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日志
每每工作之余有些空閑,我和妹妹就會急不可耐地想一下子回到家里,坐在爸爸媽媽身邊,摸摸爸爸的臉,握握媽媽的手,感受在爸爸媽媽身邊的那種溫暖。媽媽在團場連隊工作了幾十年,不論我們的家搬到哪個連隊,媽媽都是擔任排長,她管理著大田排(全部是30多歲的媳婦們),媽媽不僅管理過青年人,老娘們、還被突發奇想的連隊領導指派去管理大車排,大車排是由連隊的男勞力組成,十輛馬車,一輛馬車三個人,當時許多人都納悶,讓一個女同志管理大車排,領導腦子估計是不正常吧,一個娘們兒咋可能管得了幾十號老爺們而!可是媽媽用她的真誠、干練、雷利風行把大車排的幾十個老爺們管理的心服口服,大車排的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媽媽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職工關心愛護,一直受到大家的尊重。
媽媽退休后喜歡讀書,喜歡看電視,更多的時間是照顧爸爸,照顧哥哥的孩子,還有我和妹妹的孩子。今年70歲的媽媽樂觀,大度,她盡心照顧我們兄妹的孩子們,從孩子們呱呱墜地到現在上高中,日常的起居飲食都是她在操持,這一切是為了我們兄妹安心工作,快樂生活。
媽媽是河南杞縣人,從小就是孤兒,那時的媽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嗎,是當地村里幫襯著上學讀書考到縣里上初中,媽媽學習好,考取了當時的蘭州中等地質學校,卻因為家里窮,拿不起學費而放棄了,在縣醫院當了一名編外小護士,因為支邊到新疆團場連隊的爸爸給她寫了信,為了和爸爸在一起,媽媽放棄了在縣醫院的工作,只身踏上西去的列車,前往新疆兵團,找尋她最親愛的人。
我們姊妹4個,都喜歡偎在媽媽和爸爸的身邊,媽媽時常會說起我們小時候的事情,那時候發生在我們姊妹身上的趣事每一次被媽媽說起,都有著不一樣的快樂,也喚起我們對兒時的一些回憶。
姐姐不愛說話,性情溫和,沉靜漂亮,她的照片曾被河南杞縣人民照相館擺放在櫥窗里,現在已經退休了,可是依舊溫婉、端莊。媽媽說姐姐小的時候的時候很悶很倔很膽小,出門都是走一步跟一步,抓著衣角不松手,那時候媽媽爸爸要上班,就留5五歲姐姐在家看著幾個月大的哥哥,爸媽剛鎖上門上班走,姐姐哄著幾個月大的哥哥睡覺,聽到后窗戶外小伙伴的呼喚,姐姐會打開后窗,翻窗戶出去和小伙伴玩踢沙包,玩上一陣后幾個小伙伴會墊著姐姐的腳,再翻窗戶回家哄哥哥,這一招很有效,媽媽和爸爸許久也沒有發現。
哥哥小的時候很懂事很聽話,媽媽生了我后,哥哥很新奇,每天圍著我摸摸手、捏捏腳,在我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帶著姐姐和哥哥和我去團部逛商店,回連隊的時候,只有2歲多的哥哥抱著媽媽的腿一直在哭,哥哥是納悶媽媽為啥懷里抱著我而不是他,媽媽看著一直哭泣的哥哥很是為難,懷里抱著幾個月的.我,腿邊扯著兩歲多的哥哥,緊緊拽著衣角五六歲的姐姐,于是媽媽就把小被子鋪在路邊,把只有幾個月大的我放在小被子上,一任我躺在那里咿咿呀呀地蹬著腳,媽媽抱起哥哥,叫上姐姐一路向南回家,姐姐不知道媽媽為啥把我放在地上,只是緊緊地跟在媽媽身邊頻頻回頭看,哥哥伏在媽媽的肩上,面朝北看著漸漸遠去躺在地上的我,等走出一段后,兩歲多的哥哥又掙脫媽媽的懷抱,哭著返身向我躺著的地方跑去,姐姐也撒開手跟在哥哥的后面,媽媽站在那里想看看哥哥到底要干啥,只看到哥哥跑到我身邊,吃力地抱起我,媽媽返身走到哥哥面前,看著小臉憋得通紅,抽泣著揚著臉的哥哥又氣又可笑,于是這件事情也就成了我們成長的故事啦。
那時候爸爸下班抓緊時間就給我們做飯,因為媽媽要管理大田排的幾十號小媳婦、老娘們,媽媽很辛苦,不僅要安排每天的生產任務,還要解決處理這些女同志之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還要組織大家開展活動,開會學習。所以,爸爸擔負起日常照顧我們起居的任務。記得那一年夏天,妹妹上小學一年級,暑假沒有人管,又怕她一個人在家,就帶著她坐上馬車一起去123團團部賣西瓜,那時候什么時候賣完什么時候回家,妹妹餓了,媽媽就一直說快了,賣完咱就回家,媽媽給你做好吃的。妹妹就一直餓著,媽媽和大車排的叔叔們一直堅持把西瓜賣完,大家渴了就去水井邊打點水喝,沒有一個人說要吃西瓜,大家都知道,賣了西瓜的錢是要交公的,只要到了夏天,一說起吃西瓜,妹妹就會說起那一年跟著媽媽去賣瓜的事兒,說的我們都笑不攏嘴。
媽媽說我是家里最淘氣最不省心的的,根本就不像個女孩而樣,從小就爬高上低,四個孩子里數我挨打最多,有一次趁大人們不注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水,沒曾想掉到大人們脫土坯打土塊的蓄水坑里,多虧了一個從水坑邊經過的叔叔發現后,救起了我們兩個,要不早就沒命了,那個和我一起掉到水里的小伙伴在多年以后還專門和他媽媽一起找到我家,非要見一見當初被救出來的我,這也成了我們在一起時常常被抖出來說的話題。
兒時的記憶和快樂,溫暖貼心,我們也迫切期望守在爸爸媽媽身邊,感受那種溫暖。如今媽媽老了,爸爸已經去世,媽媽很堅強,一直照料我和哥哥的孩子讀書上學,她耳充目明,依然讀書看報,聽民歌看戲曲,我們依然喜歡守在她的身邊,依然喜歡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