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情日志:大學,我們究竟學了什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日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志了。那么什么樣的日志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情日志:大學,我們究竟學了什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大學里我們究竟學到了什么?一日偶爾間聽了這個問題,想起了自己的大學時代。想想自己在大學中究竟學到了什么?才離開校門沒有多久的自己,突然開始懷念了。
大學究竟學了什么?滿難回答的一個問題。說起來我不是一個很混的學生,雖然也說不上很認真。問問自己。學了專業知識,學了20多門的課程,是沒錯。可真說起來,現在還記得多少?而且話說回來,現在在上班覺得需要用到的專業知識真的都是很基礎的。看起來經驗遠比學的那些書本知識要有用。沒學到什么?也不是,總覺得這4年的大學,多少有些東西滲到了骨頭里面了。學了西方經濟學,不記得具體模型,卻還記得供求曲線:學了國際經濟學,不記得具體內容,但還記得比較優勢和囚徒困境:學了保險,不記得具體條文,卻記得保險合同一定要看仔細,有了任何變化要告之保險公司,尤其人險要特別小心。學了會計,什么都可能忘了,但借貸平衡忘不了。學了很多經濟方面的東西,具體還記得多少不好說。但那句理性的經濟人相信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內容是記不住了,但方法和思維多少已經滲到了骨頭里面了。我們需要不斷的解決新的問題。學過的知識內容可能會忘掉,可能需要更新,更多的時候不可以直接給出我們答案。這時候,掌握的方法和滲在骨頭中的思維該可以派上用場。覺得這就是給與魚和魚網的道理是一樣的。光給魚,吃完了魚會餓死。光給魚網,可能還沒打到魚先餓死了。給魚網的同時給些魚才是明智之舉。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大學里面還有老師,說起來是廢話,可這也正是與自學不一樣的地方,自學學的是書本。大學中上課學的不僅是書本,還有老師。好老師的影響是深遠的。老師的風格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現在我還可以想起幾個老師上課的情形,一些知識隨著他們的例子進入我的腦海,很難很難忘記。更不用說隨著一門課程的結束,體系的處理。有時我更愿意叫這為章法,私底下覺得那比具體的知識更加有用。
大學究竟學到了些什么,好象不止是知識,方法,思維。看待事物的感覺變了。覺得視野變寬了,變深了。很難量化大學究竟學到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覺得我的大學沒有白上,我從大學學到了很多東西。
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大學教會了我什么,但冥思苦想,卻總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后來我終于知道自己為什么總是得不到答案了,原來我從一開始就想錯了。
出發點錯了,之后一切的一切,都注定是錯的。即便再怎么努力地尋求答案,都是徒勞的。
并不是“大學教會了我什么”,而是“在大學,我學會了什么”。
大學并不同于高中,高中的學習,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高考,而高考看的就是分數。
對于許多人來說,以考高分為主的學習,到最后學到了多少,真正理解了多少,其實并不重要。
但到了大學,一切都變了。
當然成績很重要,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比成績重要的是,我們最終學到了什么。
而這些我們學到的東西,終歸有一天是要被應用到工作中去的。
同時學習不再是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學著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活動。
在實踐操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很多問題。這時,我們不能再像高中一樣一味地去尋求別人幫助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如果問題實在棘手,一個人解決不了,再去尋求幫助也不遲。
在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中,我們的思維邏輯不能再單一化和片面化了,要學著多角度思考問題,深層次刨析問題。
大學不同于高中,很多時候都是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作業。
個人作業還好,小組作業最容易出現敷衍了事或偷懶的狀況了。
用“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形容這一狀況一點都不為過。
但不論是個人作業,還是小組作業,都要用心去完成,不能敷衍,更不能偷懶。
因為我們最終都會明白,這看似毫無任何意義可言的作業,是我們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必經之路。我們只是學生,社會閱歷淺,如果連作業都懶得去寫,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呀!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
可能最初的我們覺得有些作業太幼稚,或者太淺了,看不上。但有深度有意義的作業我們一時又做不了,因為能力不夠。
好高騖遠,卻又懷才不夠。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終于看清了自己幾斤幾兩,也終于學會了沉穩,學會了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地學習。
以前是為了實現大學夢而努力地學習,現在是為了未來而努力。
