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糯米團子日記(精選16篇)
一天即將完結,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么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糯米團子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糯米團子日記 1
今天, 我和媽媽一起做糯米團子了。
早晨,我起得很早,八點就起來了,起床后,媽媽先讓我準備筍和糯米粉,咸菜就由媽媽來準備,于是我們開始工作了。
我先把筍洗好再切成丁,做完了這些后,媽媽就拿來了鍋子,然后把切好的筍和咸菜都放進鍋子里翻炒一會兒,再放上辣椒,再燒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做完這個以后,就可以和面了!
我拿來了熱水壺,媽媽也把臉盆和面粉拿來了。媽媽先把面粉倒入臉盆中,再加上開水,然后不停的和,過了一會兒面粉就和好了,我們也就可以做了。
我們先從面粉團里撕出一個和乒乓球差不多大小的球,再把它搞成窩窩頭的`形狀,然后把做好的餡放進去,最后把它和成小籠包那樣,再把它那個頭往邊上一按,一個糯米團子就做好了。就這樣我門連續做了好多個團子,在燒得時候我就一直很想吃。過了一會兒,團子燒好了,我是第一個品嘗的人,我吃了一口后,邊吃邊點頭說;“這個團子真好吃啊!”
小朋友們,你們想吃嗎?如果想吃就自己動手做吧!自己親手做的勞動果實非常的鮮美哦!
做糯米團子日記 2
我是個壯族孩子,因為長期住在城市里,所以對許多壯家的傳統風俗不是很熟悉。這年清明節,媽媽帶我回鄉下的三姨媽家,說讓我感受感受壯族的傳統文化。
我一跨進三姨媽家的家門,就聞到一股葉子的清香,我很好奇,于是便走進廚房去探個究竟。我打開鍋蓋一看,鍋里放的不知道是什么草藥,再看一眼鍋里的水,居然是紅色的。旁邊還有另一個鍋,那鍋里也放了草,但水卻是紫色的。我去問三姨媽,三姨媽告訴我,壯族人在清明節時,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做五色糯米飯祭奠先祖。我看到的那幾鍋奇怪的水,就是做五色糯米飯用的“可食用顏料水”。我還從三姨媽口中得知,黃飯花可以熬出黃色可食用的顏料水,紫藍草可以熬出紫色,紅藍草可以熬出紅色,楓葉可以熬出黑色。等這些草料熬出顏料水后,就可以放糯米飯下去浸泡。末了,三姨媽還特意強調說,放糯米飯之前一定要記得把染色草拿出去,這樣染出的米飯,色澤才持久鮮亮。
“三姨媽,把顏料水倒下去后,就可以將米飯放到蒸架上煮了嗎?”我看著鍋里沸騰的`染色水,迫不及待地問道。“還不行,要讓糯米飯在顏料水中浸泡十個小時以上才可以。”她笑了笑說。我只好遺憾地蓋好鍋蓋,靜靜等著三姨媽說的“適合的時機”到來。
不知不覺,十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把染好顏色的糯米飯放到蒸鍋里,蒸上十幾二十分鐘。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漸漸的,漸漸的,那股熟悉的葉子清香再次撲鼻而來,不同的是,這時的清香中,多了一層濃厚的糯香,這糯香如同點睛之筆,讓那純粹的.葉子清香變得無比濃郁。五色糯米飯開鍋啦!我拿起筷子夾了一小口吃,哇,讓人回味無窮,再吃一口,口齒留香,這簡直就是小吃上的絕品!
五色糯米飯的五種顏色象征著來年五谷豐登。吃了五色糯米飯,就意味著飯后年成好,糧食豐收。每逢清明節,我都會想起三姨媽做的五色糯米飯。看來,我骨子里還真是個地道的壯族人啊,才吃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它的美味!
