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聯民情日記錦集六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這一天里,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聯民情日記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雙聯民情日記 篇1
12月26日 星期四 晴
我們駐村“三送”工作隊計劃為村里修的通組公路有6條,總投資165.6萬元,涉及7個村小組。眼下,1條路已修好,1條路即將完工;4條路已完成拓寬、平整路基,準備著手硬化。修路工作可以說完成得較好。
修這些路,我們在資金上遇到一些困難。上級交通部門每公里只能補11萬元,征地、路基、硬化道路所需資金缺口比較大。很多村民踴躍籌款籌資修路,但也有少部分村民不肯出錢。
怎么讓路更快地修起來?我們想到讓各組群眾進行比賽——比一比哪個組的基礎工作做得更好,哪個組群眾的積極性更高、籌資更多更快,哪個組先把通組公路修起來。
這個想法,很快傳達到涉及修路的7個村小組的理事會。我們給了理事會做工作的時間,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反饋結果,看看哪個組籌資更多、資金缺口更小,我們便先將項目資金傾斜到哪個組,先修這個組的通組公路,邊修路,邊籌資。
興奮,寫在大多數理事會成員的臉上。有的當場就說:“明天就開個小組會議,叫在家的群眾開會,先把這個事情定下來。”“在南康打工的也把他們叫回來,一起商量商量。”“在廣東等地打工的也可以通個電話,
征求征求意見”也有的人擔心落后,因為他們組原先沒有路基,萬一錯過這次村里集中修路的好時機,不知道以后還有沒有這么好的政策,還能不能修起這條路……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我們應該讓群眾感覺到,修路不光是政府的事,不是“三送”工作隊“一頭熱”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是群眾自己的事。
比賽,就是要讓群眾全部動起來,比干勁,比主體作用的發揮,從而比出“三送”工作成效。我覺得,在做農村、群眾工作中,可以多一些這樣的比賽。
雙聯民情日記 篇2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四 天氣:雪
全市“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會議剛剛結束,在辦公室的我有點坐不住了,雙聯行動方案雖然已經出臺,但具體工作從何著手,一定要再入戶看看,盡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實際情況,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環境惡劣有些問題才能顯露出來,叫上張組長,馬上出發。
我們驅車徑直來到土門鎮永東村北城組的一戶人家,幾間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著一家四口,戶主叫朱光林,兩個女兒都在上學,妻子郁海棠身體不好,只能做做家務,照顧照顧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家庭收入也基本來自10畝地的幾千元種植收入,由于供養負擔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看著這位比我年長不了幾歲,但被生活的`擔子壓得顯得有點蒼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開了朱光林家,我們又來到永東村車院組的一戶農家,穿過泥濘的小院,來到了堂屋,大炕上躺著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兒子王奮仁夫婦照顧,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正在鎮上的小學上課,一家五口人住在幾間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來自10畝地的一點收入,除了家庭正常開支、給母親看病、供孩子上學外所剩無幾,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又走訪了郭林等幾戶人家,情況基本大同小異,帶著紛繁的思緒回到辦公室已是下午六點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貧困村、貧困戶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省委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重大意義,作為一名聯村聯戶的干部,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為全市地稅系統“雙聯富民”領導小組的組長,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對策,早日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雙聯民情日記 篇3
我再一次到單位幫扶村觀音村,配合村干部工作一周多了,全面了解了村情民情,深入走訪了這個村的25戶貧困戶生活狀況,尤其是自己聯系的貧窮戶白福堂家,兒子白軍剛從銀川打工回來,他說“現在外地打工不行了,花費太高,今年只拿回來5000元,聽說您又來住我們村幫我們脫貧致富,我就急忙回家了,去年年初,你給我家制定了五年脫貧計劃,自己打算今年新建三間溫棚牛舍,擴大養牛”,并請我幫他設計一套溫棚牛舍和永久性青貯窖的建造圖紙,我立刻答應一定得盡快弄好給帶上去。
二月三十日早,我拿著我設計好的圖紙來到他家,現場進行了規劃及資金概算,他自己先拿出15000元馬上動工籌建,下剩購買母牛所需資金我給他聯系“雙聯”貸款來解決。
