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日記(匯總15篇)
一天又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數學日記1
20xx年X月X日晴天
我發(fā)現貓也有許多數學。比如,貓的胡子一邊3個,不用說了,兩邊和起來當然是6個啦!我還知道貓的`胡子作用可大了,胡子可以測量洞口的寬度。這是為什么?原來貓的胡子兩側的長度跟身體的寬度同樣長,所以貓在小洞里爬來爬去也不會被卡住。
六年級數學日記2
7月25日 星期六 有雨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年輕人,買個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賣肉丸子的叔叔的價錢定位0。5元一串,賣肉丸子一時急把題目算錯了,價錢弄錢了,認為定位1元一串,只給年輕人5個,年輕人一算好聲好氣對那位賣肉丸子的人說:“你算錯了應該10個肉丸子。”那個人不聽回改,年輕人一勸在勸,后才答應,給他11串,年輕人說:“多一個我也不一樣,你拿會去,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多了一個我也不能要的,原來是數學幫了個忙。
我也有一回,今天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我外公帶我到理發(fā)店去洗頭,洗頭價錢是5元一次,洗完后,那位理發(fā)店的老板因顧客太多,忙不過來,我外公給他10元,他卻找我外公7元錢,我外公沒看錢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錢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錢還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慚愧的摸了摸腦袋說:“都怪我粗心大意,人多我忙不過來。”“
這兩件事中給突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老實的人給有上帝的保佑。
六年級數學日記3
同學們,在你們的數學學習中是否和我一樣,有一些不經意的發(fā)現?現在我就來介紹我的幾個發(fā)現,六年級寒假數學日記。
如果要你算一個多位數乘5,你是不是準備列豎式?我卻可以口算,因為我發(fā)現一個小訣竅。想知道嗎?讓我來告訴你:算48532×5的積,先找到這個數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會口算嗎?242660這就是48532×5的積了。知道為什么嗎?我把原來的數先擴大10倍,再縮小2倍,是不是相當于擴大5倍呀?你掌握這個小竅門了嗎?
同樣的發(fā)現我還有:一個數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為什么?)一個數乘15呢?用剛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經想到了吧,再擴大10倍就好了!
我還發(fā)現一個多位數,末兩位符合這個要求:十位上十奇數,個位上是5,用它乘5,積的末兩位肯定是75。我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多位數的個位與5相乘得25,積的個位是5,向十位進2,而十位的奇數與5相乘的到的是幾十五,這個5應該和個位進上來的5相加寫在十位上,所以這個積的十位上肯定是7,個位上肯定是5。同樣的道理,你不難推出,一個多位數十位上是偶數,個位上是5,它與5相乘,積的末兩位肯定是25。
這個發(fā)現能用我前面所說的一個數乘5的巧妙算法來解釋嗎?想想看,它們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數擴大10倍后,末兩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數1,與50合起來150÷2=75是末兩位上的數字,也可能百位上沒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兩位上的數字。
同學們,我的這個小發(fā)現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這是我自己動腦筋觀察和思考的結果。偉大的發(fā)現不是由這點點滴滴組成的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的人吧!
