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知了日記(通用16篇)
一天終于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這也意味著,又要開始寫日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察知了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觀察知了日記 篇1
7月20號的下午,下了一場大雨。大雨過后我發現一只知了停在我家窗臺上,爸爸把它抓了回來。我觀察了一會兒,我把我觀察到的講給你們聽:
知了有一雙硬硬的眼睛,爸爸說它是復眼,由很多的小眼睛組成,能有很寬廣的視角,能看到更多的東西。它的嘴巴是圓形的,前端是一根細細的針狀的,原來它就是用這個“針”嘴巴刺入樹干,吸食樹液。它有六條像刀一樣又小又細的腿,可以牢牢地把自己固定在樹枝上。它還有一雙透明的大翅膀,大翅膀下面還有一雙小翅膀,展開后薄薄的大小翅膀組合在一起,飛起來又穩又沒有聲音。他的肚子長長鼓鼓的,爸爸說這個是它的腹腔,“知了、知了”叫的就是這個地方振動發出的聲音,腹腔有一個開口的是雄性的知了,而雌性的知了由于生理特征的差異是不能叫的。
知了是靠吸食大樹的樹液生存的,如果一根大樹被知了的“針”嘴刺了很多的洞,吸食了很多的汁液,大樹就會枯萎,所以知了是大害蟲。不過爸爸說知了從土里爬出來時要脫去一個外殼,然后才是這個樣子的,退下來的“蟬殼”是一味中藥。
觀察知了日記 篇2
我們提高班有一道了解昆蟲的作業,于是我讓爸爸給我捉一只蝴蝶,可是爸爸沒捉到,卻給我帶來一只知了。
知了長著一身黑色的甲殼,黑黑的眼睛長在頭的兩側,向外突出,一個長針似地嘴巴緊緊貼在身體下面,背部有一對透明輕巧的翅膀,六只細長的腳腿上長了幾個鋸齒可以抓牢物體。
我對這個陌生的家伙又好奇又害怕。爸爸對我說:“佳佳,你不要怕,知了很善良,不咬人,況且它的翅膀已被我用透明膠帶粘住了,它現在只會爬,你放心地把它放在手心玩玩吧!”一向膽小的我,連碰都不敢碰,哪敢把知了放在手心里玩啊!當爸爸要把知了放到我手里的時候,我嚇得把手一縮,趕緊往身后退了幾步。爸爸笑著說:“膽小鬼,看我的!”爸爸抓起知了把它放在手指上,知了順著爸爸的手指慢慢地往上爬,一不留神,爸爸沒發覺知了立起頭,把長針似地嘴扎向他的手指。爸爸突然感覺到疼,慌忙把手一甩,把知了扔到地上。哦,原來知了把爸爸的手指當作樹枝,想喝樹枝里的露水呀!
掉到地上的知了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我好奇地跑了過去看看究竟。這時從窗外傳來幾聲知了的叫聲,知了突然在地上使勁撲騰著翅膀,拼命地掙脫想向外飛,我忽然明白了。
我讓爸爸小心解開知了翅膀上的透明膠帶,輕輕把它放在窗臺上,知了突然叫了一聲,張開翅膀向遠處飛去。
觀察知了日記 篇3
暑假來了,我不知道干點什么。一次,我到外面玩,突然有一只知了從我頭上很快地飛過。我想:知了為什么會飛得這么快?它的翅膀是怎樣長出來的?它是如何繁殖后代的?我的頭腦中有了很多的疑問,對知了有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這個暑假去樹林里觀察知了。
我來到樹林里,找到了一只在樹上趴著的知了,看它一副懶洋洋的樣子,肯定在樹上趴了很久,我找來了一根很長的樹枝,在枝頭粘了一塊泡泡糖。我小心地把樹枝伸向知了的翅膀,一下子就把它抓住了。我把它從泡泡糖上摘下來,掐住知了的翅膀,這樣它就飛不了了。只見它分為三部分:頭、胸、尾,全是黑色,像一位穿著黑西服的紳士。頭上有一對黃色的大眼睛,可以清楚地看見眼前的事物。胸部有一個大殼,像一個鎧甲,可以保護身體,以免受到傷害。知了反面胸部下邊有兩個發聲器,它倆摩擦才可以發出我們夏天聽到的“知了”、“知了”的聲音,這是公知了的專利。尾部是母知了的殺手锏,母知了用尾部伸到樹枝里繁殖后代。知了有六條腿,前面的兩條腿粗壯有力,是用來向上爬的,后四條腿是用來固定身體的。翅膀是公知了的殺手锏,遇到敵人時,可以用它來逃跑。翅膀是透明的,上面有一些花紋,那是知了的血管。
這個知了是怎么長成這樣的呢?我決定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卵被母知了產到樹枝里,過了一段時間,卵長成了幼蟲,從樹枝里爬喜歡出來,被風吹到地面上,它就用強大的挖土工具—知了的兩條前腿挖到距地面1。5米的地底生活3年,在下雨的一天,它從地底爬出來,滿身的泥土。它緩慢地爬到樹上,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開始蛻皮。它先在皮里動來動去,在后背上裂一個小口,把頭伸出來。歇一會兒,再把尾部伸出來。它蛻完皮后,先把翅膀充滿血,讓翅膀展開。它蛻皮時大約要用30—40分鐘。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昆蟲叫知了。這個暑假,我對知了又有了新的認識。
觀察知了日記 篇4
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那知了在樹枝上“吱吱吱”地叫著,好像在說:“熱死啦!熱死啦!”
