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集錦15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妮日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妮日記》讀后感1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里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后感2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人,就是因為她是一個猶太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遭到了許多的歧視和排擠。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向吉蒂——她的日記本“訴說”了出來。她偷偷的躲在一個陰暗的小閣樓里將她那段時期里的所有遭遇都寫在了她的日記本上。
在日記里,她寫出了:“我希望能夠完全信任你,因為我對誰都沒有完全信任過。”一個小女孩竟然不能完全信任每一個人,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現在,我盡了的努力,做到樂于助人,為人友善,態度和氣,所以對我的責備已經從怒不可揭變成和風細雨了。”在這么艱苦的情況下,在沒有一個可信的人的環境中,她竟然抱著如此善良的心態面對他人,真令人佩服啊。
安妮的經歷,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根本不像我們現在那么幸福,在她們那時,只有戰爭,根本就沒有幸福。更讓我明白了: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說不定那天它們就離我們而去了!
《安妮日記》讀后感3
安妮日記中的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一個公司的密室里。她收到一本筆記本,安妮就把它當作筆記本了。
在密室里,他們每天的早餐是干面包和咖啡的代用品,午餐不是菠菜就是土豆,晚餐就吃黃油加蔬菜。每天都帶著德國人隨時來襲擊的忐忑心情。他們簡直像生活在地獄之中。
而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和安妮當時的處境相比,簡直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擔心衣食住行。
安妮在這么糟糕的環境下也堅持寫日記,我們和她相比更加要好好學習。作文
《安妮日記》讀后感4
書,已翻到尾頁,我輕輕地合上《安妮日記》這本書,在心中默問:“安妮,我親愛的朋友,你在我看不到的天堂,是否依然幸福?”
親愛的安妮,從你的日記中,我讀出了你的成長。不知不覺中,我隨著你一同成長。面對殘酷的戰爭、暗無天日的生活和青春期的種種苦悶,你有著自己的堅持和思考。你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關懷和對未來的憧憬令我贊嘆,值得我學習。
安妮,你使我明白,不管多么艱難的困境,我也要堅強,也要充滿希望,因為在困境中,我會收獲成長。每當我遇到困難喪失希望的時候,你的笑容總會浮現在我眼前。你的年齡與我相似,為何你能做到的,我卻做不到?于是,我的心里充滿了力量。你是我的榜樣,我要像你一樣樂觀、堅強!
親愛的安妮,我的朋友,罪惡的戰爭已經過去啦!孩子們在陽光下快樂地奔跑,好幸福!安妮,我知道,你就站在我身邊,像我一樣快樂地微笑著。我輕輕地閉上眼,目視我的內心,然后轉過臉,看見,你一直與我同在。
《安妮日記》讀后感5
我有許多課外書,每一本都十分吸引人,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安妮日記了。
《安妮日記》這本書記述了安妮一家和皮特一家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藏在了密室里。在密室里的生活必定是艱苦而難熬的。他們白天不能開窗,晚上不能開燈,天天說話只能低聲細語,一個月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漸短缺,在這樣的環境中,她仍然一絲不茍地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每天仔細地寫日記。
安妮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她為了這個理想不謝懈地努力著。雖然生活在密室中,但她從不放棄,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著。就在光明要到來的時刻,納粹分子沖進了公司的密室,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后自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雖然安妮的理想并沒有實現,但她的愿望終能得償:“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
我相信《安妮日記》回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述戰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后感6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的第一本日記,安妮是一個很有自己的獨特思想、也很有自己主見的女孩。這本書所廛的,是安妮在世界大戰中寫出了自己在藏身之地發生的事情。
在這本書中,主要說的是安妮在秘密小屋發生的一些事。比如說有人生病了,要知道生病就會難受,一難受附近的荷蘭居民就會告密,對于安妮他們來說,生病可是件麻煩事。我最喜歡安妮所說他們是怎么樣過節,在過節時,安妮他們總會互相交換禮物,或者一起去樓下聽廣播。每次聽廣播,安妮心中都抱著希望,因為廣播是他們知道外面事情的唯一工具。
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你受了委屈還是遇到困難,都要樂觀勇敢微笑地面對生活,就像桑蘭、張海迪一樣,雖然她們的身體不健康了,但是她們的心靈是健康的!要相信,美好就在不遠處!
《安妮日記》讀后感7
我讀了安妮日記以后有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妮·弗蘭克是德籍猶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她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著一家公司,家中有母親和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安寧的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歲生日。這一天,他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她開始寫日記,并給日記本起了一個叫吉蒂的名字。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當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于納粹集中營。日記是安妮在遇難前兩年藏身于密室中的生活和情感記載。
它的特點是內容非常的簡練樸實。看完本書,希望安妮在天堂幸福快樂,一路走好。
《安妮日記》讀后感8
《安妮日記》不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記,它就像是一個問題的闡述,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戰爭、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訴的手臂,聲討著戰爭,聲討著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戰爭是殘酷的,得到利益的永遠是少數人,而受難的永遠是無辜的人民!
伊拉克戰爭就是二戰的翻版!美國政府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占了伊拉克,這位“無私的母親”將本國千萬母親的孩子送上了戰場,又將數千孩子的墓碑送還給了他們的母親,再將數千母親的孩子、孩子的父親送上戰場,而這一過程又顯得多么的自;而在伊拉克,則有更多的母親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數以萬計的人們失去家園,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靜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復存在,而這一切都源于個別人的貪婪。
和平鴿的嘴里因該銜著橄欖枝,而不是品著血紅的淚!
