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日記6篇
一天就要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什么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游記日記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記日記 篇1
九月下旬的一天,多日里非雨即陰的日子終于放晴,我心情也是出奇的好,便與女兒去了植物園游玩。
已是中秋時節,氣候宜人,呼吸著植物園清新涼爽的'空氣,愜意而美好。在植物園里,更是有幸遇見十來對拍攝外景婚紗照的新人,一對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新娘潔白飄逸的婚紗,在攝影師布置 的微風中,裊裊下落,浪漫而溫馨;新郎、新娘彼此甜蜜地互望,被攝影師魔術般定格成永恒……這一刻,物我兩相忘,只有幸福的感覺存乎天地之間。
去掉了夏日的暑熱,在“殘荷聽雨”這個季節的荷塘里,依然有幾株荷花,似乎與我有了這中秋的約定,于我來之時,千嬌百媚地展現在我的面前,在萬綠叢中,點染出高貴的紫色來。倒是一朵朵地睡 蓮開得如歡欣鼓舞的孩子,熱情奔放。
秋日里的植物園,更多的是收獲。一棵棵樹上,掛著累累的碩果。我的秋日,是否也有收獲?
游記日記 篇2
星期五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登都梁山,賞都梁景”的活動。
我們排著隊從學校出發。一路上,我們高呼著口號,我們的聲勢引起了路人的駐足觀望。我們盡量提高嗓門,試圖把我們的聲音傳到每個人的耳中。
當我們走到二中時,鼓號隊敲著“隆隆”的鼓聲穿插到我們隊伍當中,我們得到了鼓舞,并勁頭十足,個個昂首挺胸,邁著步伐向前走。路上,交警在引導我們過街,在他的指揮下,汽車放緩了車速,直到我們安全通過馬路。
在都梁公園,我們首先參觀了龍蝦博物館,雖然我來過數次,但這次和同學一起來,明顯感覺不同。我和同學們邊參觀邊議論,看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泥人感覺非常有趣!還有各種風味的龍蝦宴系列菜肴,感覺非常的誘人,大家注視著,仿佛口水將要流了出來了。
參觀完畢,接著我們開始攀登都梁山,山上是繁花似錦,那是一幅秋天的圖畫,這些莫名的花草在微風的吹拂下招搖著,就像對我們的到來表示點頭示意。
當我們來到都梁閣時,我長長的松了一口氣,在這座建筑前小憩,偶一抬頭仰望,情不自禁地贊嘆:“都梁閣好壯觀啊”!我們迫不急待地登上去,目眺遠處的淮河,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那一刻我們簡直陶醉了,夕陽下,漁民們滿載著捕獲的魚兒,幸福而歸。
勤勞終有收獲,不僅漁民,還有我們,其實爬山是項辛苦的運動,可我們經過努力之后,領略到了美麗的景色,不是很好嗎?我想以后若有機會,一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的!
游記日記 篇3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氣x
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來到了,今天老爸帶著我們全家來到了六安萬佛湖游玩。
路邊有美麗的花花草草,風景非常優美,我們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目的地:萬佛湖,我們拿了票,到門口時,我們還與渾身涂滿顏料的真人石像合了影,走進大門內,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兩邊的池塘內各種顏色的金魚在池內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在往前方到處是五顏六色的風車,它們都在隨風搖動。
順著眼前的路一直走,兩邊都是古代名人的`石像,我走近一看,還有好幾個是我認識的呢,比如:周瑜、劉信等等。今天的人真多啊,真是人山人海,跟著大隊伍一起,我們來到了出航碼頭,準備乘坐我一直都想坐的大船,我們所乘坐的船叫文翁號,上下兩層樓,遠看像極了一座兩層的小樓房,帶著激動的心情,我們上船了,我徑直來到了船的二樓,站在船上的窗戶邊,微風迎面吹來,放眼遠眺,眼前的景色如畫中一般,實在是太美了。四周綠樹環繞著平靜的湖面,真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文翁號把我們帶到了燕子島,周瑜島,讓我們欣賞到了各種各樣的風景,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我們的文翁號就要返航了,這一次的萬佛湖一日游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希望以后有機會還能過來欣賞這美麗如畫的風景。
游記日記 篇4
翠華山,素有“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之稱。而在今年八月初,我有幸游覽了這人間仙境翠華山。
既然是游記,就要一步一步來,慢慢呈現出翠華山獨特險峻的特色。我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姑父及表姐,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走上了翠華山中的小路。
一進門,走了一段平坦的路,路邊是一個小型瀑布,水流噴涌而下,水星四濺,樣子十分壯觀。棱角分明的巖石雕刻著歲月的痕跡,浸在水里的'那一面長出了青苔。
就像石頭長了綠色的頭發。我好奇地上前摸了一摸,滑滑的,涼涼的。“喀嚓”一聲,這幅“瀑布圖”躍進了我的手機里。
大約走了五分鐘的大路,便到了分岔口。我們選擇了登樓梯。山道很險峻,剛開始四周都還有護欄,下面是森林,在空中幾近呈半懸的狀態,但越到后面,就沒有護欄了。望著下面宛若綠鏡的天池,我暗暗捏了把汗:這可得多高啊,外一摔下去可不得沒命?以至于在接下來的登山中,我的膝蓋一直在顫抖。
