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作家許謀清日志

時間:2021-04-16 13:08:56 日志日記 我要投稿

作家許謀清日志

  中國畫的歷史上有一種畫叫“文人畫”(亦稱“士夫畫”)。套用在現在,泛指區別于專業畫工和畫家的文人、當官的所作的畫。在晉江也活躍著這么一批人,詫異的是突然有一天作家許謀清也成了其中的一份子了。

作家許謀清日志

  他最近出了一本畫冊——《赤岸》,作家的身份引發了一場爭吵。

  圖畫們爭先恐后地說:“你們瞧瞧,這是一本畫冊,從定義上講,圖畫應該就是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的,而且所有的文字篇幅短小,不過是點綴和應景而已,況且他是一位作家”。

  文字們不干了,憤懣地問:“知道是誰在為你們導航嗎?瞅瞅文本、序與目錄,如果沒有我們增色添輝與代言,你們就可能僅是一堆相互勾搭的線條和色彩。”

  “你們還別說序和目錄的問題,自己看看,毛筆字里還加了小人的圖,目錄的設置更是不按套路出牌,凈整一些不規則的玩意。”圖畫們反擊道。

  “什么是規則?規則大凡是人定的。就像魯迅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種米可以養出百種人,文藝又不是‘自古上華山只有一條路’的舊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有春天。”

  文字們的話音剛落下,封面一站出來環視了一圈,徐徐地說“你們這是在耕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都停下來來看看我。”

  目光聚焦:潔白的封面一上,居左印著一副紅磚厝的縮小版的國畫,居右題著棗紅的“赤岸”二字,左下方解釋著“赤,就是窮……赤是赤誠,坦坦蕩蕩。赤岸,直臨大海,紅藍相知。”

  一切無聲。

  我粗略地搜索了“文人畫”的常識,發現封建社會中國畫的延續與文人畫的發展是脫不了干系的。中國畫里的“書畫同源”思想根深蒂固,大量的作品講究“詩 、書、畫、印”的深度與一體的結合。近代陳衡恪提出了文人畫的四個內容,即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他的理論已延伸到修養與道德的領域,在精神造詣上要求更高了,已涉及到了佛洛依德人格結構理論的“超我”形態。

  從文人畫的淵源來看,當代作家許謀清畫畫是有本可溯的,其畫已持有了古代文人畫的入場券,不足為之驚奇。然而若我們稍加關注身邊的文學圈,作家出畫冊的事應該是不多的。那個“又紅又專”的時代似乎從來沒有走遠,“一技傍身”的觀念尚未曾過時,許多人仍在竭力地培養著一種賴以生存或足以邁進某個圈子的特長。在這種情況下,年過花甲的他涉足畫壇,除了可看作一種探索、嘗試,更可道的或許就是他的骨子里頭的文人情懷。

  這種情懷的背后一定有故事。

  作家許謀清自北大歷史系畢業后,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在那待了幾年,與一些畫壇名家與新生力量有打交道,有“久入芝蘭之室”的境遇,難免得其香,畫心萌動,我估計那顆畫畫的種子便是在那時藏起來的。只是這種子藏的時間久了也經不起一些誘惑。

  依他的話而言,他最早認真學畫是從畫馬開始,閑空時就提筆畫馬,算起來畫馬的工齡有十幾年了。之后他一頭鉆進了北京的文學圈子,又轉戰家鄉晉江掛職,成為了中國海土小說的發起人之一。而赤土路、紅磚古厝、老街、海洋文化、城市變遷、水查某(閩南話里的“漂亮的女人”)等故鄉的意象在他的小說作品里也亮了起來。至此,我又想揣測一番:如果說生活的經歷孕育他畫畫的種子,那么故鄉就是這種子萌芽的一席溫床,他用情愫澆灌著種子成長。

  硬要切開這份情愫,至少有一份是對于家鄉人,一份是對于友人。在這本畫冊的序里,他談到與“畫家李老十、陳世旭、畢淑敏、朱新建、呂勝中”等文藝界名家的交往軼事,道出了出畫冊的觸動點。這寥寥數百字的文字里,與其說是一段段難忘的經歷,不如說是一份份珍貴的情誼。

  言此種種,作家許謀清畫畫,其勇氣可嘉,其柔情可贊,這便是我對《赤岸》的第一觀感。

  基于此,我想說說這些畫。《赤岸》共收錄了作家許謀清的60副畫作,按題材分,主要有“山水風土、動植物、人物”等種類,是近于中國畫“畫分三科”的理念。其中山水風土和動植物畫的各有20余副,人物畫的有16副。

  中國畫傳衍至今仍生生不息,其思想藝術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關于這東西,通俗說法是指反映了宇宙和人生的關系;我個人理解為是人對空間層次、精神追求的探索和表現。

  在這批畫里,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畫人,所詮釋的應該是包括作者的心境、性情以及一些我們所未曾觸及或現仍無法感知的故事與經歷。

  佛洛依德曾有一個觀點:一個人的.童年的經歷會在潛意識里影響成年后的自己。許謀清說,有人讓他畫紅磚厝,應該說他心里烙著一個紅磚厝的印,借著這個機會又表達出來,是一種解不開的“故鄉結”。