做糯米團子日記 3
“三月三歌圩節”是武鳴壯鄉一年一度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在我這個七歲多的孩子的眼中,這個節日比一年中的任何一個節日更令我期盼,因為在這個節日里,不但能看到令人震撼的`“千人竹杠陣”,而且還能吃上我最喜歡吃的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雖好吃,但制作起來卻很麻煩,今年的三月三,我就親眼目睹奶奶制作五色糯米飯的過程。距離三月三還有兩天,奶奶就開始陸陸續續地買回楓葉、黃梔子、紅蘭草。原料買齊后,奶奶就著手一一準備:先用菜刀把楓葉(連枝)砍成一截一截的,接著把這些楓葉放到石窟里舂幾下,然后把這些舂爛的楓葉放到盤子里,最后放入幾瓢清水(漫過這些楓葉)。三月初二晚,奶奶把已經浸泡兩天的楓葉撈出來搓干,只留下水,然后把這些水放入鍋里加熱,熱到什么程度呢?奶奶說放手進去感覺燙手就可以關火了。這時就把準備好的糯米倒到水中浸泡,待水冷之后又把水倒進鍋里加熱,再倒進盤中浸泡糯米,如此反復五六次之后就不用再加熱,只要把米泡到第二天早上就行。紅色、紫色糯米飯的原料是紅蘭草,只要把紅蘭草用刀砍成一截一截的就可直接放進鍋里煮,然后把水涼至稍稍燙手就倒入糯米,也是如此反復幾次之后就可浸泡到第二天待用。
三月初三早上,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奶奶就已經起床開始蒸糯米飯。起床之后,我直奔飯廳,只見飯桌上放著一大盤糯米飯,有紅色、黑色、紫色、白色、黃色,尤其是黑色的,黑得透亮。迫不及待地就用手抓起一團黑色的糯米飯往嘴里送,一股楓葉特有的'清香撲入鼻中,上下兩排牙齒飛快的舞動,嘴里剎時滿是糯米飯夾著楓葉的香味。就像秋風掃落葉般,手中的那一團糯米飯一下就沒了蹤影,在旁邊站著的奶奶看著我直樂!
朋友們,你是不是也想嘗嘗那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飯呀?如果想,那就請你們明年的三月三到武鳴來!
做糯米團子日記 4
每當走在回家的路上,總是看見路邊有一些人再賣糯米餅,那撲面而來、清甜的香氣,總讓我回憶起家鄉的美食——湖南各式各樣的糯米餅。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在老家的廚房里第一次同這一美食“相遇”。剛踏進廚房的門,那熱噴噴的蒸汽一下子就映入我的眼簾,打開鍋蓋,兩三個又圓又大的餅子安靜地“躺”在鍋底。我找來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其中一塊餅,放在嘴邊,輕輕地咬下一口……雖然它很燙,也挺硬,但是在咬下去的那一瞬間,一股濃郁的桂花香便開始在我的`嘴巴里面亂竄,我的.舌尖、牙齒,就連我的嘴唇都沾上了著濃濃的桂花香。我只要親親呵一口氣,周圍的人就都能聞到這塊大餅甜而不膩的香味了。
直到后來,我才從爸爸的口中得知,那種美味的大餅也有著一個讓人食指大動的名字——“糯米餅”!
我讓奶奶教我做糯米餅。原來,第一個步驟是揉面,面不要揉得太軟了,要稍微硬一點兒才會有嚼勁兒。等把一大塊面團揉成了一個個小圓后,就把它們放在一塊巨大的木板下面,然后讓一個小朋友踩在木板上,就能壓出一個有緣有大的糯米餅了。接著就要辦各種各樣的餡兒一一揉進糯米餅里,最后,把做好的糯米餅放進一種專門做糯米餅的大鍋里,大約燜二十分鐘左右,這樣一來,一大鍋香噴噴的糯米餅就完成啦!當然,在學習的同時,奶奶也讓我試著踩了一下糯米餅,搞得我緊張的要命,踩得時候小心翼翼的,還把氣兒使勁地往上提,生怕一不小心,踩壞了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糯米餅!
吃糯米餅當然也有那么點講究。首先,冬天的時候最好不要吃梅花和桂花的,天氣太冷了,吃起來沒味兒,應該吃玫瑰的,吃了以后覺得心里暖洋洋的,像春天來了一樣。再來,夏天當然要吃茶花味的,有一種清爽的感覺。還有,吃飯前就一定得吃果酒味的,吃下去后就會感到心里就像燃燒著一團火,可下飯了!
