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安妮日記讀后感

時間:2022-11-18 12:57:19 日志日記 我要投稿

【推薦】安妮日記讀后感

  一天又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妮日記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安妮日記讀后感

安妮日記讀后感1

  從13 歲生日收到父親送的精心挑選的最美麗的日記本到1944年8月1日,日記毫無預兆的永遠停留在這一天。剛過完十五歲生日沒多久的安妮,花一般的年級,夢想著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而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可怕的世界戰爭,死在了集中營。

  《安妮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和家人及朋友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記載。作為一個小小的猶太女孩兒,她的日記吐露了與家人的沖突,對愛情的好奇,以及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下擔驚受怕的密室生活。

  看完《安妮日記》一來你會欣慰于安妮的成熟勇敢和智慧,另一方面心理更多的是難受,難受于在那段黑暗的25個月生靈涂炭僅僅是起源于愚蠢的權欲膨脹和種族優越。

  安妮的日記后來被安妮家的一名傭工發現,并在戰爭結束后轉交給了她的父親——這個家庭唯一一名在大屠殺中幸存的成員。

  安妮寫過:“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繼續的活著。”她的確做到了,即使在過去了這么多年后,人們依舊沒有遺忘。提到法西斯,提到阿姆斯特丹猶太人,我們能想到的是安妮。她留下的對于法西斯罪行的珍貴證明,是人們不忘過去,謹記歷史的重要資料。平凡而真實的歷史記錄,足以引起人們心中的震撼和共鳴。這個世界即使過去了多年,種族問題引發的戰爭仍在發生,但更多的安妮也在世界的角落里存在著。只是希望,在這些美麗的生命還健在,這些充滿著夢想的安妮還活著時,戰爭能提早停止。

安妮日記讀后感2

  常常抱怨命運為生活安排的種種不公。誰不想活得精彩,過得多姿?

  我時常慶幸自己不是1942年被追捕的猶太人。自由——總讓我想起一個可憐的孩子——安妮·弗蘭克。她的《安妮日記》,給了我很多思考和啟迪。1929年她出生于一個德國的大家庭,誰也沒有想到,1933年,希特勒一上臺,就開始對猶太人進行瘋狂地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不久,德國法西斯占領了荷蘭,在這里避難的猶太人同伴遭到殘酷的迫害。他們一家和凡·丹一家都不得不找了一個隱蔽的大樓里,躲了起來。安妮的一生短暫而又艱苦,她在隱匿的25個月里,編寫了一本自己的書,書中安妮介紹了納粹期間,即荷蘭被德國占領的那兩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的各種變化。他們生活在恐懼,與世隔離以及被監禁中,而這些不僅僅來自于外界可怕的戰爭環境,也來自于他們自身。這些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戰爭造成的巨大邪惡——人類的精神的墮落。同時,安妮在日記中尖銳而清晰地寫到了人類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貴的閃光點。盡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恐懼與羞辱,但這些人都沒有放棄。安妮自己的個性在這本書中也被生動地刻畫出來了。她在兩年的時間里快速地成熟起來,在人生至關重要的青春時期改變,那么迅速而艱難。憑借她自身的熱情和智慧。她的聰明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很長的時間里,安妮都在思索著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問題。她還寫到了與父母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成長中的問題。

  安妮,一個逆境里的孩子,她的生命艱辛而又短暫,像一朵傲放于天空中的煙花,她倔強、頑皮的個性打動了我,我感到我們與安妮的經歷如此貼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暫的一生以及整個世界里。

安妮日記讀后感3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溫柔的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誕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籠罩著每天,戰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云密布。這里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么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著多么幸福美滿的生活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幾年不出門,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社會問題。戰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然她最后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多么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嘆道。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說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我堅信他的愿望能實現。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勝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但愿世界不會再有戰爭!

