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10篇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1
“看!蝸牛拔出來。”爺爺高聲喊道。爺爺問我:"蝸牛的粘液有什么用處呢?”
我回答:“用來認路。”爺爺說:“不是這個用處,你在想想。”我仔細研究蝸牛,發現蝸牛的粘液可以把自己粘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不會掉下來。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爺爺,爺爺說:“還沒找全再找找。”我仔細的想了想,蝸牛是用腹足爬行的,可這么脆弱的腹足怎么跟地面直接接觸呢?對了,粘液應該可以保護它的腹足。我充滿興心的告訴爺爺。爺爺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原來觀察事物只要細心對待,就一定會有收獲。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2
今天科學課上老師要我們準備兩只蝸牛,我在隔壁鄰居一位老爺爺的幫助下,在花園的花叢中找到了六只蝸牛。
我把它們放在塑料的杯子里,在杯子里加了點水,拿了一個放大鏡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里;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觸角反應非常靈敏,只要一碰它,就會馬上縮回去;它的兩只眼睛就長在觸角上,蝸牛還有小氣孔呢!蝸牛用氣孔呼吸,氣孔在脖子旁邊,很難看到。你們別看蝸牛爬的慢,其實,蝸牛爬的也很快,它們只用了半分鐘就能從杯子的底部爬到杯子口了。
通過觀察,我了解了很多關于蝸牛的知識。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3
今天,天氣晴朗,天空像一塊覆蓋在大地上的藍寶石。
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觀察蝸牛。
我家的蝸牛一只大,一只小,那只大的特別霸道,把大地盤給搶走了。那只小蝸牛只有縮在旁邊。
上科學課的時候,施老師說,蝸牛的牙齒有兩萬六千顆,對我們來這數字可驚人了。但蝸牛的速度可慢了,我們走一步,對它來說應該是十萬八千里。你知道蝸牛的眼睛長在哪里嗎?就長在它的長觸角上。你還知道五牛有幾對觸角嗎?噢,你肯定說一對,其實,它有兩對觸角,一長一短。你猜,蝸牛是怎么樣使用自己加速行駛嗎?蝸牛先噴液體,在努力向前方爬去……蝸牛吃的東西還不少呢!蔬菜、蘋果、漢堡甚至吃飯。資料上說,如果它吃什么顏色的食物,拉的便便是什么顏色的,真有意思!
到了下雨天我們自己觀察,會發現樹上、葉上或草地上有大量蝸牛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斷定快要下雨了。它對濕度也同樣有極靈敏的感覺,如果把它放在干燥的環境中,還會自己找到適合它生活的環境。
每天放學我又時間就去陽臺看看我的大小蝸牛,給他喂喂糧食,看看它們越長越大,心里覺得特別開心!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4
今天我閑著沒事,看見了幾只蝸牛。我便觀察起它們來了。
蝸牛的頭上長著直直的觸角。它圓圓的眼睛似乎長在直直的觸角上。它的背上背著一個又圓又大的“房子”,卷成圓圈的花紋印在蝸牛大大的“房子”上。它沒有可以活蹦亂跳的腳,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讓所有蝸牛比一場爬行賽,距離只有兩格瓷磚格子。蝸牛剛開始方向感都還可以。可是過了一會兒,蝸牛開始往不同的方向前進,有一只蝸牛往左爬行,一不小心,它掉到臺階下去了。我連忙跑下去,心里在為它擔心:它會死掉嗎?等我到了臺階邊,我看到它淘氣地貼在臺階的邊沿上。我慢慢把它們拾起來,裝進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天色不早了,我們一起睡覺去了。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5
今天,我又來觀察蝸牛了,蝸牛已經漸漸長大了。上次我看見它的時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現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組織它們進行爬行賽。我想看看它們長大了,速度有沒有變快?我觀察了很久,感覺它們的速度還是那么慢。我想蝸牛可能饑餓過度跑不快。于是我拿來了充足的食物——菜葉和面包屑,蝸牛爬得慢吃東西的速度也很慢,過了好久食物才有所減少。好容易等它們吃飽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來。
于是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蝸牛是長大了,但是速度卻沒變快。
觀察身邊的東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如果不信你可以親身去體驗一下觀察的樂趣。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6
今天在科學課上我們觀察了蝸牛。
我們小組的蝸牛小小的,我們把它放在一張大大的葉子上,這張葉子足夠用來當蝸牛的運動場了。我們先用眼睛觀察蝸牛,它背著一個很大的殼,然后我們用放大鏡觀察蝸牛,它有四個觸角,兩大兩小,眼睛長在大觸角的頂上,它的腹軟軟的,蝸牛是用腹足來爬行的`。蝸牛爬得很慢,它爬過的地方留下的粘粘的東西,就是它走過路的痕跡。我們小組發現,當你用手一碰觸蝸牛的觸角時,它的身體馬上會縮回到殼里去了。蝸牛很喜歡吃菜葉子,吃完了不一會就拉大便了,它的大便時黑黑的一條條的。
蝸牛很可愛,我們很喜歡它。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7
我家養著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它長著一對圓溜溜的小眼睛,黏糊糊的身體,還背著一個沉甸甸的像海螺一樣的殼。聽說蝸牛有成千上萬顆鋒利的、又尖又細的小牙齒呢!