那么,我們對知了又有多少了解呢?其實,知了是俗名。它也叫“蟬”智力,而它正真的學名叫“蚱蟬”。當然還有其它的名字。比如黑蚱等。雄蟲體長而寬大,一般大于是四點四到四點八厘米左右,翅展十二點五厘米,雌蟲稍微短一些。頭部橫寬,顏面頂端及側緣淡黃褐色。它有一對復眼,位于中央,呈淡黃褐色。單眼有三個,位于復眼中央,呈三角形排列。它的觸角短小,位于復眼前方。有兩對翅,透明反光。雄蟲具有鳴器,而雌蟲則沒有。所以,我們夏天所聽到的知了的叫聲,都是雄蟲發出來的。這些知了多棲于柳樹,蘋果樹,桃樹上等。靠吸取樹根汁液維持生活。因此,知了其實是害蟲。
怎么樣?通過我的介紹,對知了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
觀察知了日記 篇5
今年夏天的雨季一過,我們小區的知了便從地里鉆了出來,爬到樹上,用它鋒利的鉗子剝掉金色的外衣,站在枝頭,哼起了悠閑的曲子,那許許多多的知了,一起奏起了大合唱,引起了我無限的樂趣,趕上放暑假,我決定去捉知了。
我和姥爺還有姐姐,首先我們準備了一根很長的網和一個小瓶子,便出發了!
我們來到小區,只聽到知了叫,卻找不到知了,這些知了真是太狡猾了,都藏了起來,這可讓我們到哪去抓呢?沒辦法,我們只能慢慢的一邊走,一邊仔細觀察,“咦,我看到了一個知了。”姐姐興奮的低聲喊道。我急忙躡手躡腳的走到了知了旁,用手一扣,結果扣歪了,知了“嗖”的一聲飛走了。唉!抓知了失敗,必須改變戰術了。
我們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我又發現了一個知了。于是拿著網悄悄的走到知了跟前,拿網快速扣住知了,但是網旁邊漏了縫隙,我擔心它會不會飛出去呢?可是,這只知了太傻了,直接往網里面鉆,一下子被我逮個正著。我把它放進了瓶子里,扎了幾個小洞,好讓它透透風。就這樣我抓了一只、兩只、三只……大概有20多只知了。我開心極了!
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在一瓶子的知了中,有的知了張開翅膀吱吱的叫著,有的卻沒有聲音,好像不會叫,這是為什么呢?我去問姥爺,他說:“會叫的是雄知了,因為它們的肚子里有鼓膜,當張開翅膀尾巴一翹一翹的,振動起來就會發出吱吱的聲音。而不會叫的是雌知了,因為它們肚子里沒有鼓膜。”聽姥爺這么一說,我很好奇就拿起知了摸了一下,果然雄知了肚子里有硬硬的殼,而雌知了肚子是軟軟的。唉!漲知識了。
這次捉知了我玩的真開心,既享受了快樂,又學習到了知識!
觀察知了日記 篇6
今天,爸爸說要帶我們去抓知了。他找了一根長長的竹桿,一個塑料袋和一個鐵絲圈。先用鐵絲圈把塑料袋口扎緊,然后把鐵絲圈綁在竹桿上面,就做成了一個抓知了的工具。
抓知了要有方法,竹桿頂部的塑料袋口要對準知了,抓的時候要眼疾手快,“啪”的一下就把知了給套住了。爸爸可真厲害,半個小時就抓了七只知了。
回家以后,我抓起一只知了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知了有六只鐵針一樣細的腳,有鼓鼓的腮幫子,有一雙又黑又小又硬又亮的眼睛,有一對透明的翅膀,還有一根細細的“吸管”。知了那么可愛,要是它們不是害蟲的話那該多好呀!
