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城里過年不如鄉(xiāng)下暖日志
一大早,陳姐就在我房門外嘮嘮叨叨,吩咐我務(wù)必把門口的那堆紙箱賣了。是啊,過年了,該扔的就得扔,干凈整潔過個好年。
到了下午,我看時間差不多(以往都是下午五六點的樣子收紙箱的)。我換了衣服開始收拾門口的紙箱,費了老半天才勉強整理成走兩趟的樣子。拿著第一趟紙箱下了幾層(我家住六樓),正好碰見一位婆婆要上來,我正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我的東西太多,差不多只夠我一個人過樓道。這時,婆婆開口了,說樓下收紙箱的過小年就回去過年了。我有些許尷尬,杵在那停頓了幾秒,在拐角處讓婆婆上去了,之后也灰溜溜的跟了上去。
我有點不好意思的說了聲謝謝,婆婆一路上口里不停地在說些什么,我甚是難解,盡管如此,我還是從她的動作和神態(tài)中猜出一些大意。于是連忙附和說著感謝,也了解到她要去樓上收被子。快到了家門口時,她指手畫腳的叫我把紙箱放門口,因為我實在是著急上廁所,所以就隨口敷衍。扔下紙箱,開了家門就往里走,門很自然的合上了。
我完全了忘記門口的紙箱,在家里磨磨蹭蹭到六點,想著下樓去買點東西。打開大門,我被門口的一切驚呆了。我隨手亂堆的紙箱,整整齊齊的放在樓道最里面,有些紙箱還折了一下。婆婆的好心腸讓我不禁有些慚愧,我本認(rèn)為,反正我家對面沒人住,而且還是頂樓,不會有來來往往的人,紙箱就那樣堆在那也沒事。但婆婆這樣規(guī)整了一下,使得心情都好了一些,而且門口也是一家人的臉面,確實看著舒服許多。
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那個婆婆,對于我這個陌生的`晚輩,婆婆用她的熱心和善良給我一個溫暖包圍的傍晚。
到了超市門口,一輛摩托車上坐了一個孩子,大人正在綁著東西。突然,小孩手一滑,頭著地的往下栽倒下來,大人在孩子的對面,根本來不及救孩子。這時,一個身影串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把摟住了那個孩子。呼~好險,大人千恩萬謝,“身影”笑而不語。
真想把這精彩的一幕拍下來,做成一個“雷鋒展”。人間處處有溫暖啊!
作為一個鄉(xiāng)下長大的孩子,我不得不承認(rèn),鄉(xiāng)下過年比較有年味。家家戶戶,走街串巷,相互問候,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的。這情景,不用想都知道特別有年味。
城里過年,大多人都是這樣一個印象:關(guān)門閉戶,各吃各的,自家人熱鬧。盡管煙花爆竹聲不絕于耳,還是仍然給大家一種冷冰冰的感覺。
可是,在這感覺“冷冰冰”的城市里,卻住著善良熱心的婆婆和充滿愛心的“身影”,這何嘗不是感人至深的溫暖呢?這種溫暖比起那年味,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我想可能大家都錯了,過年有沒有年味,不在于地點,而在于人。只要是一家人相聚,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充滿著年味的。
想象一下,外面煙花爆竹聲在耳邊余音裊裊,屋子里的一兩個孩子嬉戲打鬧,沙發(fā)上的爸爸一本正經(jīng)卻笑臉盈盈交代著孩子們不要太瘋,廚房的媽媽手忙腳亂的忙碌著,餐桌上一臉花貓的我們包著餃子……這何嘗不是年味?
只要心還是暖的,城里過年也能比鄉(xiāng)下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