我喜歡吃家鄉的糯米餅,它總能讓我想起我那美麗的家鄉!
做糯米團子日記 5
每當我咬著奶奶寄來的家鄉特產——水井糯米粑時,輕輕吮著那富有彈性的金黃色糯米上的紅糖漿時,總不忘奶奶那慈愛的笑容。
車子穿梭在綿延起伏的群山中,我心潮騰涌,快了!快到了!就要見到我朝思暮想的奶奶了!
車緩緩開進村里,兩旁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菜田,后是車水馬龍的集市。穿過人群后,隱隱可以看到,前面不遠處的新房子外,那矮小卻親切萬分的身影,正在眺望,是奶奶!我激動萬分,似乎看見了奶奶慈愛的.笑容。
晚飯做好了,一瞧,全是我們最愛的。一會兒,奶奶從廚房中端來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水井糯米粑和一碗剛剛熱化了的'紅糖漿,邊走邊操著濃濃的家鄉話說:“璇璇,這是你最喜歡的水井粑粑。”我高興地夾過一塊,沾了紅糖漿,輕輕咬下一塊,一股暖流流進心田。
用過晚餐,我們九個孫子孫女隨著奶奶來到房頂,晚風悠悠的吹著,樹兒“沙沙”的唱著,大人們在樓下看電視,聊天。我望著奶奶在月光下蒼老的輪廓,感到無比的傷感。這時,奶奶撫著我們的頭,說:“你們回去了,一定要好好讀書,像奶奶,不識字,做不了事。”我緊握著奶奶粗糙的生滿老繭的手,一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奶奶一大早就出去了,吃中飯才回來,拎了一大袋筆、橡皮、本子,分發給我們。我才知道,原來奶奶一大早挪動著那雙小腳,去集市上賣水井粑粑,后用賣來的錢又挪動著小腳,用生滿老繭的手提著從縣里買的文具回來。奶奶笑著說:“好好讀書!”我眼中一閃一閃的東西,模糊了奶奶瘦小而高大的背影。
終于,回廣東的日子到了,奶奶挪動著小腳,用枯樹皮般黝黑的手幫我們搬東西。車發動了,奶奶手無足措地站在原地,緊緊咬著嘴角,突然滿步蹣跚地趕上我們的車,到車窗前遞給我一袋紅糖和糯米粑,叫道:“璇璇!過年回來看我們,奶奶再給你做一回糯米粑!”我接過,哽咽道:“會的!”汽車開走了,遠處是那裝滿孤獨的新房子,還有那矮小的身影在眺望……
做糯米團子日記 6
過年了,每家每戶都喜氣洋洋,充滿了年的氛圍。大年三十,“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從鞭炮聲中醒來。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外婆家。
外婆家被濃濃的年味兒包裹著。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笙歌辭舊歲,羊酒慶新春”。廚房門上倒貼著一個“福”字。院子里有許多放完鞭炮的紅紙、炮灰。
外婆正在廚房里做糯米團子——這是每年必做的。充滿了好奇心的我跑進廚房,只見外婆手中拿著一個漏籃,里面有許多浸好的糯米,一個個又白又腫。緊接著,外婆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豬肉末、雞蛋、生姜。我躍躍欲試,忙喊道:“外婆!外婆!我來幫你!”外婆答應了:“你把糯米倒在這紗布上,要鋪平,就像這樣。再放在蒸鍋里,開大火蒸半小時。看好了,可別偷懶!”“好,沒問題!”自信滿滿的我奪過外婆手中的糯米。呀!沒想到這糯米還挺重的。我小心翼翼地倒,學著外婆的樣子,把盆微微斜過來,輕輕地。可總有些調皮的白娃娃蹦下了桌。嗯,總體來說完成得還不錯!我把糯米放入鍋中,開大火,耐心地等待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糯米的.香味兒充斥著整個廚房。終于,蒸好了。外婆把糯米取出,倒入一個大碗,放入肉末、雞蛋、花椒粉、鹽、雞精和姜末,用力地攪拌。然后,我和外婆一起動手,把糯米團成一個個團。外婆用勺子舀起一勺糯米,放在手心里,握緊,然后再用手揉了揉。我立刻有樣學樣,也舀起糯米,握緊,再揉了揉。可是,糯米在我手中便一點兒也不乖巧,總是黏在我的手心里。外婆耐心地教我:“團之前在手上蘸一點水,這樣就會好一點。”我試了試,外婆說的果然沒錯!兩人一起動手果真快多了,沒一會兒就做好了。
