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日記(集合15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數學日記1
今天,爸爸和我去超市買東西。爸爸給我100元錢,讓我自己買東西。我一聽,高興極了。蘋果一斤三塊錢,爸爸買了4斤,爸爸問‘’多少元。‘’3乘4等于12元。我回答。走到梨那里,我看見上面寫著一斤2塊錢,我買了2斤:2乘2等于4元。我來到奶制品區,一眼看見了我最愛的奶酪。寫著:9元一盒。我想既然來了就買多一點。我拿走了5盒。5乘9等于45元呀。忘了算花了多少錢了。我算了算:12+4+45等于61元。先算12+4等于16元再算16+45等于61元。爸爸聽了說’’呦,算術還可以嘛。‘’’’那
當然了。‘’我說。我又到蔬菜區,買了一斤空心菜。2元錢,又買了三斤胡蘿卜3元錢。走到飲品區,我買了一瓶大可樂,一瓶大雪碧,一瓶5元錢2乘5等于10元。好了,我要算算多少錢。61+2+3+10等于76元。還剩幾元。哈哈,我可以去零食區買零食了。買完零食后,不多不少,正好100元。我一邊吃一邊說‘’這次買東西真有意思。‘’
小學生數學日記2
春節,媽媽在商場里給我買了一套時髦運動服和一雙耐克鞋。回到家,爸爸問:“這些衣服褲子和鞋買來多少元?”我馬上來興起了捉弄爸爸的一個念頭,因為我知道爸爸口算速度有時還不如我快。于是,我把價格標簽蒙住,說:“叫你算。算不出就叫你給我再買一套更好的衣服鞋子。”爸爸說:“那試一試吧。”“衣服的價錢是500的2倍少600加100,再去除以2的和是衣服的價錢。褲子是700的三倍減去1900的差,鞋子的價錢是400的3倍除以4再加上200是鞋子的價錢。總共花了多少錢呢?”爸爸頓時頭都大了,就說:“這什么加啊,減啊乘啊,除啊。都搞不清楚了。”“好了,給我買新衣服吧。”“不行,還沒有回答出答案。”“好,你聽好了。(500×2-600+100)÷2=250元,700×3-1900=200元,400×3÷4+200=500元。總共250+200+500=950元。”爸爸說:“哇,原來是這樣算的。好一定給你新衣服。”耶,這一回合我贏了爸爸。
原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數學解答的東西,我要繼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并且學會更多計算方法。
小學生數學日記3
愉快的寒假開始了,姐姐的數學作業是每天做十題24點。每天中午,我們都會玩24點。
先把一付撲克的“大王、小王、J、Q、K”都拿掉,然后,隨意抽出四張牌,用“加、減、乘、除”的方法,看誰先算出24來。第一局的牌是“4、7、6、2”,姐姐和媽媽很快就算出來了。我很著急,怎么也算不出來,就想放棄。后來,媽媽耐心地跟我講了方法,我才慢慢地學會了。
有一局是“1、8、9、6”四張牌,我第一個算了出來,心里美滋滋的。這個真的太簡單了吧!只要把四個數連加,正好是24。過了一會兒,媽媽也算出來了,先算“(9——6)X1=3”,再算“3X8=24”。同樣的幾個數字,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
同學們,這個24點是不是很有意思啊?趕快開動你們的腦筋,也來玩一玩吧!
小學生數學日記4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海邊捉螃蟹。我們帶了一個小桶和兩個小鏟子來到了海邊。看見沙灘上有一個個小洞,爸爸說:“這就是螃蟹洞,我們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媽媽用鏟子挖,還是爸爸最勇敢,直接用手挖起來。我就在沙灘上抓小螃蟹。螃蟹前面有兩個大鉗子,只有抓它的殼才不會被它夾著。不一會兒,我們就抓了好多螃蟹。我抓了九只小螃蟹,爸爸問我:“九只螃蟹一共幾條腿呀?”我說:“7 2 條腿!8 × 9 = 7 2 (條)。”媽媽又問我:“爸爸抓的螃蟹數是你的三倍,爸爸抓了多少只?”我說:“2 7 只!3 × 9 = 2 7(只)。”爸爸又問我:“用你剛才所用的口訣還能說出幾個除法算式?”我想了想,說:“還能分別寫出兩個算式。”我就用小棒在沙灘上寫了起來:
7 2 ÷ 8 = 9 ,7 2 ÷ 9 = 8 ;2 7 ÷ 9 = 3 ,2 7 ÷ 3 = 9。
爸爸媽媽直夸我學得好。
原來學習數學真好,能解決這么多問題呢!
