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也日益增多。下面是有關留守兒童的民情日記精選,歡迎閱讀和參考。
【篇一:給留守兒童一份關愛】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一大早,冒著綿綿細雨,我們來到了學雷鋒“三個一”活動幫扶對象儲廣同學的家中。儲廣同學今年7歲,就讀于蓮花鎮中心小學一年級,其父母均在廣東打工,從小他就是由外婆史奶奶撫養長大。
史奶奶家位于蓮花鎮蓮花社區,家中一棟兩層小樓。遠遠看到史奶奶在堂屋坐著,我們邊笑著打招呼,邊往她家走去。史奶奶家前坪用竹籬笆圍了起來,喂養了幾只雞、鴨,墻角堆著幾捆柴火,上面擱著的樹枝上還晾曬著幾件衣服。史奶奶育有一兒一女,兒子早年已不幸去世,唯一的女兒和女婿又在外面打工,外孫儲廣和他的三個姐姐都由她老倆口含辛茹苦的撫養著,家境比較困難。走進堂屋,史奶奶已在沏茶了,還關切地問:“下這么大的雨,你們還過來,真是辛苦了。”
今天是我們第五次到史奶奶家登門拜訪,儲廣已和我們很熟悉了,聽到聲音,他趕緊從房間里跑了出來,很有禮貌地說著:“阿姨好!”看著瘦小體弱、缺乏父母關愛的儲廣,憐愛之情讓人油然而生,我們連忙把帶來的兒童節禮物遞給了他。接過禮物,儲廣邊說著謝謝,邊提到房間和姐姐們分享去了。
問起儲廣的學習和身體情況,史奶奶說,他最近學習有進步,體質也強多了。史奶奶提起上次我們為儲廣補辦醫保手續的事,老人不停地表達著謝意。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儲廣戶口在蓮花鎮集賢村,去年底,家人忘記為他購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使得儲廣原定于在今年做的一個小手術而無法如愿。我們在上一次走訪時得悉這一情況后,馬上與區醫保部門取得聯系,代其繳納相關費用,迅速辦好了儲廣同學加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相關手續。史奶奶說,等放暑假時,就帶儲廣去醫院治療。
和史奶奶聊著時,儲廣從房間里拿出作業本給我們看,說:“上次作業做得好,老師給我打了‘優’星。”我們也表揚他:“儲廣真棒!”看著他脖子上被蚊子咬的紅點點,我們差點忘了把帶來的花露水、驅蚊液和藥膏交給他。告訴史奶奶藥水的使用方法后,儲廣已迫不及待地開始往自己身上噴花露水,開心地說著:“好香!”
我們要走了,儲廣臉上露出了依依不舍的表情。或許是對父母的思念,讓他對我們產生了一絲依戀。走在回程的路上,我們也在思考,農村里,象儲廣這樣的留守兒童很多,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怎樣彌補他們的親情缺失、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需要我們做的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將給予像儲廣這樣的孩子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多添一份陽光和歡笑。
【篇二:多給留守兒童關愛】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向前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外出務工的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一族日益龐大,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xx年10月16日 晴 星期四
為了給本次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深入學校班級,了解我校現有68名留守兒童,從在校表現來看,有不少留守兒童各方面的表現令師生稱贊,但“留守兒童”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為:
不思進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缺乏關愛,性格內向、自卑;兒童自律能力差,紀律散漫,上網吧;作為獨生子女,是祖輩的掌上明珠,可呼風喚雨……
面對如此的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怎么辦?
xx年10月17日 晴 星期五
要獲取更具體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必須走家串戶,向群眾征求意見,聽取建議,才能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證。
今晚我到留守兒童潘琪同學現住的家,了解到潘琪同學8個月大時父母就去廣東打工,現隨姑媽生活,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偶爾打回個電話。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潘琪同學不善于交談,性格較內向,在校總體表現還可以,就是在上課時經常走神,而姑媽、姑爹平時工作也較忙,很少有時間顧及她的各個方面,盡管覺得對不住哥哥,但又很無奈。我代表學校送她一些慰問品、書籍,鼓勵她要好好學習,平時可以跟同學多玩耍,或者跟老師談談心里的想法,想爸爸媽媽就打電話,通過交談,潘琪同學逐步釋放心懷,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
夜深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對這樣的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嗎?我們所面臨的“留守兒童”僅僅需要物質上的填補嗎?答案是肯定的:不。他們所需要的只是——關愛。
xx年10月18日 晴 星期六
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留守兒童”目前代理監護人的意見和建議,我利用周末時間,來到留守兒童家,召集一些居民代表舉行座談會。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居民代表們紛紛發表看法,他們普遍看到:現在“留守兒童”的整體狀況令人擔憂。而作為臨時“監護”的人,大多或是年邁的祖輩,或是工作也相當繁忙的親戚,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和體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監護人管不上,這樣就造成留守兒童紀律散漫,不聽老師的話,說謊,甚至打架,上網吧,做些違法亂紀的事。也有一些經濟條件較寬裕的家長,由于常年在外務工經商,出于一種補償的心理,在孩子用錢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學生”形成了不思進取,自由散漫的壞習慣,養成兒童從小花錢如流水,造成壞習慣。
望著一雙雙焦急渴望的眼神,我心情沉重,作為家庭,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壓力,作為學校,我們如何幫助他們,讓他們在為社會創造財富又能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又沒有后顧之憂。
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關愛學生。老師,只有用愛的行為和舉止,才會叩響留守兒童心靈深處的琴弦,才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才會使留守兒童懂得和接受老師的教誨,只有讓愛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也只有這樣做,才能為家長們解除后顧之憂。
xx年10月19日 晴 星期日
經過調查分析,從面、點上深入工作,使我的思想認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天在頭腦的許多想法更加清晰了,下一步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在學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二、要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建議、使得活動得以順利有效地開展。
三、要盡快落實制定措施,領導帶頭,讓愛心早日滲透每個孩子的心頭,并要形成長效機制。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也渴望得到快樂的成長,而我們,要常開導他們,和他們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用耐心、愛心和恒心去感染他們,并真誠關心他們,營造寬松、仁愛、平等、尊重的氛圍和人際關系。讓他們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