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游記日記

時間:2023-03-23 12:32:04 日志日記 我要投稿

游記日記匯編八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記日記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記日記匯編八篇

游記日記 篇1

  二十二日 由北城外歷鳳凰山北麓,經北門,二里,過黃備橋。橋架曹溪之上。西北行十里,溯溪至元口。又五里至官莊前,西南渡溪,又十里至陳坊。北渡小木橋,為曹山寺道。遂令顧仆同擔夫西至樂安之流坑,余與靜聞攜被襆fú包袱,渡橋沿小溪入。五里,為獅子口。由回龍洞而入山隘,即曹山也。其內環峰凹辟,平疇一圍,地圓整如砥,山環繞如城,水流其間。自回龍口而南下陳坊,又東下宜黃,交鎖曲折,亦此中一洞天,為丹霞、麻姑之類也。初以何王二氏名何王山,后加“草”、加“點”,名荷玉山。唐本寂禪師禮曹溪回,始易名曹山。宋賜額寶積寺,毀于嘉靖丙戌公元1526年,基田俱屬縉紳。茲有名僧曰觀心,將興復焉。觀心,宜黃人,向駐錫豐城,通儒釋之淵微發生及發展,兼詩文之玄著。余一至,即有針芥之合指性情契合,設供篝燈,談至丙夜,猶不肯就寢,曰:“恨相見之晚也。”先是,余午至,留飯后即謂余曰:“知君志在煙霞,此中尚有異境,曹山舊跡,不足觀也。”

  二十三日 早聞雨聲。飯而別觀心,出曹山,而雨絲絲下。三里至陳坊木橋,仍西從大道。溯溪二里,過鵬風橋。溪南自山來,路西折逾小嶺。又三里,復西渡溪之上流,曰接龍橋。蓋溪自曹山后嶺北山峽而來,南下而轉至鵬風橋者,此流尚細,而宜黃、崇仁之界,因逾接龍橋而西,即為崇之東南境。從此入山共三里,逾大霍嶺,直逼龍骨山下。又二里,逾骨嶺,水猶東注。又三里,下幞頭嶺,水始西流。又四里至純鄉,則一溪自南而北矣。渡溪橋是為純鄉村,有居民頗眾。隨水西二里,北下為崇仁道。南循小水一里,西登干岡嶺,嶺頗峻,逾嶺而下,純西南行矣。十里,至廖莊橋,有溪自南而北,其大與純鄉之溪并,東北流,當與純溪同下崇仁者也。又西五里,過練樹橋,橋跨巴溪之上。又西過坳上,蓋南來之脈北過相山者也。其東水下練樹橋為小巴溪,西水下雙溪橋為大巴溪,俱合于罕滸,北即峙為相山,高峙朱碧街之北。再西即為芙蓉山。芙蓉尖峭而相山屏列,俱崇仁西南之巨擘也。自練樹橋又五里而至朱碧街。其地在崇仁南百余里,南五十里為大華山,西南三十里為樂安縣。

  二十四日 昧爽黎明,從朱碧西南行,月正中天。二里為雙溪橋。二小溪,一自東北,一自西北,俱會于橋北,透橋東南去。路從西南,又一里為玄壇廟橋。其水自西而東,乃芙蓉西南之流,當亦東會雙溪而下罕滸入巴溪者也。過溪南一里,越雷公嶺,有溪自南而西北去。下嶺即東南溯溪,一里為雷公場,又南三里為深坑。又東南二里為石腦,上有橋曰崑kǖn陽橋。又南三里曰雙湛橋,又二里曰趙橋,又五里曰橫岡,又五里越一嶺,曰趙公嶺。自石腦來十五里,其嶺坦而長,蓋東自華蓋山度脊,而西經樂安,而北轉進賢,為江西省城之脈者也。嶺北水繞雷公而西北下崇仁,嶺南水由大陂而下永豐、吉水者也。下嶺,山隘漸辟,其內塢曰白麻插,水雖西流樂安、永豐,而地猶屬崇仁;其外岡曰崇仁仙觀,則樂安之界也。由白麻插循左山東南行,三里至大坪墅,轉而東向入山。又二里,東至一天門,有澗西注石橋下,從此遂躡級上登。一里至舊一天門,有二小溪,一自東南,一自東北,合于石屋之上。從此俱峻坂懸級。又七里至二天門,逐兩度過脊之坂,俱狹若堵墻。于是東北繞三峰之陰北,共七里而登華蓋之頂,謁三仙焉。蓋華蓋三峰并列,而中峰稍遜,西為著棋,東為華蓋。路由西峰而登,其陽南甚削,故取道于陰。華蓋之上,諸道房如峰窩駕空,簇繞仙殿,旁無余地,無可眺舒。飯于道士所房,亟登著棋,四眺形勝。其北正與相山對,而西南則中華山欲與頡頏xié háng不相同下,東與南俱有崇嶂,而道士不能名,然皆不能與華蓋抗也。其山在崇仁南百二十里,東去宜黃亦百二十里,西去樂安止三十里,〔西南一百里至永豐,〕東南至寧都則二百余里焉。余自建昌,宜取道磁龜,則直西而至;自宜黃,宜取道石蛩從云封寺,亦直西而至;今由朱碧,則迂而北,環而西,轉而東向入山,然取道雖迂五十里,而得北游曹山洞石,亦不為恨也。下山十五里,至三天門,渡石橋而南,遂西南向落日趨。五里過崇仙觀。又三里越韜嶺,是為樂安界。又西南三里,渡一溪橋。又四里,溪西轉出大陂,溪中亂石平鋪,千橫萬疊,水碎飛活轉,如冰花玉屑。時日已暮,遂宿大陂。