最后,外婆把我們的杰作一個個放進盤子,放入蒸鍋,蓋上蓋子。經過漫長的等待,蓋子上已布滿水珠。掀開一看,團子一個個直冒熱氣,香味撲面而來。做的真不錯。一下午,我們在糯米團的香味,陣陣鞭炮聲和歡聲笑語中度過。
做糯米團子日記 7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的傳統風味小吃。三月三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忙著準備黃花、紫線草、紅藍草、楓葉等制作糯米飯需要的食材。
首先,我們制作工序最復雜的黑色染料,我們一起把楓葉一片片摘到菜籃里,把楓枝皮一塊塊剝開。媽媽拿錘子在砧板上把楓葉和楓枝皮錘碎,再放進鐵鍋里煮,等水沸騰后關火,讓汁水自然降溫到五十度左右,再把汁水倒進盛有糯米的碗里,等汁水涼了又倒進鍋里加熱,這樣重復三次后,再繼續浸泡,讓糯米充分著色。
接著,我們把黃花洗好放到水里煮沸,當汁水變成濃黃色后取出冷卻降溫到五十度左右就倒入另一盤糯米中浸泡,紫線草和紅藍草也是用煮黃花汁一樣的步驟和方法。最后浸泡白色糯米,那是最簡單的,只要接一碗冷水浸泡就可以了。當五種顏色都浸泡后,媽媽告訴我下午起床就可以下鍋蒸了。
下午3:00,我們走進廚房,看到浸泡泡的糯米已經完好著色了,紅的、黃的、紫的、白的、黑的完全呈現來了,這天然的植物染料真的太神奇了。開始蒸糯米飯咯,媽媽拿來一個漏網把浸泡在汁水里的糯米瀝干水,她高興地說:“這樣瀝干水后蒸出來的'糯米飯不粘具還很有彈性,特別好吃。”媽媽讓我拿來一塊紗布鋪在蒸籠上,再把瀝干的糯米依次倒入蒸鍋里擺好造型,蓋上鍋蓋就開火蒸。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廚房里飄出了一股股清香的糯米香味,看來糯米飯蒸好了。我開開心心地走進廚房掀開蓋子一看,哇!晶瑩剔透的五色糯米飯令我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用勺子打了一勺放進嘴里,清香四溢,好吃極了。
五色糯米飯由黃、紫、紅、黑、白五顏色合成的,五彩繽紛,鮮艷誘人,是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我愛壯鄉的五色糯米飯。
做糯米團子日記 8
我是一個城里的孩子,吃地無數種丸子,但那一次,我吃到的糯米丸子,不僅是糯米,而是奶奶對我的愛。
在我的老家,一家兄妹四人,但在奶奶心中,好像只有我這個“大孫子”才是她真正的孫子哩。奶奶非常地疼愛我,每次回去過年時,總要做我最喜歡吃的糯米丸子。所以今年春節回去時,病中奶奶硬是下床給我做好吃的。
糯米丸子色亮味香,好吃至極,味道可口,是我最愛吃的東西,令人百吃不厭。那炸發的糯米丸子,個個從“歐洲人”變成了“亞洲人”,從“白皮膚”變成了“黃皮膚”。再一咬,那香香的.糯米十分彈牙,油而不膩,那糯米丸子金黃的脆殼才是最好吃的,脆爽可口。香香脆脆的糯米丸子再加上鮮美的魚湯,這個搭配更是天衣無縫,色香味全啊!
為什么糯米丸子味好看相好?因為這是奶奶注入了她的愛做出來的。
糯米丸子的做法乍看很簡單,其實也有不少學問和技巧在里面呢!