我見一處相對平緩的道路旁邊流著一汪清澈的泉水,爸爸告訴我,這是天然的山泉水,很干凈。后來,我還在農家樂吃到了在這種山泉水里養大的金樽魚,味道鮮美,肉質滑嫩,農家樂主人的女兒充當導游——她告訴我們,這種魚只有在山泉水里才能活。我把手伸進泉水中,冰冷冰冷的,卻十分舒服,沒有肉眼看得到的臟東西,我還用泉水洗了把臉,頓時神清氣爽,容光煥發。
游記日記 篇5
我非常想去一個地方旅游——方特樂園,這個暑假,終于實現了這個心愿,今天,爸爸帶我到安徽方特樂園。
方特歡樂世界,是孩子們的天堂,尖叫的樂園。到了方特,買好票,我直接沖進方特歡樂世界,便開始了一天的歡樂之旅。
首先,我們先去玩了“星際航班”,里面的情節真是太刺激了,我們坐在一個船艙里,坐飛船到達火星人類居住點,從發射點發射到外太空,穿過隕石地帶,打倒了外星怪,終于安全回到基地。還有“飛越極限”、“太空歷險”。當然,最好玩的要屬“恐龍危機”了,里面排隊的人可真多呀,我們差不多排了兩個小時。我們坐上一輛車,開始了一次史前未有的“恐龍危機”。開始,我們到了“危機”現場,許多恐龍正破壞城市,我們正要從它們龐大的'身軀下面穿過去,不好,一名太空特警被恐龍給吃掉了,幸好我們穿過了這片地區,接著,我們看到了許多小恐龍,飛船橫沖直撞,壓死了不少恐龍。不好,有一只恐龍朝我們的飛船撲過來,我嚇得尖叫。最后在太空特警的幫助下,我們成功到達了安全地帶。還好這是幻像,不然咱們就完蛋了。
最后我們到海螺灣看了一部4D電影,等到出來,閉館的時間也到了,我才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方特,結束了一天的歡樂之旅。
游記日記 篇6
(此則為后記)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擬是年暫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絡繹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hú原意指有縐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龍游,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樹潭。
三十日 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于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余踞坐石上,有劉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巖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一過。”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沒有成功。越山坑嶺,宿于寶安橋。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嶺,近霧已收,惟遠峰漫不可見。又十里,飯于二十八都。其地東南有浮蓋山,跨浙、閩、江西三省衢、處、信、寧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嶺間,為諸峰冠。楓嶺西垂,畢嶺東障,梨嶺則其南案也;怪石拿云,飛霞削翠。余每南過小竿,北逾梨嶺,遙瞻豐采,輒為神往。既飯,興不能遏止,遍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楓嶺而止,為大道而遠;由二十八都溪橋之左越嶺,經白花巖上,道小而近”。余聞白花巖益喜,即迂道且趨之,況其近也!遂越橋南行數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嶺。三里下嶺,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轉入南塢,即浮蓋山北麓村也。分溪錯嶺,竹木清幽,里號金竹云。度木橋,由業紙者籬門入,取小級而登。初皆田畦高疊,漸漸直躋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羅,松竹與石爭隙。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巖也。僧指其后山絕頂,巒石甚奇。庵之右岡環轉而左,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岡兩重,轉下山之陽,則大寺也。右有梨尖頂,左有石龍洞,前瞰梨嶺,可俯而挾矣。余乃從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約七里,路小而峻。先躋一岡,約二里,岡勢北垂。越其東,塢下水皆東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岡,循其左而上,是謂獅峰。霧重路塞,舍之。逾岡西下,復轉南上,二里,又越一岡,其左亦可上獅峰,右即可登龍洞頂。乃南向直下,約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巖正得其具體,而峰巒環列,此真獨勝。雨阻寺中者兩日。