  二十五日 是日為冬至,早寒殊甚,日出始行。西南五里為藥臘。又五里為曾田,其處村居甚盛,而曾氏為最,家廟祀宗圣公孔子之弟子曾參。從此轉而南,渡溪入山,乃中華山之西北麓支山也。中華在華蓋西南三十里,從藥臘來循其陰西行,至是乃越而轉其西北。又三里為饅頭山,見溪邊橫石臨流,因與靜聞箕踞其上,不知溪流之即穿其下也。及起而行,回顧溪流正透石而出,始知其為架壑之石也。余之從樂安道,初覽其《志》,知其城西四十里有天生石梁,其側有石轉運,故欣然欲往;至是路已南,不及西向,以為與石橋無緣;而不意復得此石,雖溪小石低,已見“天生”一斑。且其東北亦有石懸豎道旁,上如卓錐,下細若莖,恐亦石橋轉運之類矣。又南一里為黃漢。又南逾一小嶺,一里是為簡上,為中華之西南谷矣。從此婉轉山坑,漸次而登,五里,上荷樹嶺,上有瞻云亭。蓋嶺之東北為中華,嶺之西南為雪華,此其過脈之脊云。逾嶺南下二里,至坑底,有小溪,一自東北,一自西北,會而南。三里,出源里橋。又三里則大溪自東而西,渡長木橋至溪南,是為流坑。其處阛闠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大溪之水東五十里自郎嶺而來,又東過大樹嶺,為寧都界,合太華、中華東南之水至此,西八里至烏江,又合黃漠之水南下永豐焉。是日午至流坑,水涸無舟,又西八里,宿于烏江溪南之茶園。

  二十六日 因候舟停逆旅。急索飯,即渡溪橋北上會仙峰。其峰在大溪之北,黃漠溪之西,蓋兩溪交會,而是山獨峙其下流,與雪華山東西夾黃漠溪入大溪之口者也。峰高聳突兀倍于雪華,而陽多石骨嶙峋,于此中獨為峻拔。其西南則豁然,溪流放注永豐之境也。由溪北從東小徑西上,五里而至會仙峰。按《志》止有仙女峰,在樂安南六十里,而今土人訛為會仙云;然其為三仙之跡則無異矣。是峰孤懸,四眺無所不見。老僧董懷莪為余言:“北四十里為樂安,西南六十里為永豐,直西為新淦gān,直東為寧都。其東北最遠者為太華山,其次為中華,又次為雪華,三華俱在東北。而樂安之北有西華,兀立云霧之間,為江省過脈,尖拔特甚,蓋從太華西北渡趙公嶺而特起者也。”由會仙而上,更西北一里,其石巑岏cuán wán山高銳峻,上多鵑花紅艷,〔但〕不甚高,亦冬時一異也。由會仙南面石磴而下,至山半甫有石泉一泓,由其山峭拔無水泉,故山下之溪亦多涸轍耳。下山五里,至溪旁,其南即為牛田,水南,其北為烏江,其東為茶園,余所停屐處也。午返,舟猶不行,遂止宿焉。

  〔余自常出來,所經縣治無不通舟,惟金谿、樂安,通舟之流,俱在四、五十里外。〕

  二十七日 〔舟發〕烏江,三十里,豐陂宿。

  二十八日 十里,將軍。二十里,永豐宿。

  二十九日 自永豐西南五里放舟,又三十五里北郊。吉水界。二十五里,亦名烏江。又十里,下黃宿。

  三十日 早行。二十里,鳳凰橋。溪右崖上有鳳眼石,溪左為熊右御史概所居。又五里抵官材石,溪左一山崖石嶙峋,曰仙女排駕。遂繞吉水東門,轉南門、西門、北門,而與贛水合。蓋三面繞吉水者為恩江,由永豐來。贛水止徑北門。

  翻譯

  二十二日由北城外順鳳凰山北麓而行,經過北門,走二里,越過黃備橋。〔此橋架在曹溪上。〕往西北行十里,溯一條溪流到了元口。又走五里到官莊前,往西南渡過溪流,又走十里到陳坊‘從陳坊往北越過小木橋,是去曹山寺的路。于是叫顧仆同擔夫往西先到樂安縣的流坑等候,我和靜聞攜帶著被袋,越過橋沿小溪進去。走五里,為獅子口。由回龍洞進人山隘中,就是曹山。山里峰巒回環,中間凹陷,形成一塊平地,平地圓而齊整,如同磨刀石,山峰環繞在周圍好似一道城墻,水流淌在其間。從回龍洞口往南下到陳坊,又東下宜黃縣城,交錯盤結,也別有洞天,如同丹霞山、麻姑山一樣。最初因為何、王兩姓居住在此地而叫何王山,后分別加了“草”字頭和丫點,名叫荷玉山。唐代本寂禪師到曹溪禮拜回來后,才改名為曹山,宋朝賜給“寶積寺”的匾額,明嘉靖丙戌年被毀壞,寺基和田產都轉屬官宦。現有個名僧叫觀心,打算興復寺廟。觀心是宜黃人,以前住留在豐城縣,精通儒佛兩家的高深義理,又懂得詩詞文章的奧妙。我一到曹山,就與他性情契合,晚上他準備了夜點,挑燈與我長談到三更,還不肯就寢,他說:“遺憾的是我倆相見太晚了。”這之前,我中午到達時,他留我們吃飯后就對我說:“我知道您的志向在于游歷煙云霞雨、名山勝水,這地方還有風景更奇異的境地,曹山的舊時遺跡,不值得觀覽。”