觀察知了日記 篇7
今天,我和爸爸去鄉下,捉知了。
把一根鐵絲彎成一個直徑為13厘米的有把手的圓形,是可以做彈弓的那種。彎成那么小的圓形是魚龍百變防止知了逃出去。先在這個鐵絲圈上套上一個長長的、結實的塑料袋子,然后用針、線繞著鐵絲圈縫起來,把多余的一段固定了一根固定在一根竹竿上,竹竿和河邊的蘆葦一樣長,這樣器具就完成了。
器具做完了,就要抓知了了,找到了知了之后,爸爸先循著知了的叫聲找到它所在的樹,然后一根一根樹枝找,找到知了之后,爸爸先把鐵圈的上沿悄悄地靠近知了停著的樹桿上方,然后住下一刮,知了受驚之后往上一飛,被袋子罩住。它不停地扇動翅膀,袋子發出”撲棱棱“的聲音,可它就是飛不出去,接著把袋子猛地往下一扣,知了就飛不出去了,因為已經把袋子扣到了地上。知了在上面,所以只要抓緊下面的袋口,然后另一只手伸進去一抓,哼哼,被抓住啦!不過,鄉下竟然很難找到知了,只抓到一只。后來我們再沒找到過,也就捉不了,有點小小的遺憾,城里可是一抓一大把的呀!
觀察知了日記 篇8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去抓知了,那天我回了老家,我和爸爸去了高速公路北去抓知了,我們到了橋上,看到有“很多巡邏兵在抓人”于是我和爸爸也加入了,我和爸爸先搜兩排。
天呀,在一棵樹上搜找了五個知了,太神奇了,真的是不可思議,我們又往前找,爸爸一拿碎了,原來是知了的殼,我們又找,找到一個殼還有知了黏在一起,我問爸爸:為什么它們黏在一塊?爸爸說:知了還沒孵化好。到了晚上11點多,我們已經抓到了一瓶子多,今天我真高興!
觀察知了日記 篇9
一天晚上,吃完晚飯,爸爸說:”我們一起去找知了吧!“我說:”好哇,好哇!“于是,我叫上姐姐,拿著手電筒來到了一片茂密的小樹林。我們開始分頭找。我和姐姐在北面找,爸爸在南面找,我們拿著手電筒從每棵樹的下面向上面照。忽然,爸爸看見了一只知了,說:”這里有一只!“我急忙跑過去說:”在哪呀,在哪呀!“爸爸用手電筒照著說:”在這里!看到沒有?“我連忙用手捉了下來,高興極了。就這樣,爸爸連續捉了好幾個,我和姐姐也捉了好幾個,我數了數高興地說:”一共捉了10只,太棒了!“
雖然天氣很熱,我又被蚊子叮了,可看著手上的知了,我依然很高興。
觀察知了日記 篇10
吃了晚飯,媽媽和我說:“我們出去玩玩吧。”我高興地答應了。我們騎著電動車,來到了生態公園。
我看見有好多人都在公園里乘涼,我還看見有些人拿著竹竿,不知在抓什么,爸爸說:“他們在抓知了,我們也去抓。”我好奇地看著爸爸,我們沒有竹竿,怎么抓。爸爸說:“看我的。”我們來到一棵樹下,就聽見有許多知了在叫,爸爸叫我和媽媽站著別出聲,爸爸走到樹旁,兩只手伸了過去,還真抓了一只,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就這樣,那天晚上我們還真抓了好幾只知了。
天漸漸黑了,我和爸爸、媽媽才高興地回家,我和媽媽說:“抓知了真有趣。”
觀察知了日記 篇11
時光匆匆,春華秋實,如今我已經長成13歲的大姑娘了。童年的是就像一場夢,令我難以忘懷。
那時候,我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假小子,我在老家學校還有一個好笑的外號——狗娃。狗娃這個名字是一個體育老師起的。其實,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叫我“老大”,因為我身高比較高,膽子也是最大的。
有一天,我家里來了一群不速之客,那就是我的“兄弟們”他們來到我家就喊“老大,我們去捉知了吧。”我說:“不想去,你們自己去吧,”他們又喊:“我們害怕,不敢去,所以才叫你呢。”我說:“讓我考慮一下。”他們死纏爛打的說“走吧,走吧。”“好吧,看在你們是我弟兄的份上,就陪你們去吧。”我說。我準備了一個小桶,裝些水,在放進去一點鹽,聽奶奶說鹽可以防止知了進化。