通過這件事,我感覺到我們“駐村幫扶工作干部”只要深入貼近群眾,多跟他們打交道,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人民群眾才會樹立致富信心,實現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雙聯民情日記 篇4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六 多云轉晴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外出務工的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被迫留守,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掌握更多留守兒童信息,了解“留守兒童”目前生活、學習、心理等各方面的情況。5月28日下午,我與村王浩書記一起到我村王廟小學去調研,校長肖崇軍給我們簡單地介紹了該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全校共有學生326人,有127名留守兒童,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有7位。
肖校長說:從在校表現來看,有不少留守兒童各方面的表現令師生稱贊,但“留守兒童”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而作為臨時“監護”的人,大多或是年邁的祖輩,或是工作也相當繁忙的親戚,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和能力,也缺乏教育的常識,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監護人管不住,這樣就造成留守兒童不思進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缺乏關愛,性格內向、自卑;兒童自律能力差,紀律散漫,不聽老師的話,說謊、甚至打架,玩游戲等,做些違法亂紀的事。也有一些經濟條件較寬裕的家長,由于常年在外務工經商,出于一種補償的心理,在孩子用錢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學生”形成了不思進取,自由散漫,養成從小花錢如流水的壞習慣。
得知該情況后,我決定去走訪兩位特困留守兒童, 我首先到留守兒童王雪晴的家,了解到王雪晴同學現隨爺爺奶奶生活,父親正在服刑母親改嫁。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王雪晴同學不善于交談,性格較內向,在校總體表現還可以,就是在上課時經常走神,而爺爺奶奶年紀也大,平時農活也較忙,很少有時間顧及她的各個方面。我給她談心,詢問學習方面的情況,鼓勵她要好好學習,平時可以跟同學多玩耍,或者跟老師談談心里的想法。通過交談,王雪晴同學逐步釋放心懷,問我幾道數學題目,然后主動要和我做游戲,臉上露出久違天真的笑容。學生李辰,父親病故母親常年在外打工,隨爺爺生活,性格較內向,總是低頭不作聲,問話總是點頭,不善于交談,在班級成績在中等左右徘徊,由于爺爺年紀也大,還有農活要做,無力也沒有時間照顧到各個方面。我給李辰做了思想工作,需要給老師、同學們在一起多交流,不能自卑,聽老師和爺爺的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調研結束,我回到村部,夜深了,回想“家長”那一雙雙焦急渴望無助的眼神,看到孩子們心里的孤獨無助和復雜的心理,我心情沉重,作為家庭,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壓力,怎樣才能走出貧困;作為學校,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怎樣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安心學習、幸福生活,沒有后顧之憂。我想,對這樣的孩子,作為一名下派書記,我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嗎?我所面臨的這些“留守兒童”僅僅需要物質上的填補嗎?答案是肯定的:不。他們需要的是關愛。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自己要關愛他們,呼吁社會要關愛他們。老師們,只有用愛的行為和舉止,才會叩響留守兒童心靈深處的琴弦,才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才會使留守兒童懂得和接受老師的教誨,只有讓愛扎根于育人的土壤,才能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將來成為有用之才。作為一名下派書記,我只能提供一些物質的幫助,把慰問7名特困留守兒童的想法給余紅梅局長匯報 ,立即得到她的大力支持,當即安排慰問金每位學生200元,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具一套。30日上午,衛生局陳光琳副局長在鎮委蔣鵬副書記和村兩委的陪同下到王廟小學對這7位學生進行慰問及“六一”兒童節的祝賀,他們背上新書包,看到新學習用品,非常高興,他們還高興地給各位領導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并合影留念,看到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我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只要有老師們的辛勤培養教育,領導干部的關心愛護和支持,孩子們才有笑容,才能為家長們解除后顧之憂。
隨后召開了全校老師的座談會,我對留守兒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也渴望得到快樂的成長,而我們要常開導他們,主動去和他們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用耐心、愛心和恒心去感染他們,用真誠關心他們,營造寬松、仁愛、平等、尊重的氛圍和人際關系,讓他們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雙聯民情日記 篇5
