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走訪篇」

時間:2022-05-09 10:39:23 日志日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走訪篇」

  導語:通過走訪,可以讓黨員干部掌握最真實的民情,從而更好地為民辦事。為以下是“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走訪篇】,供各位閱讀與參考。

“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走訪篇」

  “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之一

  走訪困難戶

  201*年*月*日 星期* 天氣:*

  今天按照計劃安排,我們到結對幫扶組,走訪幾戶困難戶。西站社區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我們走訪慰問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宮癌的肖春連。踏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六組的肖春連的家,一個破舊的房子里凌亂的擺了幾件破舊的桌椅,一張雜亂的木板床上,肖春連半倚著坐著,見我們進來準備起身。我連忙走過去,示意她躺下就好。肖春連很不幸的患上子宮癌,為給她治病,家里已經欠了一大筆的債務。她看到我們非常激動,招呼我們坐下,眼里飽含著淚水,向我們述說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難,她說面對今后的日子,她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經過我們的一番開導,肖春連擦干淚水說:“相信政府不會拋棄我們不顧的,現在你們給我們辦了低保,我很感激,你們今天來看望我,說明政府是關心我們的,我會打起精神,堅強地面對生活。”

  我把愛心卡掏了出來,寫上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個性不會聯系我,但是一旦聯系肯定是她處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時候她有些激動,一路出門跟著走了好長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她依舊在那里張望,頓時心里有股暖流直竄心田,很溫馨,很感動。

  曹啟華的房子很破舊,蒼老的青磚石瓦的有種穿越歷史的年代感,除卻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屋子里幾乎沒有什么電器設備,更不用說家具之類的。只有一個正對著門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齊的鋪了一層報紙,布置的干干凈凈。他端正的坐在門邊上,眼睛注視著門外。

  曹啟華52歲了,離異,高位截癱,一個女兒在讀大學,自已一個人靠父母做飯洗衣,腦筋有些遲鈍。我就著他坐在輪椅旁邊,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著門外。

  “也不知道來不來。這都不剩多少天了。”

  我知道他想著在外讀書的孩子們,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著自己的'孩子們好好的,念著他們,想著他們。

  我們起身走的時候,他嘴里念叨著依舊是他的孩子。兩只眼神依舊那樣茫然的張望著,像是看見了希望,但卻是那樣的不可觸及,過于遙遠。

  接下來的2戶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訪完后,還剩一戶不在家。

  據了解,段成群夫婦只有一名女孩,年輕時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后來女兒長大了,嫁到了鄰鄉,離老人家大概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兩位老人,但大多數時間兩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兒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給段老夫婦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所以,兩位老人只能靠新農保養老金、種地和養豬維持生活。前幾年日子還算勉強可以維持下去,可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段成群老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過得很艱難。

  得知我們的來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我們問老人最近生活過得怎樣,有沒有什么困難我們能幫上忙時,段成群老人笑著搖了搖頭,然后用顫抖的雙手夾著一桿旱煙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或許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幫他的妻子燒火沏茶,并詢問他們的近況,她除了一個勁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之外,讓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好了,我們每個月能領到百十來塊錢,只要不生病,我們老兩口能照顧好自己,不給共產黨添麻煩。多么簡單而又樸實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點人情的溫暖。

  天色已經漸晚,我們離開的時候,兩位老人站起來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社區孤寡老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關心社區孤寡老人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愛身邊的農社區孤寡老人,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

  今天走訪的這幾戶特困戶,社區均給了500元慰問金,我們決定逢年過節都要去看看他們,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希望看見,像肖春連那樣積極面對人生的笑容,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

  “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之二

  老人和八十七歲鋤草的爺爺

  201*年*月*日 星期* 天氣:*

  5月17日,天氣晴朗,我們駐壺瓶山鎮九嶺村工作組一行六人,早上六點半起床,吃完早餐,七點鐘便開著兩個隊員自己的私家車從鎮里向九嶺村進發。九嶺村位于石門縣西北山區,典型的高海拔高寒貧困山區,由石蘭村和九嶺村合并而成,村里只有三間簡陋的石頭房子屹立在山崖上,集體經濟為0。全村有168戶513人,常住村里的也就200多人,大部分人都出去或打工、或寄居、或外遷。順著一段坑坑洼洼、塵土飛揚的道路,八點鐘我們到達了村部,九嶺村村支兩委的四個工作人員早已等在了村部。

  這一次來九嶺村,我們準備對全村168戶人家進行一次全面走訪,了解情況,為精準扶貧打下一個基礎。經過簡單的商議,我們六人分成三個組,每一個組由一名村干部當向導,準備趁著天氣好把距離最遠的幾個組都走訪完。相約完成各自任務后在馬腦集合一起吃午飯。

  出發了,隊員聞權綱今天去的是最偏遠的石蘭村,他和村里的文書敖運國還有區網格辦一個小伙子走的另一條線,我和駐村第一書記林鋼有一段相同的路要走,在村主任鄢家科和計生專干易先鳳的帶領下,向著我們的第一戶走訪人家前進。林鋼今天身體不太好,一早上就上吐下瀉的,一臉白的可怕,想和他換下走訪的地方他也拒絕了,說過一會兒就沒事了,真是一個要強而又負責的小伙子!雨后初晴的路面還有點泥濘,小徑在山間蜿蜒,好幾個隊員都是手腳并用,我笑著問他們,你們從小到大走過這樣的路沒有?大家都紛紛搖頭,哈哈,這可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哦!

