每月除了工資,還有豐厚的獎金。在其他很多企業破產倒閉,職工們面臨無業下崗時,而弟妹們所在的礦務局,其效益卻月月有增無減,工資照常年年上漲。聽今年元月份退休的大妹夫說,他的退休金比我們公務員的還要高。
每回一次老家,看到蔬菜隊那些與我同齡的老鄉們,想起他們曾經土里泥里,摸爬滾打了一輩子,如今仍然離不開那塊黃土地。我內心里除了為他們傷感的同時,更進一步加深了對自己父親的敬重和感激。感激父親的遠見卓識;感激父親吃苦耐勞的精神;感激他老人家為我們子孫后代,帶來了幸福的今天和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