  二十三日清早聽到雨聲。飯后辭別觀心,走出曹山,絲絲細雨不停地下著。走三里到陳坊木橋,仍舊往西順大路行。溯溪走二里,越過鵬風橋。溪從南面山中流來,路折往西翻越一座小山嶺。又走三里,又往西越過那條溪水的上游,溪上的橋叫接龍橋。此溪大概就是從曹山后邊山嶺北面的山峽中流出來,南下折到鵬風橋的那條,此處水流還細小,但它是宜黃縣和崇仁縣的分界,于是跨過接龍橋往西,就是崇仁縣的東南境了。從這里進入山中共三里,越過大霍嶺,直逼龍骨山下。又走二里,翻過龍骨嶺,水仍然流往東。又走三里,下了蹼頭嶺,水才往西流。又走四里到純鄉,見一條溪水從南往北流來。越過溪上的橋就是純鄉村,村中居民很多。沿溪水西行二里,往北下去是到崇仁縣城的路。向南順一條小水走一里,往西登上干岡嶺,此嶺很峻峭,越嶺而下,就是一直向西南方向行了。走十里,到廖莊橋,有條溪水自南往北流,大處和純鄉的那條一樣,它往東北流去,應當是和純溪一同流下崇仁縣去的。又往西五里,跨過練樹橋,橋橫架在巴溪上。又往西經過坳上,它大概是南來的山脈往北延伸到相山間的地方。山坳東面的水流下練樹橋后為小巴溪,西面的水流下雙溪橋后為大巴溪,它們匯合在罕滸,山坳北面就聳起為相山,它高聳在朱碧街北邊。再往西就是芙蓉山。芙容山尖峭而相山如屏障橫列,它們都是崇仁縣西南境的大山。從練樹橋又走五里為朱碧街。此地在崇仁縣城南邊一百多里,南邊五十里為大華山,西南邊三十里為樂安縣城。

  二十四日黎明時,從朱碧街往西南行,明月當空。走二里為雙溪橋。有兩條小溪,一條從東北來,一條從西北來,匯合在橋北面,穿過橋往東南流備路從橋西南走。又行一里為玄壇廟橋。橋下的水自西往東流,它是芙容山西南面的水,應當也是流往東匯合雙溪而流下罕滸注入巴溪的水流。鍍過溪往南一里,翻越雷公嶺,有條溪水從南往西北流去。下了嶺便溯溪往東南走,一里為雷公場,又往南三里為深坑。又往東南走二里為石腦,石腦上面有座橋叫昆陽橋。又往南走三里叫雙湛橋,又走二里叫趙橋,又走五里叫橫岡,又走五里翻越一座山嶺,那嶺叫趙公嶺。從石腦過來的十五里中,山嶺平坦而且長,嶺脊大概從東面的華蓋山越過來,往西經過樂安縣,又往北折入進賢縣,成為江西省城主山脈。嶺北的水繞過雷公嶺往西北流下崇仁縣,嶺南的水從大破流下永豐、吉安兩.縣。走下嶺,山隘逐漸開闊,山隘中的山塢叫白麻插,塢中的水雖往西流入樂安縣和永豐縣,但地仍隸屬崇仁縣;山隘外的山岡叫崇仁仙觀,它是樂安縣的縣界。從白麻插順左邊的山往東南走,三里到大坪墅,然后折往東進入山中。又走二里,往東到達一天門,有條山澗水向西注入一座石橋下,從此處起便踏著石級往上登。爬一里到達舊一天門,有兩條小溪,一條從東南流來,一條從東北流來,匯合在石屋子上邊。從此處起都是在陡峻的山坡上懸置石瞪。又攀七里到二天門,于是兩次越過山脊穿越過去的山坡,那山坡都窄得如一堵墻。過山坡后往東北繞著三座山峰的北面而行,共七里登上山頂,在山頂拜渴了三仙的像。華蓋山三座山峰并列,中間那座稍低,西面為著棋峰,東面為華蓋峰。上山頂的路從西面那座山峰攀登,它的南面很陡,所以我們取道北面。華蓋峰上,眾多道士住的小屋如同蜂窩架在空中,簇繞著仙殿,旁邊無空地,沒辦法舒心地遠眺。在道士的房中吃了飯,便趕忙登上著棋峰,四下眺望周圍山川勝跡。它北面與相山對著,西南面則像是要和中華山抗衡,東面與南面都有高峻的屏障似的山峰,道士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但它們都不能與華蓋山比高低。此山在崇仁縣南一百二十里,東面距宜黃縣也是一百二十里,西面離樂安縣只有三十里,往西南去一百里到永豐縣,往東南到寧都縣卻有二百多里。我從建昌府來,應取道磁龜,那就可以直往西到達此處;從宜黃縣城來,應取道石蟄從云封寺走,也可以直往西到達這里;現由朱碧街走,則折往北面,繞往西面,才轉往東進入山中,然而所走道路雖然繞了五十里,但能夠往北游覽曹山的洞穴峰石,也不算遺憾。朝山下走十五里,到三天門,越過石橋往南,便向西南朝著落日的方向急奔。五里經過崇仙觀。又走三里翻過韜嶺,那里是樂安縣界。又往西南走三里,越過溪上的一座橋。又走四里,溪流向西繞出大破,溪中亂石平鋪,千橫萬疊,溪水碎飛活轉,如冰花玉屑。當時已經傍晚,于是投宿在大破。

