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讀書日記匯總十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里。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日記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日記 篇1
狂人,何以狂?他每日惶惶不可終日,似乎人人都想害他,疑人疑鬼,就連狗看他幾眼,他也是“怕得有理”。逐漸崩潰的他,每一樣東西在他眼里都已變樣。在他眼里,吃人的人慢慢都露出了吃人的嘴臉。他從“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記述聯想開去,他在歷史上看到的,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個發現又把歷史和現實中具體的肉體上的吃人,上升到仁義道德等綱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層次。作者通過狂人的逐步變狂來批判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對人心的迫害。文字間表面描寫的是主人公的內心思想,實際上把矛頭指向封建制度,對毒害了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封建禮教發起了血淚控訴。他的狂,是對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本質的暴露。
《狂人日記》采用了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實寫狂人的瘋話,一語雙關地使他具有了象征意義,通過象征主義實現了從反對肉體的“吃人”提升到揭露禮教“吃人”。實寫人物,用的都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象征主義。
狂人發出的“從來如此,便對么?”的質問,表達了時代的反思和叛逆之聲。“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狂人也被綱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我”不僅是狂人本身,也代指處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之下的中國人,封建綱常名教毒害了所有的中國人,作品由此表達了封建禮教“吃人”本質最深層次的揭露和批判。
在傳統勢力支配下的社會,那些首先說出歷史真理的先驅者,常常被誣為狂人或瘋子。狂人的言行導引著讀者看到中國幾千年的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的`真相,讓讀者反思這一制度對“人”的毒害,對人性的壓榨和逼迫。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是對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狂人日記》表現了現代人最初的覺醒意識,體現了中國現代文學反封建的總體傾向,向封建綱常禮教發出了質問,抗爭,呼喊那些被蒙蔽的心靈找回自我,是對封建禮教發出的利劍。
讀書日記 篇2
《狂人日記》是一篇象征性和寓意很強的小說,當時,魯迅對中國國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頗感痛切。
對現實的失望是魯迅感到了喚醒人民覺醒的困難,他經常在紹興會館里以抄古碑來打發無聊的時光。魯迅對中國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著急,這就是他的這篇小說體現出深厚的憂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密切相關。
這篇小說也采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過一個患有“迫害狂癥”的人內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對人的迫害。正是由于“狂人”對外界的極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夠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狀態下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在這些看似可笑的言語中,隱含著小說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禮教對中國的長期統治,這句話也暗示了封建禮教的腐朽和對人們反抗的壓制。再如:“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貍的狡猾……”表現了封建禮教強大兇惡的形式下其內在虛弱的本質。
總之魯迅的每一句話都耐人尋味,需要讀者用心細細地品讀其中的深意。
讀書日記 篇3
讀書可神游古今,其樂無窮。讀地理名勝,可遨游天下;讀歷史典故,可與古人接心神交;讀文學小說,可情境義理,妙味無限。想不到,讀新林人自己撰寫出版的作品,竟也是那樣的讓人沉醉其中欣然忘食。
一日清晨,一覺醒來的我,又接著翻閱新林區開人代會時贈發的3本還散發著香墨氣味的《新林——書、影、畫作品精粹》、《新林文集》和《敖榮春配詩歌作品集——雪嶺詩畫》。書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和一篇篇感人的事跡,能讓人心里頓覺有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當年的西尼里,今日的新林區》等篇文章,使我了解了新林區這個曾被人稱作是一片“死地”的地方,在當年開發建設者們戰天斗地抗嚴寒、以苦為樂、公而忘私、改天換地建設新林區的艱苦歷程,心中充滿感動與自豪。當看到《新林——書、影、畫作品精粹》中那一幅幅精美動人心弦的攝影作品時,更是如醉如癡地沉浸在那特有的《晨曦》中,浮想聯翩,在這片充滿神奇與生機的《潤澤》、《濕地》中,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父輩們那朝朝暮暮“吃三睡五干十六”、熱血沸騰獻青春時的`情境,看到了他們在零下四五十度的艱苦環境里頑強《抗爭》的不屈不撓身軀。為此,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種對《樹的思念》和眷戀。我多么希望幸福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在繼承和發揚當年老會戰們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如茵》的家園中呈現出更加《靈秀》的《嶺上之春》!
