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愛生,再無縫隙情感日志
昏溫?zé)舯K,花葉交相映,相輔相成。攤開掌心,細(xì)水長流盡,再不往復(fù)。它們都有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縫隙。
然而它們又在年年歲歲中甫至,永汲不盡。我心中的那個前塵古代,終究是和如今的喧囂都市撕扯開偌大的縫隙,再不歸,終不回。張愛玲說:”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傷城。“那個遙遠(yuǎn)的塵世便是傷城——不曾停留,也未曾凝望,不知它何許何處,不知它幾多紛然,只因它太遙遠(yuǎn),太陌生。也因如此,它總是隨心的。它便是我一個人的傷城,獨一無二。
長春總是罩上霧靄,然而此際的大霧卻不同往常,如同長劍斬于樓層腰間,又漸次沉下去,融近雪里。仰望,它便清晰明澈,俯首,它便恍然若夢。若即若離,濃濃落落,像是天地的一條裂痕,勝卻人間無數(shù)。漸漸它又升上去了,不知幾時向天空離去。時光錯,我可曾在那座傷城里經(jīng)歷過“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古代才人羈旅飄泊,終究“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我愿如文人,耐得住文學(xué)的寂寞,追溯文字本初的光華。也許我曾停留在那時那刻,薄霧輕煙,霧凇冰雕,斟一杯往事的酒,一飲難盡。遠(yuǎn)離塵世的喧囂,獨燈一盞,執(zhí)筆成卷。縱使如納蘭容若,半世浮萍隨逝水,我亦無悔,若有風(fēng)雨滿樓,亦不逃之夭夭。文人的凄涼我甘忍受,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求語不驚人死不休。
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只是在墻角被遺忘許久。也許我曾在那絕世中看到“伯牙鼓琴,鐘子期善聽”。人世間最大的寂寞,便是琴瑟共鳴,卻非相和之曲。高山流水,終于不負(fù)此心,不再是“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不再是“更共何人緩緩行”。無緣對面不相識,那傷城中的我,可曾相遇知音,縱然音塵隔絕,路遙難期,依舊志同道合,心有靈犀,堅信世界涇渭分明,堅信縱使此生潦草,生命不再熾熱,也要霜雪明耀,堅信縱使鬢染塵霜,依舊相識。長亭更短亭,簫聲咽,琴音不絕。
我自是不甘于作閨閣女子,枉負(fù)一生。寒翠袖,貴金釵,遠(yuǎn)不及心中羅錦繡,口內(nèi)吐珠璣。不如去追尋生命的靈魂。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作那柳絮,沒有羈絆,隨心所欲,無牽無掛。倒真似金庸筆下的豪杰,義無反顧,行走江湖,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人生,不問對錯,不求結(jié)果。
如此想著,才驚覺古代的歷史已經(jīng)褪去許久了。牡丹亭里曾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興許那是對愛情最好的詮釋,然而于我來說,是對心中執(zhí)念、夢想的詮釋。歷史不會循環(huán)往復(fù),遺失的文化瑰寶和千種風(fēng)情亦是永遠(yuǎn)地離去了,恍恍惚惚中竟想起一詞——隔世。
傷城,也是一座絕城,空城。那時那刻,此情此景,再也不相連,唯獨只有縫隙,再滔天的江水,再匆急的流年,也是揮不去,抹不凈了。回思許久,不由得還看今朝。
這些年來,日子竟也是默契地相同,只是年年歲歲人不同。年少時的鮮衣怒馬,也成了我此刻不息的回憶。父母也日漸憔悴,時光不老,你們卻逐年蒼老。初中去上海社會實踐時離家九日,方知自己倔強(qiáng)不肯承認(rèn)的依賴,方知思念至深,方知時代的縫隙,真的不及此刻時光的縫隙那樣強(qiáng)大而無情。
時光巨大的縫隙里,父親每日還在東奔西走,母親在我逐夢的路上撫平所有的辛酸。我終于發(fā)現(xiàn)過去的我和現(xiàn)在的自己,同樣也裂開一條縫隙,我開始變得成熟、穩(wěn)健。會因為歲月抹上他們的額頭,憂傷畫在他們的眼角,歲月雕刻他們憔悴的面容而心懷慚怍,而生悔。
原來,縫隙有時讓人苦不堪言。
父親,母親,即便停不了時光,我終是要訴說的——時光那樣漫長,我終究是沒有讓生命盛放在那座心向往之的絕城。我對它那樣諳熟,那樣鐘情,許是曾經(jīng)去過,然而在半途中離開,只為與你們相逢。塵世的縫隙,已不足惜。陪伴在我身旁的你們,才需要我珍重。謝謝你們的毫無保留。即使歲月可以無情地掏空一切,也終究抵不過陪伴和守候。
只愿待到那年那日,歲月風(fēng)平。碧樹含煙下,縱使你們不再滿頭青絲,我依舊可以問心無愧地道一聲:“只因愛生,再無縫隙。”
【只因愛生,再無縫隙情感日志】相關(guān)文章:
又夢見了她情感日志02-26
情感日志心情隨筆(6篇)01-10
情感日志心情隨筆6篇01-10
實習(xí)日志02-18
高中語文《只因為年輕啊》ppt(選修)06-05
只因為是你,怎樣都可以散文04-29
感受縫隙間的一米陽光作文03-29
長辭賦日志08-02
勵志日志大全04-18
個人經(jīng)典日志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