小學生數學日記5
寒假媽媽帶我去參觀她的朋友在華僑城新開的會所,在會所里我遇到了一個小姐姐,比我大一歲。我和樂樂姐姐一見如故,我們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愛好呢,比如:逛書店。
這不,會所的旁邊有一家書店,我倆就走進去了,哇!里邊還有3D畫呢。當然有很多書,也有一些學習用品和小玩具。我們一邊看一邊選,每人各選了兩樣。媽媽和阿姨讓我們自己算需要花多少錢,我們就安靜下來用心算:
樂樂姐姐選了一本書10元,一個小玩具2元,那么……哈哈,這個簡單,我倆一拍手,異口同聲地說:“10+2=12!”我選了一套卡片20元,一把小扇子6元,20+6=26,YES!
阿姨直夸我們算得快,從兜里掏出100,說:“你們去買單吧,算算要找多少錢?”,這次樂樂姐姐先算出來,因為她上二年級了,學過借位減法。我雖然慢了點,也用自己的方法算了出來。我先用100——30=70,再用70—8=62。樂樂姐姐并沒有因為我算得慢就嘲笑我,還鼓勵我呢!
我們付完錢,把找零還給了阿姨,然后高高興興地手牽著手出去玩兒了。數學真好,真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用到。在超市買菜,媽媽也會讓我自己算。今天還增進了我和樂樂姐姐之間的友誼。
小學生數學日記6
同學們,你們看了報紙嗎?上面可有一項大新聞:深圳首批超級雜交水稻畝產847公斤。多么驚人的數目啊,這位專家可真有辦法。我想,如果每畝增產100公斤,全省3000萬畝水稻,就是增產100公斤*3000萬畝=30億公斤水稻,假如每人每年吃糧食300斤,可以養活多少人呢?列式:30億×2 =60億(斤)60億÷300 =20xx萬(人)天哪。。全省6000萬人,再加上20xx萬人,不就8000萬人。了嗎?。這樣的話,我這個饞貓一個月還可以吃到300斤÷12個月=25(斤)呀。哈,真好。我真佩服這位農業科學家,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如果全國都用這種方法來種,我們國家就不會缺糧食,而且還能資助糧食短缺的國家呢。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我國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爺。
小學生數學日記7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他們都有周長,那周長有什么作用呢?
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的本領可真大.比如,我們要為長方形的花壇造個籬笆,如果不知道周長的'話,工人們就需要去圍一圍,這樣一次又一次,如果太短還得加長,如果太長,還得重來,你們看這樣多浪費啊。所以只要知道周長,量一下,一次就行了,既節省時間,又節省木材,多方便啊。如果你對周長感興趣的話,自己也可以去生活中找找看,把它記錄下來,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小學生數學日記8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餃子,餃子是這樣包的,拿來一塊餃子皮,在皮中央放一點餡,用手沾了一點水,在皮的邊緣涂上,最后把皮邊對邊的合攏,再捏幾個皺,一個餃子就出現了,一個一個的包,我們一共包了50個餃子。
媽媽說:“如果我每天吃8個餃子,能吃幾天,還剩幾個?”我在心里默默地想:50除以8等于6(天)余2(個)。我急忙說:“能吃5天,還剩2個,對嗎?”
媽媽說:“沒錯。”
她又接著說:“如果每天吃10個,能吃幾天呢?”我又想:50除以10等于5(天)。我又說:“能吃5天!”