開心高興時,蝸牛一會兒在土壤上爬來爬去,一會兒在用樹枝做的“獨木橋”上爬來爬去,一會兒黏在飼養盒的蓋子上……
憤怒生氣時,蝸牛一會兒在撞墻,一會兒把頭使勁地甩,一會兒在飼養盒里亂爬……
傷心難過時,它一會兒在飼養盒的角落發呆,一會兒縮著頭,一會兒低著頭一動也不動……
蝸牛的主食有青菜葉、黃瓜……吃東西時,它一會兒把菜葉咬個大洞,一會兒把頭伸進洞里,像玩雜技一樣……
我喜歡我的蝸牛,我要好好地照顧它。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8
科學課上,程老師讓我們找蝸牛來觀察它的體貌特征和一些生活習性。
蝸牛的外觀非常奇特,身體呈細波浪狀,頭上長著一對觸角,背上背著一個像房子一樣的外殼。她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食物以新鮮的菜葉為主。身體會分泌黏液,這樣有利于它附著在菜葉上,并且在爬行中不傷害身體。
白天我去上學的時候,它就躲在我給它用菜葉搭建的“遮陽棚”中休息,到了傍晚,它就會鉆出來,吃那些帶著水珠的菜葉,飽餐后還不忘排出黑黑的糞便!
我還做過一些小實驗,比如它在吃食的時候,我用小棒去碰它,它就會把頭立刻縮進殼中,防止敵人的“侵犯”;我用水給它“洗澡”,它又會把頭從殼中伸出來。
通過觀察小蝸牛,不僅增長了我對它的了解,而且也帶給了我很多的樂趣!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9
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疏松的地方,雌蝸牛一次產1——3個小蝸牛。我想蝸牛是怎么縮進殼里的呢?我的問題像煙一樣冒了出來。
我抓來兩只蝸牛:一只殼是黑色的,另一只是灰黑色的,它們緩慢地爬行。我發現蝸牛是由頭、腹兩部分組成的,蝸牛的眼睛在哪呢?原來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短觸角上,它的背上有一條一條的“皺紋”。你可別小看蝸牛吃東西那么慢,可它的嘴里有大約3萬多顆牙齒,連紙盒都能咬一個洞鉆出去。(這個知識是我在科學課上學到的)我用棉簽碰了一下,蝸牛就把頭和腹用力往殼里縮,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種粘糊糊的東西叫“粘液”,我把粘液擦掉,蝸牛差點掉了下來。
經過我的觀察才知道蝸牛是把頭和腹占據到最小的空間才縮到殼里去。如果天敵吃它,它就自衛武器——殼來自衛。原來不起眼的蝸牛,有這么大的奧秘,這次我真正了解了蝸牛。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10
7月23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在少年宮的一片草地上寫生。突然,我看見了草地上有一只蝸牛正在吃食物。我趁蝸牛不注意的時候伸出手捉住它的外殼,把它放進一個瓶子里。
回到家,我把蝸牛倒出來讓它自由活動。這是,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有粘液?懷著好奇心,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終于找到答案了:原來蝸牛底部的粘液能讓蝸牛底部更濕潤,是自己不被擦傷,又能使蝸牛不掉下來。
原來蝸牛底部的粘液有這樣的作用,我又上了一節課學科。
【觀察蝸牛的日記200字10篇】相關文章:
小蝸牛日記3篇02-05
【精】觀察的日記04-25
觀察的日記【熱】04-24
觀察的日記【熱門】04-22
【薦】觀察的日記04-20
觀察的日記【薦】04-08
【推薦】觀察的日記03-31
觀察的日記【推薦】03-28
【熱門】觀察的日記03-20
觀察的日記【精】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