只見奶奶把糯米用水淘干凈,再把它們放進電飯煲里煮熟,等糯米煮好后,加適量的鹽調勻,放涼后,打一個雞蛋到碗里調勻備用,這時侯奶奶從鍋里舀了一團乒乓球大小的糯米放在手心,慢慢地搓成一個圓團,然后,把搓好的丸子裹一層雞蛋液,放進熱油里炸,看著奶奶熟練地做著這些動作,時不時地咳嗽著,站累了就在板凳上坐一會兒,大表姐在灶后一個勁地加柴火。只聽“滋滋——啪!啪!——”丸子和油在鍋里共舞,于是,傾注了奶奶對孫子愛的糯米丸子,就做好了。
晚飯時,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著年夜飯,搶著吃那糯米丸子,但我卻邊吃邊想著奶奶對我的愛是多么的深啊!
做糯米團子日記 9
望向窗外,一片霧蒙蒙,窗口積著少許雪花,路上人煙稀少,都在家中忙活著。
“噼里啪啦——”春節的開始被鞭炮打響。我急急忙忙跑去外婆家,去探探現在少有的奇觀:打年糕。
我氣喘吁吁地趕來,只見那打年糕的人邊上,已擠滿了人,大家都睜大了眼興致勃勃地瞧著。我踮起腳,伸長了脖子向里張望著。只見那人在石臼旁,錘打著一大團糯米,“啪——啪啪——”聲音沉重而有力。倏然,錘打聲也停了,他挽起衣袖,拿起水給那“糯米團子”澆水,“哧呼哧呼”這像是那“團子”的享受聲,那白煙直往上冒,像一條白色的絲帶,又猶如白鴿在空中翻旋。
那雙蒼勁有力的手,把糯米時而推上推下,時而左揉右翻,眨眼間,又把它翻了個面。他目不轉睛地盯著糯米,那糯米被他揉搓得又圓又大,像一顆巨大的珍珠,在陽光下閃爍著。看著那大個兒,散發出又香又濃的糯米味,我咽了咽口水,好想咬上一口!
“啪,啪啪啪啪——”他又開始錘打著糯米團子。不多久,團子表面變得光滑,他雙手如鏟,抄到團子下方,用力一甩,那白團就被鋪在了桌子上,緊接著抓過一把糯米粉均勻地撒了上去。我仗著個子小,在人群中敏捷地穿梭著,鉆到了最前頭,領了幾塊溫熱的年糕,跑到外婆家廚房品嘗起來。
我在年糕上撒上紅糖,咬下一口,熱乎乎的!“啊!真香呀!”我小聲贊嘆。糯米濃濃的.香味,紅糖的甜味又為它錦上添花,這簡直是人間一絕!白色和紅色的粉末還在嘴邊逗留,像是在嘴邊開了一場盛宴。
年糕已被我咬完一半,香味順著鼻腔在我肚子里徘徊。打年糕的`人已經走了,卻留下了濃濃的年味。此時此刻的我是多么享受啊!
年糕,年的味道,讓我難以忘懷的——濃濃糯米香。
做糯米團子日記 10
爺爺的心愛之物,就是新春佳節那桌上必有的酒。
每當金秋時節,爺爺總會去買些上好的糯米,蒸熟,拌上藥酒,盛在大酒缸里,發酵三四天后,加上涼水,蓋上蓋子,大約一個月,待醇厚的酒香暈開,就可以開蓋裝瓶了。
這些酒,我的爺爺可以說是視若珍寶,把它們排在客廳的一角,每天都忍不住要去看上幾回。等到了春節,爺爺就迫不及待的把酒拿出來。
他喝酒的`時候,總是一點一點地品,口中還念念有詞:“嘖嘖嘖,香啊,真是好酒。”仿佛這一杯酒可以回味上好幾個月。每次喝完酒,爺爺會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酒再放回客廳那個藏酒寶地。
有一天,爺爺又踱到那個“藏酒寶地”去看他的酒,但他驚奇地發現,其中有半瓶喝剩的酒神秘失蹤了。爺爺這下著急了,為了尋找消失的珍品,爺爺翻箱倒柜,甚至連床底下他都找過了,可還是不見蹤跡。爺爺兩條眉毛都快擰成“川”字了。他一邊念叨著:“是不是被人偷走了啊!”一邊又繼續尋找。一整個下午,他都過得憂心忡忡的。直到晚上他才發現,原來是姑姑把半瓶酒拿去做雞蛋老酒了,看到姑姑拿來的雞蛋老酒,爺爺緊皺的眉毛豁然松開,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還有一次,妹妹趁爺爺不注意,偷偷地爬上餐桌,也想“研究”一下爺爺的心愛之物,正當她伸手去拿時,我及時趕到,把妹妹抱了下來,可酒瓶還是被她碰了一下,搖搖晃晃的就倒了,酒“滴滴嗒嗒”的濺到了地上。“哎呀!太可惜了,多好的酒啊,就這么灑了。”爺爺急忙趕來,看到這“慘狀”拍著大腿惋惜地說道。一整天,爺爺逢人就說起這件“小事故”。“太可惜啦,多好的酒啊!”就像我的樂高玩具被人拆了一樣的痛心。
我的爺爺呀,對酒就是這么鐘愛!