  二十五日這天是冬至,早晨異常寒冷,太陽出來后才出發。往西南走五里為藥臘。又走五里為曾田,那里村莊中居民很多,而姓曾的最多,曾氏祖廟中祭祀宗圣公曾參。從曾田轉往南,渡過溪水進入山中,那山是中華山西北麓的一個分支。中華山在華蓋山西南三十里,從藥臘來順著它的北面往西行,到這里才越過山轉到它的西北面。又走三里為饅頭山,見溪邊橫臥著的石頭下臨水流,于是和靜聞屈膝張足坐到那石頭上爹但不知道溪流就是從石頭下面穿出去的。等起身出發,回頭見溪流正好穿過石頭流出來,才知石頭是橫架在溝谷上的。我之所以從樂安縣走,是因開初閱覽縣志時,得知縣城西面四十里有座天生石橋,它側面有塊石頭循環旋轉,所以欣然想前往觀看;到這里路已走朝南面,未能向西走,以為與石橋無緣了,而未想到又見著此石,雖溪流細小石頭低矮,但已見到“天生”橋的一斑。而且它東北面也有塊石頭懸立在路旁,上部如直立的錐子,下部纖細若莖桿,恐怕也和那石橋側邊循環旋轉的石頭是一類。又往南一里為黃漠。又往南越過一座小嶺,走一里為簡上,這里已是中華山的西南山谷。從此處起曲折地從山谷中繞行,逐漸往上攀登,五里上到荷樹嶺,嶺上有個瞻云亭。大概此嶺的東北為中華山,西南為雪華山,此處是兩山的山脈經過的山脊。越過嶺往南下行二里,到達谷底,有兩條小溪,一條從東北來,一條從西北來,匯合后流往南。走三里,出了源里橋‘又走三里,有條大溪自東往西流,跨過溪上的長木橋到了南岸,為流坑。此處街市縱橫,是個有萬家居民的市鎮,其中董姓是大姓,市鎮中有個五桂坊。大溪從東面五十里的郎嶺流來,又流過東面的大樹嶺,成為寧都縣界,然后匯合太華山、中華山東南面的水流到此,向西流八里到烏江,又匯合黃漠的水向南流下永豐縣。這天中午到流坑時,溪中水流干涸沒有船只,又往西行八里,投宿在烏江溪南面的茶園。二十六日因等候船只停在旅店中。急忙搞飯吃后,就越過溪上的橋往北攀上會仙峰。此峰在大溪的北面、黃漠溪的西面,兩條溪流交匯,它聳立在匯流處的下游,與雪華山夾峙在黃漠溪匯入大溪處的'東西兩邊。會仙峰高聳突兀,超過雪華山一倍,南面多石骨嶙峋,在這里是最峻峭挺拔的。山峰的西南面卻很開闊,溪流通暢地奔流入永豐縣境。由溪北岸從峰東面的小路往西上去,五里便到會仙峰。按志書記載,只有座仙女峰,在樂安縣南面六十里,如今當地人誤為會仙峰;然而它是保存有三仙遺跡之地的說法卻是一樣的。此峰孤峰高懸,四處眺望無所不見。老僧董懷獲對我說:“它北面四十里為樂安縣,西南面六十里為永豐縣,正西邊為新淦縣,正東邊為寧都縣。它東北面最遠的是太華山,其次為中華山,最近的是雪華山、三華山,都在東北面。而樂安縣北面有座西華山,兀立在云霧間,為江西省山脈經過的地方,特別尖峭挺拔,大概是從太華山西北越過趙公嶺而特起的一座山。”從會仙峰往上,再往西北走一里,山間石頭高大尖峭,并生長著許多正開得紅艷的杜鵑花,但不很高,這也是寒冬時節的一個奇異景觀了。從會仙峰南面的石瞪往下走,到半山中石頭間才有一汪泉水,因此山高峻挺拔沒有流水潭泉,所以山下的溪流也多是干涸見底的。下山五里,到溪岸邊,南面就是牛田、水南,北面為烏江,東面是茶園,即我們停留住宿的地方。中午返回旅店,船仍不開,于是住下來。

  我從常山縣來,所經縣城無不通船,只有金期、樂安兩縣,通船的水流都在縣城外四五十里的地方。

  二十七日船從烏江出發,行三十里,到豐破住宿。二十八日行十里,到將軍村。又行二十里,到永豐縣城住宿。二十九日從永豐縣城西南五里處開船,又行三十五里到北郊。〔在吉水縣界。〕又行二十五里,也叫烏江。再行十里,到下黃住宿。

  三十日清早出發。行二十里,到鳳凰橋。溪右邊山崖上有個鳳眼石,溪左邊是熊概右御史住過的地方。又行五里抵官材石,溪左岸一座山上崖石嶙峋,叫仙女排駕山。我們繞過吉水縣城東門,轉到南門、西門和北門,一條水流與贛水匯合。環繞吉水縣城三面的是恩江,〔它從永豐縣流來。〕贛水只經過北門。

游記日記 篇2

  今天是10月2日,是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的好天氣,媽媽帶我去杭州動物園游玩,我很開心。

  我坐上汽車很快到了動物園,動物園里有許多人像一群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有說有笑。

  我在動物園門口看到了地圖,按著地圖上的標識我們到了“孔雀館”看到了美麗的`白孔雀和花孔雀,我又看到了梅花鹿,還有……我看了很多動物很興奮,我玩累了要媽媽帶我回家,在回來的路上媽媽給我買了一把美麗的小雨傘,這真是一次快樂的游玩!