《安妮日記》讀后感9
暑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記》,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猶太小女孩安妮.弗蘭克的生活實錄。
安妮.弗蘭克于1929年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商人家庭,希特勒擔任總統后德國法西斯開始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移居到荷蘭,可是好景不長,德國又占領了荷蘭,弗蘭克一家只能躲進密室里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她得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還給它起名叫“吉蒂”,從此以后安妮每天都給“吉蒂”寫信,他寫的都是關于信仰和宗教的信,這使我非常感興趣,安妮雖然呆在密室里,但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十分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十分熱愛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呆了二十五個月之余,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壞人告密被捕,抓去集中營,后來染上傷寒失去了生命。
在這本書里我學到了很多,安妮雖然年齡不大,但卻很成熟。她十分堅強,有勇氣,從容的面對一切。她的這種熱愛生活的精神,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安妮日記》讀后感10
《安妮日記》是安妮以假托給好友“吉蒂”寫信的形式,真實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描寫了成長的困惑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以及安妮對和平的呼喚。
也許我們常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也許我們會因一點點小困難而怨天尤人,這時,我們不妨想想安妮,她也許會給我們啟迪和激勵。她那種歷經磨難而樂觀向上的態度,身處絕境卻永不放棄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安妮,你是我的榜樣!
《安妮日記》讀后感11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寫了荷蘭被德國占領,“希特勒”上臺后大力抓捕猶太人,取消猶太人的身份,,把大批大批的猶太人趕進裝牲口的大卡車里,拉去集中營,在哪里遭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猶太人。她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猶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處逃亡;先是到爸爸的辦公室上面的密室中,過著沒有自由,只有恐懼和提心吊膽的生活。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被納粹人(“希特勒”派去的人)發現了他們,并將他們帶去集中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死亡,年僅十五歲。
讀完《安妮日記》使我不由得聯想到日本侵略中國,有無數中國百姓死在日本人的刀槍下;例如:南京大屠殺,活埋了三十萬中國人。我們痛恨戰爭,我們也希望全世界的兒童都生活在和平、自由、幸福的年代里。
《安妮日記》讀后感12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活潑可愛、眉目清秀的'猶太少女,由于法斯對猶太人的殘害,她們全家人和四個猶太人鄰居,帶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個很隱蔽的房間里,他們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艱苦又難熬。走路要輕;要在公司的人來上班之前先洗漱完畢;還要在公司的員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樓用熱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條例,就可能被人發現,并被帶到集中營去。飛機投下來的炸彈雖然能炸毀房屋,但卻炸不毀安妮堅強的意志。在她感覺無聊時,就用學習和從閣樓上的窗戶眺望大自然來消磨時間。安妮就是這樣堅強不屈地生活著。
后來安妮和彼得·威爾彼此相愛,每當他們互相親吻的時候,她就感覺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記》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戰爭和種族迫害,而且讓我看到了身處逆境的人們是如何克服困難,頑強地生活著。安妮的生活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安妮日記》讀后感13
《安妮日記》,不用我說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由一個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寫的日記。如果只是一本簡單的日記,它也不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這本書記錄著二戰時期,猶太人慘遭誅殺,安妮一家為了保命,在密室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陰冷,幽暗的密室,連空氣都令人覺得壓抑,在密室的生活中,所有人都承受著無數來自心理和生理的壓力。安妮更是如此,作為一個個性開朗活潑的女孩,關在密室的生活已嚴重地壓抑了她的個性,更辛苦的是,她還要承受承受密室里其他成員的指責,美其名曰教育。
所謂指責,大部分也是無中生有的訓斥,只是他們無法宣泄心中的不快,就讓安妮當他們的心靈垃圾桶。而安妮還只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孩,根本沒有能力反抗,唯有忍氣吞聲。試問誰受得了那么多的壓抑與指責呢?安妮找到了唯一的傾訴對象,Kitty,一個精美的日記本,從此,每天的生活,不管開心還是痛苦,安妮都會,都只會很Kitty分享內心的喜怒哀樂。
《安妮日記》讀后感14
今年暑假,姑媽送我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我認真地看了這本書,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安妮。
她是一個善良、樂于助人的孩子,她經常對別人說:“我很想幫幫你。”;她是個有禮貌的孩子;她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生活在不見天日的密室中,還不忘讀那些荷蘭朋友們不斷捎來的書,還有就是寫日記,把她想對一個親密朋友講述的一切都寫進去,她渴望重新回到學校;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熱愛生活的孩子,身在囚牢,還是在日記中寫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看著安妮談起自己、朋友、學校等等一些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我決定也像安妮一樣寫日記,把自己的一些事記錄下來,如探望太祖母;學騎自行車;可愛的小狗小麗;學劃火柴……像安妮那樣把自己的成長過程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安妮日記》讀后感15
這本日記本伴隨了安妮兩年,記錄了他們躲藏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這其中也包含了安妮對這種生活的不滿和抱怨,以及對屋外戰爭的厭惡與無奈,而安妮仍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對這些災難一笑而過。
安妮與我們同齡,可她卻擁有驚人的樂觀,她遭受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我們,不知比安妮要幸福多少,卻不懂得珍惜,總是埋怨生活中的不順心,不如意。而安妮卻還擁有笑容……
【《安妮日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安妮日記讀后感04-01
《安妮日記》的讀后感03-06
《安妮日記》讀后感12-07
《安妮日記》讀后感悟07-25
《安妮日記》讀后感11-03
《安妮日記》讀后感09-11
《安妮日記》讀后感08-29
《安妮日記》讀后感07-30
《安妮日記》讀后感04-09
《安妮日記》讀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