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哈哈!又一個愚人節來了,看著被騙的人傻傻地上當的樣子,真是快樂極了。愚人節日記1000字記錄了愚人和被愚人的現場,快快來看吧!\(^o^)/~
日記一:
清晨,還有些凍手的春風催促我們急匆匆地來到學校,放下書包后,我們就開始了新的一天的晨讀。這時,門開了,神情嚴肅的侯老師走上了講臺。侯老師怎么了?我心里充滿疑惑。就在我們猜疑時,侯老師說話了,講了一些班級應該注意的事,正說著,數學老師把我叫出了教室。等我回到教室后,侯老師已經走了,教室里沒有朗朗的讀書聲,卻一片“死氣沉沉”。我很納悶,同桌說:“侯老師教完咱們今天上午三節課后,就要走了。” “不可能。” “ 真的!”我旁邊的甄鐘豪也說,我立即明白了教室里為什么“死氣沉沉”的原因。這時,一陣寒風吹進來,我感覺身冷心更冷。我環視了同學一圈后,發現幾乎每個同學都剛哭過。便不再懷疑這件事情了,但不知道為什么心里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淚似珠子一樣從眼睛里掉出來,止都止不住。
正當我傷心時,數學老師走進來上課,我努力拿衣服擦著淚。在課堂上,我幾乎沒聽,腦子里老想著幾個問題:侯老師真的要走了嗎?難道沒有商量的余地了嗎?實在不行就給校長寫封信,讓校長改變這個決定。下了課,我像木偶一樣一動不動地坐在座位上,同學們也在一起唉聲嘆氣。三年了,侯老師像我們的大朋友一樣和我們一起學習;又像母親一樣呵護著我們,使我們在她的關懷教育下健康成長。現在感覺這一切是那樣快,像一場夢。可我不愿醒來!第二節課,我的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但我想到,這是最后三節課了,我要好好珍惜。于是,我用了比平時多一倍的勁兒去學習。
轉眼第三節課上了,離侯老師和我們告別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我更加體會到了時間的短暫。我真想讓時間停止!第三節課快下時,侯老師的臉上卻多云轉晴,笑嘻嘻地對我們說出她是跟我們開玩笑,同學們都轉悲為喜,只有我的淚流了下來,這是高興的淚,十年來,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揪心之痛。
原來今天是愚人節,在這一天可以隨便開玩笑,可是我們只顧學習,把愚人節給忘了。蒼天啊,大地啊,就算是愚人節,侯老師也不能開這樣的玩笑啊! 讓我一上午哭了三次!但,幸好這是個玩笑,我們親愛的侯老師沒走!!!通過這件事足以看出我們179班全體同學對侯老師的依戀之情!同時也讓我知道了要珍惜和老師,同學,親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日記二:
又一個愚人節來了,看著被騙人傻傻地上當的樣子,真是快樂極了。
一上午,辦公室的幾位老師都處于興奮的狀態中,將周圍的人愚弄個遍后,突發奇想:“愚弄一下韓校長?”大家一致拍手同意。
這位韓副校長,治學嚴謹,管理有方,這學期兼我們年組的管理工作。年齡剛近五十,卻早已謝了頂,一雙小眼睛,總是笑瞇瞇的,瞪大了也不過一條縫兒,大家戲稱他“含笑(韓校)”。從未見他生過氣,也許是一雙細眼把偶爾的怒氣與不滿掩蓋了吧?
到底采用何種辦法引這條“大魚”上鉤,著實費了一番腦筋,最后決定利用我的體弱多病做誘餌。因為我近幾天有些不舒服,其實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韓校長也未必會真上當。經過一番“導演”,一切準備就緒,裝病的我趴在桌上,裝安慰的圍在一旁,善搞惡作劇的曹老師拿起電話,撥通了韓校長的辦公室,聲音顫抖:“韓校長,快過來一下,逄老師暈倒了!”撂下電話,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片刻后又屏住呼吸,繃住臉,進入了各自的角色,呼喚我的聲音盡量顯得焦急而又慌亂。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門口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真乃神速,韓校長的辦公室在樓上的走廊盡頭),“砰”的一聲,韓校長一臉緊張沖進了辦公室,后面還跟著另外一位女老師,二人直奔我而來。全體人員猛然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我也興奮得拍手大叫:“上當啦!”“節日快樂!”兩種感情得巨大落差使得他一時呆立在我面前,等他明白過來這原是一場“騙局”,即用手摸了摸光光的頭頂,目光中的急切與慌張一下化為一種嗔怪后的放心,笑瞇了眼,轉身走了出去,而我們依然沉浸在愚人成功后的快樂中,良久不能平息。
下午上班后,大家說起而了上午韓校被愚弄之事,聽說這幾天我不舒服,他一直關注著我這個“病包子”,當時接到電話,是一路跑著奔向我們辦公室的,到中午回家時,他的心還狂跳不止,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暈倒了”。
一直以為自己無足輕重,一直以為韓校不會上當,只會一笑了之,誰知他競跑著來了,一臉的緊張,一路的心驚……我被這一陣陣暖流撞擊著,幸福著……真正的愚人是我自己呀!
