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游記日記

時間:2024-11-13 15:41:15 日志日記 我要投稿

【精品】游記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么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游記日記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游記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游記日記 篇1

  今天早上,爸爸媽媽對我說:“孩子,今天我們有空,而且天氣晴朗,不如我們去瀛洲公園吧。”我一聽,高興地蹦起來,說:“好啊!”于是,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瀛洲公園了。我一進門口,就看見了一排排果樹。只見果樹上有一只只青色的果子,走近一聞,只聞到一陣淡淡的清香,使人舍不得離開。再看看樹旁的野花,開得芬芳美麗。在花的周圍,還有一些碧綠的.小草來襯托著野花,使它們更加引人注目。一轉個彎,就看見有一條小溝,里面有許多只小螃蟹,一些游人就拿著雞腸來引螃蟹上鉤。這下可把螃蟹急壞了,它們又想吃雞腸,但又擔心自子的性命不保,急得團團轉。這時,我的手悄悄地往下一點點,一只小螃蟹因為嘴饞,一嘴咬住雞腸不肯下來,我猛得往桶里一甩,嘿!就捉住一只螃蟹了。接下來可不那么容易了,因為它們吸取了教訓,十分聰明,過了好久我也捉不住一只。我漸漸開始不耐煩了,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說:‘沒關系,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好。“我聽了,又重新開始釣起螃蟹來。不久,我連續釣了好幾只螃蟹,笑了。

  瀛洲公園不僅好看,而且又好玩。

游記日記 篇2

  【原文】

  十八日 昧爽促飯,而擔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余貲,為送浪穹。遂南行二里,過一石橋,循東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①。循山南去,為三營大道;由岐西南,過熱水塘,行塢中,為浪穹間道。蓋此地已為浪穹、鶴慶犬牙錯壤矣。于是西南從支坡下,一里,過熱水塘②,有居廬繞之。余南行塍間,其塢擴然大開。西南八里,有小溪自東而西注。越溪又南,東眺三營③,居廬甚盛,倚東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疇更沃;過此中橫之溪,已全為浪穹境矣。三營亦浪穹境內,余始從雞山聞其名,以為山陰也,而何以當山之南?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險要,特立三營以控扼之。土人呼營為“陰”,遂不免與會稽少鄰縣同一稱謂莫辨矣④。

  【注釋】

  ①牛街子:今仍名牛街,在洱源縣北境。

  ②熱水塘:云南俗稱溫泉為熱水塘,此處專指牛街溫泉。該溫泉至今仍存,在牛街稍南的公路邊。

  ③三營:今名同,在洱源縣北境。

  ④“土人呼營”句:明置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同為其附郭縣,治所皆在今浙江紹興。

  【譯文】

  十八日 天亮時催促吃飯,但挑夫逃走了。很久,店主人多要我的錢,為我送行李到浪穹縣。于是往南行二里,過一座石橋,沿東山麓往南走七里,到牛街子。沿山往南去,是到三營的大路;從岔路向西南,過熱水塘,在塢中行走,是到浪穹縣的小路。原來這里已經是浪穹縣、鶴慶府犬牙交錯的接壤地帶了。于是往西南順著一支坡下,一里,經過熱水塘,有民房環繞。我往南從田間走,山塢豁然大開。往西南走八里,一條小溪從東向西流。越過小溪又往南走,向東眺望三營,居家很興盛,傍靠在東山麓,那里山峰更高大;向西眺望溪流,緊逼西山麓,那里土地更肥沃;越過這條橫穿山塢的小溪,已經完全屬于浪穹縣境了。三營也在浪穹縣境內,我最初在雞足山聽到三營之名,以為是山陰二字,但為什么位于山南呢?到了這里才知道,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因為其地險要,專門建立三營來控制。當地人讀營為陰聲,于是不免與紹興府會稽相鄰的山陰縣稱謂相同、不能分辨了。