談談對零的認識
零看上去很單調,就是沒有,其實它非常地豐富,它隱藏了許多。在數學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題,你應該考慮零。
在幾何中,“0”經常被作為記號。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題里,比如每個有理數都有倒數,“0”卻沒有,有理數分為正數、負數。“0”,一個數就分為一類,這不特殊嗎?在除數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數。零作被除數,不管除以什么數(“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們會忽視零,但它卻起著重要的責任。如,問等于幾?有些人就不能聯想到“0”。在數數時,有人就會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數有幾個?有人就會定有8個。其實還有0。如:有哪些數的絕對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數和零(也可以稱之為非負數)。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斕。在期末后開家長會,老師那里登記的犯錯本給家長看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記著“0”,這表示我們沒有犯過錯,家長高興,我們高興。但是在卷子上我們都不希望看到這個數或接近這個數的整正數,否則回家的日子就難過了。在比賽中,誰都不希望得到“0”,小學六年級作文《六年級寒假數學日記》。
零是豐富的。我認為零在題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題時應考慮零。零在不同的場合也能使人的情緒改變。它是美妙而又豐富的。
對0的認識
0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又是一個中學生經常遇見的“老朋友”了,計算,概念,都要遇見。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沒有,簡直可稱得上是數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個奇怪的`數字,放在體積、面積、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單位里面,都表示沒有,以表示時間、一個人的年齡、賽跑的剛開始、起點。
在數學王國數字庫自然數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當然是最小的。沒有0,便沒有一毓的自然數,因為0是自然數的起點。
在計算里,0乘以任何一個數,包括負數、分數、0都,0的絕對值也等于0,在有理數中,它的絕對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個數都,0加上一個數,仍得那個數,如:0+1=1,0+1.8375=1.8375。0減去一個數,得那個數的相反數,如:0-1=-1,0-87=-87。
在數軸中,0為原點,也為邊界線,把正負兩大數分開,0為什么奇妙呢?因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只是一個整數,當0和正數在一起時,叫非負數,和負數在一起時,叫非正數,數軸上,0又為我們判斷正負數大小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右邊為正數,左邊為負數,右邊的數始終比左邊大,說明正數大于負數,0大于負數,卻小于正數。
在幾何中,0度角表示一條射線,它并沒有角,也沒有度數,0平方米,表示沒有面積,0米長,表示沒有高度。0斤重,表示沒有質量,0立方米,表示沒有體積。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國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國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六年級數學日記4
8月2日 星期二 晴
晚飯后,我和媽媽一起去三江超市購物。我騎著心愛的自行車,媽媽緊跟其后,生怕我有什么閃失。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超市門口。
媽媽挑選了早餐包一袋,然后去買了伊利酸牛奶,是草莓加香蕉口味的',這是我的最愛哦。接著,媽媽買了大號長方滴水籃一個,最后為了精心挑選了哆啦A夢拖一雙。這些所有東西的錢加起來是4.5+2.6+2.6+9.99+11.9=31.59元。
我呢!東挑西選的,也買了不少東西。有伊利QQ星優(yōu)酪2瓶,一瓶是草莓味的,另外一瓶是原味的。有爽口的筍倆包,準備吃稀飯時吃。有優(yōu)冠牛奶特濃餅干一袋。還有晨光大赤兔中性筆一盒,是大容量,而且是買二送一,挺劃算的。這些東西的錢加起來是3.3+3.3+3.6+4.7+5.5=24.88元。
今天購物共:31.59+24.88=56.47元。媽媽給營業(yè)員100元,應找回:10056.47=43.53元。
六年級數學日記5
星期六,我跟媽媽到鄉(xiāng)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見農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個個地瓜就像一個個胖娃娃,對著農民伯伯笑,媽媽告訴我:“此刻是地瓜收獲的'季節(jié)”,然后她又自言自語地說:“今日地瓜又豐富了”,我說:“收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媽媽說:“地瓜作用可大著呢!它能夠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條……”
媽媽明白我學了百分數,就問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對媽媽說:“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問媽媽:“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說:“我們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時就少不了它,我們一家三口人吃一頓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們10斤,可供我們做幾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對媽媽說:“能做25次”。媽媽說:“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夠吃一年嗎?”我說:“還吃不完呢,過年時還能夠加餐一次。”媽媽說:“你還真能算,其實它還能夠做成茹粉湯、茹粉條、茹粉結。”
六年級數學日記6
在不久之前,我步入了六年級的學習之門。
剛開學不久,我認識了一位讓我又敬又怕的數學老師——謝老師。謝老師的課十分有趣,每一堂課都有笑聲。謝老師教給我許多知識:園的認識、百分數應用題、圓形的變換、比的知識、統計?? 其中圓這一內容我掌握地更好,我知道圓有三部分組成:圓心—O,半徑—r,直徑—d。以后,我要多看一些其他比較深奧的題目并嘗試解答。
對于百分數應用題我還不夠熟練解答,我要多做不明白的題目。
希望,在六年級我能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陳景潤與歌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數學家。19世紀40年代他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聽了清華大學的一位博學的數學教師的講課。
講課時老師提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老師還打了一個形象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后王冠上的'寶石!”