游記日記 篇3

  九河公園的早晨可熱鬧了。瞧,綠樹叢中,假山腳下,和彎曲的小道上到處都可以看見人們在鍛煉身體。

  公園西面,有一棵蒼翠的老槐樹,枝葉茂盛,樹干粗的幾個人都抱不過來。老槐樹下的那快空地,已經成了老年人的.活動場地。看,那位老爺爺正在舞劍呢。他上身穿著運動衣,下面穿著白色燈籠褲,可精神了。只見他緩緩伸出右腿,稍稍的彎曲左腿,雙手緊握寶劍,用力向下劈去……老爺爺的動作是那么熟練,那么優美。

  小亭子那邊傳來優美的音樂,原來是老奶奶們在跳健身舞,只見他們身穿紅色的衣服,白色運動鞋,一會兒扭扭屁股,一會蹲下來,一會又轉了一個圈,真像一群飛舞的蝴蝶。

  太陽升起來了,晨霧漸漸散去了,這時,吹來一陣風,那棵老槐樹的枝葉吹得沙沙做響,它顯得那么高大挺拔,充滿生機。

游記日記 篇4

  今天是雙休日,爸爸媽媽帶我和弟弟去中山公園游玩。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色的石橋,石橋上雕刻著十幾只石獅子。那些石獅子形態各異,做著不一樣的動作、表情。石橋上還刻著各種各樣的花紋,漂亮極了!

  緊接著是一排柳樹,柳條迎風舞動,像柳樹姑娘的頭發,柳樹姑娘在河邊梳洗著自己的頭發。那一根根柳條猶如一條條綠絲帶,隨風舞動。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百花園。百花園種著各種各樣的鮮花。一到春天,許多花就開了,如:迎春花、水仙花、蘭花、紫荊花、郁金香、玫瑰花……真是百花齊放啊!不愧是“百花園”啊!

  最后我們來到一座小亭子里。我們坐在亭子里欣賞著中山公園風景如畫的景色,聞著芬芳撲鼻的花香。靜靜地,我想象我自己奔跑在長滿鮮花和綠茵茵的'小草的山坡上。風景迷人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要回去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中山公園,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著風景如畫的地方——中山公園。

游記日記 篇5

  暑假剛開始,三個同學來浙江玩,我作為host,當然要作陪啦,于是游覽了一些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站是烏鎮,對我這樣生活在水鄉的人,烏鎮并沒有什么特別好玩之處,但是各位應該都知道<似水年華>是在烏鎮拍的,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旦經過電視劇的渲染,這個地方就比較具有吸引力了。于是,烏鎮成了很多人魂牽夢繞的的地方。

  到了烏鎮,一股無可避免的商業氣息迎面撲來。買了票進去,對我來說是種比較熟悉的氣息,畢竟是第二次來了嘛。五個人(三個同學,我弟弟和我)沿著河開始逛起來,除了一點商業氣息之外,這里并不缺少生活氣息,在一個小碼頭邊停了一下,便看見河對面有一位大媽在洗東西,于是,舉起相機,按下快門……

  烏鎮基本上是沿河而建,一條緩緩流淌著的小河兩邊是兩排仿佛立于水中的木制樓房,一般都是兩層。那些頗顯破舊的房子有許多都是住著原居民的,一路走過,會看見許多老頭老太們或在吃飯,或在聊天,手搖著一把蒲扇,到是悠閑自在。在走過那一段之前,會有一段滿部著商店的街,有賣藍色印花布的,有賣根雕的,還有賣各式各樣小制作的,當然不能少了酒樓和小吃店……在一個個古樸的外殼之內就是比較現代化的商品了。

  在走過一個靠河的'走廊邊,看到了一個賣臭豆腐的,忍不住誘惑買了幾塊大家一起吃了,滋味也不特別好,不過也夠解讒的了。

  所有江南古鎮都具有的特色便是橋,走過了很多橋,還在其中幾座上留了照片,那種橋是很有江南的感覺的,小而別致。很多橋上都長了一些雜草,添了些歲月的痕跡……

  烏鎮還是茅盾的故鄉,去茅盾的故居是少不了的,里面的格局基本跟我老家差不多,雖然經過修繕了,但還是比較有家的感覺。個人對茅盾還是比較有好感的,因為印象中他應該是個正直的人。

  另外還去了染布坊,酒坊,之后少不了要帶點烏鎮的藍色印花布和三白酒回來。

  踏過了青石板路,留下了不少照片,烏鎮行收獲滿滿。

游記日記 篇6

  7月20日星期三晴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我的心像一只快活的小鳥,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因為今天我就要和爸爸一起,踏上前往青海的愉快旅程了!

  我們先去接了另外一家人,然后到大路服務區與車隊的其他人見了面,休息了一會兒,就向我們的第一站--綿陽進發了。

  一路上風景優美,有雄偉壯麗的大山,有綠樹成陰的森林,還有優雅樸素的鄉村小鎮。一切都美麗極了。

  我們開得快極了,下午六點多鐘就到了綿陽。找好住的地方,趕緊吃完晚飯,我們就早早地休息了,因為明天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呢!

  聽說明天要到蘭州,不知道去蘭州的路上風景好不好。我真希望明天快點兒來!

  7月21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們要到蘭州,也就是我們第二站。因為時間非常緊,所以我們很早就出發了。

  我們朝著蘭州飛奔而去,高山、村莊、森林、河流,一處處美麗的風景在我們窗邊疾駛而過。因為路面不太平,顛簸得厲害,我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我發現在一座山上行駛,而且這里的風景還很漂亮呢!中間有個很大的湖,湖旁邊四面環山,每座山上都綠樹成蔭,茂密的森林數不勝數,簡直美容仙境!看完我問爸爸為什么要走山路,爸爸說走山路是為了繞開西安能快點到蘭州。過了很久我們駛出了山路,開進了一段未修好的路。那里泥濘不堪,土塊像巖石一樣。爸爸的底盤被刮得震天響,還好一點事也沒有。駛出這段路以后,我們向蘭州疾馳而去,不一會兒就到了蘭州進了旅館。

  明天要到天水。風景好嗎?有有趣的事嗎?明天告訴你。

  7月22日星期五晴

  今天的目的地是天水,因為時間非常緊迫,早上我們吃完飯就上路了。聽說那里能看到古城墻哦!

