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日記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里。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數學日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數學日記1
以前,我一直認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爺爺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車去青少年宮。就在車子快要出發時,1路汽車正好與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前面的這兩輛車,突然笑著對我說:“澤群,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2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輛車至少要經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2路車的起點是在同一個地方。”爺爺聽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涂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澤群想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我想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要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爺爺聽,夸我:“答案正確!100分。”耶!聽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這件事中,我明白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關于數學日記2
在南京祿口機場候機廳,爸爸問我:“飛機每小時飛行800千米,從南京飛到三亞用了2個半小時,請問兩地之間距離?”
“飛機每小時800千米, 2個小時也就是1600千米,剩下的半個小時也就是0.5小時,所以800乘以0.5等于400千米,兩者相加是20xx千米。”
“不錯!”爸爸繼續提問:“如果讓飛機加速到每小時1000千米,需要多長時間呢?”
我很快就得出了結論:“20xx千米除以1000千米等于2小時。”
“如果飛機再快點,每小時20xx千米,那要飛多久?”
“我們只要一小時。”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
爸爸微笑著點了點頭“但是媽媽不喜歡坐飛機,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既然媽媽害怕飛機墜毀,嘻嘻!就只能騎毛驢了!”我開起玩笑來。
“假如一頭毛驢每天大約能走100千米,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到三亞?”
“20天。”我們總共才玩5天,她騎到三亞卻要花20多天。等她到三亞時,我和爸爸那時早就回南京啦!
“那你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呢?”原來這才是爸爸真正要問的內容。
“在路程不變的情況下,速度和時間呈反比關系。也就是速度越快,所用的時間就越短,相反如果速度越慢,所用的時間就越長。”我思考了一會兒道。
關于數學日記3
斤和千克是一樣的,而他們的用處卻不一樣,今天我問了奶奶,奶奶高訴我告訴我了斤和千克的互化方式。我簡單地再這寫一下;
1斤=0·5千克=10兩=500克而且告訴我“千克”是國家法定計量單位,1千克=1000克。“斤或兩”應為“市斤或市兩”,俗稱“斤或兩”是國家廢除的計量單位,1市斤=10兩或1市斤=500克。因此,千克和克,斤,兩在量值上的換算關系為:1千克=1000克=2市斤=20兩
而且我上網查了資料知到了《千克的認識》是培智學校數學教科書第九冊中第四章《千米、千克的認識》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千克雖是生活中常用的重量單位,但由于斤在生活中還未完全消失,學生并不十分熟悉千克,因此建立千克的概念對弱智學生來講更加困難。再者,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借助工具、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重量,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千克”的感性認識;又通過稱同一物體的重量,得出千克與斤的關系,很具體地感知斤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和一些讓學生能好好的認識千克和斤
如上堂課讓老師給同學們留了一個調查作業,讓我們去菜市場看看賣菜、賣水果小商販是怎樣叫賣的,但不知道我們完成的怎么樣。也可這樣說生:土豆0。5元一斤、葡萄2。5元一斤、豆角5元三斤……
關于數學日記4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并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他找到Q君:“你交作業了嗎?""什么,她是靈兒。無論雪花怎樣輕小,怎樣奇妙萬千,它的結晶體都是有規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度雪花六出”的說法。在這現代化的小學里,培養出來的都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棒極了!這次雖然是我當媽媽的老師,但在整個過程中,媽媽卻給我當了一回老師,她教會了我做事要努力,不要灰心,失敗是成功之母。
關于數學日記5
我有一個小熊存錢罐,那里面住著許許多多的小硬幣,有1角的、5角的、1元的。現在小熊的肚里子飽飽的,快裝不下了。一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打開小熊的肚子,哈哈,硬幣全都跑了出來。我和媽媽一起數數,媽媽讓我數5角的,我一個個仔細地把穿金黃色衣服的伍角小硬幣挑出來,一、二、三…….哇,一共41枚5角,我先把它放在一起,又數了1元的硬幣,一共26枚1元的,我最后數了1角的硬幣,一共19枚1角的。媽媽讓我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枚硬幣?
我拿出紙先記下1元的26枚,也就是26元;然后我記下5角的40枚,我把2個5角數在一起是1元,然后1元、2元...數到最后是20元,最后,我數1角的19枚,一共是1元9角。
最后,我把這三堆的硬幣加在一起,26元+20元+1元9角,一共是47.9元。媽媽說這些硬幣可以買我的作業本、鉛筆、橡皮等文具,不能亂花。
我覺得這次數硬幣很有意思,我按照學過的數學分類、加法知識算出了總數,還學會了一個乘法,我知道了4×5=20,乘法算起來還是簡便,等我學乘法時一定好好學。我還明白一個道理:學習和攢硬幣一樣,要日積月累,才能有收獲!
