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于開展省、市、縣、鄉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工作,幫助特困群眾加快脫貧步伐,讓老百姓盡快富起來這一工作,中央領導有要求、人民群眾有呼喚、全面小康有需要、社會力量有潛力。以下是最新聯村聯戶民情日記范文,歡迎各位的閱讀與參考。
最新聯村聯戶民情日記第一篇
遵照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和市殘聯組織的統一聯戶活動,我于2012年4月和8月兩次前往自己的幫扶聯系戶——環縣秦團莊鄉大天子村大天子組黃生輝家,在那里既看到了山區農民生活的艱辛,也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民情,更體會到了只有與我們的衣食父母連成一片,用心溝通,用一點熱量就可以溫暖整個家庭的人間真情。
黃生輝家居住在山大溝深的偏僻農村,環境艱苦,條件落后,距離秦團莊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站在院子里舉目四望,到處都是茫茫大山,盡管家里耕種著60多畝田地,但由于環縣以北常年干旱少雨,又臨近寧夏的沙漠地帶,土地堿化嚴重,植物不易生長,也就廣種薄收,連年經濟匱乏,形成了惡性循環。更為不利的是,五年前,黃生輝在一次勞動中,摔壞了右臂,造成了殘疾,身體也逐漸消瘦,勞動能力大打折扣,家中所有農活基本都靠妻子王炳霞勞作。黃生輝有四個女兒,大女兒在隴東學院上學,三女兒和四女兒在秦團莊上初中,由于姊妹眾多,學費生活費開支很大,家里捉襟見肘,二女兒于今年考上高中后輟學外出陜北打工,成為支持眾姐妹繼續讀書的第一個犧牲者。黃生輝的家境異常貧困,現在居住的3間土窯洞,系1982年所建,已經破爛不堪,黃生輝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他想翻修一下3間窯洞,用磚頭箍一下破爛的莊崖面,但山高路遠,成本預算下來就需要近30000元,這個想法也就一直沒能實現。
黃生輝還有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女兒們都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走出大山,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談到二女兒的輟學打工,他便心里難過極了。“那也是沒有辦法,孩子們多,學費花費大,總借錢貸錢不現實。”黃生輝說,“我現在干農活不得力,家里孩子他媽就很費勁。”“老二(指他的二女兒)輟學時就哭……”黃生輝一說到“老二”的輟學問題,就很不是滋味了。
20XX年,黃生輝全家的所有收入,包括地里收獲的莊稼折成人民幣計算,約有6500元,人均才1000多元,而四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就需要16000多元。面對這樣的窘況,黃生輝顯得很無奈,他總是用完好的左手托著帶傷的右手臂,話語很少,卻似乎想要表達,只是不好意思開口。
8月的那次傍晚,在大天子村部,當手里抓著我們送給他的3000元大女兒學費補助后,黃生輝退到一旁才跟我說:“這可幫了大忙了!”
20XX年,黃生輝家全部的經濟收入,也基本還是保持著上年度的狀況,大概,二女兒打工還能換回來一點微薄的收入,可以補貼家用。
同樣作為農民出身的我,在每次見到黃生輝時,總能聯想到同樣身處大山只擁有很多無奈的家鄉父老鄉鄰們的影子,望著身材單薄、目光里流露著堅定卻又充滿希望和期盼的黃生輝,除了給予極大的鼓勵,我內心總是有種歉疚,因為對于一個普通的職工我來說,我也不知道,我能幫他多少,而他的那些希望,究竟什么時候才能實現?
寫下這篇日記,在此,我更衷心的祝愿還在上學的黃家三個女兒,但愿她們能夠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爭取早日從山溝里飛出三只“金鳳凰”!
祝愿!祝愿!