  我們快速地向天水駛去,途中有很多好看的風景,有茂密的森林、雄偉的高山、優雅的鄉村小鎮,有清澈的小溪、碧綠的湖泊,還有各種各樣美麗的云朵。不過我們都聚精會神地看著森林,因為爸爸說過了秦嶺就只有稀稀拉拉的幾棵樹了。不一會兒就到了秦嶺,那里可漂亮了,高高低低的山峰層層疊疊仿佛一張美麗的畫卷。而一路上的天氣也格外有意思,剛才還艷陽高照,不一會兒又下起了傾盆大雨,幾分鐘后大雨又嘎然而止。原來這就是“半邊天”啊!和太陽雨一樣漂亮呢!然后我們就駛進了麥積山隧道,出了隧道,發現和爸爸說的一模一樣,的確只有稀稀拉拉的幾棵樹了,一眼望去根本沒有多少綠色。再往前就駛進了天水。在天水的繞城高速上,我們看到了一堵歷盡滄桑的古老城墻,頑強地矗立在護城河后,十分壯觀。然后我們就在旅館里休息了。

  明天要到門源,希望那里的風景和秦嶺一樣美麗。

  7月23日星期六晴

  今天依然萬里無云、陽光明媚。我們要到門源去,聽說那里的風景非常美喲!

  去往門源途中的風景和前兩天的所見一樣,有茂密的森林、雄偉的大山、優雅的鄉村小鎮。不過,當我們駛進門源附近的大山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溫度驟然降到10度,而且下起了太陽雨,就像《竹枝歌》所說“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再往前我們就看見了罕見的云海奇觀,雖然天很冷,還下著暴雨,我們還是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美麗的奇觀。

  我們繼續向前行駛,終于到了門源。這時雨過天晴,一大片油菜花映入我們眼中。我從來沒見過這么美的油菜花,黃澄澄,金燦燦,在陽光下顯得那么的耀眼。我更沒見過這么大片的油菜花,綿延數百里,仿佛一塊無邊無際的金色絨毯,風吹過時它又變成了一片波濤起伏的金色海洋。太震憾了!更讓人興奮的是,一道美麗的彩虹悄然橫亙在這花海之上,為這壯觀的畫面增添了幾分神秘和夢幻。大伙兒都爭相拿出相機,把這美麗的瞬間永遠留住。

  明天我們將去嘉峪關,那里好不好玩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7月25日星期一晴

  今天的行程安排是這樣的,先去長城嘉峪關旅游景區參觀,再到敦煌參觀魔鬼城。

  到了長城嘉峪關旅游景區我們才知道,那里只賣套票,這意味著我們要花兩個多小時才能參觀完。這超出了我們的計劃時間,所以我們只能遺憾地直接開向敦煌。

  不過幸運的是,在去敦煌的途中,我們看見了嘉峪關。在漫天的沙塵中,嘉峪關仿佛一位威武的將軍守衛著大漠邊關。那高高的塔樓、古老的`城墻緊緊相連,既雄偉又壯觀,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然后,我們還看見了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廠,那里有數以千計的風車。一排排風車高大、潔白,像士兵一樣筆直地站著,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費盡周折,我們終于在晚上七點到達了大家期待已久的雅丹魔鬼城。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很多奇特的雅丹造型,比如說“獅身人面像”、“金字塔”、“黑海艦隊”、“蒙古包”等等……還了解了雅丹地貌的形成是因為:在水中的礦物質沉積變硬與水中的砂粒結合形成砂巖,河水干枯后砂巖暴露出水面,經過風化后就形成了形態各異的雅丹。而且,每刮一次風、每下一次雨,雅丹的造型都會發生改變。這真是太神奇了!

  回旅館的路上,我們的車出了點故障,這讓我有機會好好欣賞一下夜空中的點點繁星。我認出了北斗七星、北極星、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也許還有仙女座、天琴座,還有更多的星座,都是我叫不出名兒的。正當我在這滿是星星的夜空中神游的時候,一陣顛簸讓我回到了現實中,車修好了,我們又出發了。

  到旅館時已是凌晨一點多了。剛上床一會兒,我就聽見了爸爸們的鼾聲大合唱,然后,我也加入到了這大合唱中。

  7月26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我們在敦煌住的第二天,我們要去著名的莫高窟、鳴沙山和月牙泉玩。

  上午,我們參觀莫高窟。在這里,我們不僅參觀了那些藏經洞之類的小洞窟,還看到了全國第三大坐佛,高有37.5米呢!此外,還有長30米的睡佛,高29.3米的坐佛……估計好看的我們都看過了。不過更精彩的還在下午呢!

  下午我們到了鳴沙山,進了旅游區我們就開始向山上進發。我和爸爸是同騎一頭駱駝上山的,一路上搖搖晃晃、顛簸得厲害。我和爸爸被夾在駱駝的脖子和駝峰中間,真是有點兒擠,而且我在前,爸爸在后,每搖一下爸爸就會壓我一下。他倒挺舒服,我可難受了。到了山頂,我和爸爸就開起了沙漠越野車。這還真有些驚險、刺激,因為車開過一段平坦的沙路后,竟然騰空而起一下子沖到了對面的沙丘頂上,可把爸爸嚇出了一身冷汗,而我坐在他身后卻興奮得大呼小叫、開懷大笑。

  下山時和上山一樣,我和爸爸依舊同騎一頭駱駝,爸爸也一樣壓我,不過我感覺舒服多了,因為有別的事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后面兩頭駱駝在打架,場面別提有多好玩了!再說還有月牙泉正等著我呢!

