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匯編15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
XX月XX日 星期日 天氣晴
今天,爸爸到糖鋪店里買了24顆糖。我、弟弟和妹妹看見了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去討糖。爸爸說:“那好吧!”我們聽了高興萬分。可是,這么多糖我們該怎么分呢?于是我們就為了這點小事而爭吵起來。吵著吵著,我忽然想到數(shù)學課上老師教我們的平均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我大聲說道:“好了,不要再吵了,我已經(jīng)有辦法了。”弟弟和妹妹說:“真的?”他們似乎不太相信我。我又說:“你們不相信就聽我的解釋,我們這里不是有3個人嗎?”弟弟妹妹說:“是呀?”我說:“那不是很簡單,24÷3=8(顆),所以我們應該每人分到8顆糖。”弟弟和妹妹聽了,先是楞了一下,接著就快如閃電地向桌子上各拿走了8顆糖。我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啊!我真要感謝數(shù)學中的平均分,要不然我們可能還在爭吵呢!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2
就在今天,我跟著母親去菜場買菜。母親說:“今天要考考你,會不會自己去買樣你喜歡吃的菜。”母親給了我20元錢,要看看我的表現(xiàn)。“保證完成任務。”我自信地說。于是,我邊走邊看,來到蔬菜區(qū)。這時,我看到一個阿姨在賣白白嫩嫩的新鮮蘑菇。我想:家里還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湯吃。于是,我問賣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錢一斤?”那位阿姨笑瞇瞇地對我說:“小朋友,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買幾斤呀?”“阿姨,我只要買半斤。”我想:7除2等于3.5元,20減3.5等于16.5元。想著想著,我便一張20元錢的紙鈔了給阿姨,并提示她還要找我16.5元。我又來到肉類區(qū),看到一個叔叔在賣肉,便問:“叔叔,條肉多少元一斤元一斤。”“那我買一斤。”我又想減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遞給了那個叔叔。
當我從菜場出來,母親看到我手中既有葷又有素和6.5元時,笑著對我說:“學會買菜了!”
通過這次考驗,我感到我們的生活中躲藏著許多數(shù)學奧秘,學會數(shù)學的本領真的很重要。而且,我們應該不驕傲,要努力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shù)學本領,才能夠?qū)W以致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3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shù)學寒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后。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個長方體,正面與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zhì)數(shù)。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的面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媽媽來了。媽媽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媽媽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shù),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shù)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zhì)數(shù),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只剩下11與19這兩個數(shù)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shù)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條棱長(且長度都為質(zhì)數(shù))之與。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shù)各是哪個數(shù)。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nèi)ヌ角蟆?/p>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4
11月5日星期六天氣:晴
0的重要性
0是一個神秘的數(shù)字,它像宇宙中的奧秘一樣,讓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個重要的數(shù)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個0或少加了一個0的話,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這次的數(shù)學考試,讓我真正領略了0的重要性。當考卷發(fā)下來的時候,99分!我立即尋找錯誤點。結果令我目瞪口呆。原來是4500÷90這道題。“怎么可能這么簡單的題我也會出錯?”我心里嘀咕道。想起當時在口算45000÷90這道題時,我輕而易舉地寫下50,還十分自信,可到頭來一計算原來得500,差了一個0。這是多少不應該的呀!不該錯的也錯了,想必0是多么重要呀!
如果我以后當了公司的財務總經(jīng)理,別人來提錢,本來要提10000元,我卻多加了一個0——100000,在帳單上仍然記了10000元。那這90000元我向誰來要呀!這一切后果都得我承擔啊!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學習上都要一絲不茍,要不然后果非常嚴重。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5
9月11日 星期日 天氣晴
我正和妹妹玩得高興,奶奶非把我叫去,讓我給她算一筆賬。
奶奶買了3斤4兩的雞蛋,每斤的價錢是3元5角,奶奶付了12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奶奶的話音剛落,爺爺就說道:"找1角錢。"我不相信爺爺能算得這么快,便用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計算:單價乘數(shù)量=總價;付出的錢一花的錢=找回的錢,正好與爺爺?shù)牡脭?shù)一樣,找1角錢.我問爺爺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原來爺爺把3元5角分成3元+5角,先算3.4乘3=10.2元,再算3.4乘0.5既3.4的一半是17元,所以一共花了11.9元,付出12元,當然一角錢了。爺爺講完后,我明白了,他原來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在我們周圍,到處都可以用到數(shù)學。讓數(shù)學來為我們服務吧。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6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里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錢了嗎?
媽媽說:“傻女兒,怎么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媽媽又說買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么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diào)查或去請教劉老師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shù)學知識。
我?guī)е淇斓男那椋瑏淼綄W校問劉老師數(shù)學問題,劉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后,才有得送贈券的,并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劉老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后多問問題。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7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里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錢了嗎?