  【原文】

  又南十里,則大溪①自西而東向曲。由其西,有木橋南北跨之,橋左右俱有村廬。南度之,行溪之西三里,溪復自東而西向曲。又度橋而行溪之東三里,于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東南陟隴而行。四里,則大溪又自西而東向曲,有石梁南跨之,而梁已中圮,陟之頗危。梁之南,居廬亦盛,有關帝廟東南向,是為大屯。屯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東南又有一山,南自東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針,東西交對,而中不接。大溪之水北搗出洞鼻之東垂,又曲而南環東橫山之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兩山既分懸塢中,塢亦若界而為二。

  【注釋】

  ①大溪:即今茨河。

  【譯文】

  又往南走十里,大溪從西向東彎曲。沿大溪往西走,有木橋南北橫跨溪上,橋左右都有村舍。往南過橋,從溪西岸走三里,溪水又從東向西彎曲。又過橋從溪東岸走三里,于是溪水向西緊逼西山往南突的山口,道路向東南登隴而行。四里,則大溪又從西往東彎曲,石橋南北橫跨溪上,但橋中間已經坍塌,過橋較危險。橋南住家也興盛,有座東南向的關帝廟,這是大屯。大屯西,一道山北邊從西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南聳起,其東南又有一道山,南邊從東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北聳起,像保持平衡的針,東西交錯相對,但中間不相連。大溪水往北沖向出洞鼻的東垂,又轉向南,環繞東部橫山的西麓,像梭子那樣從山縫穿過。兩道山既然分別懸立在塢中,山塢也像被分為兩部分。

  【原文】

  于是又西南行塍間,三里,轉而西,三里,過一小石梁,其西則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達于城。乃遵堤西行,極似明圣蘇堤,雖無六橋花柳,而四山環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魚舫泛泛,茸草新蒲,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懸,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龜。北有一回岡,高四尺,長十余丈,東突而昂其首,則蛇石也。龜與蛇交盤于一阜之間,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而龜之口向東南,蛇之口向東北,皆張吻吐沸,交流環溢于重湖之內。龜之上建玄武閣,以九穴環其下,今名九炁①臺。余循龜之南,見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為人擊缺,其水熱不可以濯。有僧見余遠至,遂留飯,且及夫仆焉。其北蛇岡之下,亦新建一庵,余以入城急,不暇遍歷。

  【注釋】

  ①炁(qì):同“氣”。

  【譯文】

  于是又往西南從田間走,走了三里,轉向西,走三里,過一座小石橋,橋西是浩蕩的平湖,北邊和浪穹海子相連,南邊映襯山色,而西邊城墻聳立,湖中有堤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于是順堤往西行,堤和西湖的蘇堤極其相似,雖然沒有六橋花柳,但四周青山環繞,湖中的小島如珠串,又是西湖所趕不上的。湖中魚船泛泛,新長出的蒲草毛茸茸的,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滟的意境。湖名“茈碧”,真是名副其實啊。往西走二里,湖中有小島懸在中央,島上有上百戶人家居住。島南有一塊石頭突起,六尺高,三丈長,形狀如龜。島北有一道迂回的山岡,四尺高,十多丈長,東端突起如昂首,是蛇石。龜和蛇交錯盤踞在一島之間,四周有九個沸泉騰溢的洞穴,而龜口向東南,蛇口向東北,都張著口噴吐沸泉,泉水在湖內交流環溢。龜石上建有玄武閣,因為下面環繞著九個洞穴,如今名九炁臺。我沿著龜石南,看見龜腭中泉水沸騰,龜上唇覆蓋突出,被人敲缺了,水很熱,不可以洗滌。有個僧人看見我遠道而來,就留我吃飯,而且連挑夫、顧仆一道。島北蛇岡下,也新建了一座庵,我因為急著進城,無暇遍游。