做糯米團子日記 11
去年寒假,我們小區的道路旁邊,豎起了一把高大的廣告傘。傘下擺放著現做現賣的米團,攤主是一位中年婦女,其貌不揚,衣著樸素,看著讓人喜歡。
進出小區,我經常從她的米團攤旁走過,有時候懶得瞥上一眼,就把它甩在身后,似乎這個米團攤與我無關。確實和我無關,然而這次我卻看了很久。
這天早上,我睡過頭了,想到今天約好的要去朋友家玩,就匆匆出門往外走。外面好冷,寒風灌進衣袖,我趕緊攥緊袖口。路旁的那個米團攤,人頭攢動,熱氣騰騰,彌漫著陣陣香甜的氣息。攤主阿姨一邊手腳麻利地忙碌著,一邊熱情地招呼著顧客。
吃個熱米團當早餐吧,我這樣想,就走了過去。
“阿姨,買一個甜心米團”我在一旁說到。阿姨點點頭,嫻熟地抓起一團珍珠般亮晶晶的糯米飯,放在潔白的塑料紙上,再均勻撒上烏黑噴香的芝麻,又加了一勺白糖……阿姨雙手合攏,來回揉搓,眨眼間,一個誘人的米團就做好了。
我連忙準備拿起手機付錢,左摸右摸都找不到,身上沒帶現金,出門忘帶手機,我一臉尷尬,有些不知所措。“小姑娘,別急,這個米團送給你。”阿姨微笑著,把米團遞了過來。
“這怎么可以呀,阿姨,我不買了。”我無奈地搖搖頭,擺擺手,轉身想走。
“怎么不領情?我幾乎天天看你經過這里,咱們也算老朋友了,跟一個米團有啥關系!”阿姨咯咯一笑,眼里閃爍著溫暖的光芒。他不容我分說,把米團直往我手里推,我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寒風瑟瑟,可捧著米團的我,渾身暖融融的。攤主阿姨用她善解人意、熱情善良的心靈,為這寒冷的..冬天平添了一股溫暖。
回首凝望,遠處的米團攤格外醒目,格外美麗,猶如盛開在路旁的一朵鮮花,正默默迎風吐艷。
阿姨的米團,很甜,很糯,很暖。
做糯米團子日記 12
在我的家鄉,立夏時節,人們喜歡做糯米蛋。老人常說“吃了糯米蛋,無病無災度夏天。”
每到立夏,我總是圍在奶奶和媽媽身邊,看著她們做糯米蛋,有時還打打下手。看似一個小小的糯米蛋,工程可不小呢!