我拎著小桶,拿著手電筒,“弟兄們”把我領到了老馬瓜地,聽著是瓜地,你們是不是以為我傻呀,其實是梨樹地。爺爺告訴我原來這里是一個叫老馬的在這里種了好多瓜,等到老馬去世后,把地分給了村里人。我和“弟兄們”到梨地里轉了一圈,之捉了20多只知了。“弟兄們”又要到紅林地里去,我說:“如果從大路走就要繞一大圈,不如我們就從這里翻過去吧。”弟兄們說好。我是他們的老大,所以我要保護他們,他們一個一個的上去,把土都弄得不知讓人怎么上,我飛快地跑到土堆旁,腳一蹬,哎呀!沒踩住,腳一滑,我摔了下去,桶里的知了全翻了,我倒在地上,身上臉上都是泥水和知了,弟兄們都笑話我,我把他們瞪了一眼,他們就不敢出聲了,他們是樣子很搞笑,害得我也大笑起來了。
童年的那些幸福回憶將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歷久彌新。
觀察知了日記 篇12
我家門前種了幾棵大樹,夏天枝繁葉茂,知了悄悄地從地底下鉆出來,脫掉一件枯黃的外衣,爬上高高的樹桿,躲在綠葉叢中,“知了知了”地叫著,好像在唱夏天的奏鳴曲。尤其是太陽當頭照的中午,叫得更起勁兒。
聽到知了熟悉的叫聲,我心里癢癢的,真想捉一只玩玩,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我把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自信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把任務交給我吧。小時候,我經常在夏天約小伙伴們捉知了玩。”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來當你的助手。”但我不知爸爸用什么辦法抓住停在高高的枝頭上的知了。
爸爸找來一根長長的竹竿,又找來一只塑料袋,我呢,像爸爸的尾巴似的,跟在他的后面。爸爸用繩子把塑料袋縛在長竹竿的頂端,拉著我來到樹下。我們只聽見知了“知了知了”的聲音,卻找不到它的蹤影。找了老半天,還是我的眼睛亮,找到了一只。爸爸舉起竹竿,悄悄地接近“獵物”,知了毫無反應,還扯著嗓子一個勁兒地叫著。我急得連氣也不敢透,拉著爸爸的衣角,讓他快點下手。爸爸不愧是捉知了的高手,他不緊不慢地逼近知了,“啪”的一聲,罩住了知了。知了想飛走,正好落入“虎口”。爸爸小心翼翼地把竹竿拿下來,我連忙捏緊袋口,生怕它飛走。只見知了在塑料袋里掙扎了幾下,又不動了。我從袋子里取出知了,摸摸它的嘴,捏捏它的身子,它好像對我有意見,一聲也不叫。爸爸告訴我:“雄性知了的腹部有兩塊板,只要在板上撓一撓,它就會叫。”我試了試,啊!果然如此,原來,知了也怕癢癢。但是,我一停下,它又不叫了,好像在向我抗議。我想了想,又把它放回到樹上。
過了不久,知了又在大樹上歡快地唱了起來。
觀察知了日記 篇13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窗外知了的叫聲此起彼伏,那動聽的叫聲吸引著我,于是,爸爸帶我去捉知了。
大家可能會問:你捉知了干什么呀?玩兒嗎?不是,我捉知了是為了吃它那香噴噴的肉,于是,爸爸立即做了一個精致的小網兜,插在長長的竹竿上,這樣,我們就可以捉到知了了。
我一路上非常高興,爸爸把我帶到一個知了非常多的地方,只見,一顆小矮樹上面都有十幾只,爸爸和我分頭行動,爸爸捉大樹上的我捉小樹上的,我呀!拿著我的小網,再矮樹上發現了好多只知了,我都將他們一網打盡。而爸爸呢,他悄悄的走到了一棵大樹下,用網輕輕地扒開樹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打了下去,一下子捉到了好幾只。
不一會,接近中午了。火辣辣的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把熱量盡情地灑向大地,我們又熱又餓,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回到了家,我和爸爸看著自己勝利品笑了,我數了數,大約有一百多只,今天,我們有大餐可吃了!