  走了大約四十多分鐘,我們和林鋼那組分開了,這時身上也已滿是汗水和泥濘,我們到達了九嶺村二組的第一戶人家,戶主叫程家興,轉過一個角走進去一看,斷壁殘垣,幾根枯木加土磚和一些木頭搭建的房子,心想要是什么時候風大點,這屋頂能保得住嗎?走進屋內,到處殘破不全,陰暗的屋內除了掛著的幾塊臘肉,再也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了,家里靠著程家興長年在外打工賺點錢過日子,留下老婆獨自在家守屋。本想和她交流,可她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村主任鄢家科說她有點智障,沒法交流,于是我們打電話給她丈夫程家興,了解了他家的基本情況。從程家興家出來,我從村主任那里了解到,他這一家還不是建檔立卡的對象,我心想這樣都不是,那差的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又走了二十幾分鐘,我們到了一個叫馬鬃嶺的地方,看見好大一個水池,村主任介紹說這是村里搞的安飲工程,為二組村民修的水池,走近一看,那水還真清,滿滿的一池,充滿了希望!我想在這重金屬超標的大山里能喝到這樣的水也是一種幸福啊!往下走,就到了走訪的第二家朱用星家里,被大山懷抱,土木結構的房屋。朱用星是正在程家興屋后給玉米苗施肥的時候被我們叫回來的,一進門又是給我們遞煙,又是倒茶,我們連忙攔住他那熱情的手,一面說謝謝,一面說明我們的來意。他說好啊,感謝黨和政府這么關心我們老百姓,為我們把水接通了,又來了解我們的生活情況,這山里要是能把路修一修,我們也就知足了……趁著網格員小候了解基本情況的時候,我仔細的看了下屋內,略有些整潔的屋內掛著一些臘肉、幾筐玉米、一點土豆,有電視、洗衣機。這就是山里勤勞一點的人家,條件還過得去的。

  一路走過,每一戶農家,都是土木結構的房子,里住著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在這一整天走訪的二十三戶人家中,訪到一戶最年輕的也有五十六歲了,再年輕的就是智障人士了,房子基本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修的,最老的有近百年歷史了,或破或舊,只是收拾得還整潔。這些老人都有著我們父輩一樣熱情好客、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對黨和政府為他們做的事都心存感激,但凡通過安飲工程通了水的家庭都說感謝黨和政府為他們接通了安飲水。由于九嶺村處于大山之中,人們基本靠種點玉米、土豆來維持家庭生計,再養兩頭豬、幾只雞,狗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只。地多一點就種點小籽油菜,交通便利點的就種點煙葉,基本不產大米,買米要一大早趕去壺瓶山鎮等地方,出門買一趟米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偏遠的地方還要自己馱著走到天黑才能到家。

  走訪過的人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五保戶程振培老人。他是我走訪的第五戶人家,在一個山崗上,村主任給我說下一戶是一個五保戶,要不要叫他回家,我說要,心想到家里才能看清楚真實情況。這時,村主任喊了一聲伯伯去家里喝口水,走近了一看,原來是一個身材矮小、滿臉滄桑的老人在玉米地里鋤野草,村主任告訴我這就是他說的那個五保戶,今年八十七歲了,歲月的`沉淀壓得他只剩下一米三左右的個頭,看著他拄著個拐棍在前面顫微微走著,我心想五保戶不是有保障嗎?這么大年紀走個路都成問題,還自己種著玉米,還管理得這樣到位。想想我們有些年輕人不缺胳膊不少腿,一天到晚不做事,等、靠、要,還父母、罵政府!我問村主任,他這么大年紀了怎么還自己做事啊,他說程老沒有親生子女,原來領養了一個女兒,結婚后又舉家搬到了東山峰,偶爾有孫兒孫女過來看看他,只有他一個人和另外兩個五保戶每人一間房子住在一起,山里的老人只要是勤勞的,不管年紀多大,都習慣了自己做點事,不做事就不知道自己還活著!

  好一句“不做事就不知道自己還活著”啊!正如走訪中一位老人說的,現在黨和政府給了我們低保、五保,又為我們接通了水,給錢給物只能管得了一時,也管不了一世,我們滿足了,沒有什么要求了!多么純樸的老百姓呀,他們是知足的,也是勤勞的,他們一輩子都與大山和土地打著交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摯愛自己的土地,他們從沒有停止過勞作,從沒有停下追逐幸福生活的夢……

  下午四點多,另外兩組的隊員才從走訪的目的地返回到相約集合的地方——馬腦,一起去吃午飯,望著他們疲憊的身影,站在載我們返回村里吃飯的“爬坡王”上,我眼前總是浮現出八十七歲爺爺顫微微的身影,那身影在我心里一遍遍閃過,越來越大,越來越近……

 

【“荷花品質+梅花精神”民情日記「走訪篇」】相關文章:

民情的日記02-06

描寫荷花品質的詩句05-15

描寫梅花高尚品質的句子09-01

形容精神品質的成語08-04

贊揚梅花精神的句子09-15

體現梅花品質的詩句(精選150句)05-13

關于人物精神品質的成語08-31

寫人物精神品質的成語12-27

雙聯民情日記四篇02-25

贊美梅花精神的優美句子12-3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五月天激情视频A级在线版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影院先锋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