安妮日記讀后感4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今天讓我們走進一本文學名著----《安妮日記》。

  一位猶太小女孩名叫安妮,她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丹。一天她得到了一個作為她生日禮物的日記本,并用這個日記本記錄了在密室中生活的人的實錄,她用日記本記錄了她在密室中每一天的成長經歷,于是,就有了《安妮日記》這本書。

  心思細膩的安妮以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可怕。在密室中,所有的一切都得極小心,哪怕在你眼里非常微小的一個動作,也可能會給密室中的人帶來生命危險。因為戰爭,安妮的豆蔻年華浪費在了這里,成天在恐懼和小心翼翼中度過;因為戰爭,所有人都得在這個不融洽的集體中無所事事,互相埋怨;因為戰爭,每個人都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但是,即使情況已經糟糕成這樣,他們的情況已經比大多數猶太人甚至是普通人好幾萬倍,起碼他們吃飽穿暖,有書可讀,有屋可住。而大多數人只能衣衫襤褸,饑寒交迫!讓我們想象一下,當你出去辦完事回來之后發現自己家的房屋已被貼上封條,家人已不知所蹤,這該是多么可怕!

  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安逸生活,讓我們每一天都快樂開心!不要浪費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永遠不讓中華民族衰落!

安妮日記讀后感5

  這幾天終于把《安妮日記》這本書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則則日記所震撼,無法想象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與折磨。

  因為戰爭,原本過著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以及杜瑟爾醫生,這八個人在狹小的完全封閉的后屋里,膽顫心驚地生活了兩年多。他們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說話的自由。他們每天還要忍受著恐懼、饑餓、病痛,這讓我們想都不敢想。

  我們是幸福的,生在一個和平遠離戰爭的中國,每天過著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電腦、看電視、畫畫……在學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書、跳繩、踢毽子……雙休日還可以約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電影、打羽毛球……可是我們卻經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業太多,沒時間玩,晚飯一吃好就要寫作業。有時多做幾道課外題,就會一百個不愿意。想想真是不應該。

  《安妮日記》中我還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許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著一根胡蘿卜,從冰冷的家里跑出來,跑到風吹雨淋的街上,進到一間潮濕的、沒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們為了一塊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討。多么令人心痛的畫面。想想這些孩子,再看看我們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們不是嫌媽媽做的飯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還挑肥揀瘦。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記》讓我反省了自己,讓我學會了思考。它像一盞明燈,將指引著我們前進。

安妮日記讀后感6

  《安妮日記》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于二戰期間藏身密室時,作下的日記,記錄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過了25個月,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雖然密室外響著陣陣槍聲,但是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個無辜的人死去,讀到這里,我已經心驚膽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悲傷和恐懼,戰爭讓一個幸福的家庭破裂,戰爭是殘酷的,而人們的堅強卻是難以預測的,安妮沒有因為親人的死亡而喪失勇氣,她知道自己時刻面對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戰爭早點結束!是啊,這也是每一個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對和她在一起的七個猶太人,把悲傷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對困難,她會勇敢的往前沖,這種勇氣不正是我需要的嗎?

  每次失敗后,我就退縮,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獲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須堅持到底,遇到困難堅強的面對它,你就會成功!愛迪生曾經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須面對失敗!

  讀完《安妮日記》后,我很慚愧,安妮,這個堅強的小女孩,她只有16歲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點困難,父母就會幫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難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沖!

安妮日記讀后感7

  最近讀了一本書,《安妮日記》,它是一本世界名著。雖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紀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讀過之后,思緒萬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讓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們都表現出畏懼的情感。而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愛情充滿了向往。書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習是最好的狀態。啊,我們真的應該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狹窄的小屋里,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你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樣嗎?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并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費蘭克一人得以還生。為此,在很長一段的時間里,費蘭克先生曾經十分消沉。后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最終鼓起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后半生致力于宣傳安妮的日記,希望能完成女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現在我看到的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爭的殘酷,它簡直是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的成長。

安妮日記讀后感8

  《安妮日記》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一位女孩寫的。這讓我更好奇了,便繼續看了下去。