觀察知了日記 篇14
今天,爸爸和同事約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湯陰大橋下的一個樹林公園里捉知了。
到了晚上7點多的時候,我們幾家人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出發了,經過一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我們幾個小伙伴一下車就慌慌忙忙的沖進樹林里,拿著手電筒對這樹一陣亂照,可是,沒見著一只知了的影子。終于我發現了一只好大好大的知了,但是爬的太高了,我怎么也夠不著,于是我就叫來爸爸,讓爸爸幫我抓。爸爸很靈活的爬到樹上幫我抓到了第一只勝利品,我高興的跑去讓別的小朋友看我的勝利品。
這時,來捉知了的人越來越多了。樹林里星星點點的燈光,一閃一閃的,真是好看。時間過的好快呀,一眨眼九點多了,可是我們才捉了三‘四只知了,爸爸說現在的知了太少了,還沒有人多喲!大家一聽都笑了。由于時間晚了。我們都已經筋疲力盡了。雖然我們沒有捉到很多知了,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的,下次我們約好還要在來呢!
觀察知了日記 篇15
暑假里的一個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黃河灘的樹林里捉知了的幼蟲。
知了的學名叫蟬,它非常有營養,星期天的上午,我們就開始收拾東西了:我們準備了一個網,因為脫過皮的幼蟲會飛,還有一個鑷子,用來夾住蟬的幼蟲,我們還把手電筒充了一天的電,又準備了一個小桶還要裝上鹽水,是為了防止蟬脫皮,因為蟬一脫皮就會飛走,而且,蟬一脫皮就沒有營養了。
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我們就出發了,我們剛剛到那里,天才剛剛黑了下來,但是,那里已經有很多人在那里捉知了了,許多個手電筒在樹林里照來照去,真是捉知了的人比知了還多,我們急忙跑進樹林捉知了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往高處看,但是據我所知,現在知了都爬的很低,所以,我都是往下看,果然,我不一會就發現了兩只知了,我非常高興,我立即把它們“請”進了桶里,照著這個辦法,我又發現許多知了,爸爸媽媽也學著我的辦法來捉知了,但是有的人會來分享你捉的知了,比如:你發現一只蟬,但是你剛拿手電筒一照,那個人就會搶先一部把蟬捉走,還有可能有的人會從你的桶里拿走知了,甚至會把你的桶都拿走。
這次雖然只捉了幾只知了,但是我還是很高興。
觀察知了日記 篇16
夏季已經悄然生息的過去了,立秋到來了,但是隨著溫度的變化,知了還在家門前的樹上一直叫個不停,很少有歇息的時候。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聲聲叫著夏天……”我哼著小曲,聽著知了給我的伴奏,心里很開心。我走出家門走到核桃樹樹底下,抬頭朝上望,尋找知了的身影可能它很聰明,在我抬頭的那瞬間,就沒有發出聲音了,學會保護自己,觀察四周。我并沒有因此放棄找到它的打算,目光在樹枝上快速的搜索著,看著,站在樹下也沒有發出一絲聲音。看了一會兒發現一個黑色的知了,不時地閃動著翅膀,像要飛走了一般,我還拍了幾張美照發給的朋友,他們都稱好看。
知了這種蟲類,可以當做藥材。知了從土里鉆出來之后,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知了會從知了殼子里鉆出來的,再等翅膀會煽動為止就可以飛了。如果知了在土里鉆不出來,便會被悶死在土里,時間久了會在殼上長出一朵花來,名叫“知了花”,還有一種名叫“知了殼”,在知了從殼里鉆出來后,殼就會在樹上扒著,這很是常見。所以知了花和知了殼是一種很名貴的藥材。
知了也可以被人類食用當做美食。它可以被油炸著吃,口感是非常的美味,吃起來很脆,炸出鍋的知了是黃燦燦的,給人一種很好的食欲感。有的一部分人是無法接受這種美食,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這樣的野味,有的人喜歡吃這樣的美食,會自己和家人一起到戶外或者竹林里去尋找它們的身影,也有很多的老奶奶們,去竹林里找,然后可以做美食。
知了全身都是寶,它不僅給夏天添加了色彩也給了人們做出了一些貢獻。
【觀察知了日記】相關文章:
抓知了日記05-16
捉知了日記03-19
抓知了的日記12-29
捉知了的趣事日記05-18
金蟬化知了六年級觀察日記12-19
知了知了散文12-29
捉知了日記500字精選08-02
知了06-21
知了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