媽媽高興地說:“你真是一個計算小能手。”
小學生數學日記9
今天,我和幾個同學在一起玩,田晨和陳田田提議來跳繩比賽。我們來到院子里,請陳伯伯給我們當裁判。我跳了46下,田晨跳了12下,陳田田跳了51下。陳伯伯問我:“你們誰跳的最多誰跳的最少?”我說:“陳田田跳的最多,田晨跳的最少。”田晨說:“我比陳田田少跳少跳39下。”我想我要多跳幾下才能得第一呢?51-46=5,5+1=6,我最少要多跳6下才能得第一。我以后一定要多練習,爭取在運動會上得第一名,為班上爭光。
小學生數學日記10
我們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數學的原型,我們學生粥時的身邊蘊藏著許多熟悉的數學知識,比如說,上街買東西時要用到加減法,裝潢新房屋時,總是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是從生活中產生的,那些可都是數學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學們學數學知識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識從書本上搬到腦子里,很少會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可是現在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學們都學會了把數學運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學家去玩,可同學獨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們都餓了,于是,同學跑進廚房,自己開始做早飯了。一開始,那個同學先把米淘好放進鍋里,然后開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時間來烙三張餅,他先把第一張和第二張餅放進鍋內。一分鐘后,他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過來。再烙一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他取出來,把第二張餅的反面放進鍋里,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只需要三分鐘,三張餅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時間他就可以做些別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別的事,那他不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嗎?那他不虧大了呀!所以說,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數學中的奧秘,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吧!
小學生數學日記11
“走了,走了!上數學班去”媽媽這一句話把我從電視屏幕上拽了回來,我一愣,上數學班?“開什么玩笑呀!媽媽。我不看電視了這就去學習。”“我可不是嚇唬你的。我上午已經給你報好班了”“不會吧?報班都是在剛放假時,現在已經快開學了”“哦?不去是嗎?”“不是……但是……可是……”我剛要辯解什么,可是自己的心中早已經有了答案。誰讓自己考了一個找抽型的分數的呢!唉!這就是傳說中的自作自受,沒辦法只好去了。
我不情愿的跟著媽媽走,不到十五分鐘的時間我就到了補習班,簡單地交待了一下媽媽就走了,老師是個和藹可親的女老師。這個同學怎么熟悉,哦!是原來英語班的同學,被安排為我的同桌,嘿嘿我暗自高興。還不錯,就像見到老鄉一樣我們敘起舊來。不一會就開始上課了。老師蠻照顧我的講題的時候總問一句我聽懂了嗎,我總是點頭。
在中間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就是這十分鐘,足以和班里的幾個同學打成一片,很快我們就互相認識了,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使得我把來時的不愉快統統的拋在腦后,我這人就是這樣,剛才的煩惱轉眼間就忘卻了,就像有健忘癥一樣。
時間過得飛快不一會的時間一節課一晃而過,說句實話,我想再“玩”一會。可是時間已經到了。回到家媽媽問我怎么樣,我說:“好玩得很,認識不少新同學呢!”“可別像以前一樣半途而廢呀!”“放心吧!不能。”真有趣的數學班,我好喜歡呢!
