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秋節的日記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中秋節的日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以月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企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過中秋節怎能沒有月餅呢?為了使今年的中秋過得更加有意義,蔡老師和家委們為我們班準備了冰皮月餅的材料,老師親自給我們示范了一遍,讓我們自己動手做月餅,制作過程非常簡單,先把冰皮拿出來撒上面粉,和它打好“關系”,不然會粘在你手上,然后把它搓成條,用刮片把它一分為四。拿一塊將它壓扁,接著把冰皮的“好朋友”——餡“請”出來,讓冰皮把它牢牢裹住,搓成圓,放進模具里。模具有四個圖案,分別是花、好、月、圓,我用這個方法一口氣做了四個,打算回家送一個給媽媽,一個給爸爸,一個給奶奶,最后一個送給我最親愛的弟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愿所有人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樣團團圓圓,幸福平安。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2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為了讓同學們充分體會節日的氛圍和傳統,班主任蔡老師,安排了手工制作月餅的活動,跟去年的中秋節一樣,大家都非常高興。
這一次笑笑媽媽、林驍赫爸爸、露佳媽媽還有許多家長來幫忙。第二節下課,我們就開始準備,老師讓我們四個人一組,把桌子拼起來,然后家長把一次性塑料桌布鋪在桌面上,再給我們每組發四包餡料,四包皮。我們先把不同顏色的皮各分成四份,每人一份餡料,我把餡料也分成四份,這樣材料就準備好了。
在做之前把面粉撒在塑料桌布上,防止面團粘在上面,把面團一個個搓圓,餡也一樣,然后把面團按扁,餡料放中間,包好,用模具壓出花紋。
壓花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月餅會粘模具,不過我很快就解決了,在模具上撒點面粉,就不會粘了。我用不同的材料分別做了四個不同口味的月餅,想著中秋節的美好含義,我挑了四個模具分別是花好月圓,四個印有“花”“好”“月”“圓”的冰皮月餅就做好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們用包裝紙包好。最后的成品,淡黃色的餅皮,包的餡料若隱若現的,好看極了,我都舍不得吃。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3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逐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首詩是李商隱寫的《嫦娥》,這是一首和中期有關的古詩。在中秋節不盡有優美的古詩,而且還有月餅來歷的小故事呢!
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會吃月餅,由于我的好奇心想要知道月餅的由來,于是我上網查了一下,結果發現關于月餅來歷的故事多種多樣,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普遍的說法是:唐朝時期,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日這一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和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上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潢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的圓餅,指著懸掛在空中的月亮,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后,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聚的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遺憾的是,今年的中秋節下著傾盆大雨,下著這么大的雨,一看就知道是賞不到月亮了。雖然賞不到月亮,但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中秋那天,天氣很冷,雖然下著大雨,但是心里卻是溫暖的,因為家人們團聚在一起了……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4
×月×日星期×天氣×
媽媽說中秋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姨媽要帶兩個小表弟從香港回來過節,我真高興,可是我今天還要上學,真是太掃興了。