當我沉浸在無限遐想時,一股濃濃的焦糊氣味撲鼻而來,不好,是鍋燒干了(爐里燒的是樹皮木削),于是我連忙從被窩里跳出來,右手拿瓢舀水,左手掀蓋端鍋,把本應往鍋里倒的水卻倒入了爐膛里。霎時,一股爐灰“噗”的一聲噴出爐外,頓時廚房內彌漫著飄飄灑灑的黑灰。等我回過神兒,看到馬勺鍋里的早餐也灑上了“五香粉”時,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來……
讀書日記 篇4
《男生日記》是楊紅櫻阿姨寫的著名課外書是寫的六年級男生吳緬畢業的故事。
六年級男生吳緬先去旅行再去見同學的故事。也寫了他家寵物很可愛,還寫了旅行的`辛苦。為了給宋立春籌錢,大家都動腦筋,想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賺錢。一位自己說自己是小神仙的小男孩沒錢上學,出來騙人。善良的羅老師給了他錢。暑假結束了,吳緬的同學都要各奔前程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要調皮。希望同學們學習他們善良的品質。
讀書日記 篇5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猶太民族的歷史注定是悲劇。20xx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著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發,聽著幸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發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么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
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讀書日記 篇6
今天是周一,我們兩周一次的讀書分享會又拉開了帷幕。
我們主持人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上講臺,大聲地說著臺詞。我們一個個精神抖擻,自信地朗誦著臺詞。第五小組的同學還時不時往教室里看一下,他們等待著我們把臺詞說完,然后上臺分享。
第五小組最先上臺分享,分享的書有:李昊聰的《中國古代神話》和邱子越的《格林童話》。他們分享的很好,要是邱子越的演講還能再流利一些就更好了。
緊接著,是第六小組上臺,他們分享的書大多都是科學類的書,我最喜歡科學了!楊沛軒分享的.書是:《我的第一本量子物理學》,他是我最喜歡的人。他分享的時候還會時不時用手指在PPT上點兩下。他分享的書是一本圖畫書,里面的圖畫生動有趣,我雖然科學知識豐富,可是他分享的量子物理學,我根本就沒聽過,所以我聽得格外認真。他唯一的缺點就是臺風還要加強。
最后,是第七小組上臺,他們分享的也不差,就是準備的不夠充分,要是能盡量脫稿就更完美了。
“這節課好書分享會到此結束,我們下次繼續!”隨著我們主持人的結束語,第六次讀書分享會緩緩落幕。
以書為友,以書為鑒,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讓我們一起多讀書,讀好書,享受讀書的樂趣,做一個快樂的讀者。
讀書日記 篇7
我喜歡看書,天天看書也看不厭,大家都說我是個“小書迷”。
我最喜歡和爸爸一起去逛書店了,那里有看不完的書,而且每次去都可以買回幾本,所以我的'書也特別多。我還把書分成類,教室里放幾本,書包里放幾本,寢室里放幾本,隨便到了那里都有書看。
看書要做到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這句話是胡適說的,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我也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去看書的。
看書可以獲得很多知識和快樂。
讀書日記 篇8
《云朵上的學校》是《笑貓日記系列》的作者楊紅櫻最新出版的一本書,里面的故事內容有一種夢幻般的.色彩,現在,讓我們走進《云朵上的學校》,一起去領略楊紅櫻阿姨的超高的想象力。
這本書主要角色有笑貓、球球老老鼠、小白和他的女主人,還有從古代穿越過來的花臉獸(就是臉像一朵花,喜愛吃鮮花的動物,據說很稀有)和仙鶴。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這里:孩子們在花房吃早餐。早餐包括紅嘴兒桃一樣的米糕和從母雞身體里獲得的熟雞蛋,這可是未來的科技,令人向往。
讀完這一本書,我明白了不能強求孩子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
讀書日記 篇9
說我這個人嘛,三個字:愛看書。這可能是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影響。每當我翻開書時,就會想起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趣事。
那天晚上,我做完了作業,便捧起一本自己心愛的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彷佛身臨其境。我來到了桂林,游覽了七星巖、蘆笛巖、象鼻山、漓江……;我來到了北京,親眼目睹_廣場的升旗儀式……;我又彷佛來到了瓷都景德鎮,在那里,我看到青花瓷、彩色釉瓷……我幾乎跟書融為一體了!從書中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怪不得人們說書是無聲的'老師呢!
時間過得真快,這時媽媽大聲提醒我:“來吃飯呀!”我似乎沒有聽清楚媽媽在說什么,因為我已經陶醉在書的海洋里了。我接著看,媽媽見我還不出來吃飯,便來到我的房間,又說:“你吃不吃飯啦?!”說完媽媽就到廚房去了。我定了定神,慢悠悠地關了燈,捧著書走出房間,挨著椅子就坐了下來。見桌上沒有飯菜,便又接著看起書來,時間一分一秒地偷偷溜走了,可我還毫無察覺。媽媽見我還不來吃飯,就感覺奇怪:“她剛才不是出來了嗎?”說著媽媽便來找我,走到客廳,便笑了起來,我被媽媽的笑聲弄得莫名其妙了,便問:“怎么了?”媽媽笑著說:“你不吃飯了?”噢,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坐錯地方了。
坐上飯桌,一想到剛才的趣事,我就覺得自己好“傻”。
我真成了一個小“書呆子”了!
讀書日記 篇10
其中還有一位母親,她用自己的身軀頂住磚塊,緊緊地抱住孩子,手中還握著手機,當孩子的哭聲引來了搜救人員把她救出來后,她已經死了,可孩子卻安然無恙,搜救人員看到母親的手機上面寫著:"親愛的'孩子,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記住,我愛你"!我感動不已!不由的想起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雖不會有這樣驚天動地,但她的愛也會在平時一點一滴中顯露出來。比如每天早上送我上學,下午接我回家,做我喜歡吃的飯菜,輔導我做作業,我生病了比誰都著急……這都是媽媽對我愛的表現。生活中處處透露著媽媽對我們的關心和愛,.
這本書不僅讓我愛不釋手,而且受益匪淺,讓我體會到無私偉大的師生情、血濃于水的親情……這些至真至純的感情都融入了深深的愛,但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愛,讓愛化為力量,世界就會更美好!
【讀書日記】相關文章:
讀書的日記11-28
讀書的日記06-07
【薦】讀書的日記03-01
關于讀書日記11-21
讀書的日記【薦】03-20
【推薦】讀書的日記02-05
讀書收獲日記02-03
讀書的快樂日記01-31
讀書的啟示日記01-30
讀書的日記【熱門】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