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春節期間,走親戚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活動,有著特別的意義。以下是2017過年走親戚日記范文,歡迎閱讀與參考。
【篇一:過年走親戚日記】
今天是正月初五,我家走親戚。早晨,親戚們陸陸續續地來到我家。我的姑姑、舅舅……許多人都來了,一共有三十多人。接著,大人們給孩子發了紅包,我心里好高興。
親戚們都到了,媽媽趕緊準備早飯。(m.lz13.cn)不一會兒,咧嘴笑的豆芽,長心眼的蓮菜,飄魚香的肉絲,就全備好了。我們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
早飯后,天氣暖洋洋的。人們都到外面去曬太陽。爸爸早準備好了糖塊、瓜子、葡萄干,以及麻將、撲克等,供大家消遣娛樂。有的品著瓜子糖果;有的玩著麻將撲克;還有的拉著家常往事。院子里一片熱鬧聲。
下午兩點,媽媽又去安排午飯。我們姐弟三都去幫忙:姐姐運柴、燒火,我搬凳、抹桌,哥哥上菜、端飯。這次做了十幾樣菜,有清蒸魚、紅燒雞、油炸蝦……七碟八碗,可真夠豐富的。大家一邊吃喝,一邊談笑。屋里洋溢著過節的喜慶。看著大家那高興的樣,我心里也樂開了花。
五點多,親戚們一個個都離開了,小院里一片安靜。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爸爸開著小轎車,載著我們一家人去走親戚……
【篇二:過年走親戚日記】
今天,媽媽帶我去親戚家。
媽媽很早就把禮物準備好:給外婆的八寶飯、牛奶;給小姨的蘋果、梨。出門時,媽媽還要檢查我的指甲有沒有剪干凈,衣服上有沒有沾著灰,好像親戚家是衛生檢查院。親戚家住的很遠,在擠第三輛公共汽車時,媽媽帶的八寶飯被壓扁了,蘋果從口袋里鉆了出來,像球一樣在車廂里滾來滾去。我去摸口袋里的蘋果,蘋果少了四只,倒摸到幾粒葡萄,大概也是別人送親戚的禮物。媽媽抱怨親戚家住的遠,其實,我是不喜歡親戚家住的太近,太近了有點像鄰居,穿著拖鞋就能去,一點也不正規。
到了親戚家,外婆就端了一盆糖果給我吃,媽媽說:“不用了,我兒子又不是五歲!蔽也恢朗锹犕馄诺倪是聽媽媽的。過了一會兒,大人們開始說話了,我連打了幾個哈欠,媽媽怕我的哈欠越打越多,就說:“快去玩吧!”我連忙奔到弄堂里玩,于是半個哈欠也打不出來了。我和弄堂里的小孩一塊玩,開心得像在過年一樣。
吃飯像是大人們在做游戲。今天吃的菜一盤一盤端上來,他們坐下來慢慢吃,可以吃幾個小時。特別難受的是,我的碗里已堆滿了菜,但外婆又夾了兩只雞腿給我,小姨像是和外婆比賽,夾了四塊醬鴨要我吃。我想吃得快些,在大家下一輪夾菜前逃走,可手忙腳亂,兩次打翻醬油碟,一次打翻醋碟,挨了媽媽三次罵。我跟媽媽離開親戚家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我:頭發亂糟糟的,衣襟上有三塊醬鴨油漬,紐扣掉了兩顆,新鞋子變成了舊鞋子。但我的心里充滿了快樂。我期待著下次去親戚家的日子快點來臨!
【篇三:過年走親戚日記】
又該過年了,一到過年我就想起走親戚。
我的老家在農村,小時候盼過年,不止是因為吃好東西,穿新衣服,還有就是走親戚。走親戚可以不用干活,還能不用吃別人吃剩的飯,那時候就愿意跟著大人走親戚。
上了初中后,逐漸就不愿走親戚了。可偏偏大人要安排去,心里很是不情愿。記得有一次,爺爺讓我去一個姑奶奶家去走親戚,和我一塊去的都是一些家族內的叔叔,就我一個女孩,本來心里就不愿去的我,更加覺得別扭了,但又不敢說,大冷的天跟著他們走親戚,感到心里特別委屈。
那時候走親戚也不會拿多貴重的禮物,都是些點心、饅頭、掛面什么的,有時候一包點心走完親戚轉一圈又回來了,當時感到很好笑。后來生活水平有點提高了,就拿酒、罐頭一些好點的東西。
說到罐頭我又想起一件事,那時候平時一瓶罐頭也舍不得吃啊,有一次媽媽去走親戚,帶去的罐頭、酒等東西,下午回來的時候,親戚把酒留下了,把罐頭給回來了,媽媽準備把罐頭放起來的時候,發現問題了:玻璃瓶的罐頭鋁的蓋子,在鋁蓋子上有一個洞,里面的罐頭糖水下去了一大半,里面的水果因為進去空氣已經長毛了,親戚不給回來才怪呢!怎么回事?一家人想來想去,爸爸媽媽審來審去,終于真想大白:原來是弟弟嘴饞了,想吃罐頭,又打不開,只好用釘子在蓋子上鑿了個洞,把里面的水倒出來喝了。
搬到礦區后,因為那時已上高中了,放寒假后幫著媽媽打掃衛生,到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忙著煮肉,炸魚等,過了年后,我的印象里就沒有再走親戚,主要是在家幫媽媽招待客人。因為老家離得近,過完年就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來走親戚了,我家曾經有過從正月初二一直侯到二月二的事情。而且我老家來人經常是拖拉機或者三輪車(曾經有一次七八十平方的房子到了30多人),一到有拖拉機或三輪車來,樓下賣飯的姐姐就知道肯定是我家的客人,去買飯的時候就會笑我“又一拖拉機?”
每到家里來人,媽媽總是前一天就開始準備(那時候也沒人去飯店),第二天一早,我和媽媽就在廚房里忙開了,洗、擇、切、炸等等。那時候我和妹妹有分工,我管廚房,她管客廳,封她為“廳長”,弟弟經常是“你們都干活,我在家也幫不上忙,還礙事,出去玩了”?腿藖砹耍职謰寢尵团闼麄冋f話,妹妹負責沖茶倒水,我在廚房里忙,等到涼菜做好了,就該讓客人入席了,然后再炒熱菜,炒一個端上去,就聽爸爸喊“不錯,不錯”或“這是誰炒的,炒老了”等等,我的心情也就隨著爸爸說話的內容而變化。
等到客人吃完飯,我又該到廚房上班了,刷鍋洗碗,忙完這一套,晚上來了熱水把地擦完了,終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就聽電話響了,爸爸一接“大哥,過年好啊,明天去看你啊!”,暈......
當然,有來就得有往,過年走親戚在我家就成了一件誰都不愿干的事,怎么辦?最后爸爸想出一招:抽出一天時間,帶著東西走一圈,最后去一家吃飯,我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吧。
現在,我們都結婚成家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走親戚也成了弟弟的專利了(當然是在他休班的時候),同樣是用爸爸的辦法。家里再來客人就去飯店,也省去了好多麻煩,終于在過年的時候可以放松一下,玩一下了,媽媽也不會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