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日記模板錦集8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日記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日記 篇1
小時候,我十分愛吃番茄,有那么整整一個星期,我不停地要求母親買番茄來做菜,我每頓每頓地吃,吃到那個星期的最后一餐,我突然發現舌頭上的番茄變了一種令我難以忍受的別的味道,我把它吐了出來,趕快去漱口,再也不肯吃一口番茄,直到好幾年以后,我才能夠再接受番茄進入我的腹中。本來吃茄子和讀書是兩碼事,但是那種變味、想嘔出來的感覺在讀中專考畢業試時我又重新感受,而且一生難忘:那十分悶熱而又難捱的兩個星期里,全班人每天都過著一種課室、宿舍、飯堂三點一線的生活,所有與功課無關的動作盡量縮減,那厚厚的幾本醫書如永遠也啃不動的大山,我感覺不到一絲微風也聽不到一聲鳥叫,凝滯的時空里只有翻書的噪音。原本也是歡喜讀書的人,但十一年來上學的日子里這種情景一再重復,上課、下課、讀書、考試、讀書、考試,就像一道道千篇一律循環往復的菜式,不停地往我胃里灌,在最后的畢業考試里,想嘔的感覺便十分的尖銳,我的腦里老是想像著一個動作:就是我趴在洗手池上拼命地嘔,拼命地嘔……
當然,最后我還是什么也沒有嘔,并且一如往常面帶微笑地以優秀成績拿到了畢業證,然后,我逃離了所有的書本,拒絕看任何書籍,工作之余,我不停地去跳舞、唱歌、看電影、逛街……。我以為我不會再去看書,然而有一天.所有的娛樂都使我感到了疲憊,書本以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將我拉了回來,我拿起我愿意看的書,這時候已經沒有了想嘔的感覺,閱讀給了我一種似曾有過的清新寧和的享受,圣哲先人重新在書里和我微笑交談。我承認少年時在學校的管理下確實學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學校教育永遠功不可沒,但是現在,我快樂地發現工作之余的讀書是那樣的.隨意怡然。我不再強迫自己要達到什么成績和目標,業余時間是完全屬于我的,我想去玩就去玩,不想去玩就靜靜守著書本,愿意先看哪本就看哪本,愛看到幾點就看到幾點,我的口袋如今也比以前大大的充實,在不超支的范圍內我不斷地補充我的“書庫”,我不受書本的牽制,我把它們當作具有不同風味的佳肴,按需進行消化,我不讓自己過飽或過饑。在這種隨意的心境下讀書,不要說是生動有趣的書,就連一些枯燥死板的字詞典或哲理書都可以一頁頁地往下翻,慢慢看出一些味道來,這種感覺,真好。
我們在學校所受的教育遠遠不足以完善我們自己,那么,一生不輟地讀書便是充實生命的重要手段。我知道有“懸梁刺股”的讀書故事,但于我,首先要求讀書必須是一種快樂,這樣才能夠堅持,做學生時因為種種壓力,不能夠放松的來讀,而今擁有了大把的時光和充沛的精力,也找回了那份歡喜讀書的心情,實在也沒有理由再逃離書本了。
讀書日記 篇2
我是一名小學生,我酷愛“讀書”我現在才上四年級。 雖然我才上四年級,但我看過的書已經數不勝數,甚至超過了高中看過的書!可在無意中我買了一本《笑貓日記》,我先覺得這本書沒有意思,可聽幾個同學說:《笑貓日記》很有意思,于是我就看了一本笑貓日記其中一本,櫻桃溝的春天,里面有馬小跳的喜愛動物的奶奶,爺爺,升帶有孩子氣味,受孩子喜歡的鄭美麗老師,黑色皮膚的小飛洲,可愛的胖頭,聰明的三寶,機靈的二丫,有思想的`笑貓,多管閑事的阿黃,能模仿各種人說話的鷯哥,看家護院的母白鵝,有責任感的虎皮貓,能聞到孩子氣味的萬年龜,不好不壞的老老鼠…… 里面描寫了笑貓它們一家,在櫻桃溝的快樂生活,也讓我暢游了童心的世界,我好似喝了一碗“心靈雞湯”可為什么老天那么無情,讓那快樂的大家族,成了一塊被摔碎的石頭呢? 我想也有很多家庭也有很多異常反應。 到底會發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我還會繼續讀《笑貓日記》這個讓我在童心的海洋里暢游的《笑貓日記》,我會把全套看完!
