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日記4篇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旦的日記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旦的日記 篇1
今天早上,陽光明媚,我和老媽、姥爺與姥姥出去外面散步。
我們去了海濱公園,一進門,就聽見鳥兒站在樹枝上歌唱,它們的歌聲非常動聽。旁邊綠樹成陰,鮮花盛開。樹伯伯身上搭著小鳥姐姐迎接著新年的到來。鮮花妹妹開心地笑了起來。那里的海水是藍的,天空也是藍,海水與天空相接應,我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了。
到了海濱公園的盡頭——碼頭,我就看有人在釣魚,我認真的看一個老伯伯他有沒有釣到魚,結果他拉起釣魚鉤時,釣魚鉤不見了!噢!原來是釣到垃圾,把釣魚鉤拉斷了,這里時不時飛來幾只白鶴,那些白鶴站在岸上好像在排隊呢!
這個香港海濱公園實在太美了,我都不舍得離開了,可最后還是回家了。
元旦的日記 篇2
1月1日星期x天氣晴
今天是元旦節,也是新年的第一天,為了慶祝元旦節,人們把街道、商店、廣場,都裝扮得漂漂亮亮、喜氣洋洋的。
到了晚上,人們都去看花燈馬路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懸掛的花燈五顏六色、奇形怪狀,有魚形的、有兔子形的、有蝴蝶形的······,數不勝數的花燈美麗極了。夜空中絢麗多彩的煙花讓人眼花繚亂,美麗極了。
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慶祝著新年的第一天。
元旦的日記 篇3
“我宣布:六(4)班元旦聯歡會正式開始!”就這樣,元旦party就在我、陳夢遙、厲宇恒和李昊四名主持人的開場白中拉開了帷幕。Happy!元旦party趣味多!
元旦party主要分為兩個環節:“心愿和表演!”貼心愿可是再有趣不過了。
首先,鄭若瑜先發給同學們每人一張便簽貼,主持人告訴同學們在便簽上寫下每個人自己的心愿,并貼在黑板上的心愿樹上。同學業們就這樣熱火朝天地忙活開了。我敵不過強烈的好奇心,去興致勃勃看了一下大家的心愿,瞬間笑噴!
有人寫:“祝愿世界和平!”“搞笑逗包”熊或暉寫:“天天都是今天”。哈哈!想得倒挺美!想陳老師知道了,一定哭笑不得吧?當然,也有傳遞正能量的。“(4)班體霸”鴨奕君寫:“希望期末考試我們可以取得好成績;“嫩白學霸”陳欣閱寫:“希望新學年我能看更多的書,大量閱讀。”不愧學霸,時刻想著學習!懂得感恩的趙樂妍寫:“祝愿媽媽身體健康,早日找到好工作!”你的媽媽聽到一定感動至極吧?不過最有趣的還屬大好宇恒,因為他是主持人,不用寫心愿,但還是掏不住要上講臺體驗一下,于是做了一連串搞笑動作,把手擺成七字形,假裝捏著心愿條——興高采烈,一蹦一跳上講臺——轉轉腦袋,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對準,狠狠按下。看得我和陳夢遙笑得前仰后合!
不僅心愿笑得我們“捂著肚子直叫疼”,還有終極武器沒登場呢!那就是精彩紛呈,笑聲不斷;妙趣橫生,贊口不絕!
剛講完“搞笑心愿”,接下來咱就來談一談精彩紛呈的“趣味表演吧!
首先是“功夫小了“李昊帶來的武術表演《長拳》。乖乖隆的咚,青菜炒大蔥!騰空步、翻筋斗……變化多端,眼花繚亂,看得第一排的人膽戰心驚,一抖一抖地,抱頭救命,簡直在看3D電影啊!
接下來的表演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我的小提琴獨奏《梁祝》,抒情歌手辛怡和靈魂歌者周正琳分別為我們帶來了優美婉轉的歌曲,扣得我們如癡如醉!高昕、能或暉等人的《甄環歪傳》,道具、語言、動作、表情,精妙絕倫,大家都笑得“奄奄一息”,還有周佳樂組的小品《考試過后》,“田大壯士”與“數學奇哲”帶來的相聲《西征夢》……
不過,最有趣的還屬高昕,周卓爾的魔術秀。他們變得魔術我們都會,他們還特地請陳老師上臺“表演”配合,結果全都漏了餡:第一個魔術例子其實有兩個夾層,把一個綠布放進內層里,把外層打開就什么也沒有了;第二個魔術帽,一開始帽子里什么也沒有,底層是吸鐵石,而魔法棒里藏著一束花,底邊是吸鐵石,一吸就“變”出來了……雖然大家心里都一清二楚,但為了不使場面尷尬,都紛紛叫道:“哇!神奇呀!什么妖術呀!牛牛牛!666哦!”連陳老師也被大家逗得合不攏嘴呢!樂開了花!”
元旦party趣味多!但我們也要學則專心,玩則開心,接下來!好好復習吧!
元旦的日記 篇4
今天我想起一件事:我什么節日的來歷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元旦節的來歷。于是我便上網查了查。
來歷是: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巔升起、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即“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的情景。
所以,現在的元旦是公歷的1月1日,春節是原來農歷的元旦即農歷的正月初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相對應地,春節被稱為“舊歷年”、“陰歷年”。
原來元旦節有這么大的“秘密”,以后我要多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