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蝸牛日記六篇
一天即將完結,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蝸牛日記6篇,歡迎大家分享。
蝸牛日記 篇1
我有兩只水蝸牛,是從老爺家的魚缸里撈的。那是兩只紅色的水蝸牛,殼是紅色的、肉是紅色的、連觸角也是紅色的。
我把他們養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里,瓶子里還放了他們最愛吃的水草,在陽光的照射下,他們的殼閃閃發光,漂亮極了!
昨天我在觀察他們的時候發現玻璃瓶壁上有一片一片的黃色小點點,每片小點點都像一個分布規則的蜂巢。我感到很奇怪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可能是蝸牛的小寶寶。太神奇了,水蝸牛也會產卵,我真希望蝸牛寶寶快點孵化,好送給我的好朋友們!
蝸牛日記 篇2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在一次科學課上,老師向我們提了一個問題:蝸牛為什么能在刀上走呢?回到家后,帶著這樣問題,我突然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觀察蝸牛。
我在小區的草叢里找來了一只蝸牛,把它放在一把菜刀上,只見蝸牛沿著刀刃爬了起來。一開始,我還擔心,蝸牛會不會死呀?慢慢地,只見蝸牛爬過的地方還留下了一條白線。我帶著好奇的心情在網上查找了一番,終于知道那個白色的東西原來就是蝸牛的粘液。我用手又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覺得粘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的東西,這是什么呢?經過查閱書本,我找到了答案,原來那小粒的東西是它的腳,那粘糊糊的就是蝸牛的排泄物,這有助于蝸牛的爬行。
觀察中,我又發現了蝸牛的一個秘密——喜歡向高處爬。只見蝸牛把脖子伸得老長,似乎在尋找更高的落腳點。如果確定沒有,它也不會向下爬,而是轉過身,從原路返回。看來,不爬到最高處它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原來小小蝸牛也藏著那么多的秘密。看來,我們只要平時仔細觀察、善于探索和思考,一定可以發現大自然的秘密。
蝸牛日記 篇3
篇一:蝸牛日記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于是我回家后就到花園里去尋找。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這種小東西。最后,在爺爺的幫助下,終于在一個潮濕的墻角里找到了兩只小蝸牛。
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
它們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里。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開始觀察。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于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里,把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去睡午覺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西,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里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并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我大概睡了三個小時,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
篇二:蝸牛日記
一天,科學老師讓我們捉幾只蝸牛來觀察。于是,我和爸爸一起來到菜園里仔細尋找,可連半只蝸牛的影子也看不到,最終,我們在一個潮濕、陰暗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只小蝸牛,我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拿起它,放進瓶子里。
回到家,我把蝸牛從瓶子里抓出來,把它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蝸牛的身上有一個灰色的小殼,那是它的“避難所”。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長的一對上有兩個小黑點,聽爸爸說,那是蝸牛的眼睛。我伸出手,輕輕地摸了摸它的身體,感到軟綿綿,粘乎乎的。過了一會兒,小蝸牛開始爬行了,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透明的粘液,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白光。
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看著小蝸牛,腦海里浮出一個問題。于是,我拿來一片青菜葉、一瓣蒜頭、一塊餅干和一些巧克力,放在蝸牛身邊,看它會吃什么。不一會兒,小蝸牛便爬向了它的“目標”____餅干。小蝸牛爬得慢,好不容易才爬到餅干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可我并沒發覺它吃了餅干。不久,一個小洞出現了,我這才覺得它吃了餅干。小蝸牛吃了餅干后,又把所有東西也都吃了個遍,但在青菜葉上停留的時間最長,在三個小時后,小蝸牛竟把三片青菜葉全吃光了!
通過這次實驗,我知道了蝸牛是雜食動物,最喜歡吃青菜葉。
蝸牛不但可愛,而且能讓人增長知識。
篇三:蝸牛日記
媽媽問:當我變成了蝸牛后發生了什么事?
孩子答:當我變成了蝸牛后,我遇到了豆豆蝸牛,當我救它的時候,我們倆的蝸牛殼都摔壞了,我就給爸爸打電話,讓爸爸修我們倆的蝸牛殼,爸爸把我們倆的蝸牛殼修好了,爸爸還給豆豆蝸牛留下了我們家的電話,可以以后幫它修蝸牛殼。
蝸牛日記 篇4
今天我與媽媽去了鄉下,我一個人在田間的小路上散步。走著走著,一只正在緩慢爬動的小動物進入了我的眼球。
仔細一瞧,原然是一只小蝸牛。我突發奇想,我想與這只小蝸牛一起散步。于是,我慢慢得走著,生怕這只小蝸牛跟不上。當我走了幾步,回頭一看,那只小蝸牛竟離我這么遠。
我在它后面推了推,可它仍是那樣慢慢地爬著。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在說:“我已經盡力了!”