先準備應有的材料:新鮮咸鴨蛋、干香菇、玉米粒、青豆、臘腸、胡蘿卜。然后取適量糯米用冷水浸泡2小時左右,干香菇泡發,再清洗新鮮咸鴨蛋,并在蛋的一頭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戳一個小洞洞,倒出蛋清。哈哈,這蛋清“哧溜”滑下來,很像小魚兒一樣,歡快地尋找自由呢!戳好的蛋殼一個個像不倒翁一樣站不穩,沒辦法了,讓它們都背靠背,相互依偎,彼此拉手了。
等搗騰完這些,開始調料了。首先,胡蘿卜、香菇、臘腸都切丁,再拿一個大大的盆,放入所有材料,倒入醬油、老抽、生抽、蠔油、白糖、生油和少量水,用鍋鏟攪拌均勻,放置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目的'是讓它們入味。
接下來就把材料塞進蛋殼里面,并用筷子按緊一點,塞的時候可要小心了,不然會把蛋殼捏碎的。最后把它們一個個擦干凈身子,裝在盤子里就可以蒸了。半個小時左右,掀開鍋蓋,我驚呆了:一個個蛋蛋的洞洞上有好多米粒探出頭來,好像在激動地歡呼:“我熟啦,快來吃我吧!快來呀!”我聽到了它們的召喚,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嘗,一伸手又趕緊縮回來,太燙了!耐心等待后,終于可以吃了,三下兩下剝開蛋殼,滿滿的餡呈現在眼前,我很想一口投進嘴里,哈哈,還是先咬一口吧。哇,太好吃了——香、糯!
現在,立夏糯米蛋越做越精致了,媽媽給糯米蛋穿上了彩色的外衣,放在漂亮的包裝盒里,我們的糯米蛋遠銷省外呢!
做糯米團子日記 13
早晨,太陽從窗簾的薄縫中出來,驅散了空的濃密空氣。樓下早餐店里的蒸汽也飄了進來。
“起來!”母親走進我的房間。我睜開眼睛,揉揉惺忪的眼睛,下了床。洗完澡后,我來到桌前。
早餐是糯米加甜豆花,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餐,也是其他國家沒有的一餐。
在江南地區,溫州人最愛吃糯米。在一碗晶瑩剔透的白糯米里倒入咸、鮮、中、肥而不膩的肉末湯,然后鋪上香脆可口的油條。香氣隨著熱空氣向上滾動。一碗風味獨特的溫州糯米,豐富了每天早上的期待。
我去過宜興和紹興,那里糯米的影子消失了,只有油條擺在面前。根據微博上的一項調查,超過90%的溫州居民將錯過溫州的糯米早餐。豆花,雖然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但在其他地方卻隨處可見,比如溫州人熟悉的咸豆花和甜豆花。同時,家鄉的味道也變得淡了。
父親說:“糯米的另一個身份是煮飯。我們小時候,煮飯是從蒸籠里蒸出來的,所以它也有絲和竹子的味道。蘇軾曾說:“我可以陪玉帝在上面,陪乞丐在北田院在下面。在我面前,世界上沒有壞人。“我認為糯米有點像東坡,它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和自由的。在糯米面前,每個人都感到溫暖和平等。無論您是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還是一個飽覽滄桑的`江湖老客,只要您想吃就有顆好牙,不想輕易疲倦的心,您就能從糯米中找到一種日常的熟悉的.溫暖。”
是的,古代的糯米有多像烹飪!我父親是對的。現在許多做糯米飯的人不再使用蒸汽籠,而是使用電飯鍋。但是不管你怎么做,你都不能讓它嘗起來像他小時候那樣。
早晨,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遮住了我。看著樓下早餐店的方向,我能從蒸汽中聞到家鄉的味道。
做糯米團子日記 14
一到春天,我便想起農歷三月初三家鄉的廟會和廟會上那誘人的藕攤。
每逢三月初三這一天,家鄉的人都會把遠的近的親戚帶到這里來,這時,街上就熱鬧了起來。三月初三的街上到處都是攤點,有賣農具的,有賣服裝的,有賣布匹的,有賣家電的。吃的攤點就更多了,他們用各種好聽的音調編成順口溜招攬顧客。什么臭湊豆腐,清蒸田藕……真是五花八門。我這人最喜歡吃,別的都吸引不了我,唯獨對藕攤上粘粘的藕情有獨鐘。
攤點上的藕分兩種:一種是不放填料煮的藕,一種是灌了糯米的`糯米藕。煮藕的鍋特別大,鍋是放在一個大缸上面的,缸壁上有個大洞,從這里可以把木柴放進去燒。最特別的就是那鍋蓋了,是用很多翠綠翠綠的荷葉編成的。用這樣的鍋蓋煮出來的藕,不但清香四溢,而且口感非常的好,這在自己家里是無論如何也煮不出來的,尤其是糯米藕。
往年,看見藕攤,我總會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買上一段糯米藕,細細地咬一口,香香的,滑滑的;用手輕輕一拽便抽出好多長長的、軟軟的絲。糯米藕甜而不膩,既有芋頭的滑,又有山芋的粉,真是世間極品呀!吃的時候,嘴角兩邊會粘有黏糊糊的似漿糊樣的東西,雖然這樣,我還是會一口接著一口地咬著,直到吃得肚子飽飽的才肯閉口。
很可惜,今年的三月初三是星期二,我不能回家鄉了。放晚學后,我特意找到步行街一個煮藕的小攤,只見鍋里煮著一大鍋藕,色彩粉紅,很是誘人。雖然沒有糯米藕,我還是買了一段藕,咬了一口,不覺有些疑惑,這是藕嗎?澀澀的,沒有家鄉藕的清甜、細膩,唉!怎么就吃不出家鄉廟會上藕的味道呢?