這個引人入勝的介紹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塊磁石一般強烈的吸引著他。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寶石的艱辛歷程。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潛心鉆研,光是計算的草稿紙就堆了足足幾麻袋。
經過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陳景潤發(fā)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篇論文給出了至今為止最接近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的結果,論文的發(fā)表受到了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贊賞,它也被稱為“陳氏定理”。
我們快畢業(yè)了,學習也進入了白熱化。上次我們復習了數與代數。這次我們就復習式與方程。式子有幾個要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0不能做除數。雖然我以前學過可我還是錯了題。就有一道題讓我丟了臉,劉翔的110米欄成績約13()應該是秒,可我填的分鐘,這個題讓我終身難忘,我一定記住這道題。另一道題就是說明了我的單位進率還不行20xx米=()km()m,米和千米的進率是1000,可我想的是100。所以這道題都錯了。通過本周的學習我知道了錯題支持著你前進。做對的題不能驕傲更能讓你前進。
正反比例能讓我門解決我們現實的問題。比如全班人數一定,出勤人數和缺勤人數成什么比例。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這道題不成比例。因為這道題的意義是加法,所以正反比例都不成立。 好了,今天的知識就學習到這里,戰(zhàn)斗一天比一天激烈,讓我們共同加油吧!!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fā)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昨天,我和奶奶到藥店買了兩盒藥片——胃舒寧 兩盒藥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給她一張100元,營業(yè)員找給奶奶48元。 找好錢后,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奶奶還可以這樣付:1.先給營業(yè)員50元,再付10元,找8元。2.如果奶奶有零錢,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 通過這次陪奶奶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昨天,數學課外輔導班考試,我考了95分。錯了一道填空和文字題。填空那題老師在考試前給我們復習過,我沒有認真背,認真記,一邊背一邊在想其他的事情,一點也沒記住。因此,在考試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就隨便填了個數。那道文字題,是我沒看清題意,把“×”寫成“+”,就錯了。考得這樣的分數,第1題因為考試態(tài)度不端正,第2題因為我沒有認真復習。我以后一定做到這兩點,但也不能粗心。 老師,我每次考試都得不到滿意的成績。自從上了趣味數學以后,我就懂得了學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光靠抄別人的答案是沒用的,抄了也白抄。所以,以后我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后,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 ,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
2.5×3×30×5=1125(元)。“還有什么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只筆袋8元,一只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xx.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jié)約用錢呀!
六年級數學日記7
上海世博會什么時候舉辦年5月1日到20xx年10月31日。那么歷時多少天呢?
世博中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組成的數學問題而已,答案得來不費吹灰之力——歷時184天。
數字,就是表示數目的文字;數學,就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的關系的科學,包括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微積分等。
這些數字在一場叫做“世界博覽會”的長期各國科學的交流會上出現頻率是無法計算的,但數字只有這十個,在此不加討論。
而世博會中的數學,更是無處不在。預計超過7000萬人的參觀數量,超過2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報名數量。但是,怎么得出這個數據的?也許在邀請成功的時候就已經得到統計結果,但“超過”提示了我們——這個數據是“估算”出來的。
這是一種“數學”的思想。
世博會的場館大多宏偉壯觀,才華橫溢的建筑設計師們讓他們誕生在設計板上。干這件事沒有“數學”是大忌。需要精確計算建筑的高度,寬度,長度。這樣的龐然大物能否站穩(wěn)?這也要計算它的.角度,要用到幾何等。
這也是一種“數學”。
而場館里的那些先進科學產品,要制造研發(fā)出來就更加需要“數學”。也許某些被稱作“化學公式”,“物理公式”的東西聽上去和數學沒什么關系。但運用公式的方法,也叫“數學”不是嗎?死的公式如果沒有數學的運算,又怎會有新的變化,從而產生新的發(fā)現和發(fā)明呢?
這也是世博會中的“數學”。
那咱們再回來看看“數字”。
數學很重要,但沒有“數”,哪來的“數學”呢?沒有“數字”,哪來的“數”呢?數字是數學的根本,正如是個充滿希望的“數”啊!