20xx年xx月x日 天氣:雨
4月12日至13日的兩天里,我帶著局里幫扶干部第四次來到毛藏鄉華山村、毛藏村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對接”行動,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所有幫聯干部和他們聯系的農戶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共同商定今年及今后八年的幫扶方向和思路。
根據前面我們干部了解到的情況,以及和鄉黨委、村支部溝通的意見,我們初步提出了幾條脫貧思路,包括修建華山村村組鄉村道路修建,發展特色養殖業、改善農牧民用電條件、加大勞務輸出及勞動技能培訓等,一到村上,我們就與鄉、村兩級干部及部分特困戶代表進行了座談,仔細詢問了大家的最迫切的需求,通報了縣局“雙聯富民”工作前期進展情況,并征求大家對我們初步幫扶設想的意見和建議。
華山村黨支部王書記聽說我們提到村內道路修建時非常激動地說:“我們村四個村民小組,其中兩個就沒有像樣的路,行路難是困擾我們生產生活的最大難題,多少年來都未能得到解決,如今地稅局領導提出來要幫助我們辦這件大事,我們全村老少真不知道該怎么你們的幫助和關懷。” 我看著他期盼又感激的臉龐,想著有省、市局領導的關懷和支持,立即答應他一定將村上的困難和問題帶回去,認真加以研究,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解決。
座談會后,我們的'干部分別深入各自聯系農戶中,送去準備好的幫扶物品和資金,填寫民意調查表,并發放了填寫好聯系干部姓名、聯系方式的“民情連心卡”,方便聯系戶隨時聯系。每個聯系干部都與各自的聯系戶結成了“親戚”,他們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傾聽老百姓心聲;在心與心的交融中,感知老百姓的冷暖。
兩天的入戶結束了,毛藏鄉鄉親們的勤勞、善良、樸實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缺技術、少文化、短資金的現狀讓我感觸頗深,他們對改變生活的美好目標和十足信心讓我久久感動。這次走訪“對接”,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加重了,一定要幫他們找出路、想對策、增收入,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小康,這是我們幫聯單位和干部未來幾年必須要做好的一件頭等大事。
雙聯民情日記 篇6
日期:天氣: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雙聯干部一起到郊口村五社開展精準扶貧入戶工作。
走訪至貧困戶丁勺布家中,全家4口人,大兒子視力殘疾,家中有8畝地,由于土地貧瘠,大部分耕地僅能作為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小兒子外出務工的收入,大兒子偶爾也在縣城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丁勺布已70歲高齡,不能外出務工,妻子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為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家里共養了50多只羊,由大兒子放養,今年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大部分都死了,到現在只剩下17只。明年我想著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增大養殖規模,讓兒子好好管理,增加家庭收入,爭取早點脫貧致富,盡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盡量不要給政府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時,老人說:兩個兒子都未成家,明年如果能盡快解決孩子們的婚姻問題就好了,我們老兩口也想著抱孫子呢。言語中老人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讓人不禁心酸。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郊口村五社7戶貧困戶主要經濟來源均為外出務工收入。隨著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個別農戶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能力缺乏,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生產主要發展青稞、油菜、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對貧困戶的進一步了解,感受到了群眾的疾苦冷暖,下一步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精準扶貧入戶走訪,多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雙聯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雙聯民情日記四篇02-25
【實用】雙聯民情日記三篇04-12
實用的雙聯民情日記四篇04-10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8篇03-27
雙聯民情日記匯總八篇03-26
雙聯民情日記合集八篇03-23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集合6篇07-18
雙聯民情日記范文合集6篇08-16
雙聯民情日記模板匯編十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