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分享小學生中秋節的優秀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優秀日記】篇一: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
【中秋節優秀日記】篇二: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中午在婆婆家吃的飯,晚上去奶奶家吃飯。媽媽說:“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所以要與家人在一起共度”。這是為什么呢?晚上我和媽媽就上網查了一下中秋節的來歷。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月亮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優秀日記】篇三:
中秋節來了,家家都吃月餅、賞月、賞燈,還有小朋友們提著燈籠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呢!
小朋友的燈籠有的是小動物、有的是植物……中秋節來到時,白云山那可是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讓人們看得眼花繚亂。有些花燈是動物,有些是植物,有好多好多呢!如果你要吃月餅,那可要認真挑選了,月餅的口味有許多種,有水果、伍仁、杏仁……晚上來到了,月亮圓圓的好像一個玉盤子,你看月亮仿佛在向我們微笑,月亮上還有嫦娥的身影呢!
古代的老百姓跟我們可不一樣,他們是在月一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吉祥。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慢慢在民間形成。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優秀日記】篇四: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團圓的日子。
今年的中秋節天公不做美,白天也是有時晴有時下雨,我在想晚上可別下雨了。晚上如果不下雨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我們就能看到嫦娥和玉兔。為什么說中秋節是一家團圓聚的節日呢?媽媽告訴我:“因為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月圓就代表團圓的意思。所以中秋節就是團圓的日子啊!”我一邊聽著媽媽講團圓的故事,一邊吃著香甜的月餅。
我又去問爸爸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爸爸說:“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地球上的人都熱得受不了。于是有個名字叫后羿的人拿箭射了九個太陽。過了幾年后,他娶了個老婆叫嫦娥。后羿收了很多個徒弟,不料其中有個小人,想吃后羿放在嫦娥里的長生不老藥,嫦娥不肯給他,自已把它吃了。吃了以后,她就慢慢地向天上飛去了。后羿沒辦法升天,但又很想念嫦娥,于是他就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的時候做好月餅,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看著月亮上的嫦娥,從此來紀念嫦娥。”
我聽得津津有味,既明白了中秋節的來歷,又吃了美味的月餅,過上了一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中秋節優秀日記】篇五:
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不知道那就快點來,我講述給你聽。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此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領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現在,聽完我所講述的,你該知道中秋節的來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