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在棍棒下延伸日志
小時候,特別怕父親,那生氣的眼神、怒火的樣子,讓我望而生畏,心有余悸。年少無知的我,即愛又怕,不敢與父親講話,大部分時間都是聽大人說,自己順著做,很少有自己頂嘴的機會。
記得我6歲的時候,還沒讀小學,鬼頭鬼腦,淘氣又固執。為了能夠吃上漳浦肉圓,悄悄跟在父母后面。那時村里人趕集都要到五公里外的街上去,父親用自行車拉著老媽,走在鄉村小道上。不經意間,母親發現了我行蹤,在車上大聲喊我回去。可我就是不聽,又偷偷跟著,后來父親也停下來催促我回家去,可我不管他倆怎么催促勸說,我就是不聽,非常固執,就是想一直跑著,跟著。跟了一段路,父親真的生氣 ,看我不注意,停下車,突然追了上來,抓住我的小手,拿起路邊小樹枝就一頓猛抽。我邊哭邊喊著:“不敢,不敢啦。”那時被打得像小兔子一樣亂竄亂跳,可慘啦,大小腿被打得紅通通的,火辣辣的感覺,皮膚像是被開水燙的一樣痛,泣不成聲,非常可憐。老媽看我被打不成樣,勸阻并責怪父親幾句,說到:小孩還小不能打得這么狠,有不對也要好好說。我不敢看老爸眼神,低頭跟老媽回家。就這樣對父親的嚴厲相當畏懼,一直伴隨我的小學生活。
90年代初,也許是生活給了父親太多的壓力,那時家里兄弟姐妹5人,個個嗷嗷待哺待育,人多收入少。父親在鄉政府上班,早出晚歸,那時也有下村駐點,一住大半月。母親忙鄉下農活,從來沒有閑著。就這樣父母在遇到子女不聽話、使性子,往往是用嚴厲的手段來懲戒教育子女,促使我改掉許多壞的毛病,同時也磨掉的個性和任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學階段,父親就很少訓我,教育我總是那句話:“書要好好讀,考上好學校才有出路。”95年我考上省重點中專,父親為了我的專業,費了不少心思,托關系找領導申請調換,為的是今后有一個好就業前景,親自往學校跑了三四趟,那段時間父親瘦了許多。不管有多辛苦,只要子女有出息,能長進,其實他內心是幸福的。哪怕借錢或貸款,也要供子女上學,父輩這一代人就是這樣想的。
四年中專轉眼過去,畢業時本來可以到企業上班。可父親覺得工作崗位不太好,讓我去當兵,考軍校,尋找更好的出路。那時要想當家門口兵,可不容易,父親想盡各種辦法,求人幫忙辦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一個人知道。后來如愿當上兵,在新兵連的時候,父親還專程去看望我,鼓勵我。當兵第二年回家探親,聽母親講到:父親到新兵連看我,回到家里,跟母親講起我的情況,他自己都心疼得流下眼淚,說我被訓得又黑又瘦,尖嘴猴腮,一笑起來滿面是皺紋。而后經過努力考上軍校,那一刻,成就他老人家一生對子女的希望。父親多年的'付出,終于有所回報,這也是他最大的欣慰。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堅強的父親用堅實的肩膀為家里作出榜樣。退休不退志,如今還在為兒孫忙碌著。盡管身患腫瘤,手術后依然樂觀向上,依然鼓勵兒孫努力工作,奮發有為。嚴格背后是偉大的愛心,艱苦終點是勝利的凱旋。父愛如山,永遠聳立在子女心中;父恩如海,永遠澎湃在兒女的心間。無論歲月如何碾轉輪回,深沉的父愛猶如長江之水滾滾向前,奔流在兒孫后輩的血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