放學回家,我看見姨媽和兩個小表弟已經回來了,我對大表弟說:“你有沒有作業啊,我們一起做完作業再玩吧。”我們兩個開始認真地做作業,姨媽看見了直夸我們是好孩子,我們聽了非常高興、非常嬌傲和自豪。做完作業,媽媽叫我們趕緊吃飯,說晚點上天臺賞月。我們吃完飯,看了一會兒卡通片,媽媽叫我們上天臺玩,(我們)到天臺一看,原來外婆早已經把賞月的食物準備好了,桌子上有月餅、蘋果、柚子、桔子、提子、田螺、菱角等等,我看得眼花繚亂,真想馬上吃,可人沒到齊,只好和表弟和表妹爭燈籠玩,小表弟的燈籠是一間屋了、表妹是一條飛龍,我的是一間小羊樂園。過了一會兒,人齊了,月亮出來了,今晚的月亮真圓、真大真亮啊!我們圍著桌子,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真已快活啊!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還要上學呢,只好早點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節又是怎么樣的呢?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5
XX年9月10日 星期六 天氣:晴
中秋節終于到來了,想到全家都能圍在一張小桌子旁,品嘗美味的月餅,欣賞月亮那迷人的風采。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是今年我們可沒有這么幸運了,從早上起天空中就飄灑著蒙蒙細雨,天陰沉沉的。看來我們今天晚上無法看到那皎潔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們一家人圍成一桌吃著團圓飯,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飯,我和姥爺等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來到了漢江邊賞月。月亮從云層中露出頭半張臉,害羞得像個小姑娘。慢慢地,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像一個大玉盤,月亮猶如一個穿著白色紗裙的仙女,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明月嵌在天幕上,從月光中我仿佛看見了嫦娥姐姐在哭泣,她雙手抱著玉免想念自己的親人。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個水中月,江水倒映著周圍的燈光,再襯托著美麗的圓月,真像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中。
這個中秋節雖說有些遺憾,沒有見到月亮,但我過得同樣愉快,一家人其樂融融過節,團團圓圓才最幸福的。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6
中秋佳節是合家團圓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
今年中秋節,爸爸媽媽帶我回爺爺家過節。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路上車來車往、川流不息,一派熱鬧的景象。原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因為塞車,我們走了三個小時!
快到爺爺家了,我遠遠的看見爺爺在家門口張望、焦急地等著我們,看到我們,他的臉上笑開了花。進了爺爺家,一股飯香撲鼻而來,原來,奶奶已經為我們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有大螃蟹、有蝦、有燉排骨、有燜兔肉。還有各式各樣的水果!于是我們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飯,邊吃邊喝邊說邊笑,真開心!
吃完飯,我和爺爺倆下象棋。爺爺一邊下棋一邊給我講棋術,教給我下棋的知識,我們可開心了!
晚飯后,我們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望著圓圓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玉兔和嫦娥。古代詩人寫了很多關于中秋節和月亮的詩,表達了他們的鄉思鄉愁,我可沒有那么多的煩惱,因為我們是團圓幸福的。
第二天早上,我戀戀不舍地登上了回家的車。汽車飛奔在公路上,窗外的景色十分美麗,雖然已是中秋,但是柳樹姑娘碧綠的大辮子仍然羞答答得快垂到了地面,松柏依然青翠挺拔,累累的大蘋果壓彎了枝頭。遠遠望去,青山、綠樹、白墻、紅瓦。真是一幅美麗的自然圖畫!我明白了,詩人們思念的不只是濃濃的親情,還有家鄉的美麗景色!忽然,我想起詩人蘇軾在中寫道:“明月明年何處看。”
我啊,明年的中秋節還和爸爸媽媽回爺爺奶奶家!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7