  參觀了月牙泉后,天已很晚了,我們也累壞了。急匆匆吃完晚飯,我們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了。

  明天就到終點站——青海了,這讓我既高興又失落。高興的是終于能看到期待已久的青海湖了,失落的是這趟快樂的旅程就要結束了,明天過后我們將踏上回家的路了。

  不過,還是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到來吧!

  7月27日星期三晴

  今天就要到終點——青海了,我有一點兒失落,因為這趟快樂的旅程只有幾天就要結束了。不過,察卡大鹽湖的美麗景色讓我的心被快樂填滿了。

  本來準備到湖上坐采鹽船的,可爸爸說遠觀更好,我們就在高速路上遠遠地眺望。我原以為鹽湖沒什么好看的,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遠處白茫茫的一片就是察卡大鹽湖,仿佛是一望無垠、天寒地凍的大雪原,。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光,美麗極了!再仔細一看,湖的中心又隱約泛著淡淡的藍光,不禁讓人想起深邃的宇宙中那顆神秘而美麗的海王星。看著這美麗的景色,我先前的失落早已拋在了九霄云外。

  明天要到西寧,就是說要往家開了。不過還是期待一下明天吧,說不定會有好玩的事發生喲!

  7月28日星期四陰

  今天,是往家趕的第一天,我們快樂的旅行就要結束了。今天,也是分別的一天,可樂叔叔就要去寧夏了,要和我們說再見了。而老天爺仿佛也和我們一樣心情不太好,一直陰沉著臉,讓我們不得不取消了看日出的打算。不過下面的事讓我開心點兒了。

  上午,我們先到青海最高的山上去了,聽說在那里能看到青海湖的全景呢!到了山頂,我們就被眼前的風景迷住了。青海湖遼闊無垠、一眼望不到邊。微風吹過,碧波蕩漾,仿佛天上的銀河般美麗動人。這美景讓我忘記了失望、失落和傷心,快快樂樂地向目的地——西寧駛去。

  西寧雖然是個大城市,不過道路狀況和交通秩序卻很亂。我們一進城就發現那里的車到處亂竄像過練車場的S型彎一樣,大橋中間放了一排石頭樁子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讓原就很窄的橋面變成了考駕照時過的“單邊橋”。開了一會兒我爸爸發現車道旁居然有廢棄的鐵軌,稍不留神,車子就會騎上去,甚至車梁都有可能震斷,非常危險。那里的車并道從不講規矩,直接從最左邊到竄到最右邊,而且幾分鐘就發現有幾十輛車超速。那里的人都不走人行道,全在馬路上橫穿,讓司機們手忙腳亂。最氣人的是紅綠燈,我們在一個路口堵了很久,走近一看才知道那里的紅燈有兩分鐘,而綠燈卻只有十幾秒,怪不得要堵這么久。看著眼前這種混亂的場景,我不禁詩興大發,當場賦詩一首來描寫西寧的亂:車道變成“練車場”,大橋化身“單邊橋”。鐵道建在路兩旁,駕車不慎抖斷梁。汽車一甩三條線,超速一會兒好幾輛。車讓人來忙又忙,紅燈兩分不嫌長。

  詩念完了,大人們被逗得哈哈大笑。這一路的歡笑聲將我們帶到了旅館。

  明天要到碌曲,聽這名字就覺得好玩。到底好不好玩呢?只有明天才知道啰!

  7月29日星期四晴

  今天本來去碌曲,卻到了夏河,而且凌晨一點才睡上覺。你想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就告訴你。

  今天一開始都還順利,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兩點我們都在向碌曲行駛,直到離碌曲還有二十三公里的地方。

  還有二十三公里了!我們都很開心,因為可以早點吃晚飯了。誰知走近才發現前面的路被水沖毀了!無奈,我們只能再繞一百七十三公里山路了!當行駛到一個岔路口,前面兩輛車又因為往哪邊開爭論了起來,最后使用爸爸的導航儀才確定應該往右拐。右邊是一條偏僻小道,到處坑坑洼洼,當我們費盡心機開了一半后,發現前方停著一輛車,一問才知到前面也被水沖毀了。等我們歷盡周折開出去時,已經九點了,太陽也早已下山了。我們只好跟著前面車輛的尾燈,向著不遠處的夏河縣駛去。一路上顛簸得厲害,我卻不知不覺地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我發現我們已經到了夏河,正在找旅館。我們先向前行駛到縣的邊緣,然后又倒回去,幾乎把整個縣都轉遍了,也沒找到有房間的旅館。不過另外幾個人找到了一個四人間、一個三人間和一個標間,夠我們擠在一起睡了。因為實在是太累了,我們進了旅店、吃了飯、躺在床上很快就呼呼大睡了。

  明天要到哪兒我也不知道。不過明天的日記可以讓你知道答案哦!

  7月30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們就要回家了。我有點傷心,也有點高興。傷心是因為要和一起去玩的朋友分開了,有點戀戀不舍。高興是因為能和媽媽他們見面了。所以我還是很開心地坐在爸爸車上,向家的方向駛去。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看著爸爸的車駛向汶川,因為如果汶川不通車,那就只能明天回家了。還好,汶川是通車的,我總算松了一口氣。往前行駛我們就看見了汶川的縣城,這個災后重建的縣城,僅用3年時間就變得如此繁榮華麗,讓人倍感欣慰。再往前行駛我們看見了草坡大橋和213省道的遺址,還目睹了一場滑坡的險象,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3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災難,都在心中默默祝福災區的人民盡快建設美麗家園,生活幸福安康。

  出了汶川,我們的車朝著重慶一路飛奔。在沙坪壩與朋友們告別后,我和爸爸直奔大溪溝——我們的家。

  回到這熟悉的房間,回到這溫暖的家,我們愉快的旅程劃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游記日記 篇7