  這本日記記敘了在種族迫害下的八個猶太人躲進了“秘密小屋”。開始了他們28個月的藏匿生活。 這28可月有數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懼的時候,安妮也仍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她在日記中寫道“人性本善,混戰和苦難終將結束。”就是這種樂觀的心態支撐著安妮面對一切困難,讓她從孤獨、恐懼中慢慢走出。 安妮還熱愛寫作,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她總是認真地檢討每件事情,找出原因。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去學習。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較難的思考題。剛看完一遍題目,我完全蒙了!這是什么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還是沒有任何頭緒。我有些沒耐心了:下一次再不會,我就不想了!我有馬馬虎虎地掃了幾眼題目。哼!又不會!我不寫了!可剛要放下筆的我轉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艱辛困難的環境中,她還仍然不忘寫作,不玩學習,不忘讀書。我怎么能不好好上學呢?我拿起筆,仔仔細細地看了即便題,認認真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哦!我知道了!原來只有像安妮那樣專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認真思考。也讓我明白了學會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記讀后感9

  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后感10

  安妮費蘭克和她的一家人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國兵的捕殺,躲在了一個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連動靜也不能有,窗戶也不能開,這是因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們也有點會透不過氣來。

  但她們還是堅強地在那間密室里不發聲,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動,到了深夜才打開窗戶透一透氣,真苦呀!況且,窗戶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訂起來的,這是為了防止德國兵聽到動靜而設計的,等晚上德國兵不在時才能看一看外面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費蘭克有許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關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歡她,有時帶安妮費蘭克到自己家玩,參加一些運動,出汗時請她吃冰淇淋。有時因為時間規定,所以不能玩,這就是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犧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開殺戒了,但是后面還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沒有一個知心朋友,所以她過得并不是很快樂,她的日記寫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結束,因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營,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傷寒而去世了。

  我閱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感覺到戰爭的殘酷和傷害,這種種族迫害讓我們還可以讀到對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長與困惑;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感悟到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努力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有著崇高的理想,自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還要學習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可以讓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并伴隨我成長一生。

安妮日記讀后感11

  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是《安妮日記》,我時不時就拿出來看看,《安妮日記》寫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期間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這本日記真實地記錄了為躲避□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為兩個家庭在“密室”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艱難生活,同時也記錄安妮對戰爭、人性集未來的思考......

  書中6月13日寫的日記里有安妮生日是,爸爸寫給安妮的一首詩“只有寬容,才能換來平安,只有時間,才能磨滅困難!哪件衣服還可以穿?褲子和裙子都以變短,襯衫知道腰間為何你的煩惱,總是無休無止......”這首是讓安妮先忍住眼前的痛苦,再過不久,我們就會磨滅苦難,換來平安。

  “只要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安妮,發出了這樣的吶喊。面對殘酷的戰爭,暗無天日的生活,扭曲的人際關系的種種苦悶,安妮有著自己的堅持和思考。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這和諧時代。

  暢游其間,我們將跟全世界的人們一起,欣賞美麗、感悟真諦,與他們一起成長,共同進步。我們要學習安妮的堅強、不怕苦難的精神,安妮即使整天呆在家里,可他經常叫出去買東西的爸爸,給她帶上幾本書,白天安妮坐在有太陽的地方看書,晚上安妮就坐在月光前看書,我們雖然不需要用月光看書,但我們不是更應該好好看書,好好讀書嗎?

安妮日記讀后感12

  在這個假期里,我閱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猶太女孩在德國大肆屠殺猶太人期間躲在閣樓上寫的一本日記。

  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們都很愛她。但是大屠殺的到來毀滅了這一切:無數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無數人倒在了子彈下,還有無數人被送往了集中營……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選擇了躲藏,他們與幾個鄰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樓,生活了25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里,有警察來訪的恐懼,有生日到來的歡樂,有小偷拜訪的絕望,還有安妮戀愛的興奮……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變故樂觀,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她天真、可愛、活潑、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責備后,仍未笑著面對生活。他們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顧一切的去尋找活下來的希望。

  安妮也在這里學習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長了許多。但,不幸的是,他們最后無奈還是被送往了集中營,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還。

  看了這本書,我很感動,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竟然能夠在這么非常的情況下寫出這么細膩的日記:她漸漸學會思考,沉著和冷靜。

  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德國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

  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禱明天的安寧。

安妮日記讀后感13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十三歲生日。她收到的禮物中有有一本日記本。從這一天起,安妮開始寫日記。日記除了開頭,都是寫于后屋,安妮以書信形式假托寫給好友吉蒂的。安妮,一個13歲的女孩,她與她的家人為了躲避納粹的追殺而住進狹小的密室,她沒有自由,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里寫道。一個13歲的女孩,在狹小的密室里還能如此,說明安妮的內心也是“善良而美好的”。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于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錘煉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安妮是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永遠快樂的女孩;一個面對逆境卻不愿低頭的女孩正激勵著我們沖出逆境!