關于數學日記6
晚上爸爸帶我去親戚家吃喜酒,吃完了喜酒,我拿了四盒巧克力糖準備回家跟妹妹一起分享。回到家我跟妹妹很快的就把一盒巧克力解決了,剩下三盒打算明天再吃。
第二天等我睡醒去拿我的巧克力的時候,發現我的巧克力糖不翼而?了,我想這事肯定跟我的媽媽脫不了關系。于是快速跑到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面前,質問她,媽媽:是不是你把我的巧克力糖藏起來了?媽媽干脆的承認了。原來媽媽是怕我跟妹妹糖吃太多會上火才藏起來的,經過跟媽媽討價還價,最后,媽媽決定考我兩道數學題,如果我答對了就讓我們每天吃一顆,我爽快的答應了。
第一題:小明買?瓜16千克,用去了32元錢,小芳用同樣的價格買24千克?瓜,需要多少錢?我想這不是歸一問題嗎?邊想邊在本子上寫出了算式:32除以16等于2,再24乘以2等于48元,需要48元,我高興的叫了起來。媽媽看著我點了一下頭,又出了第二題。
第二題:東東家有5個?缸,每個?缸有30條?,現在要空出兩個?缸來,把這些?放入3個?缸中,每個?缸比原來的多了多少條?呵呵!這簡單,30乘以2等于60,再60除以3等于20。比原來多了20條。聽了我的答案,媽媽無奈的交出了巧克力糖。
事后我突然在想,今天我為自己贏得了特權,要是哪一天媽媽又拿數學題來考我,不知道還會不會這么幸運。所以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數學。把知識掌握了,這樣就難不倒我了。
關于數學日記7
我們學完了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數學老師為了讓我們更深的理解體積的概念,就給我們布置了一篇數學日記,讓我們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想來想去,最后我選擇了求土豆的體積。媽媽給我拿了一個土豆,說:“土豆沒有一點形狀,怎么量體積呀?”我胸有成竹的回答:“沒事兒,我知道咋辦。”
我先找來了一個長方體的水槽,測量了一下它的長和寬,長是24㎝,寬是17cm。接著我倒入水槽一些水,測量了水槽內水的高度,水高5cm。
下一步把洗凈的一個土豆輕輕放入水槽,等水面平穩了后,我又一次測量了水槽內水的高度,水高5.5cm。最后一步就是求土豆的體積了。
我列出了求土豆體積的公式:
24×17×(5.5-5)
=24×17×5
=204(立方厘米)
答:土豆的體積是204立方厘米。
當我列出公式時,媽媽也恍然大悟了。真沒想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有這么大的用途。這也使我想起來了曹沖稱象的典故。那么大的一頭大象怎么稱它的重量呢?聰明的曹沖想到了把大象趕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記下刻度,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塊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就一點一點的往下沉,等船沉到剛才的刻度時,就停止再裝石塊,然后測量石塊的重量,而石塊的重量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沖真的很聰明,是我學習的榜樣。
學數學真有意思,親自動手做數學實驗真好,用數學日記的方法記錄自己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真真好。我要堅持寫數學日記。
關于數學日記8
近段,數學王國里很熱鬧,你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嗎?下面就和我一起走進數學王國里看一看吧!
“公民們”主持人“0”拿著話筒說:“我宣布,有點大賽現在開始,請一號參賽者線段登場!”。
線段說:"你們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線段,相信大家對我很熟悉,我的特點是;有兩個端點、我是直的人們可以測量出我的身高,但我的個子不能隨便長
因為我有兩個端點。生活中我出現在書的邊上,桌子的邊上。。。。。。總之,我無處不在,希望評委能支持我,謝謝大家!
“下面有請二號選手射線上場!”主持人“0”說。
射線說“我是射線,又與大家見面了。我的特點是:只有一個端點,無端點的一邊可以無限延長,我也是直的,你們是測量不出我的身高的。在生活中,我出現在手電筒里,車燈上等地方,我也是無處不在噢!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下面有請三號選手直線登場!”主持人“0”再次宣布。
直線說“嗨,大家好,我們都是老朋友了,相信你們一定知道我的名字。哦,你說對了,我確實是直線,我的特點是沒有一個端點,我和一號二號選手一樣也是直的,我的兩邊都可以無限延長,你們誰都測量不出我的身高。我在生活中雖然不經常被人用到,但我還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支持我,讓我留在這個舞臺上,謝謝!”。
“1”和“2”兩個評委可犯難了,一時不知道 獎杯該發給誰了,同學們,你們說呢?
