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感受日志
1
我的書架上有一只竹筒,里面裝著一雙漂洋過海,又返回中國的舊木筷。
筷子是2009年在日本讀書期間媽媽寄給我的,上面兩行細密小字刻著那首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倚門望子之情溢于言表。彼時的我剛到大阪,白云孤飛,身邊沒有什么朋友,經濟拮據,日文不靈光,而且用不慣當地細細的箸,這雙筷子就像一對木筏,帶著故鄉的庇佑幫我撐起了壓在肩頭全部的重量。
漂在大阪的日子里,這雙筷子除了家鄉信物和餐具以外,還被我開發出了另外一層功用——講故事的道具。
朋友曾經納悶地問我為什么一直留著這雙舊筷子,我對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東邊有家酒樓,做出的菜肴香飄十里,搶了西邊酒樓不少生意,老板情急之下,便派侄子假裝跑堂去偷師學藝,幾經輾轉最后發現,味道的精髓竟是一柄使用多年的木質湯勺。
我把這柄湯勺的秘密叫作“嘗百味”,它在菜肴的翻滾中浸染著世間的各種味道,年復一年,自己也變成了一種質樸渾厚的調味品。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嘗百味跟做演員是一脈相承的,我一直相信演技的底層建筑是生活,表演僅僅是對生活積累的落筆之花。而那雙筷子,在很長一段孤獨的歲月中,見證了我在異國他鄉的時光,它更像是一段生活的標志,需要像完成某種洗禮一樣被保存起來。
2
在成為演員之前,我是浙江游泳隊的一名運動員,主攻自由泳,2003年拿過全國青年游泳錦標賽的亞軍。2005年,隊里收到了備戰北京奧運會的大名單,包括我在內的幾名隊友即將開始為期三年的封閉式訓練。也許是多年來一直在泳池里泡著,所以頭腦比較容易冷靜。那一年,19歲的我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我清楚以自己的實力也許在國內可以沖擊名次,但是在奧運賽場上取得成績的概率微乎其微,很有可能經過三年的苦練只換來水立方的“一輪游”。于是,在2005那個喧囂蒸騰的夏天,我對自己說:金世佳,該是尋找一個出路的時候了。
你小時候一定吃過“跳跳糖”,剛入嘴甜甜的.,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噼里啪啦在嘴里爆開了,這就是我剛做演員時候的感覺。
大學畢業那年,我在《愛情公寓》里飾演陸展博,本以為只是一部臨近畢業的紀念之作,沒想到大獲成功。就好比買飲料,你買的是一瓶,打開一看,擦,瓶蓋上寫著:再來一箱!
展博是男一號,兼具賣萌和推動劇情的功能,嗯,反正就是很重要了,所以那時候也覺得自己特別重要,就像陽光普照一樣不可缺少。還好,多年在泳池中浸泡得來的清醒頭腦再次發揮了作用,我找到院里一位敬重的老師求教,他對我說了很多,但當時我似懂非懂,只有最后一句聽得比較明白:趁年輕,去折騰,不怕輸。
于是我就真的去折騰了。我拿著老師給我的親筆推薦信,暫別了《愛情公寓》,踏上了前往大阪藝術大學舞臺表演研究所的旅程。
3
現在回想起來,初到日本的記憶只有一種:自來水的味道。
去日本求學沒有獲得爸媽的支持,他們更希望我在國內發展,所幸他們也沒有過多阻攔。所以留學申請、學費等一切花銷全靠自己的積蓄。但當學費等大項開支付出之后,積蓄就所剩無幾了,生活變得極為貧瘠,除了填飽肚子已經沒有任何奢求。最潦倒的時候,連續三天只靠自來水充饑,幸好日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飲的。
擅長補刀的大阪藝術大學這時又挺身而出,告訴我們這些新生這里沒有國內所謂的五元食堂,中午大家要么出去下館子,要么自己帶飯。為了省錢,起初我總是不吃午飯。同學們問我為什么,我就跟他們說我在減肥(這句也成為到日本之后最熟練的幾句日語之一)。有時餓得不行,我就到飲水機那里喝到飽,到學校草坪上遛彎,遛一會再躺在樹陰下望天,等身體里的糖元轉化成血糖就又不餓了。
為了填飽肚子,我開始找工作。先是出沒于大阪各個招工網站,后來直接在住處附近的商業街上毛遂自薦,但回復很統一,日本的店家都會禮貌地深鞠一躬,然后告訴我他們暫時不招人。
天無絕人之路,有天早上我收到一條短信,附近有家酒吧讓我去做試用酒保。我大喜過望,那些“有志者事竟成”之類潛伏在腦海里的名言警句也跳將出來烘托氣氛。懷揣著應聘調酒師一類高端炫酷職位的心態我來到了酒吧,結果,事實證明我想多了,我的工作只有一個——洗杯子。
洗杯子也并不簡單,要經過沖洗、蒸氣消毒、擦拭三個步驟,最難的是把一整盤(大概20只)搖搖欲墜的高腳杯從高溫蒸氣消毒機里端出來,再用干布擦到老板要求的“水晶一樣剔透”。那家酒吧大概有300只杯子,有一只花紋獨特的馬天尼杯我起碼擦了六次,所以我猜那晚我可能刷了將近兩千只杯子。凌晨三點筋疲力盡的我從酒吧回到家,夢里全是晶瑩閃爍的玻璃杯和氤氳不定的水蒸氣。
第二天我又去酒吧上班,老板卻告訴我不必再來了。原來那天原裝的刷杯員病休,我以試用為由被充當了替補。更讓人無語的是,試用期間的工資自然也是沒有的。
經過這次“杯具的試煉”,似乎老天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劇情慢慢出現了逆轉,我開始了全新的打工生涯,從送報紙、送牛奶、端盤子、做飯團之類常規兼職工作,拓展到了修路、搬家,甚至幫寺廟里的和尚做法事的神奇工種。經濟狀況也有所改觀,從一貧如洗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唯一的遺憾是始終沒有操作過挖掘機。
4
一直覺得我們的一生應當分為四段,每二十年一輪,分別是尋找,奮斗,不惑,和百味。想來,從我高中時代房間里的小劇場,到跨入演藝圈,再到現在,隱隱約約也有一絲命運的指引。
演員是我的職業,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依舊會坐公共汽車,乘地鐵,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最大的愛好是種苔蘚……有時會期待十年后自己的樣子,我想那時的我,應該更像那雙嘗百味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