  【原文】

  由臺西復行堤間,一里,度一平橋,又二里,入浪穹①東門。一里,抵西山之下,乃南轉入護明寺,憩行李于方丈。寺東向,其殿已久敝,僧方修飾之。寺之南為文昌閣,又南為文廟,皆東向,而溫泉即洋溢于其北。既憩行李,時甫過午,入叩何公巢阿,一見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遂留酌及更②,仍命其長君送至寺宿焉。何名鳴鳳,以經魁初授四川郫縣令③,升浙江鹽運判官。嘗與眉公道余素履,欲候見不得。其與陳木叔詩,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之句,余心愧之,亦不能忘。后公轉六安州知州,余即西游出門。至滇省,得仕籍④,而六安已易人而治;訊東來者,又知六安已為流寇所破,心益忡忡。至晉寧,會教諭⑤趙君,為陸涼人,初自杭州轉任至晉寧,問之,知其為杭州故交也,言來時從隔江問訊,知公已丁艱先歸。后晤雞足大覺寺一僧,乃君之戚,始知果歸,以憂離任,即城破,抵家亦未久也。

  【注釋】

  ①浪穹:明為縣,隸鄧川州,即今洱源縣。

  ②更(ɡēnɡ):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及更就是直到天黑后打更。

  ③經魁(kuí):科舉制度以五經取士,每經各取一名為首,稱為經魁。郫縣:隸成都府,即今四川郫縣。

  ④仕籍:官吏的名冊。

  ⑤教諭:縣學中主持祭祀和考試、教育和管束生徒的學官。

  【譯文】

  從九炁臺西往堤上走一里,過一座平橋,又走二里,進入浪穹縣城東門。走了一里,到達西山下,于是往南轉進護明寺,把行李放在方丈中。寺向東,大殿已經敝壞了很長時間,僧人正在修整。寺南部是文昌閣,再南是文廟,都向東,而溫泉就從寺北部流出。放置行李后,時間剛過中午,進城拜訪何公巢阿,一見面就握著我的手臂請進去,大家喜悅萬分,相見恨晚,于是留我飲酒到天黑打更時,然后讓他的長子送我到寺中住宿。何公叫何鳴鳳,最初以經魁的身份被任命為四川省郫縣知縣,后提升為浙江省鹽運判官。曾經和眉公說起我是布衣之士,想探望而沒能如愿。他寫給陳木叔的詩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的句子,我覺得慚愧,也不能忘懷。后何公升任六安州知州,我就出門往西遠游。到云南省后,看到官吏的.名冊,而六安知州已經換人擔任;問東部來的人,又知道六安州已經被流寇攻破,心中更加憂慮。到晉寧州時,見到學師趙君,趙君是陸涼州人,當初從杭州轉到晉寧州任職,問后,知道是何公在杭州的故交,他說來就任時在與六安州隔江相對的地方打聽,得知何公因父母去世已經先回來了。后來我在雞足山大覺寺見到一個僧人,是何公的親戚,于是知道何公真的回來了,因父母去世而離任服喪,六安州城就被攻破了,到家也沒多久。

  【原文】

  十九日 何君復具餐于家,攜行李入文廟西廡,乃其姻劉君匏石讀書處也。上午,何君具舟東關外,拉余同諸郎四人登舟。舟小僅容四人,兩舟受八人,遂泛湖而北①。舟不用楫②,以竹篙刺水而已。渡湖東北三里,湖心見漁舍兩三家,有斷埂垂楊環之。何君將就其處,結樓綴亭,綰納湖山之勝,命余豫題聯額,余唯唯。眺覽久之,仍泛舟西北,二里,遂由湖而入海子。南湖北海,形如葫蘆,而中束如葫蘆之頸焉。湖大而淺,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東為出洞鼻,西為剸頭村,北為龍王廟,三面山環成窩,而海子中溢,南出而為湖。海子中央,底深數丈,水色澄瑩,有琉璃光穴從水底噴起,如貫珠聯璧,結為柱幃,上躍水面者尺許,從旁遙覷水中之影,千花萬蕊,噴成珠樹,粒粒分明,絲絲不亂,所謂“靈海耀珠”也。山海經謂洱源出罷谷山,即此。楊太史有泛湖窮洱源遺碑沒山間,何君近購得之,將為立亭以志其勝焉。從海子西南涯登陸,西行田間,入一庵,即護明寺之下院也。何君之戚,已具餐庵中,為之醉飽。下午,仍下舟泛湖,西南二里,再入小港,何君為姻家拉去,兩幼郎留侍,令兩長君同余還,晚餐而宿文廟西廡。

