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你是我心中的歌日志
多么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聽了蘇丙的《酒干倘賣無》,那些過往,一幕幕映在我的腦海里……
每次匆匆與父母告別,心中都有一份深深的譴責,是因為回娘家沒有為他們做一點事,他們卻像對待客人一樣,什么都不讓你做,其實,這是一種揪心的疼。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形容這種復雜的心情,在父母眼中:只要兒女過得好,一家人和和睦睦,他們的臉上,就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幸福。
長大后,很少和母親睡在一起,那個深冬的晚上,跟母親睡在一個床上,陪她嘮了很多心里話,印象最深的,她說:“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去拼吧!”……我知道這句話母親用了很大的勇氣才說出來,雖然嘴上用微笑應著母親的話,心中卻在流淚,母親,你是我心中的歌……
一首勇敢追求的歌
母親是六零年代的人,那個時代,講究的是媒妁之言,自由的婚姻在那個年代是受人歧視的。母親和父親是同一所學校的,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外界的嘲笑和父親走到了一起,母親用她的勇敢,詮釋了對青春的追求……
一首堅強的歌
有些感情,得不到也許會是一種美好。婚后的母親是個小媳婦,家里父親是個人主義,父親總是一人獨攬大權,從我記事起,他們總是打打,吵吵,鬧鬧。其實我們家離外婆家不遠,但是母親從不向娘家人訴苦。
聽她說過:“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一直很敬佩母親這樣堅持著,其實我知道,她的'心中,唯有兒女是她的精神支柱,也許到今天這個家還沒有破碎,更多的是:母親忍耐下的堅持……
一首自強的歌
早些年家中很貧窮,父親總是認為有些東西不常用就不要買,母親沒有辦法,只有靠自己找些市場上需要的東西去賣,記得比較清楚的:那時有茶山,可以采茶;還有深山中有些松樹掉下的葉子可以賣錢,母親會一個人到深山中去,弄些松葉去賣,然后買些自己認為需要的東西,不知道母親會不會害怕毒蛇或者怪物,只知道,家中慢慢的多了一些新東西……
一首孤單的歌
2008年,外婆因病去世,當我從外地趕到家,看到母親憔悴的面容,頭上多了一些花白的頭發,我心碎了。她跟我說了很多話,那時我才知道,其實這么多年,母親對于娘家,有一種深深的歉意。
老家對逝去的人很講究,最難的是救苦,不知道是不是用這個詞,只知道每個人頭戴孝布,左手一根香,右手一根70厘米長左右的竹竿著地,圍著為逝去的人設的靈堂,彎著腰走一圈就在靈堂的前面跪著磕頭,一次差不多2小時左右。
那么多人中,發現只有母親是這樣,其他人都嫌腰受不了,我走到母親身邊,讓她相信,她不是一個人,我們一起彎腰,為外婆做虔誠的禱告。我知道母親是在深深的責備中,我信奉著,每當為外婆磕頭的時候,心中悄悄的對她說:“外婆,你安心去吧,以后,我一定會讓我媽好好的……”
一首平凡的歌
聽說那時爺爺奶奶去世得早,母親從來沒有見過他們,相對來說,婆媳關系對她來說就是一片空白,她是一個不會表達感情的人,記得出嫁后,她常常對我說:“對老人要尊敬,不要什么事都斤斤計較。”
我知道有些話好說不好做,只是說了一句:“你放心吧,我是你女兒,我知道該怎樣做……”母親,你曾用你粗糙的手,為我扎起我心中的麻花辮,你曾用你質樸的表達方式,激發了那些年沉默的我,你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在我眼中,我看到了不平凡的你……
母親,你是我心中的歌
十幾歲,是我們叛逆的開始,我們曾頂撞你,閑你話多,其實我們都錯了,是因為你是母親的角色,而我們還是個孩子……在外很多年了,每當想起母親走過的那些路:不知道她有沒有后悔過自己青春的叛逆。
后悔過自己那無聲的忍耐;后悔過那些身不由己的生活……也許是因為母親,不,就是因為母親,讓我信奉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忍耐,只有心甘情愿……
如今,我已是一個遠嫁的人,在經歷過那些風風雨雨后,體會了做父母的不容易。唯一想要告訴他們的是:其實我還好……
原諒我當初的叛逆,遠走他鄉,沒能做到一個兒女應該做的事……
寫下這些話,想起很久沒有回娘家了,我想回去陪陪父母,聽他們嘮叨,說說心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