不知不覺,中秋節又到了,四大佳節的第三節到了,人們都懷著美好的心情歡度節日。我可喜歡中秋節了,因為能讓家人們團聚,還能一起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中秋節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爺爺家。一進家門,爺爺家的貓第一個沖過來迎接我們,爺爺奶奶也高興地歡迎我們,爺爺對我說:“淇奧啊,最近學習累嗎?爺爺很想你啊,中秋節快樂!”我也連連向爺爺祝賀,我們一家人說說笑笑地走進屋里。中秋節雖然不像過春節那樣隆重,但要是一家人能開心地聚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晚上,爺爺準備了豐盛的菜肴,我們吃完大餐,便拆開盒子,拿出了一包包月餅,我們吃得是廣式月餅,它的面上有著一層美麗的花紋,正如天上的月亮一樣。月餅散發出一陣陣清香,我走到院子里,抬頭欣賞著八月十五的月亮,沉浸在明亮的月光中,也沉浸在月餅的清香中,靜靜地,這種感覺真是陶醉,使我忘了身旁的一切。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也來賞月了,小貓也從爺爺身后竄出來,跑到了我的腳下,我從月餅上撕下一角,扔在小貓面前。小貓在月餅旁爬來爬去,時不時還聞一聞,最后禁不起月餅的誘惑,小心翼翼地叼走了。爺爺看到了,哈哈大笑,對我說到:“看來這是只饞貓啊!”我們都笑了起來。這個中秋節是無比快樂的,因為我們一家人能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歡樂。吃過月餅后,我們告別了爺爺奶奶,伴著美麗的月色回家了。
八月十五的圓月代表的是中秋的美好,也是家人們的思念和團圓!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8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購物準備過中秋。一下子買了三~~六個大袋子左右吧!啊呀這真累啊!大約是走了1000十1000米=20xx米哎呀腿酸的像被針刺了一樣疼。
啊中秋來臨啦!我們把燈籠帶了出來滿天都是煙花地面上是燈籠得亮光啊哦!原來有這么美麗嫦娥姐姐一定也很開心得看著我們中秋節我十分開心這個中秋太快樂了。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奶奶一起去婆婆家吃團圓飯。晚上8:00鐘到了我們吃完飯了婆婆就去洗碗。洗完碗后我們就在陽臺上開了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放著哈密瓜、蘋果、葡萄、還有月餅公公泡了一壺奶茶大家一起在陽臺上賞月。月亮慢慢升起來了又圓又大就像一個大碧玉盤。小區里面一群小孩在比誰得燈籠好看一只一只的小燈籠在孩子們的手上發著亮光像一條條火龍在街上流竄。
中秋節到了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今天爸爸媽媽要帶我去外公外婆那過節我們出發了到了外公外婆家外公讓我喝了橙汁我就喝了一杯外公對我真好呀!到了晚上外婆讓我們吃月餅吃完了月餅媽媽說:“我們要回去了。”最后媽媽帶我和爸爸去燒烤燒出來的肉真好吃我還是第一次燒烤中秋節真快樂啊!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9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今天令我特別開心的是姐姐她們一家回來了,和我們一起過節。
晚上,我們坐在一起,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等著月亮出來。那月餅可真香,有橙子味、荔枝味、蛋黃味,還有蘋果味。姐姐最愛吃蛋黃味,我最愛吃荔枝味,爸爸、媽媽最愛吃的是蘋果味。奶奶正忙碌著敬月亮,我和姐姐幫忙搬來了一張桌子,奶奶在桌上放滿了水果和月餅,我還幫忙點起了蠟燭。爸爸在門外放起了鞭炮。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月亮出來了。于是我立刻抬起頭來,只見天上的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半邊臉躲在云層后面,探著腦袋張望著,漸漸地整個月亮從云層里鉆了出來,掛在天空,像個晶瑩剔透的大圓盤。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灑滿了整個大地,照亮了整個世界。
我問爸爸:“我們為什么要敬月亮啊?”爸爸說:“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節,也叫團圓節。每年這時都要敬月亮,表達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哦,我知道了,我學的古詩中也有這樣的一句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說道。爸爸笑著說:“說得好!敬月亮還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聽到這里,我覺得我真是太幸福了,祝愿家家戶戶都像我們家一樣幸福!祝愿所有的小朋友們像我一樣快樂!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0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已成為我國固定盛行的傳統節日。