  因此,我首先想談談冊子里頭有紅磚厝及構件的畫。

  這類畫有14副。燕尾脊、紅磚、白石、藍天、樹與水等意象的設置上,或集中展現,或分散羅列,或自由開合,多種形式的隨意組合運用。在意象的勾畫上,以“點染、濃淡、虛實、疏密、留白”見墨色之變化,以“縱橫、粗細、連斷、徐疾”呈現線條的質感,也使這些意象具有了強烈凸出與朦朧柔美。

  這位作家畫畫,不固一法、如意而行,由心造境,倒暗合了國畫大師石濤的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之說,亦可以理解為“和而不同”的君子之范。從這些角度推論,他的畫應該是寫意畫。

  寫意,重在其意,筆法從心,而意之重要可見一斑。關于他的“意”,讀過他近期的《五店市聽墻》、《紫帽山看雷》等作品,聽過他講故事的人,大抵會相信他確實適合作寫意畫。

  幾個月前看過他的一些畫作,我在想,如果許謀清是北大美術系而不是歷史系,而且不是作家,他的畫里是否能如此從心所欲?或許他的人生軌跡變了,身份、地位也變了,但他那不能自已的“地瓜腔”,骨子里頭流淌著的故鄉的血,都仍將給我們一種熟悉的晉江人特質和精神,而這些東西將滲進墨里,又躍于紙上。

  除了這些故鄉氣息的畫作外,冊子里的“馬”和“人”也是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這7副馬圖里,全是奔跑的馬,馬蹄交錯,鬃毛和馬尾飛揚,黑、灰、白三色相互交接、映襯,一種奔逸絕塵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撲面而來,而馬的自由奔放與狂野不羈也值得品味,讓人有時會羨慕過上一段這種狀態的生活。

  與馬畫比,許謀清的人物畫更多了。這些人物畫主要有 文學人物和生活人物兩種。

  文學人物畫選取了中國四大名著里的一些代表人物,這些畫的人物形象有點連環畫和漫畫結合的味道,較之畫冊里的其他人物畫,我更想談談后者。

  人物畫的表現要借助動作、神態、外貌等,因此人物畫的創作相對比較深奧。這冊子里的生活人物畫都是肖像畫,其中有7個中老年男性。

  中老年男性的肖像畫所捕捉應該是非富足的社會群體,人物形象大多較樸素、粗獷,作家用了許多代表“紋”的線條,來展現人物的年齡、歲月刻痕和心理。這些形象的塑造與作家的社會生存狀態是相距甚遠的,究竟是要看作是他對現實生活群體的善意關注,還是某種 心理暗示的反向表征呢?

  接下來該說說作家的女人們。

  張藝謀用電影藝術培養了一批“謀女郎”,作家許謀清則用畫描繪了一批女人,因同“謀”,所以我把這組女人像也稱之為“謀女郎”。

  沒記錯的話,在這本畫冊中有7張女性的畫像:有葬花圖里古典嬌弱的林妹妹;有兩個戴時尚眼鏡的女子,一個扎著麻花辮,一個卷發的;有一個長睫毛尖下巴稍有藝術變型的妙齡少女;有兩個被“抹黑”的女性;還有一個裸體女人。

  在作家的女人們里,除黑人女人和裸體女人外,其他女性都有一張撩人的朱唇,其安靜、微笑、冷酷等狀,從留白的大背景中浮泛而出。

  而我最喜歡裸體女人畫。藝術眼光之外的裸體畫可能較易被定式的取向抹殺。在這畫里,一匹馬和女人分立左右,她頭發被風吹向左邊,若忽略身體的曲線,自頸部而下,一片雪白。最巧妙的是這個女人給予你的是一個婀娜的背影,讓你仿佛能從靈動的線條臆想她的青春,她的嬌容,她的靈性,思忖出一段段關于歲月關于際遇關于遠方的故事。這也許就是繪畫藝術的魔力,它以各種姿態和力量在紙上行走,未力透紙背時,卻已悄悄地溜進了你的心里。

  當我們從藝術作品的跨度去挖掘,這群“謀女郎”的藝術形象各有代表又相互映照,“古典與時尚、中國與外域、形象與抽象”的藝術發散力若隱若現,穿越了時空,穿透了感知。而對于一位作家而言,這種力量的拿捏卻恰巧是如魚得水的。

  再回到那張黑人女人畫時,我想起了青島畫家薛林興的國畫《和平女神》。畫中黑人女神放飛了和平鴿,象征了和平的主題。我又想多了,作家許謀清是不是也想通過它表現什么主題呢?

  或因個人孤陋寡聞,在借助網絡查找后,用國畫藝術來表現黑人女人的作品也是寥寥無幾。而這對于作家許謀清而言,這或許也是一種新奇,一種挑戰,正如他筆下奔馳的駿馬,奮力向前。

  作品讀者心,各人自理會。當作家出了畫冊,他一定是攢足了勇氣來承受公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張力,甚至接納嚴肅的藝術拷問。如果我們能走到《古畫品錄》和《續畫品》中去,品一品“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的評論,聽一聽“ 夫丹青妙極,未易言盡”與“前后相形,優劣舛錯”的弦外之音,或許我們的心中會多出一種新的期待。

【作家許謀清日志】相關文章:

作家夢日志05-06

清歡的日志07-19

許我清歡散文05-12

最初的清歡日志04-23

陳跡清歡日志07-11

清簡時光的日志07-20

曾許深情友情日志07-04

人間有味是清歡日志07-05

人生有味是清歡日志07-0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中文字幕久久激情 | 一级做a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性爱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对白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