大學藏龍臥虎,能力超群的人多的數不過來。在這種高手如云的環境里,自己不給自己找點壓力,自己不努力,淘汰是遲早的事。
優勝劣汰不必等到步入社會的那一天都已經開始了,那么,等到步入社會的那一天,現實會更加的殘酷,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殘酷。
漸漸地,我們不再固步自封,不再夜郎自大了,我們開始虛心地向周圍的人請教,向他們學習,一點一點地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
高中時總是羨慕那些優秀的學生,等到上了大學之后,羨慕多多少少還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我們的覺悟。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大抵就是如此吧!以前安老師給我說過這句古語,當時并不是很明白,卻佯裝自己懂得。直至現在,我才是真正地理解這句話了。
不怕不懂,就怕不懂裝懂。在高中可以自欺欺人,但到了大學,如果還是和以前一樣狂妄自大的話,到最后什么都不會得到,有時候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的事,很少有人去做的。
說到“退而結網”,就不得不提務實了。
在實訓課或者課外實踐活動上,挑三揀四的人最終什么都學不到的。
在實踐之前,是需要做大量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的。看似簡單,實則繁瑣。看似沒有意義,實則意義重大。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自己不懂的專業術語,也可能會涉及到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或行業。這時,收集資料的難度就大了。有時候翻閱好幾本這一領域的書籍,都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的資料。
但等你用心地收集和整理完這些資料之后,你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間,你學到了很多知識。而這些知識,是你之前根本就不愿去觸碰的,甚至是厭惡的。
但會有這么一天,你會發現,所有你收集和整理過的資料,總有會用到的那么一天。當周圍的人對某個問題束手無策時,而你卻輕易地用自己學到的那些知識,著手解決了這一棘手的問題。這時,說不出的自豪和欣喜不由得就涌上了心頭。
你就會知道,你學習的每一個知識,都有值得你去努力學習和鉆研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不是不存在,只是合適的時機還沒有出現罷了。
而在實踐的過程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我們需要做的,是直面問題和錯誤,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味地逃避甚至是否認。
沒有人不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一錯再錯。
上大學了,都已經是個大人了,也該有個大人的樣子了。父母老師和朋友,不可能一輩子跟在你身后,在你犯錯后替你解決,給你善后了。
你總要學會一個人長大的,總要學會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買單的。
自己闖的禍,就要自己去解決。
記住你不再是以前那個懵懂的破小孩了,你已經是個大人了,即便你還是個學生,但他們并不會因為你只是個學生就會放過你的。
承認錯誤,解決問題,總結教訓,以此為戒。這才是自己應該做的。
同時在大學,中規中矩是一回事,獨樹一幟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可以就這樣平平淡淡中規中矩下去,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也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謀一條新出路,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平平淡淡的生活很簡單,但如果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有點難度的,但我想大多數人都想要擺脫父母的牽制,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這其間要付出的努力,不僅僅是需要堅持與毅力那么簡單,還需要創新。
我們可以相信課本,可以相信老師的講解,但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自己的骨髓里去,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然后再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見解來。
在大學最忌諱的就是將自己的思想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自己那所謂的見識與經驗中去了。
有時候“拾人牙慧”只能幫得了我們一時,卻幫不了我們一輩子。“拾人牙慧”得來的,終究不是自己的呀!
而創新得來的有時候不僅僅是你自己的,日后也會被他人用到。
與其說是“利人利己”,倒不如說是做自己的菩薩,渡己就是渡人,大抵如此。
大學的學習,終歸還是要自主學習。而在學習過程中悟出的道理,還是要自己去嘗試著總結的。
在總結中不斷成長起來,在學習中不斷優秀起來。
不必羨慕別人,也不必妄自菲薄,只有你愿意,你就可以成為自己國度中的女王。
【心情日志:大學,我們究竟學了什么】相關文章:
我們究竟怎么了10-02
我們要的并不多心情日志08-07
究竟的近義詞是什么01-17
究竟近義詞是什么04-24
我們究竟為了什么而活著作文(通用45篇)04-24
心情札記-心情日志08-31
初冬的心情心情日志08-19
我們都長大了的日志09-22
心情日志作文08-30
冷心情日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