媽媽說:“傻女兒,怎么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假如是這樣,那么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媽媽又說買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么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diào)查或去請教曾教師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shù)學知識。
我?guī)е淇斓男那椋瑏淼綄W校問曾教師數(shù)學問題,曾教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教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后,才有得送贈券的,并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曾教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后多問問題。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8
我們做算術題時,最怕做很復雜的題目,這時,巧算就起到作用了。
現(xiàn)在,我來教你們兩種巧算的方法吧。
第1種:如果你遇到“頭同尾合十”的計算題時,你可以這樣巧算:用十位上的數(shù)字乘以十位上的數(shù)字加1的積,再乘100,最后加上個位上2個數(shù)字的乘積。例如:5357=?怎么樣?想出來了嗎?其實很簡單,先5+1x5=30,然后再30x100=3000,最后3000+(3x7)=3021很簡單吧,其實你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就可以了。
第2種:“頭同尾合十”的計算題你會做了,可你會做“尾同頭合十”的題目嗎?現(xiàn)在我教你:十位上數(shù)字的乘積加上個位數(shù)字的和,再乘100,最后加上個位上的數(shù)字的積。例如:26x86=?哈哈,簡單吧,只要你先2x8+6=22,然后再22x100=2200,最后2200+(6x6)=2236。
現(xiàn)在你學會了這種方法,碰到這種類型的題目,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算,怎么樣,巧算很有用吧。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9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shù)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在昨天的數(shù)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頗有趣的數(shù)學題:有一池荷花,生長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長滿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來思考的話,我們應該從條件出發(fā),一步步的推。最后推出結論。可是在這道題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這句話。于是,我就從后往前推:長滿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長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時候就長了半池。本來是日增一倍,現(xiàn)在便成了日減一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這樣的思路,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解。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0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場上玩,我們在操場邊發(fā)現(xiàn)一張面積大約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廢紙板,表姐看了看,說:”小婧,如果把這個紙板分割成一個個面積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這些小正方形一個緊挨一個的接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會有多長呢?”我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能有多長,頂多不過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說:”你先別急著下結論,讓我們一起來算算吧。”
我理了理思路,開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嗎?哇。這條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線竟長達100米。
此時,我明白學習數(shù)學不能只是簡單地把題目看一看,就輕易的下結論,應該認真想、仔細算,才能做得對,并探究到其中的'奧妙。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1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后,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fā)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jīng)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jù)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2
在三年級的數(shù)學活動月的時候,我們年級是比賽二十四點,在那個時間段,我經(jīng)常和媽媽在一起玩二十四點。
有一次,我們的牌是7、8、4、8。我突然間想起來,有4就要有6,那就是:8/8=1,7-1=6,,4*6=24。我媽媽笑著對我說:“還有另一種方法。”我想了想,忽然,我靈機一動:7*8=56、4*8=32、56-32=24。媽媽又問:“那4、10、10、1呢?”我又想,有4就要有6,可是6求不出來怎么辦?媽媽說了一句:別鉆牛角尖。讓我恍然大悟,不用乘法,我用加法:4*1=4、10+4+10=24。
媽媽笑了笑,說我一點就通,很聰明,讓我心里美滋滋的。
經(jīng)常算二十四點,可以讓我的計算能力有所提高哦,大家也來試一試吧!
抽水式馬桶的節(jié)約方法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3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里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錢了嗎?
媽媽說:“傻女兒,怎么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媽媽又說買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么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diào)查或去請教曾老師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shù)學知識。
最新的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買衣服》:我?guī)е淇斓男那椋瑏淼綄W校問曾老師數(shù)學問題,曾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后,才有得送贈券的,并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曾老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后多問問題。
奇怪的“買100送100“問題就這樣被我搞定了。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4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業(yè),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紫妮,跟你玩?zhèn)游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nèi)分別寫著1—24個數(shù)。“媽媽,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游戲規(guī)則很簡單,就是:指針到單數(shù)格或雙數(shù)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shù)。假如加起來是單數(shù)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shù)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游戲規(guī)則這么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么總是單數(shù)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于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jīng)講過的一個公式:奇數(shù)+偶數(shù)=奇數(shù)。這下子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到單數(shù)格,那么加下一個數(shù)就必然是偶數(shù);假如指針到雙數(shù)格,那么加下一個數(shù)就是奇數(shù),所以,無論指針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shù)都是奇數(shù)。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guī)律獲勝的。
在數(shù)學的世界里,有著許多奇妙的規(guī)律,只要我們學好數(shù)學、善用數(shù)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15
這是一個烏云籠罩而不下雨的一天,風,趁人之危,吹了n股大風,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
今天數(shù)學課上老師把昨天的作業(yè)拿來講,我們拿出了作業(yè)。老師一題題地給我們講,正當講到作業(yè)第95面第8題的時候,我十分激動。因為這是我自己想出來另一種方法的難題,我迫不及待,著急著,希望老師能點我,讓全班同學聽我的方法。可老師并沒有點我回答,本來我以為只有一種方法,可聽了同學的,我得到了多種答案。這時我終于忍不住舉起了小手,“老師”,“老師”。“我還有一種好方法。”這時老師點了我,我不像別人一樣,分成綠草、紅花、黃花……我走到黑板旁,感覺自己是個老師一樣又不敢大聲說,所以,我站在黑板旁用沙啞的聲音說:“我的方法是把它們畫成一個十字形,把它們分為4等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份的綠草正好是一半的面積……”說完后,我松了一口氣。
今天,我對自己的想法包括答案都感到很自豪,這一道小小的數(shù)學題竟然有如此多,如此巧妙的方法。數(shù)學既鍛煉我們的智力,讓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還讓我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