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今天晚上,享受了一頓團圓盛宴之后,我便獨自一人坐在陽臺上,準備一睹中秋明月的嬌姿。七點半,圓月冉冉上升,哇,中秋的月亮好圓啊!圓得像一個大月餅;中秋的月亮好亮啊!照得大地亮堂堂;中秋的月亮好大啊!似乎近在眼前。面對靜謐的夜,聽著蟋蟀的“獨唱”,望著空中一輪皓月,我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天下人都能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中秋節,當然要吃月餅,這時爸爸捧著一盒大月餅上來了,里面只有一個夾心層大月餅。媽媽把月餅分成五份,她一份,我、爸爸、奶奶、爺爺各一份,象征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相親相愛。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在月下談笑風生。
看著皎潔的明月,我趴在爸爸腿上,聽爺爺講關于中秋節的神話故事,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故事,歷經漫長的歲月,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是我國古代傳說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典型神話。
中秋節的夜晚是美麗的,中秋節的夜晚是溫馨的,中秋節的夜晚是幸福的。
中秋佳節,常說是團圓日。團圓代表和美、和諧,希望全社會促進和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1
中秋節是一個慶祝團圓的節日。這一天,人人期盼團圓,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祝福與期盼。
每個地區都用不同的方式來過中秋節。在我們家鄉,過中秋節就要祭拜,吃月餅,賞月,買花燈。在我們祭拜的時候,桌上插著香,擺著幾瓶飲料,一盒月餅,還有一些水果,那時,家家戶戶的小孩,都會盯著自家那盒月餅流口水。
中秋節里,賞月是必不可少的事了,這也是家喻戶曉的。天一擦黑,月亮就圓了。人人都把自己家的桌椅搬出來,桌上放著各種各樣的零食。大家都坐在桌前,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一邊聊天,講關于嫦娥的故事:有一天,天上的皇帝給了嫦娥幾顆長生不老的靈藥。有一個人知道后,打算搶走靈藥,于是,他帶了幾個人,來到嫦娥門前,嫦娥為了不讓他搶走靈藥,她就把靈藥都吃了,然后,她就飛上了月亮,后羿知道后很傷心,后來,后羿為了紀念嫦娥,就有了中秋節。在長輩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小孩子們有的認真的聽,有的在院子里追逐、嬉戲、打鬧,有的則在偷吃。可熱鬧了!
在中秋節,我們的家鄉還會買花燈。大人們給小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們去買花燈玩。一盞盞燈掛在墻上,真是琳瑯滿目,使人眼花繚亂。一個個小孩拿著一盞盞燈,點綴著一片漆黑的大地,從上往下看,就是一點一點星光在移動,比星空還要亮,還要美麗。
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個團圓的節日,祝天下所有人跟自己的家人相聚快樂!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2
中秋之夜,我看到天上有一個圓圓的玉盤,“呀,是月亮!”我驚喜地叫著。然后我和家人一起到亭子去賞月。
月亮周圍的云被月光照著,顯得美麗極了。我說:“嗯,怎么不見星星?一定是星星在和月亮玩捉迷藏。”賞了一會月亮,我提議大家玩賽跑游戲,我宣布了游戲規則。由于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所以不參加,他們當裁判。爺爺叫了聲“開始。”我飛快地跑了起來,媽媽和爸爸飛快的從我身邊跑過。媽媽想到了一個辦法,故意摔倒在地上,爸爸看見了,跑了過來,剛扶著媽媽,媽媽一下子推開爸爸往前跑,那時我跑到了終點,我們大家玩地非常高興。
我一時興起,想數數今晚天上星星有多少,可是剛數兩顆就被云遮住了,我只好重數,但是星星好像在增加一樣,讓我一直數不完。星星慢慢變多了,可月光變暗了,周圍的云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樣子,有變成了一只手捧著月亮,就像捧著明珠;有像棒球棍一樣的云,就像把月亮當作球,要擊球;還有的云像嘴,要吃了月亮。不一會,云果真是把月亮“吃”了。雖然月亮不見了,可是我不忍心離去,我望著天空,不一會,那“吃”了月亮的云真的又把月亮“吐”出來了,月亮沒有辜負我的希望。
天上圓圓的月亮照著我們團圓的一家人,這讓我感到既幸福,又溫暖。啊,中秋的月亮真美!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3
很小的時候,就背過李白的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顯然明月和思鄉便是中秋節的主題,而我卻從來沒有體會過這種濃濃的鄉愁,因為我每天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這不,今晚就更熱鬧了,我隨爸爸媽媽來到外婆家,和舅舅們一起過中秋。
