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鄉村,體驗農民的真實生活日記
經過幾公里的跋涉,我們“晨曦逐夢”社會實踐隊隊員來到了江屋子村。很快我們在村口看到一群叔叔阿姨圍在一個陰涼的竹棚里面,他們一邊聊天一邊把一大堆的蔥捆扎好。出于好奇,我們便決定去看一下。原來他們把蔥捆扎好是為了等專門的運輸工人來把這些蔥裝上貨車,然后運到其他地方出售。當我問及一位阿姨種植這些蔥的收入時,阿姨皺了下眉頭,向我們抱怨道:“我們的蔥前段時間都被水給淹死了,現在我們摘的這些蔥是這里的一個承包戶的,我們只是幫他打工。”短短幾句話,便使我感受到了農民的心酸與無奈。他們沒日沒夜地勞作,然而一場水災就讓他們的汗水付諸東流。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我們還了解到,當地的蔥只賣一塊二一斤。而這一塊二,工人們只能從中獲取四毛,其他的'都歸承包戶所有。再除去買農藥的錢,他們幾乎沒賺到什么錢。再深入農村,我看到的只有一間間矮小的房子,一些家畜,還有望不到邊際的甘蔗地。村子里既沒有衛生站、沒有供村民娛樂的場所,就連一家商店都沒有發現,他們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簡陋、貧乏的環境中。
農民是最艱苦的職業,但他們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優待。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權利都沒有,他們沒有城市居民齊全的基礎設施,雖然國家一直在關注“三農”問題,但許多政策在農村中卻沒有落實到位。農民與城市居民的差距沒有絲毫的改變,農民也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