讀書日記 篇3
日記,每個人都寫過,而我今天讀的這本書也與日記有關,它就是年輕作家十五歲的猶太少女安妮〃弗朗克的作品——《安妮日記》。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像我們展示了一個個二戰期間的真實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希特勒上臺后,便開始大肆屠殺猶太人,一條條針對猶太人專制法律出臺后,弗朗克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了安妮父親大樓里一處隱蔽的地方,也就是日記中的稱為“密室”或“后屋”的地方。跟隨他們逃亡的還有范〃丹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以及一位牙醫杜瑟爾。
這八個人在狹小的、完全封閉的后屋中,膽戰心驚地生活了兩年。每天都得輕手輕腳、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點聲音來,生怕被在樓下和倉庫工作的工作人員聽見。窗戶要釘上板子 ,拉上窗簾,遮住一切光線,只有在夜里才敢偶爾開一下窗戶,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安妮躲進后屋時才剛滿十三歲,到一九四四年八月由于被別人揭發而被蓋世太保帶走時,也不過剛過十五歲。
本來是一個花季少女,正應該享受陽光、快樂、友情和生活,可是卻不得不躲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屋里,忍受無聊、恐懼、饑餓、病痛,我們可以想象,這對于一個快活、開朗,又愛思考、率直的女孩來說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啊!恰好這時她得到了一個生日禮物——一本日記本。從此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的知心女友,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基蒂,并以給基蒂寫信的方式,傾訴心中的一切感受。
正是這本日記本幫助安妮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這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猶太人帶來的恐懼和悲慘遭遇也正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 書中的主人公安妮,和她的父母在后屋躲藏的時間里,安妮并沒有因為自己身處逆境而自暴自棄,相反的,她性格開朗、樂觀,勤奮學習、懷抱理想,能用真、善、美的標準衡量自我,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其中的許多思考,往往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夠做到,因此她的一顰、一怒、一喜、一悲無不引起我們的共鳴。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很難想象在戰爭時期的'場景,也很難想象戰爭時期的傷亡,更別說戰爭中人們遭受的不幸了。而我們只能通過電視劇、電影、書籍等物品,幫助我們了解戰爭的殘酷。作為身處戰爭中的安妮,她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親離子散戰亂中,但是她能勇敢面對戰爭,用自己早已成熟的大腦做出對戰爭與和平這個重大問題的思考,而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可貴的,我們應該向她學習,應該珍惜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
在《安妮日記》中我看到了許多安妮身上的優點,她有自己獨特的思考邏輯,能用真、善、美的標準衡量自我。我希望自己能從安妮身上學到更多的優點,并把它們用到平時的點滴生活中。
讀書日記 篇4
原文摘錄:
但是我也從打開的窗口往外望,眼睛游過阿姆斯特丹大片地方,掃過屋頂,投向天際,遙眺那里一抹淡得幾乎看不見的藍。
“只要這還在,”我心想,“這陽光和這無云的天空,只要我能享受它,我怎么會傷心呢?”
點評感悟:
記得小時間看過安妮的照片,一個不十分漂亮卻有幾分迷人的少女,深色的秀發,以及深陷的眼眸,一段題簽,幾行小而娟秀的字跡。上次讀《安妮日記》是在小學時代,中午在教室放鬼片時,兩耳充盈凄涼的尖叫聲的情況下看完的。我始終視描寫癡戀的故事為糟粕,把少女的情懷拋在腦后,直到今天,兩個生死相隔的同齡人驀然發現,彼此的心,竟有那一種相似的悸動……也許安妮的生命定格在永遠的十五歲,在謎一樣的花季之中,她只是一顆隕落的星辰。情感與欲望的糾葛,以及她內心的寂寞困惑著她;與此同時,少女的羞澀、溫柔和稚嫩更牽絆著她。愛——安妮說她“懂”,卻掩飾不住自己的猶豫。她不懂,她總讓理智戰勝欲望,但不得不承受降臨得過早的.煎熬,當然,還有相思所帶來的傷痛。同樣是愛情,它不曾被我視作一種渴望,但卻同樣朦朧,如清晨讓人迷離的薄霧,我的內心,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恐懼,因為我絲毫不了解它。我沒有安妮一樣對愛情的希冀甚至渴望,因為我的心中有太多瑣碎的眷戀,因為我生活在城市的高架之下,因為我的單純以及不單純,以及我那總是過分清醒的頭腦。但是安妮弗蘭克需要,她的戀愛是她的靈魂在天國的慰藉,是她永遠青春的生命的一部分。這部戀曲是一篇拙劣的愛情小說,至少,它的欲念占了上風;然而,安妮的死卻讓這種情感戛然而止,原本愈來愈熱情的火焰,反而讓悲劇閃光。
愛是給需要它的人的,情感的附屬品未必使你快樂,但沉浸在這樣一種煎熬之中,也必然有它的甘甜。而安妮的愛實際是以生命為代價的,但生命卻也無私地給予了她在傷痛時所渴望的溫情。我們,這些隱匿在凡塵之中的人,難覓情感,因為情感是需要澆灌的。
沒有時間去經營,所以,宣揚愛的艱辛,看一本愛的悲劇。
什么是愛?也許,once you taste love,才能道清。
質疑:安妮的故事是真實的,所以感情赤裸裸地激蕩在文字之中。難道愛是禁錮心靈對自己的安慰?安妮深愛著彼得,但她尚還稚嫩的心卻無法承受。命運的捉弄以及少年戀人的死,究竟是悲劇,還是歸宿?