  【注釋】

  ①“遂泛湖”句:此水體明代稱浪穹海子,又稱寧湖、明河,即今茈碧湖。

  ②楫(jí):劃船的短槳。

  【譯文】

  十九日 何君又在家備下飯,我帶著行李來到文廟西廂房,是他的姻親劉匏石君讀書的地方。上午,何君在東關外準備了船,拉我和他的四個兒子上船。船小,僅能容下四個人,兩張船共八個人,于是往北游湖。船不用槳劃,只是用竹篙撐水就行了。往東北在湖中行三里,湖心有兩三家漁舍,有斷埂垂楊環繞著,何君準備就在這個地方建蓋樓房,點綴亭閣,收覽湖光山色的美景,讓我預先題寫對聯匾額,我答應了。觀覽了很久,然后蕩舟往西北行,二里,就從湖進入海子。南面是湖北面是海,像葫蘆形狀,而中部狹窄處猶如葫蘆的細處。湖大而水淺,海小而水深,湖名茈碧,海叫洱源,東邊出到洞鼻,西邊是剸頭村,

  北邊是龍王廟,三面環山,形成深窩,而海水從其中溢出,往南流出去形成湖。海子中央,海底有數丈深,水色清瑩,放射出琉璃的光芒,洞穴從水底噴起,如一串串聯貫的珍珠美玉,結為水柱帷幕,往上躍出水面一尺多,從旁邊遙觀水中的影象,千花萬蕊,噴成珍珠樹,粒粒分明,絲絲不亂,是所說的“靈海耀珠”的景色。《山海經》說洱源發源于罷谷山,就是這里。楊太史的《泛湖窮洱源》遺碑埋沒在山中,何君最近收購到,準備為碑立亭以標明這一佳境。從海子西南岸登陸,往西從田中走,進入一座庵,是護明寺的下院。何君的親戚,已經在庵中準備了午餐,飯飽酒足。下午,仍然上船游湖,往西南行二里,又駛入小港,何君被姻親家拉去,兩個小兒子留下來陪著,讓兩個大兒子和我一起返回,晚飯后住在文廟西廂房。

  【原文】

  二十日 何君未歸,兩長君清晨候飯,乃攜盒抱琴,競堤而東,再為九炁臺①之游。擬浴于池,而浴池無覆室,是日以街子,浴者雜沓,乃已。遂由新庵掬蛇口溫泉,憩弄久之,仍至九炁臺,撫琴命酌。何長君不特文章擅藻,而絲竹②俱精。就龜口泉瀹雞卵為餐,味勝于湯煮者。已而寺僧更出盒佐觴,下午乃返。西風甚急,何長君抱琴向風而行,以風韻弦,其聲泠泠,山水之調,更出自然也。

  【注釋】

  ①九炁臺:今名九氣臺溫泉,在洱源縣城東郊九氣臺村,水溫達76℃,可燙熟雞蛋。當地群眾并從溫泉溝道上刮取天生磺。村周圍今已成陸。真武閣今存,為大理白族自治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絲竹:對弦樂器與竹制管樂器的總稱。

  【譯文】

  二十日 何君沒回來,兩個大兒子一清早就等候我吃飯,于是攜帶食盒,懷抱琴,往東走完湖堤,第二次去游九炁臺。計劃到池里沐浴,但浴池沒有房屋覆蓋,這一天因為是街子天,沐浴的人很多,于是不去沐浴。就去新庵用手捧蛇口溫泉,休息、玩耍了很久,仍然到九炁臺,彈琴小飲。何君的長子不僅擅長文章詞藻,而且精通弦樂器、管樂器。就著龜口的泉水煮雞蛋作為午餐,味道比用水煮的好。不一會兒,寺里的僧人又拿出食盒助酒,下午才返回。西風很急,何君的長子抱著琴迎風走,讓風來合弦,琴發出山水之音,更顯得自然。