初四日 冒雨為龍洞游。同導僧砍木通道,攀亂磧而上,霧滃wěng云氣四起之意棘铦xiān鋒利,芾fèi小石籠崖,獰惡如奇鬼。穿簇透峽,窈窕者,益之詭而藏其險;屼嵲者,益之險而斂其高。如是二里,樹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內,右有夾壁,離立僅尺,上下如一,似所謂“一線天”者,不知其即通頂所由也。乃爇點燃火篝燈,匍匐入一罅。罅夾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線天,第外則頂開而明,此則上合而暗。初入,其合處猶通竅一二,深入則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豎夾中,高僅三尺,兩旁貼于洞壁。洞既束肩,石復當胸,天可攀踐,逾之甚艱。再入,兩壁愈夾,肩不能容。側身而進,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余不能登,導僧援之。既登,僧復不能下,脫衣宛轉久之,乃下。余猶側仁石上,亦脫衣奮力,僧從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內壁少舒可平肩,水較泓深,所稱龍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見頂,而石龍從夾壁盡處懸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黃,而此石獨白,石理粗礪成鱗甲,遂以“龍”神之。挑燈遍矚而出。石隘處上逼下礙,入時自上懸身而墜,其勢猶順,出則自下側身以透,胸與背既貼切于兩壁,而膝復不能屈伸,石質刺膚,前后莫可懸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幾恐其與石為一也。既出,歡若更生,而嵐氣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峽前行,芟割莽開荊,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層疊,如重樓復閣,其中燥爽明透。
徘徊久之,復上躋重崖,二里,登絕頂,為浮蓋最高處。踞石而坐,西北霧頓開,下視金竹里以東,崩坑墜谷,層層如碧玉輕綃,遠近萬狀;惟頂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嶺而下,乃知此峰為浮蓋最東。由此而西,蜿蜒數蜂,再伏再起,極于疊石庵在疊石庵終止,乃為西隅,再下為白花巖矣。既連越二蜂,即里山趨寺之第三岡也。時余每過一峰,輒一峰開霽,西峰諸石,俱各為披露。西峰盡,又越兩峰,峰俱有石層疊。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聳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頭尖石”。二石高數十丈,堪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綴疊石數塊,承以石盤,如坐嵌空處,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稱“雙筍石人”,攢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后散為五峰,回環離立,中藏一坪可廬,亦高峰所罕得者。又西越兩峰,為浮蓋中頂,皆盤石累疊而成,下者為盤,上者為蓋,或數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復平列數石,上下俱成疊臺雙闕,“浮蓋仙壇”,洵不誣稱矣。其石高削無級,不便攀躋。登其巔,群峰盡出。山頂之石,四旁有苔,如發下垂,嫩綠浮煙,娟然秀美可愛。西望疊石、石仙諸勝,尚隔三四峰,而日已過午,遂還飯寺中。別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嶺之麓。登嶺,過九牧,宿漁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 復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為南平、沙縣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漲,故順逆皆遲。
十一日 舟曲隨山西南行,亂石崢嶸,奔流懸迅。二十里,舟為石觸,榜人以竹絲綿紙包片木掩而釘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獅,額有崖兩重,閣臨其上,崖下圓石高數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東,又十里,月下上一灘,泊于舊縣。
十二日 山稍開,西北二十里,抵沙縣。城南臨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兩旁為輪,關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間。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夾處,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東有山曰里豐,為一邑之望。昨舟過伏獅崖,即望而見之,今繞其西而南向。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漸入山,又二十五里,至雙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橫雙口。溪右一水自北來,永安之溪自南來,至此合。其北來之溪,舟通巖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鋪。
十四日 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則突兀者轉為參差,為崩削,俱盤亙壁立,為峰為巖,為屏為柱,次第而見。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書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爭勝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較詭異,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則桃源澗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層漢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檻飛欄,遙帶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澗而入,兩崖僅裂一罅,竹影逼溪內。