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葉是在母親的飯鍋里日志
記得那是在孩提時的某個清晨,猶在夢鄉的我,被一股襲人的香氣擾醒。那香氣隨著炊霧從門縫洇進,隔著水汽濛濛的窗口,依稀可見母親忙碌的身影。
門推開,母親裹著一身炊氣,送進來一張笑吟吟的臉和一笸籮黃燦燦的米糕。我注意到,每塊米糕上都粘附著一片綠瑩瑩的葉子,細看是柞葉。嘗一口,喧騰騰的,甜潤的玉米香中雜糅著一些微澀,混合成無法比擬的味道,在嘴里彌漫著,擴散著,溫馨地暖和著肚腹,讓人久久迷醉。
此刻正是滿山樹葉春華之時,我驚嘆這普普通通的柞葉,竟然有如此妙處,不由心馳神往,央纏著母親一起上山采摘。母親緘口不言,只管在背筐里翻騰著葉子,片刻間,在里面撿出個大青蟲,掐在指間,在我的面前比劃著。“就不怕它咬破你的小嫩皮?”說完轉過頭,“咕咕”喚幾聲,幾只在院里覓食的雞,便忽地從四下奔來,她揚手把蟲子扔出,笑瞇瞇地看它們爭搶追逐,不再言語卻有著明顯的拒絕。
家門前的東山上,就是采葉的地點。母親不帶我,自然是因為我的年幼。越是如此越是勾起心頭的好奇,我決定跟著她的后面,不讓發現就可達成心愿。心里有了想法,夜里的夢就少了許多。翌日,母親果然又踏著熹微的晨色出發了。我立即悄悄跟上。
山間小徑蜿蜒崎嶇,且濕滑難行。母親腳步輕盈,飄飄然在嵐霧間穿行,如同一陣清風。我卻步履蹣跚,氣喘如牛,一會兒就汗如雨下。有心歇一歇,唯恐落下了,方向難辨。幽暗的森林里,陰風森森,足讓人心驚膽寒。忙亂間,跌了一跤,膝蓋磕的生疼,眼淚都差點滾出來,卻也顧不得。
終于,母親在一片林子前停下來。山風徐來,掀動一山樹葉,發出窸窣的響聲。她忽地淹沒在樹叢間,無聲無息,如同融入其中。我像找不到方向的呆鳥,抻長脖子四下企望。正在茫然之時,母親忽然從樹叢間鉆出。只見她滿頭的青發上粘滿葉屑,渾身上下濕漉漉的。看見我,她嚇了一跳,又見我一瘸一拐,忙不迭卷起褲腿查看。呀!膝蓋破了皮,正滲血呢。她一邊揉,一邊翻衣兜,沒有找到可包扎的東西,就隨手扯下幾片柞葉,按在傷口上。一絲涼意傳遍全身,火辣辣的痛感竟然慢慢消失了。我吃驚這柞葉還有如此功效的同時,發現母親的眼里,閃動著晶瑩的淚光。
母親背著我回家,她的背好闊好暖,讓我悠然進入夢鄉。
每年的端午節就是采摘柞葉的時節。母親用它來鋪鍋簾子蒸糕,還用它來包粽子。她包的柞葉粽,從外形上看就與眾不同,它是方形的而不是傳統的'三角形,并由粳草捆扎而成。經過蒸煮,里面滿是柞葉的清香。相比傳統的粽葉而言,我更喜歡母親的柞葉。
因時節變化,柞葉會日漸老硬,母親總會采集許多嫩葉,穿成串懸掛在房檐下,陰干備用。它與檐下成串的紅辣椒,大蒜,玉米相映成趣,成為山野人家的獨特風景。
故鄉的柞葉如同一個烙印,深深地刻在我的生命里了。從童年到成年,就如同柞葉由嫩綠變成鵝黃,再由鵝黃變成櫻桃紅般的鮮亮。四季變換著柞葉的顏色,也把母親的滿頭青絲變換成雪白的銀發。柞葉隨風而落,歸于大地,春風萌動,它還會回來。可是,我的母親呢?
又到農歷五月,柞林流翠。我又踏著母親走過的山路,迎著濃濃的霧靄,走向那片山林。當我背起擁滿柞葉的背筐,走下山坡,太陽已然爬上山界。回頭望去,清風掠處,滿山的柞葉全部靈動起來,如千萬只欲飛的鳥兒,扇動著羽翼。陽光透穿云霧,萬道霞光把山嵐編織成一縷縷升騰的瑞氣,恍惚間,我仿佛又看到母親辛勤操持的炊氣,鼻腔里充滿了柞葉的清香。
啊!那里是母親眺望過的天地,蔚藍而又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