關于數學日記9
怎么了?發生什么事了?
我愣愣地站在教室門口,僅僅只是去了一趟衛生間,教室里的變化怎么如此翻天覆地?一個胖胖的男生哀嚎著:“哦!天哪!”看著他,我仿佛看見了一只炸毛的小獅子,難道老師留了特別多的作業?那個文靜的女生靜靜地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像枯井一樣立著,眼瞳更是如死水一樣,透過她,我好像看見了一朵在嚴寒中枯萎的的花兒,這又是什么情況?
整個班里像菜市場一樣亂糟糟地,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生態園,一個個“小動物”惟妙惟肖地表現著各種形態,有的目光呆滯,有的間或一輪,有的興高采烈,有的炯炯有神……小猴子們上躥下跳,小獅子們無奈咆哮,天鵝低下了頭,黯然神傷……
最后,我看見一個同學舉著一張卷子興奮地微笑,卷頭寫著大大的100分!那是……
哦!天呀!我疾速跑到我的桌前,然后,我仿佛看見了無數小撒旦在對我冷笑,暗紅色的小叉子囂張地揮舞著。
那張數學卷子上寫著血紅的85分,而且竟然有3個地方都錯在同一點上!我閉上眼睛——幻覺,一切皆是幻覺,可是再睜開眼睛,答案還是我只考了85分!這一刻,我恨死自己沒認真看數學書!只要多記一點,我就可以考到94分了!
真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關于數學日記10
上完上午第一節課就是數學測驗了,我倉皇忙忙上完茅廁,籌備歡迎測驗.上茅廁時聽4班說操練卷很難,這是我越發難以施展了.
發操練卷的時辰,我們組先發,有了先做的權力.可是賞識了一下所有標題后,我知道這次我們全班應該考不出好后果了.跟著后頭的鐘“滴答滴答”地響個沒玩,下課鈴很快就響了,我悄悄的瞄了一下表面的同窗,真有點傾慕他們.
很快就該到收考卷的時辰了,痛惜我還沒有完成兩道辦理題目,內心無比求助,怕先生說要收試卷了.外頭的做操音樂也更像了,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就凝聽著哄然作響的音樂,迷模糊糊地寫上了兩道辦理題目的謎底……
用飯的那段時刻,我還惦念著上午的數學操練,要是我能釀成隱身人穿越時空來到先生的辦公室找出我的那張測驗卷并把錯誤的謎底擦掉改成正確的謎底那該有多好呀!然則此刻的我卻什么也吃不下,只喝了幾口湯就去放飯碗了.
下戰書正式公布數學測驗后果,一個個名字在夏先生嘴中脫口而出,怎么還沒報到我的名字呀?“周濤樺”合法我妙想天開的時辰,先生報到了我的名字,想象最終照舊不能打破實現,看著考卷上的后果,我就沮喪地回到了座位——良.
這次考欠好完滿是我的錯,粗心輕率的進修立場一向在我心中彷徨.固然這次沒有考好,可是我立誓我下次無論有多災的試卷我也會把題目揪出來加以完美,信托我吧,先生!
關于數學日記11
以前我學過估算法和四舍五入法,可是開學沒多久,我們又要學估算法和四舍五入法,我覺得都學會了,再學也沒有什么用。
可是,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這種想法。
今天放學,爺爺正在看報紙,見我回來了,便問:“今天數學學習了什么?”我無精打采地回答:“估算和四舍五入。真沒意思。”爺爺追問:“沒意思,怎么?沒學會?”我說:“當然不是。我們以前就學過。我早就學會了。所以覺得沒意思。”爺爺好象不相信。我說:“您要是不信,您出幾道題,考考我吧。”說完,我心理暗暗高興:真是太好了,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還可以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催爺爺快點出題。爺爺說:“我先給你出道估算題:咱們家的南房長9.1米,寬3.9米 ,南房的占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米?”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把9.1看成9,把3.9看成4,約是36平方米。”爺爺笑瞇瞇地說:“不錯。再考你一道四舍五入。”我說:“快說吧,這是四舍五入法可是我最拿手的。”“把6.872保留到整數。”我有點疑惑:“保留是什么意思?”我問爺爺。爺爺說:“哈哈,難住了吧。告訴你保留就是四舍五入的意思,這下你輸了吧。”我恍然大悟,“是7。”爺爺說:“對了。你以后上課要認真聽講, 可不要認為自己什么都懂呦。”
爺爺的最后一句話向把小錘重重地敲在了我的心上:是呀, 知識好比無限的大海,有句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所以,學習不要自以為是呀。
關于數學日記12
:
2月1星期四晴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中午爸爸下班回來,哼著小調,興高采烈地跨進家門我迎上去問道:“爸爸,這天有什么事這么高興”爸爸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我問道:“那你此刻一個月拿多少工資”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說:“我比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2800元,月工資差是1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爸爸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忙我理解:
透過觀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訴爸爸。首先把媽媽的工資看作和爸爸同樣多,那么爸爸、媽媽的月工資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聽了,滿意地直點頭。這時,正在做飯的媽媽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還有其它方法”我驚奇地說。我報著好奇的情緒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準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媽媽的工資作標準,假設爸爸和媽媽的工資同樣多,那么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媽媽的月工資最后加上爸爸比媽媽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為(2800-100)÷2+100=1450元。
聽完了我第二種方法的介紹,爸爸、媽媽笑了……
關于數學日記13
20xx年3月4日星期四晴
今天的數學課,楊老師說:我們讓長方體進行變形,大家愿意嗎?同學們情緒馬上高漲起來!