  【評析】

  《游茈碧湖日記》是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徐霞客游茈碧湖逐日所記,見《滇游日記七》。

  茈碧湖在浪穹縣,因洱海發源于縣境,近代改名洱源縣。長堤將湖分為兩半,北為深海,有水溢出,稱洱源海;南為淺湖,水面較寬,稱茈碧湖。長堤為覽景游憩的勝地,堤上有著名的九炁臺溫泉及真武閣點綴。徐霞客于二月十八、十九、二十連續三天暢游茈碧湖,考察九炁臺溫泉,自然和人文皆有涉歷,可謂盡興,對茈碧湖的山光水色稱羨不已。“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四山環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及也”。這是徐霞客考察高原湖泊的典型例子,也是《徐霞客游記》的寫景名篇。

  從明末至今,茈碧湖縮小了不少,淺水區已全部成陸。用《徐霞客游記》的翔實記錄與茈碧湖的現狀進行比較,可以探索該湖的變化情況。洱源被譽為“熱水城”,《徐霞客游記》對該縣的溫泉多有記載,近年洱源的溫泉正逐步獲得開發。

游記日記 篇3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一家人一起去五泄風景區游玩。 日記暑假日記

  來到風景區后,爸爸就去買票,而我們就在原地等他,這時景區門口已是人山人海一片熱鬧景象。

  過了一會兒,爸爸買來了五張門票。我們一家隨人群走進了風景區。剛進景區門口,眼前展現的是高高的青山、綠綠的湖水,在湖面上還有幾艘輪船和摩托艇。這種優美的景色真讓人心曠神怡。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我們已來到了船碼頭。可因為人太多了,所以過了很久才輪到我們上船。在船上,往外看到的景色仿佛更加優美:兩邊的山直入云霄,山中還有一些沒有散去的云霧湖水清澈碧綠,而爾有幾條小魚跳出水面,仿佛在歡迎我們呢!

  船開得很慢,開了十幾分鐘才到對岸。上了岸,我們先穿過一條走廊,再經過一個電瓶車站。我們就看見了一片綠綠草坪,恰恰在這時,有兩只孔雀從草坪上飛過,我連忙去追它們,卻沒追上。過了草坪,路慢慢開始變的'陡起來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開始爬山了。爬啊爬、爬啊爬,我們聽到了陣陣雷鳴般的聲音,一轉彎,突然一條雄偉的瀑布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經不住誘惑,也像其他游客一樣停下腳步來觀看,瀑布是從兩座山之間的巖縫中傾瀉而下的,足足有十幾米高,旁邊水霧環繞是壯觀,這就是“五泄”。

  看了一會兒,我們又踏上了登山之路。過了四泄、三泄、二泄、一泄,終于, 我們登上了山頂。這時,爸爸、媽媽和姐姐都已經累得不行了,但我和舅舅卻不知疲倦,于是我開始飛奔下山,但因為我走錯了路,很晚才走到山下,而姐姐在我走錯路的時候已先行一步到達了山下。

  我們一家人在山下的草坪上拍了許多照片以留作紀念,之后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游記日記 篇4

  今天是雙休日,爸爸媽媽帶我和弟弟去中山公園游玩。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色的石橋,石橋上雕刻著十幾只石獅子。那些石獅子形態各異,做著不一樣的動作、表情。石橋上還刻著各種各樣的花紋,漂亮極了!

  緊接著是一排柳樹,柳條迎風舞動,像柳樹姑娘的頭發,柳樹姑娘在河邊梳洗著自己的頭發。那一根根柳條猶如一條條綠絲帶,隨風舞動。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百花園。百花園種著各種各樣的鮮花。一到春天,許多花就開了,如:迎春花、水仙花、蘭花、紫荊花、郁金香、玫瑰花……真是百花齊放啊!不愧是“百花園”啊!