屋內的人還在興高采烈地講述著各種或成功或失敗地“騙局”。
窗外,春天已經悄然走來,陽光暖暖,風兒輕輕,我對自己說:
從此不過愚人節。
日記三:
第一招:順水推舟
愚人節騙人招數中最常見的就是朋友通知你馬上去做什么事情。這時候你不妨順著他的話說下去,最好比他說的還要真,還要嚴重,不自覺地和他對換角色,讓他進入云里霧里
,辨不清東南西北,最后反倒愚者自愚了。記住,千萬不要相信他,否則你很有可能會成為他這一整天笑話的把柄。
第二招:裝傻充愣
許多男生在愚人節時遭到女生襲擊,這一招就是教給男生如何“反襲擊”的密技。當你身邊漂亮的女生在愚人節這一天向你暗送秋天的“菠菜”時,可不要輕易接招,要小心菠菜里裹著的“定時炸彈”。否則一旦你欣喜若狂地接下,“炸彈”立刻就會爆炸,笑得她直不起腰來。當然對美女也沒有必要以牙還牙,面子還是要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什么都沒看見,什么都沒聽明白,還要熱心地幫她找“菠菜”接收點。這樣她也就不好意思再演下去,只得偃旗息鼓了,反愚行動再次成功。
第三招:戰線同盟
如果有人在這一天想騙你但是被你看穿了,你大可以將他收服,然后成立統一戰線聯盟,合二人之力去開創更為廣闊的天地,騙倒更多人。畢竟人多力量大,兩人合伙騙人的可信度要比單兵作戰時強得多哦!如此一來,少了一個“敵人”,多了一個“戰友”,變被動為主動,何樂而不為?
第四招:借花獻佛
如果愚人節這一天領導也來湊份子,可是一件不大好對付的事,畢竟是領導,深了不是,淺了也不好,可怎么辦?不用發愁,我們有防騙兵法!
如果領導向你發難,比如騙你說某某病了,讓你掏錢去給他買東西,你可以假裝不知真相,先按照他的指示去做,然后把他的指示告訴大家,再告訴商家由領導結賬,這時,在大家的擁護聲中,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在愚人節里,他也多半不會介意。
第五招:百變金剛
這可是愚人節這天最有可能發生的被愚狀況,要注意了。如果接到電話,稱你的電話費、手機費、住房貸款等費用沒有及時繳納,要做出懲罰時,先認真聽聽講話人的聲音是不是熟人,朋友很可能用這種方法愚你一下子。如果聽出聲音果然是熟人,不妨將計就計,給他來個大變身,換個身份假裝其他人,讓他以為撥錯電話號碼,尷尬尷尬。
第六招:單刀直入
發現有人騙你,第一句話就直接拆穿他,不和他繞圈子,以顯示你的英明神勇。這一招是最直接、最簡明的做法,干凈利落,短平快!