讀書日記 篇5
其中還有一位母親,她用自己的身軀頂住磚塊,緊緊地抱住孩子,手中還握著手機,當孩子的哭聲引來了搜救人員把她救出來后,她已經死了,可孩子卻安然無恙,搜救人員看到母親的手機上面寫著:"親愛的孩子,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記住,我愛你"!我感動不已!不由的想起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雖不會有這樣驚天動地,但她的愛也會在平時一點一滴中顯露出來。比如每天早上送我上學,下午接我回家,做我喜歡吃的飯菜,輔導我做作業,我生病了比誰都著急……這都是媽媽對我愛的表現。生活中處處透露著媽媽對我們的關心和愛,.
這本書不僅讓我愛不釋手,而且受益匪淺,讓我體會到無私偉大的師生情、血濃于水的親情……這些至真至純的感情都融入了深深的愛,但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愛,讓愛化為力量,世界就會更美好!
讀書日記 篇6
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中訪友》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初夏的早晨,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獨自去訪問他的好朋友,回來時,帶回了好心情好記憶。
這篇課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寫老橋的`那段。作者把老橋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流水流向遠方。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老橋依然如舊。老橋的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很讓人敬佩,同時也寫出了老橋歷史悠久。
在我的家鄉,也有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那就是小溪。我家鄉的小溪清澈見底。村子里的婦女們拿著棍衣服和盆子去河邊去打衣服。孩子們在小溪里玩耍嬉戲;仿佛在跳著優雅的舞蹈,路邊的草坐著小魚的觀眾。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或事物。我們只要用心靈去感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只要我們每人出一份力,我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屬于我們的。我們要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能夠結成最好的朋友!
讀書日記 篇7
合上這本《搗蛋鬼的日記》,我仿佛頭腦升級了一樣,不斷冒出新想法,被稱為搗蛋鬼的主人公加尼諾似乎不懂大人的語言,而大人也常常誤會加尼諾,也許就是這樣,加尼諾才有著一個新奇充足的童年。
說到加尼諾,簡直就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倒霉”。他在無意的情況下干了一件件“壞事”:把煙花藏在壁爐里,釣魚釣掉了老先生的一顆牙,查寄宿學校湯卻慘遭退學,即使得到了一筆遺產也遭姐夫白眼……你說這倒霉事怎么盡攤在他一人身上呢?其中的緣由還有家長成人的不理解和孩子年幼的好奇心造成的誤會。也許這就是大人對小孩的不理解,已至造成錯誤的教育(文中父親將加尼諾送進寄宿學校)。
現在,家長們都認為“棒棍底下出孝子,黃金棒下出好人”,使哪一根根棍棒敲掉了孩子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有逆叛心理,而往往這些孩子們都是白白蒙受冤屈的。例如:小明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而因此錯過回家的班車,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他本以為爸爸會好好表揚他,可是爸爸竟然不由他分說就揚起大大的巴掌……一個小小的事例就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搗蛋鬼日記》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歡笑與快樂,而這快樂卻搖晃在“倒霉”的邊緣。經過我的研究,發現這本書中有好多的“倒霉”哦,不過這些“倒霉”也是的人們看清目前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希望加尼諾永遠快樂,永遠永遠……
讀書日記 篇8
自從我讀了《女生日記》的小部分,就十分羨慕主人公:冉冬陽。
她有個開朗的家庭,媽媽善良可人,爸爸幽默正直。正是這樣一個家庭使冉東陽變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情感豐富的.女孩,她雖然不漂亮不聰明,但是卻是大家眼中的魅力女孩。
《女生日記》里的人物真多呀!他們的性格也不相同:我佩服梅
小雅拒絕憐憫;我為莫欣兒的家庭感到惋惜;我喜歡吳緬的個性;我討厭喬丹自以為是;我為小魔女劉揚惠子的追明星而感到不值,對古飛龍、精豆豆這對喜劇演員無可奈何;我覺得魯肥肥出的主意全是餿主意。
這本書揭示了許多鮮為了知的道理,告訴我了我怎樣自然度過一段敏感而又重要的時光,說明了快樂地成長和成長的快樂,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啟示……正如讀者在尾頁說的:“讀起來輕松,感受卻深刻,”“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成長,還告訴我們:成長不煩惱!”
【讀書日記】相關文章:
讀書的日記11-28
關于讀書日記11-21
讀書的快樂日記01-31
讀書的啟示日記01-30
讀書的日記【薦】03-20
【薦】讀書的日記03-01
關于讀書的日記11-06
讀書收獲日記02-03
【推薦】讀書的日記02-05
讀書的日記【熱門】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