小學生數學日記12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中心廣場玩,一到廣場,哇。多好的人呀。到處是喜氣洋洋,歡歌笑語。我和爸爸說我們一起做個數字游戲吧,看誰先把路中間兩排的燈籠數清楚。我是這樣計算的,燈籠一框每列9個,共6行,列算式是6×9=54(個),每邊共10框,這樣一邊就有54×10=540(個),這個兩位數乘法不太會,是爸爸教的我喲。
我們又去小蘑菇那里,我們進行了按顏色分類法進行數數,白色的有6個,紅色的有4個,綠色的有4個,黃色的有2個,一共是16個蘑菇,列算式是6+4+4+2=16(個)。
做完了數字游戲,我和爸爸又去了健身器材那里玩,每一種我都會喲,而且很精通。在門球場東邊的那幾株臘梅花開了,在一旁就能聞到那淡淡的清香味。春天來了,天氣暖融融的,到處是生機盎然的景象,大家都出來玩一會兒吧,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
讓我們動起來吧。
小學生數學日記13
數學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難,但數學其實并不是那么難,很簡單,告訴你一個訣竅: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仔細讀題,你就會覺得數學特別好學,很簡單,一點也不難。
一開始,我認為數學沒什么好學的,不就算一下嗎,得出了一個結果,沒什么好學的,只要口算學得好就行了,數學的結果只要算對了就行了。就坐在椅子上呆呆的看著老師講題。但是上了幾次課后,我覺得老師講得很好,并不是那么乏味,我就仔細的聽了起來。我認真的聽了一節課,覺得很好玩,看來數學也很好,并不是我認為的那么乏味、枯燥。
記得有一次,老師講了一道題,是一道看圖計算題,要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我們好幾個同學都不會,我想了很長時間都沒想出來,這時,老師給了我們提示:可以在本子上畫一下圖,把圖分割一下,平移一下。我聽了,就迫不及待得開始畫了起來,果然,老師說的沒錯,我第一個舉起手來,將答案告訴老師,老師夸我真不錯,寫的既對又快。
我想:數學也并不難呀,只要認真的學,就能學得好,數學也并不是只要計算出結果,就能寫對了,還要動動腦子,不會算了就換一種方法,就能算出來了。
數學它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許出半點差錯。通過學習,發現要學好數學必須有謙虛謹慎的態度,細致慎密的思維和一絲不茍的精神。題目是千變萬化的,而方法是唯一的,只要掌握好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學好數學自然就簡單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14
學校的數學題不難,題都會做,但是拿到滿分的時候卻不多,不是除和除以沒看清,就是忘寫單位名稱,要不然就是計算有誤,總是扣個一兩分。問問同學,不少人和我同病相憐答卷時瀟瀟灑灑,發卷后后悔不已。這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不認真!
計算和審題是個難啃的骨頭,為了它,老師可費盡了心思。比如做百分數題時為了讓我們找好單位1,老師絞盡腦汁想出個好方法:先判斷1是否已知或間接已知,如果已知則用乘法,未知則用除法或方程,并且要一字一句的審,標出易錯的地方。這方法實施了沒幾天,則在審題方面大有改觀。
可是好景不長,由于這樣審題太麻煩,耽誤時間,沒幾天又開始犯老毛病,做題屢屢出錯,無論老師如何囑咐、三令五申,還是有不少同學栽跟頭。因為考試出錯畢竟是少數,大家老懷有僥幸心理,而且總想快點做完,不愿意落在后面。慢工出細活,速度一快,錯誤也就接踵而來。
其實,考試時間很充裕,完全可以做得仔細些,就算是平時,成績不很重要,但最起碼也要做到認真,我們的老師做題時都圈圈點點,更何況我們呢?
老師經常說:認真可以彌補我們身上的許多不足。真的是如此,或許一些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因為認真而給了自己更多成功的機會,少丟了許多分數,而我們這些自作聰明的小馬虎卻在做題時給自己判了死刑。
小學生數學日記15
最近我陪媽媽去市場時,看見了很多籠子里的雞,由此媽媽便給我講了一個經典的數學故事——雞兔同籠問題。我和媽媽回家后便一起了解了這一有意思的數學故事。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先假設它們全是雞,于是根據雞兔的總數就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只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腳就說明有1只兔,將所差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來,解雞兔同籠題的基本關系式是:兔數=(實際腳數——每只雞腳數×雞兔總數)÷(每只兔子腳數——每只雞腳數)。類似地,也可以假設全是兔子。
雞兔同籠問題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數學問題,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假設法“思想,更是十分新穎。我雖然對其中的要領與奧妙都不太熟悉,但通過這個問題,我明白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關系,更激發了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小學生數學日記】相關文章:
小學生數學日記10-28
小學生數學日記10-28
小學生數學日記06-26
小學生數學日記08-17
小學生數學日記:生活中的數學08-17
小學生寒假數學日記11-16
數學日記小學生的作文01-01
數學日記_小學生作文08-12
小學生暑假數學日記「推薦」08-17
小學生數學日記(精選28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