日記四:
今天是4月1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愚人節。想到這是我們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愚人節了,我們大家都想在這最后的機會好好愚老師們一把。于是今天。我們全班同學聯手,共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愚人節。
今天的第二節課是語文課。上課前,我們大家便按照計劃執行了。這個把粉筆盒偷偷藏起來。那個拿走了黑板擦,別的只顧在一旁看熱鬧,做在椅子上哈哈大笑。
上課鈴很快就響了,教室里還是鬧哄哄的:有說有笑,各自想象著一會兒將發生的事。正在這時,只聽見一個同學來“報信”了:“任老師來了!任老師來了!” 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人人臉上都帶著壞壞的表情。隨著一陣腳步聲,任老師匆匆走進教室,看著任老師嚴肅的樣子,同學們不禁捂住嘴偷偷地笑。任老師讓我們翻開語文書,開始講解“練習3”。我心里急極了:呀,怎么還不用粉筆?我轉頭去看我周圍的同學,大家也納悶地與我交換了眼神。這時,任老師想要在黑板上寫些什么,并開始尋找粉筆。我們看著任老師疑惑的神情,又偷偷地笑了。任老師這兒找找,那兒找找,終于找到了一個小小的粉筆頭,我們全班同學都快憋不住想笑出聲來了,就在這時,我們的總指揮——任致陽開口了:“1——2——3——”“愚人節快樂!”我們全班一同高聲叫著,爆發出一陣笑聲。任老師看著狡猾調皮的我們:“哦!原來是你們聯合起來捉弄我啊!”任老師也笑了起來,我們共同度過了開心的一節語文課。
不僅是我們班,別的班也實行了“愚人節愚人”計劃。第三節科學課結束后,我們走進教室。這時,不知是誰發出了一陣驚異的叫聲。接著,我們一齊看到黑板上有兩行小字:“今天下午英語聽寫,語文月考!”天吶,這是真的嗎?不過,我們很快反映過來,今天是愚人節啊,這字跡很可疑,說不定……同學們頓時亂了起來,既覺得這是假的,又怕這是真的。最后,我們想來想去,還是去英語老師——胡老師辦公室“偵察”了一番。我們看到辦公桌旁有一刀英語聽寫本,不禁心抽了一下,難道這是真的?不會吧?我們又小心翼翼地翻開其中一本,啊!里面居然是空的!哈哈!六(1)班的“詭計”終于被我們“識破”了!當大家把消息傳到班里是,同學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同時又哈哈大笑起來。
今天聽到的最多的聲音便是笑聲。啊,愚人節——多么快樂的一天!
日記五:
愚人節這天人們會舉辦魚宴,主人在節前向客人們發出邀請。
請帖是一條彩色紙板制成的小魚,活潑別致。餐桌用綠色和白色桌布裝飾,中間擺放魚缸和精巧的小釣魚竿。魚竿上系著綠色飄帶,飄帶上拴著送給客人的禮物,如魚形工藝品、裝滿糖果的小籃。宴會上,主人端上以魚為原料精心烹制的菜肴,煎炸烤燒,應有盡有。
根據傳統風俗,主人往往在宴會上給客人們做假菜,有人對最典型的愚人節菜譜作過描繪:
最先一道是“色拉”,嫩綠的萵苣葉上撒滿胡椒,但拿開萵苣葉,露出來的卻是牡蠣雞尾酒;
第二道菜為“烤土豆”,其實為甜面包末和鮮蘑菇,還有用西紅柿色拉掩蓋的冰淇淋等;以蟹肉“偽裝”的烤雞。
這種假菜宴更增添了輕松歡快的節日氣氛。宴會結束后,主人以糖果招待客人,不過,糖果不是放在果盤中,而是放在藥盒里。
對于“貪吃”的讀者來說,4月1日是一個值得留意的日子。這一天是“吃書節(Edible Book Festival)”:一年一度“吃書”的日子,全世界圖書館、書店、畫廊和個人家庭都要慶祝這一節日。
愚人節里的吃書節
1999年感恩節時,美國收藏家兼評論家茱迪·霍夫博格女士與3位書籍藝術家相聚,當火雞伴隨美食、美酒下肚之后,她心生一念,若是書也可以吃,不知能做出什么樣的書來?她選定千禧年的愚人節為首屆“國際吃書節”,鼓吹愛吃又愛書的個人與團體,制作出可食用的書,在4月1日下午2點到4點(以每個人的時區為準),將“作品”公之于網站或特定場所,然后在4點整,動手將它們祭入五臟廟中。
把“吃書節”定在4月1日“愚人節”,自然帶有幽默色彩。有別于以紙、油墨為原料的傳統書籍,歷屆吃書節的成品運用了巧克力、糖、奶油、海苔、餅干、蛋、果凍、魚子醬、通心面、各色水果與蔬菜。
這一天,大多數能吃的書都是做成書狀的蛋糕,另外的一些能吃的書就不那么受歡迎了,但是,至少你可以翻開那些用面包片、海帶做成的書頁。
《圣經》也記載著“吃書”的故事。在舊約《以西結》里,上帝給了先知以西結一卷書,書卷的兩面上都寫著“哀悼、悲痛和悲嘆”。上帝讓以西結把這卷書吃下去,他吃后答道:“它在我的口中像蜜一樣甜。”
據說埃塞俄比亞的皇帝莫內里克二世,每當感到有罪時,就在口中嚼幾頁經文,最后這位皇帝死于用金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