安妮日記讀后感14

  《安妮日記》這本書我已經接觸過幾次了,但都沒有細細的品嘗它。這次有種莫名的沖動,想拿起它。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安妮在二戰期間密室里的生活實錄,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但后來因為人們對猶太人的迫害來到荷蘭。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安妮就在這本日記本上寄托她想當作家的夢想,記錄下密室內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這本書反應了當時猶太人的那種每天提心吊膽的生活,這不免讓我心生憐憫。而安妮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形成了很大的對比,原先那種愜意又溫馨的快樂生活慢慢變得充滿恐懼和無奈。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安妮的自我心理描寫,她把自己內心所想的所理解的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這是安妮媽媽和凡丹太太爭吵后,安妮的理解“我明白了一點,如果你想真正認識一個人,就必須和他吵一次架,這時就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當然,安妮也是個讓爸媽操心的孩子,每次和爸媽吵完架安妮都會向她的日記本——吉蒂哭訴,“爸爸媽媽對我的態度總是會變化的。今天說我很懂道理,可以像大人一樣知道一切;明天又說我像個小傻瓜,什么都不懂,還以為讀了幾本書就可以自以為是。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不再是總要受你們嘲笑的小丫頭了。”這樣那樣的語句應該也常常出自我們之口,安妮把我們的心聲說了出來。可就是這樣一個直言不諱,一直充滿希望的小女孩,在集中營中遇害,死亡。

  而《安妮日記》則是由唯一幸存的安妮的父親一直在傳揚。安妮,我將把你牢記在心中,記得你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值得我學習的品質。

安妮日記讀后感15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非常殘酷的,有無數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安妮日記》的主人公是安妮·弗蘭克------來自德國的猶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后,開始瘋狂地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傷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在這里開始上學,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后來,由于法西斯已進軍荷蘭,安妮的父親帶著他們一家與同樣是猶太人的凡·佩爾斯一家,牙醫醫生阿·杜瑟爾躲進了他公司大樓后的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1942年7月6日躲進,1944年8月四日被逮捕,這期間,全靠公司的幾位員工向他們提供物資。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女最重要的兩年,沒有人聽她內心的苦悶,陪伴她的只有日記本。八人被逮捕后,相繼去世,只剩下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后來,他在密室里發現了安妮的日記,并與1947年出版。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傷感,就是這殘酷的戰爭,讓無數無辜的人獻出了生命;讓所有人都厭惡,厭惡這殘酷的戰爭;厭惡這無情的屠刀;更厭惡滿手鮮血的希特勒。

  想想吧,想想戰爭付出的不僅僅是鮮血,還有各種各樣的悲歡離合;想想戰爭到來只會讓地球母親的子女們互相爭斗;想想我們的地球母親要遭受怎樣的災害;想想……

  如果沒有這殘酷的戰爭,人與人之間都多一份關愛,還會讓年僅15歲的倩影少女安妮慘死嗎?是的,安妮是無辜的。她的死不僅僅是因為她是猶太人,許多不是猶太人的人也被這殘酷、無情、可怕的戰爭害死。

  讓我們共同呼響“要和平不要戰爭”的諾言,把曾經滿是鮮血的戰場化作泡影,用對生活的熱愛來換美好的明天!

【安妮日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安妮日記讀后感04-01

《安妮日記》的讀后感03-06

《安妮日記》讀后感悟07-25

《安妮日記》讀后感11-03

《安妮日記》讀后感10-14

《安妮日記》讀后感03-22

《安妮日記》讀后感09-19

《安妮日記》讀后感11-03

《安妮日記》讀后感09-11

《安妮日記》讀后感12-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亚洲日韩r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