  最后我們來到一座小亭子里。我們坐在亭子里欣賞著中山公園風景如畫的`景色,聞著芬芳撲鼻的花香。靜靜地,我想象我自己奔跑在長滿鮮花和綠茵茵的小草的山坡上。風景迷人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要回去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中山公園,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著風景如畫的地方——中山公園。

游記日記 篇5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騎著電動車去爛柯山。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位于衢州東南10公里處,被譽為“圍棋仙地”。我們沿著山路來到山腳下,只見到處野菊花盛開,鳥語花香,抬頭遠眺,云遮霧涌,神秘莫測。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就象一把把大傘為我乘涼。往前走了幾步,我突然看見山頂有一座橋。于是我向山頂跑去。來到山頂,我已經氣喘吁吁。便去青霞洞坐一坐,青霞洞是王質遇仙之處。洞口很大,大的能容下上千人。青霞洞上面是天生橋,橋東西橫向,南北中空。橋洞高約13米,跨度約40米,是浙江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生橋。

  天生橋如同一座很寬的彩虹橋橫跨山頂。天生橋上有個“一線天”。一線天真險,石階沒有護欄,僅0.5米。我十分小心的往前移動。我像壁虎一樣貼著巖壁往前爬,終于安全過關了。從一線天回來。我爬上了山頂。舉目遠眺,爛柯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往東望,只見綠樹成陰;往西望去,只見湖水清澈,如一面鏡子;往南望去,馬路上的車子和行人一下子就都變成立和玩具一樣小。往北望就能看見一幢幢高樓大廈立在山下。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爛柯山,但是從爛柯山見到的美景在我心中卻永遠難忘。

游記日記 篇6

  今天,陽光明媚。我們小隊來到了南宋御街。遠遠望去南宋御街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人們帶著喜悅的心情走向南宋御街,我們隨著人流來到了御街的門口。在南宋御街的對面,我們看到了用銅雕刻成的一戶人家。聽媽媽說這戶人家一共有32個人,其中最老的已經80多歲了,這戶人家以前就住在這里。走進南宋御街,我看見大門是用綠色植物裝扮成的雙龍戲珠,點綴著南宋御街,讓它變得更美。里面的游覽車也和平常看見的游覽車不同,它的座位都是用木頭做的.,它沒有喇叭,看見人的時候只是搖一搖掛在車上的鈴鐺。御街兩旁有許多老字號,像孔鳳春、邊福茂等等。御街旁的房子也和古代的房子差不多,房頂上是由很多瓦片蓋的,那些門都是用木頭做的,和古代的門一模一樣。

  在向前走,我們看到了活字印刷,可是我弄不清楚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這些字都是反的呢?我們繼續向前走,我突然看到了一個人,指著它對陳旦陽說:“這個人怎么穿得這么奇特?”陳旦陽說:“不清楚。”我們跑上去問了一下。哦,原來是這里的環衛工人,連環衛工人都穿得這么奇特,是不是他用來清潔的東西也很奇特呢?果真,他看到垃圾就用他的長木頭夾子把它夾起來,放進竹簍里。接著我們又看見一群人在圍著看花轎,著花轎是紅色的,很美麗。

  在河坊街這個十字路口,我們戀戀不舍的望著那南宋御街,心想:在南宋時期科技是多么不發達,如果讓古代人來看現在的社會,那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游記日記】相關文章:

華山游記日記11-13

游記日記6篇03-13

游記日記3篇03-27

《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03-24

【精選】游記日記三篇02-28

精選游記日記三篇02-21

成都游記英語日記(精選7篇)10-22

【精華】游記日記四篇02-14

【必備】游記日記(精選59篇)02-22

【熱門】游記日記4篇02-2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的 | 亚洲综合偷拍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