蝸牛它雖然爬不快,但是它仍舊爬著。為的就是能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為的就是能完成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是怎么樣完成這些目標的?蝸牛它靠自己的努力,永遠不放棄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學習蝸牛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生活常給人以啟示,然而,生活卻不會主動把"啟示"送上門。生活按照它自己的.模樣和規律進行著,每個人都有權利從它那里獲得啟示。它給每個人以機會,而問題在于我們自己能不能從中去發現"啟示"。勤于思索的人,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辛勤尋找啟示的人——————帶著懸而未決的問題去找,懷著種種疑團去找。思索生活本身,思索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你才會受到生活的饋贈。
在我們的身邊,也曾經有一些小事或正在發生:同學們因為作業多而長吁短嘆;因為成績不好而怨天尤人;兩名學生為了一個榮譽而爭得不可開交;吃飯插隊引起眾怒……
這些現象,有的我們曾經聽說過,有的親眼見到過,更有的在我們自己身上發生過。面對這些,我可以把它歸結于一種原因,即“內心不寧靜”。試想,如果我們以寧靜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用微笑面對每件事,心中不會再有憤懣與急促,而是坦然與幸福,這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和諧。
售貨員收了假幣,她吸取了教訓;車主們到咖啡廳商議了賠付事宜,佩服對方的理智成了朋友;仇恨的雙方相約懇談,卻發現是一場誤會……
我們耐心認真地寫了作業,全對;我們努力了,有進步了,便不后悔;大家投了票,雖然只有一個優秀,在我們心中有兩個;排好了隊,一會子便到了你。
于是,人們見了面都有舒心的微笑,朋友,哪兒都有。一個近乎理想的和諧社會,悄然地建立了起來!
蝸牛日記 篇5
前幾天我外公洗青菜時,發現一只蝸牛在菜葉子上,外公就把蝸牛和菜葉子一起裝放在一個水彩筆的空盒子里,給我玩,我便觀察起它們來了。
蝸牛它只有我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灰白色的,蝸牛的頭上長著兩個直直的觸角,它圓圓的大眼睛長在長長的直直的觸角上。它的背上背著一個又圓又大的硬殼”房子“,卷成圓圈的花紋印在 蝸牛大大的”房子“上。蝸牛是一團肉團,它沒有腳,是靠肉團收縮前進的,它只能慢慢的在菜葉子上往前爬。 我看到蝸牛在菜葉子上往前慢慢的爬行,可是過了一會兒,蝸牛開始往不同的方向爬行, 我就用牙簽碰了碰它,蝸牛一下子就縮進硬殼”房子“里去了,等了好久也沒見蝸牛從”房子“里爬出來。我吃飯了,我吃過飯,卻看見蝸牛不知在什么時候從”房子“里爬了出來。
觀察身邊的東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那么的有意思!不信你可以親身去體驗一下觀察的樂趣。
蝸牛日記 篇6
科學俞老師給我們留了一個秋假作業——觀察蝸牛,并寫一篇日記。
在前往寧波的途中,我在路邊的草叢里翻來找去,終于找到了四只小蝸牛。我把它們放在一個盒子里,里面墊上了濕潤的泥土和樹葉,上面蓋上了一層保鮮膜。這就是蝸牛的“家”。
一路上,我仔細觀察它們,發現平時小小的蝸牛身體完全舒展開有三厘米。它們還有兩對觸角,和一張圓圓的嘴巴。蝸牛看見了可以讓它們倒立“行走”的地方,于是全都爬了上來。透過保鮮膜,我發現蝸牛不是用腳走路的,那蝸牛到底是靠什么行走的呢?我到寧波家的電腦上查了查,原來,蝸牛腹部生有一種能動的肉足——腹足,這就相當于蝸牛的腳。它們“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白色的液體。
突然,我看見了蝸牛那又細又長的觸角,就用手指透過保鮮膜撥弄了一下,蝸牛馬上“嗖”的一下把觸角縮進了它那又粘又軟的身體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看它那膽小的樣子,真像個“縮頭烏龜”。
看著小蝸牛憨態可掬的樣子,我真喜歡它們。
【蝸牛日記】相關文章:
蝸牛日記03-01
蝸牛的日記01-18
觀察日記:蝸牛05-02
小蝸牛日記03-17
觀察日記:蝸牛05-02
蝸牛觀察日記12-04
觀察蝸牛的日記12-30
蝸牛的觀察日記05-03
可愛的蝸牛日記02-04
觀察蝸牛日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