世博中的數字與數學,或許現在還不能理解,但它們帶著人走向光明。
數字,數學……
六年級數學日記8
4月1日 星期三 雨
我們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數學的原型,我們學生粥時的身邊蘊藏著許多熟悉的數學知識,比如說,上街買東西時要用到加減法,裝潢新房屋時,總是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是從生活中產生的,那些可都是數學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學們學數學知識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識從書本上搬到腦子里,很少會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但是此刻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學們都學會了把數學運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學家去玩,可同學獨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們都餓了,于是,同學跑進廚房,自我開始做早飯了。一開始,那個同學先把米淘好放進鍋里,然后開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時光來烙三張餅,他先把第一張和第二張餅放進鍋內;一分鐘后,他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過來;再烙一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他取出來,把第二張餅的反面放進鍋里,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只需要三分鐘,三張餅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時光他就能夠做些別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別的事,那他不就會浪費很多時光嗎?那他不虧大了呀!所以說,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去探索數學中的奧秘,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吧!
六年級數學日記9
9月8日星期二晴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guī)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板,說:“老板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饑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余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板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還給老板,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贊。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于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六年級數學日記10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與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與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
六年級數學日記11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班舉行了一次數學考試,我們心里非常緊張。
之前老師和我們說:“試卷會比較難,有不會的題目就空在那兒,等把簡單的題做完,再回過來看難題。”說完老師就走了,我們立刻準備。可是,我的.心怦怦直跳,緊張得汗都出來了,頭就像爆炸了似的,深怕考試卷難,我慢慢走向教室,看到同學都在復習,我也趕忙復習。就在這時老師來了,他在黑板前站定冷冷地說:“只有一小時。”“啊……”同學一陣噓聲,都把書放回了書包,老師把試卷發(fā)下來,我看了看,頓時面色蒼白,好像一道題都不會做。沒有辦法,我只好拿起筆寫,答起題來。慢慢的,我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剛松了一口氣,寫到一半,又遇到了難題,我想來想去也不會,只想到老師說:“不會的空在那,把簡單的做完回頭再做難題。”我一共有10題不會的,沒有辦法,因為時間到了,我只好照大概寫了起來,考完試,我的心還是怦怦地跳著……,終于考過了!
我喜歡考試,雖然考試時我還是會很緊張,但能看出我們學習的效果。
六年級數學日記12
今天,我仔細看了看我家的電話機,上面有1、2、3、4、5、6、7、8、9、0和*、#這些數字和符號,我發(fā)現這些數字通過不同的排列組成了很多電話號碼。我家的是63732156,我爸爸的`電話號碼138數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六年級上冊3578,數字的用處可真多!
六年級數學日記13
20xx年X月X日晴天
每天晚上我從姥姥家走的時候,是從樓梯走下去的。我發(fā)現在每層樓梯拐彎處的墻上有一個用紅筆寫的'數字。從12、11、10、9、8、7、6……一直到1層,這樣大家在走樓梯下樓的時候一看數字就知道自己走到第幾層了。
六年級數學日記14
7月25日 數學日記 星期四
早上,我和媽媽去買菜,到了菜巿場。媽媽問我:“我們要買3元的冬瓜、10元的豬肉和1斤6元的`雞蛋,一共要幾元錢?”我想了想,3元加10元再加6元等于19元。
是19元對嗎?”媽媽給了錢,說:“對!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老板說:“算得真快,給你要的東西”。我和媽媽一邊買菜一邊說話,覺得又可以跟媽媽聊天又可以學到知識。
六年級數學日記15
生活中的數學很多,這不我也發(fā)現了一個,寒假到了,寒假作業(yè)依次發(fā)了下來,我一天改寫寫多少呢?我想一天語、數大本寫兩頁英語寫四頁,因為語數大本都是37頁所以37/2=18.5(天)約是19天寫完,而英語有61頁61/4=15.25(天)約是16天,過了幾天爸爸覺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便改成語、數一天寫三頁37/3=12.333(天)約是13天寫完,這樣就可省下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又過了幾天,我學的很好,爸爸帶我送我去吃德克士,我們要脆皮炸雞我們有打折卡打兩折,我們買了兩個9/2*2=9(元),超級雞腿堡、夏威夷菠蘿雞腿堡、鮮橙汁、百事可樂、13*2+7+7。5+9=49.5(元)
生活中的'數學多的數不勝數,等待你我去發(fā)現!
【六年級數學日記】相關文章:
數學日記_六年級作文09-05
六年級數學日記06-15
六年級數學日記12-27
數學的日記07-15
數學日記02-02
六年級數學日記(精選78篇)01-11
數學日記六年級(通用31篇)08-19
有關六年級數學日記4篇02-28
六年級數學日記模板5篇03-10
有關六年級數學日記四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