吃過晚飯后,大人們提議去心湖公園散步,賞月。我們這些孩子們自然就歡天喜地了。到了心湖公園,這里熱鬧極了,有放風箏的,有跳舞的,有滑冰的,還有騎自行車的,各種各樣的運動,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喜氣。我和哥哥妹妹一邊隨大人毫無目的地散步,一邊興高采烈地玩游戲,全然忘了賞月這回事。突然間,聽見大舅舅喊道:“孩子們,月亮出來了。”我們忙停下游戲,抬頭看那一輪明月從樹梢升起來,羞答答地披著一層金黃色的面紗,幽幽地照在樹葉上,顯得格外柔美。我不停地揉眼睛,想看個仔細,可是始終看不清。我想伸手去掀開她的面紗,月亮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就躲到云媽媽的身后去了。不一會兒,她又像和我們躲貓貓似的探出了腦袋,我仔細端詳著,企圖想找到居住在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和她可愛的小白兔,可是她又躲起來了。一回二回,我們就失去賞月的興致了,繼續玩起了比賞月更有吸引力的游戲。月亮大概也感覺到我們冷落了她,再也沒出來了。
不知不覺,詩情畫意的中秋節在大人們談談笑笑、小孩們吵吵鬧鬧中流過了,而我依然還沉浸在和親人們相聚的喜悅中……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4
周末的晚上,全家在陽臺上賞月,喝龍井,吃月餅,說閑話,其樂融融。
孫女忽然問奶奶,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奶奶想了一下,說,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就是春節,清明,端午和中秋。這些節日,在歷史長河中慢慢形成的。中秋和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禮制有關,直到唐代,中秋才慢慢形成固定節日,而盛行于宋朝。中秋賞月,寄托情懷,這與文人學士分不開。關于月餅,一種說法是隋代唐軍裴寂發明,當時作為軍糧之用;一種說法是明朝朱元璋首創,制作月餅,作為向攻克元大都徐達的獎賞。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源于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拜祭土地神,中秋也是個感恩的節日。
奶奶的話,她們似懂非懂,還是鼓掌表示肯定。我說,你們在中文學校學了幾年,老師講沒講過有關中秋賞月的詩句?他們三個都說講過。"能不能朗誦一下呢?"我問。小孫子威廉搶著舉手:"我來朗誦。"我點點頭。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二孫女艾麗森接著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大孫女凱若蘭接上來: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冷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一輪圓月晶瑩剔透,直到夜深,令人不忍離去。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15
中秋節來了,我想做月餅或者南瓜餅來紀念這個節日,因為做月餅過程過于繁瑣,所以我決定做香甜的南瓜餅。
首先,我把”我家的大師“奶奶請來,讓奶奶在旁邊進行指導與協助。
在準備做南瓜餅之前,我們先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把南瓜洗干凈去皮和去囊,用菜刀把南瓜切成絲,剁成碎末狀,放在旁邊備用。
第二步,我們把糯米粉一勺一勺地從袋子里舀出放入盆中,注意要控制好量哦,把切好的南瓜末也倒在一起,再澆上一定量的熱水,大約等上5——8分鐘左右即可。注意哦,熱水也一定要注意量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然做的餅可能太硬或者太軟喲。
一切準備就緒,奶奶教我先把米粉灑在上面,然后把它用手掌心偏后的部位將它揉到軟中帶硬的樣子就可以了。新手上路,我可是第一次做喲,帶著一股興奮勁開始揉起來,可是我的力氣太小,揉了一會兒就氣喘吁吁的,只好由奶奶幫助完成后面的工作了。等奶奶揉好后,我拿起小刀,手把著糯米團,把它們切成一個個小糯米球,再把它們一個個壓扁,正反兩面都撒上油光鮮亮的黑芝麻。一切就緒,把做好的南瓜餅放入鍋中蒸熟,大功告成。
中秋的夜晚,我和奶奶還有爸爸媽媽一起吃著個個金光燦燦的南瓜餅,生活感覺多么美好啊!
【中秋節的日記】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日記03-15
中秋節的日記07-06
中秋節日記10-01
中秋節的夜晚日記06-08
中秋節趣事日記01-11
中秋節記事日記01-08
日記:難忘的中秋節10-05
日記:中秋節趣事08-25
中秋節賞月日記10-23
中秋節日記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