得橋渡澗再上,有門曰“長春圃”。亟趨之,則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時暮色滿山,路縱橫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從此折入峭夾間,其隙僅分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鑿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彝、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攢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復得一臺,一樹當空,根盤于上。有飛橋架兩崖間,上下壁削,懸空而度,峰攢石裂,岈然成洞,曰環玉。出洞,復由棋坪側歷西塢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躋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繞,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匯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絕頂,一八角亭冠其上。復從西路下山,出倚云關,則石磴垂絕,罅間一下百丈。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線上,始盡奇概,舍此別無可階也。
還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燈穿綠塢,幾若陰房磷火。道人云:“由長春圃二里,有不塵館,旁又有一百丈巖,皆有勝可游。”余頷之即點頭接受建議。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與奴輩并力刺舟撐船。幸灘無石,月漸朗,二鼓,泊廢石梁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十五日 抵城西橋下,橋已毀。而大溪自西來,橋下之溪自南來,依然余游玉華時也。繞城西而南,溯南來之溪以去,五十里,至長倩。溪出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嶺。越嶺兩重,西南過溪橋,五里,南過溪鳴橋。又五里,直凌西南山角,以為已窮絕頂,其上乃更復穹然。不復上,循山半而南,紆折翠微間,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聞吼怒聲,而深不見水,蓋峻巒削岫,錯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叢樹,行者惟見翠葆即綠樹叢浮空,非聞水聲,幾以為一山也。久之,偶于樹隙稍露回湍,渾赤如血。又五里與赤溪遇,又五里止于林田。
十六日 沿山二里,有峰自南直下。峰東有小溪,西為大溪,俱北會林田,而注于大煞嶺西者。渡小溪,循峰南上,共五里,到下橋。逶迤南躋,又八里,得上橋。一洵飛空,懸橋而度,兩旁高峰插天。度橋,路愈峻,十里,從山夾中直躋兩高峰之南,登嶺巔。回視兩高峰已在履下,計其崇峻,大煞、浮蓋,當皆出其下。南下三十五里,抵寧洋縣。
十七日 下舟達華封。
十八日 上午始抵陸。漸登山阪,溪從右去,以灘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過山麓,又五里,跨華封絕頂,溪從其下折而西去。遙望西數里外,灘石重疊,水勢騰激,至有一灘純石,中斷而不見水者,此峽中最險處。自念前以雨阻不能達,今奈何交臂失之?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塢,以為去溪不遠。沿塢西行里許,欲臨溪,不得路,始從蔗畦中下。蔗窮,又有蔓植者,花如荳,細莢未成,復踐蔓行,上流沙削不受覆,方藉蔓為級,未幾蔓窮,皆荊棘藤刺,叢不能入。初側身投足,不辨高下,時時陷石坎,掛樹杪(miǎo)細梢。既忽得一橫溪,大道沿之。西三里,瞰溪咫尺,灘聲震耳,謂前所望中斷之險,必當其處。時大道直西去,通吳鎮、羅埠。覓下溪之路,久不得,見一小路伏叢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猶有路影,未幾不一會,走不多遠之意下皆積葉,高尺許,蜘網翳之;上則棘莽蒙密,鉤發懸股,百計難脫;比等到脫,則懸澗注溪,危石疊嵌而下。石皆累空間,登其上,始復見溪,而石不受足,轉墮深莽。余計不得前,乃即從澗水中攀石踐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間屋,側立溪南,溪北復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塊,沖搗莫容,躍隙而下,下即升降懸絕,倒涌逆卷,崖為之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瀉之勢,險無逾此。久之,溯大溪,踐亂石,山轉處溪田層綴,從之,始得路。循而西轉,過所踞溪石二里許,灘聲復沸如前,則又一危磯也。西二里,得小路,隨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見前不可下之灘,即在其上流,而嶺頭所望純石中斷之灘,即在其下流。此嘴中懸兩灘間,非至此,則兩灘幾有遁形矣幾乎隱遁而看不見。逾嶺下舟。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游記日記】相關文章:
游記的日記 寫游記游記08-12
學生游記滿分日記:新加坡游記日記五則05-17
日記:圓明園游記10-22
南山游記的日記03-21
圓明園游記的日記05-16
游記日記12-29
國慶游記日記10-12
秦皇島游記小學日記12-25
海邊游記日記03-27
鄭州游記日記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