按照楊老師的要求,我第一次搭造長方體,用了12根吸管,分為3組,長度分別是:高6厘米、長12厘米、寬9厘米。因為一個長方體有8個頂點,所以要用8塊橡皮泥。
第二次搭造特殊長方體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所需12根吸管,因為有12條棱,分為3組,長度分別是:高6厘米、長12厘米、寬6厘米。以此類推特殊長方體也要用8塊橡皮泥。
第三次搭造正方體時,我把上次的長剪去了6厘米,這樣12根吸管的長度都為6厘米,正方體也是有8個頂點,所以也要用8塊橡皮泥。
我每次搭建的竅門是:先一次性把所有的材料剪好,先拼底座,用吸管和彩泥粘好,再粘上高,在每個高上放一個彩泥,最后把長和寬粘上去,這樣又快又好,做起來也很容易。
這幾節課下來,我收獲了許多知識,比如: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可分為3組,每組4條,還學會了如何求出棱的總長,同時知道特殊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等等。我收獲了滿滿的知識,心里像灌了蜜一樣甜。
關于數學日記14
每次見你,你不是在苦思冥想一道數學難題,就是在埋頭苦干拼命刷題。可以說,在數學上,你從未丟失過自信!你就是那個大大咧咧的男孩劉梓同。
你一頭短發,干脆利落,兩眼總是閃著銳利的光芒,似乎可以秒殺一切。
你總是用手支著腦袋,凝視遠方,誰也不知道你在思索著什么。
數學課上,從來都少不了你踴躍發言的身影。記得有一次,你上臺為大家講解題目。只見你快步走上講臺,自信滿滿地、有理有據地進解著,竭盡所能地用自己所學知識,盡可能的讓大家理解明白。你還學著老師的樣子,在黑板上畫個“草圖”,雖然并不是特別完美,但我們都懂了。在數學上,我有許多地方需要向你學習,也總會把羨慕、贊賞的目光投向你。
還記得上一次開家長會時,我們在圖書館里,你和李元豐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數學問題。我因不能講話為原因打斷了你,你只好戀戀不舍地停止了討論
加油吧,少年!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對數學的熱情,在數學的海洋里遨游,學到更多的知識!
關于數學日記15
上周我學習了植樹問題,植樹問題分為3節課,講了3部分情況。
第一種情況:兩端都種,間隔數+1=棵樹。有關兩端都種的問題比如:在路的一側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從起點到終點共插了10面。這條道路有多長?這部分我掌握的不錯。
第二種情況:一端種,一端不種,間隔數=棵樹。有關一端種的問題比如:一個圓形水池周長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這種題目比較簡單,只需用36÷3就行。我想提醒大家有一種題目是讓在正方形花池上擺花,每一邊擺4盆,每個角上都要有一盆花,一共要擺幾盆花?這種題目要先用4×4,然后再-4,大家肯定會問,為什么要-4,因為-4是有4盆花重復了,所以要-4。大家見到這種題目時,一定要記住-4。
第三種情況:兩端都不種,間隔數-1=棵樹。有關兩端都不種的問題比如:一根木料,要鋸成4段,每鋸開一處用5分鐘,全部鋸完要幾分鐘?這部分我掌握的也不錯。不過,我提醒大家,如果見到上樓這種題目,假設說從1樓上到4樓,上一層走10臺階,那上到4樓走幾臺階?我們要先用4-1,因為-1是1樓不用上,所以只需要上3層,然后再進行下一步計算。
這就是我學到的植樹問題。
【數學日記】相關文章:
數學難題數學日記05-21
數學日記:愛上數學05-19
數學日記03-05
數學日記11-26
數學日記05-30
數學日記01-28
數學日記09-10
數學日記09-21
數學日記12-13
數學日記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