  久有凌云志,今日終成行。4月2日是個幸福的日子,上午接到好友電話,說去魏縣看梨花,我欣然接受。九點半,有司機、朋友及其夫人、我,后乘車從名關出發,上青紅高速轉邯大高速,直奔魏縣。路上車速很快,過成安、廣平、臨漳,就到魏縣下站高速口。一路乘車觀光,見到碧綠的麥海,火紅的桃林,潔白的梨園,互相交織,美不勝收。最奇的是高速中間帶百里紅花長廊,令人目不暇接。

  從高速站口出站后,車輛尾隨,到處是觀梨花的游客,小車居多,外地大巴車也有。第一站我們到后閆莊村。看到一個千年梨樹雕塑,有兩圍粗,高丈許,黑色,上有白色梨花幾朵,栩栩如生。數冠刻有“后閆莊”三個金色大字。入村有志愿者引導往村內走,兩旁處處是梨花,白色盈眸,心靈得到凈化。遠處有好幾丈高的“千年古縣”巨型牌子。再往里走,看到一株株小梨樹,五公分粗,三四尺高,小而筆直,頭部都帶個“小白帽”。每株只有頭部有梨花,青莖白頂。如果不是親來,不會看到如此奇景。再往里走,是桃林,桃花盛開,粉紅奪目。見到兩位青年農婦正在田間栽小梨苗,挺好。大約走了一公里,到了村外廣場。該村干凈漂亮,游客真多。我們在村里拍了幾張照片。隨后步行返回,還給朋友妻子在桃林、梨園內攝影。人面桃花,互相輝映,煞是好看。特別是在梨樹下的照片白色的梨花趁著粉紅色的風衣與俏麗的.眉眼,很美。

  出村后,我們上車到第二站,禮賢臺。車輛太多,緩緩慢行。看到路兩旁都是梨花。晶瑩奪目,似雪如銀。有的老樹有百年歷史,老樹新花,令人興奮。走了一個小時才到達墨池禮賢臺入口處。隨著熙攘的人群走了500米多才到禮賢臺。此臺為魏文侯魏斯公元前445年為招賢納士所建,與徐州的掛劍臺,臨漳的銅雀臺為華夏三臺。比叢臺還早200余年。古時焚毀,20xx年重建。全部為青磚壘積而成,此臺三層,我們拾階而上。先到第二層,登高遠望,西面東風渠湖面波光閃動,小舟蕩漾。碧水白云,很美。東望萬畝梨花,直達天際,說雪海甚是恰當。最后上第三層,首先映入眼簾的為魏文侯漢白玉雕像,兩丈多高,目視前方,思賢若渴。雕像后為幾間瓦房,黛瓦紅柱,人來人往。門柱有聯:世間明君賢臣俯首作揖效魏文侯禮賢下士安邦定國,天下文人墨客頂禮膜拜仿段干木體恤民情強國富民。門內正中塑魏文侯樂羊雕像。室內東側有樂羊東征內容。大意是:樂羊是魏國大將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懸掛樂羊兒子給樂羊看,樂羊并沒有因此而減弱進攻的意志,攻打更為猛烈。中山國于是將樂羊兒子烹了之后送羹給樂羊,樂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國看到了樂羊的決心,不忍心和他對戰,終于拿下了中山國。賢士終于為魏文侯開疆辟土做出了貢獻。

  出門左側有兩塊碑,刻著兩篇古風,一首為李白(魏都別蘇少府因此游),另一首為毛天麒(九日游魏臺)詩,楷書所寫氣勢雄渾。我和朋友在禮賢臺留影合念。

  后下臺,在梨花仙子雕像前攝影。此處還有天仙嫁女郎和神鬼馱城傳說,不在詳說。

  一點,我們原路返回,在路上又見到幾株大梨樹,有三四丈高,滿身雪白,似素女向我們揮手告別。即興留絕兩首:

  一、魏縣賞梨花,北方銀海嘉。茫茫看不盡,游客盡情夸。

  二、今上禮賢臺,豪情瞬刻來。晚生思魏候,為國覓雄材。

游記日記 篇8

  5月1日星期四天氣晴

  “五一“節邁著輕快的腳步來到了我們身邊,我迫不及待的等著這一天的早點到來,因為這一天媽媽帶我到浙東大峽谷去玩,這一天肯定很快樂。

  早上,媽媽叫醒我,我沒睡懶覺,一骨碌就爬起來了。我們坐上爸爸的車,飛快地直達目的地。一到山口,就聽到嘩嘩的.水聲,遠遠看見一道瀑布從山上直飛下來。我不禁想起李白的一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來到水潭邊,看見水這么清澈,當時天氣很熱,我就對爸爸媽媽說我想去玩水,媽媽開始不同意,后見我再三懇求,就同意了。我脫了鞋子,卷起褲腿,在水中走來走去,水很冷。一不小心,我踩上青苔,一下子滑倒了,水雖然不深,但我爬起來的時候,早已是一只落湯雞了。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我脫下褲子,把水擰干,放在太陽下曬,不一會褲子就干了。我穿上褲子,又去玩了。

  這一天,我雖然掉到水里,受了媽媽的嚴厲的批評,但我還是很高興。

【游記日記】相關文章:

游記的日記 寫游記游記08-12

學生游記滿分日記:新加坡游記日記五則05-17

日記:圓明園游記10-22

圓明園游記的日記05-16

南山游記的日記03-21

游記日記12-29

暑期游記日記11-13

秦皇島游記小學日記12-25

暑假游記日記11-23

日記:錢包漫游記05-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站 | 亚洲午夜精品宅男国产天堂 | 鲁丝片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