做糯米團子日記 15
陽光明媚的周末,我跟著媽媽學做糯米團子。這個傳統的中式小吃,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
首先,我和媽媽一起準備了所需的材料:糯米粉、溫水、紅豆沙和一些干果作為裝飾。糯米粉要選用細膩的,這樣做出來的團子口感才會更加軟糯。
接著,我們開始和面。將糯米粉倒入一個大碗中,慢慢加入溫水,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這個過程需要特別小心,因為糯米粉很容易粘手。當糯米粉變成均勻的面團時,就可以開始制作糯米團子了。
我從面團中取下一小塊,放在手心里揉成圓形,然后用手指在中間捏出一個小洞,將紅豆沙放入其中,再慢慢將面團封口,揉成光滑的團子。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團子捏破。
完成一個糯米團子后,我用干果點綴在團子的'頂部,增加了美感。就這樣,一個個精致的糯米團子在我手中誕生了。
最后,我們把糯米團子放入鍋中蒸熟。當糯米團子變得晶瑩剔透,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時,就可以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軟糯的口感和甜而不膩的紅豆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是美味極了!
通過這次做糯米團子的經歷,我不僅學會了制作技巧,還體會到了傳統美食的魅力。我想,以后我會更加珍惜這些傳統文化,將它們傳承下去。
做糯米團子日記 16
今天,我決定嘗試親手制作糯米團子。這種小巧精致、香甜軟糯的點心,總讓我難以忘懷。
一開始,我先把糯米粉倒入一個大碗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我小心翼翼地攪拌著,生怕糯米粉沾得滿手都是。慢慢地,糯米粉和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柔軟的面團。
接下來,我把面團分成若干個小塊,每一塊都搓成一個圓圓的團子。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需要一些技巧。如果面團太干,就容易開裂;如果太濕,就會粘手。我反復嘗試,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濕度。
然后,我開始為糯米團子制作餡料。我選擇了紅豆沙作為餡料,因為它既香甜又可口。我把紅豆沙分成若干份,每一份都搓成一個小球,放在一旁備用。
接著,我把糯米團子壓扁,放入紅豆沙餡料,然后慢慢封口,再次揉成圓形。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餡料擠出來。
最后,我把做好的糯米團子放入蒸鍋中,用中火蒸了大約十分鐘。當糯米團子變得晶瑩剔透、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時,我知道它們已經熟了。
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糯米團子的外皮軟糯可口,紅豆沙餡料甜而不膩,真是美味極了!這次制作糯米團子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了親手制作美食的.樂趣和成就感。我想,以后我會嘗試更多不同的美食制作,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做糯米團子日記】相關文章:
做團子作文02-10
做糯米飯團作文03-24
我幫媽媽做臘肉糯米飯06-13
致團子【四】06-27
包團子作文09-26
包團子作文10-12
糯米藕作文05-16
“除夜”做菜團子作文09-22
[實用]包團子作文15篇10-12
做早餐日記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