最新聯村聯戶民情日記第一篇
3月29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來到“雙聯”行動聯系點麥積區麥積鎮麥積村聯系戶陳雙院家中“認門認人”。小院收拾得十分干凈,戶主陳雙院在妻子的攙扶下從十多年前修建的紅磚房中走了出來,很高興地將我迎到屋中坐下。屋中陳設簡單陳舊,但擺放整潔有序,進門后尤其醒目的是家中略顯發黃的墻上張貼著“三好學生”“進步獎”等好幾張獎狀,憨厚老實的陳雙院撓撓頭指著獎狀對我說:“這是兒子和女兒從學校給我掙回來的。”雖然有些不好意思略顯羞澀,但語氣中還是能感覺到這位農家漢子的幾分自豪和滿足。當我說明來意和自我介紹后,陳雙院紅著臉笑著說:“你姓陳,我也姓陳,五百年前我們還是一家子嘞。”
通過與陳雙院和他的妻子高蘭蘭的進一步交談,我了解到他與妻子前幾年一直在外打工掙錢養家,但去年因身體不適回家養病,經醫院檢查是心臟主動脈梗塞伴發高血壓,需長期服藥靜養,不能進行體力勞動。妻子高蘭蘭只能回家后在親戚的幫助下自己制作面皮并拿到景區零售,以此照顧生病的丈夫和上中學的兩個孩子。但僅僅靠賣面皮的收入要撐起這個家,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全家人經常因丈夫的醫藥費和孩子的學費發愁。最近陳雙院的病情有些不穩定,平時還能幫高蘭蘭洗碗、擦桌子、招呼客人的丈夫,現在只能在家臥床吃藥養病。高蘭蘭早出早歸,既要顧家照顧丈夫和孩子們的起居,還要照顧生意,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高蘭蘭一邊和我交談,一邊往面盆里添水開始揉面,看著她忙碌的身影和瘦弱的身體,我想了想提出幫她揉面做面皮,第二天幫她到景區賣面皮的請求,幫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聽到后非常高興,但卻委婉的拒絕了我,說:“你是從省上下來幫扶我們的干部,能和我們在一起聊聊天,聽你講講國家對我們農民的新政策,我們已經就很高興了,干我們這些農活很辛苦很累,你不會干也不能讓你干啊。”我說:“你的丈夫有重病,這兩天又比較嚴重,不能幫你掙錢了,這次‘雙聯’活動單位讓我們互相聯系,就是來給你們幫忙的,不僅僅是給你們宣傳政策反映民意,和你們一同商量發展思路,還要幫助解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你們就是我在天水的親戚,親戚有病了,哪有不幫忙的道理。再說,我們五百年前還是一家子嘛,現在更是一家子了,你不讓我去就見外了,就讓我明天幫你一起賣面皮吧。”高蘭蘭笑著說:“好吧,那我們就一起去吧。”說著又手把手開始教我揉面,給我講解做面皮的方法,將面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后在清水中揉搓,這樣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質和淀粉分離。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堿,調成面漿,舀入平底盤上籠蒸熟,涼冷后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質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就成了面筋,隨碗搭配吃。“一碗黃亮透明的面皮,加上油潑辣椒、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再加一小撮豆芽、胡蘿卜絲、黃瓜絲,特別好吃哩。”高蘭蘭邊指導我洗面邊給我說。雖然陳雙院夫婦都是文盲不識字,但他們制作面皮的手藝很精湛,介紹很詳細,讓我對這位一個人撐著一大家,在山區生活撫養孩子成長上學、照顧重病丈夫的農村婦女又多了一份敬重。一直忙到晚上九點多,我們才把揉洗好的面放在廚房,高蘭蘭說明天早上一蒸就可以拿到景區去賣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都來不及多呼吸幾口山區清晨清新的空氣,就趕到廚房做準備,發現里面熱氣騰騰蒸氣四溢,高蘭蘭已經把昨晚洗好的面放在蒸籠里蒸了。我一邊幫她把油鹽、醋、辣椒、芝麻醬等這些調料品裝上三輪車,一邊問她幾點開始做的。她說每天都是五點起床,先把火生著水燒開,把面皮蒸上,然后開始給陳雙院做早點和午飯,為了不讓丈夫餓著,她還得早點賣完下山給丈夫做晚飯。說著,高蘭蘭把剛做好的蔥花餅端到丈夫床前,囑咐他準時按點吃藥。不到八點,面皮出鍋后我們就出發了。三月份的山區天氣還很冷,她在前面扶著車,我在后面推著。她問我冷不冷,穿得夠不夠,別凍著。一路上高蘭蘭給我又講起她和丈夫這幾年打零工掙錢的初衷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想讓他們將來有出息。而現在她不僅僅希望孩子上學有出息,還希望能掙錢給丈夫治病,聽得出,她是個賢惠能干的妻子,慈祥和藹的母親。步行四十多分鐘后我們到了景區賣小食品的固定攤位,高蘭蘭開始忙著切面皮,我拿著抹布擦桌凳,幫她洗黃瓜、胡蘿卜、豆芽菜,她切成絲調制佐料。這個季節還屬于麥積山景區的旅游淡季,天氣冷,游客很少。早上10點從山上下來了一批游客,旁邊攤位的經營戶開始吆喝了起來。我也硬著頭皮跑到游客當中“拉客”:“嘗嘗我們家的面皮吧,還熱著呢,可好吃了……”有兩位游客在我的“游說”下,來到我們的攤位品嘗美味的面皮,我學著電視里“店小二”的摸樣,一邊擦擦桌子擦擦凳子,一邊招呼他們請坐。高蘭蘭麻利的拌好面皮,我趕緊端到顧客面前請他們品嘗。看著這兩位游客吃著有我一份辛勞的面皮,談論著麥積山美麗的風景,我也覺得此時的麥積山更加美麗。結賬付錢后,送走了這兩位游客。陸陸續續的上山游客開始多了起來,吃面皮的也越來越多,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我們的面皮已經全部賣完了。看著高蘭蘭數著賣面皮掙來的辛苦錢,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我身體的疲憊頓時煙消云散了。收拾完東西,我們推著車子下了山。
做了一次“生意人”,做了一些自己以前沒有做過的事,這也是我“雙聯”行動的第一份“作業”。在這次“雙聯”行動中,我不僅鍛煉了自己,更主要的是拉近了我與群眾的距離,讓我真正成為群眾的“城里”親戚。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3.聯村聯戶民情日記范文3篇【優秀篇】
7.
8.關于扶貧攻堅的優秀民情日記
9.
10.駐村幫扶工作日記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