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記的感悟范文
關于記憶和回憶,在我心里總是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待在這座厚重而不乏靈動的古城已有近四個年頭,說起離別,想起這些年,竟不知是該用記憶還是回憶來描述我對這段歲月的情感,用記憶似乎顯得太輕薄,畢竟這里存于腦海的場景不是一段就能得以概括的,那得用好幾部吧,但用回憶似乎又顯得過于沉重,大學的光景而已,又不是一去不回,也不是我功成名就或是跌入深谷的過往,更不是我靈魂蛻變的地方。總之留在這里的情感是介于兩者之間吧,一時間找不到哪個詞姑且就空著吧,情愫在那就好。
我一直不喜歡裁剪過去來縫補現在的生活,過去的林林總總只能代表過去,當然現在也不能代表未來,用不著動輒就把自己經歷的一段過往就看得那么鐫心銘骨,總是把自己當作那段記憶里的主角,只是很多時候也僅僅是你自以為然而已,同樣發生在這個場景里的其他人也許早已忘了與你有過的那段交集。時間就像那段交集里的人一樣,你愿意去在意的時候,發現過去的時間都在那,倘若你也是同樣變成別人記憶的其他人,不經意間你恍然發現時間都留給了過去,但過去里的那個你又在哪?
英國哲學家羅素的《我為什么而活》,其中有幾句話印象頗深,“三種單純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于愛的渴望,對于知識的尋求,以及對于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過去的四年我在慢慢感受第一點的渴望,尋求第二點的任務,唯獨還沒感受到第三點。
關于愛情,不得不談到女人,這讓我想起我熟悉的兩個女人,在我記憶或者回憶里應該是我最重要和最欣賞的兩個女人,一個是出現在我生命里已經整整十年的女人,在我還未塵封的記憶和與她行將就木的感情里,她一直扮演著我生命中同父母一樣重要的角色,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一句話感謝她存在于我的生命,我想借用搖滾樂隊逃跑計劃的一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中一句歌詞來表達曾經她在我記憶中的位置:“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那些年一直以來她就像我生命中最亮的一顆星,照亮我最快樂的方向,給予我最透明的心靈,從最純真的少年時光,到充滿激情卻又帶著恐懼的青春歲月,一路歡歡喜喜,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當愛情遇上面包,當童話遇到現實,當浪漫變成磕絆,當蜜語甜言看到固執爭吵,一切都不再那么美好。可生活還是要我們面對現實,距離和分歧也就真的成為不可調和的借口,但我們不否定彼此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和愛情理解的方式,當然仍何人都有權利用自我的方式解釋這段自由時光中對于愛情的追求,哪怕是一種嘗試,或是旁觀,因為我們每個人在這個年齡里都會碰到,只是我不知道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去拒絕那份甜蜜和現實交融的感情。
還有一個女人雖然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沒有上一個那么長,但對我的影響也許早已超過了相識時間的意義。應該是一個知性的女性,懂得生活的意義,懂得相處的哲學,給予我很多鼓勵,我喜歡與她相處在朋友的界限里,喜歡談天論地,她可以跟你從歐洲的文藝復興講到現實的種族歧視,可以從我喜歡的攝影談到她喜歡的旅游,如果說這是感性的一面,那她生活的一面也同樣讓你感到十分的驚奇,喜歡烹飪,喜歡家裝設計,喜歡把我帶到她最愛的小吃街,從第一家嘗到最后一家,喜歡給我做很美觀也很美味的冰激凌,然而我做的每一份菜,不管是難吃的還是還可以將就的,她都會故作很享受的姿態去品嘗,我不知道認識她是不是一種幸運,但我很肯定的是,至少有一段的記憶她是我世界的主角。
四年,我奢侈地用嘗試去驗證年輕的感情,發現其實在你的生命中,她的存在不一定非要在這里出現,真正的生命,不僅僅是純凈與空靈、美麗與誘惑,還有欲望與掙扎,有權衡與無奈、這才完整。真正的生命,也還要面包的滋養,才能存活。愛情與面包并不是對立的矛盾,而僅僅是生活的兩個側面、兩個層次。生命中,愛情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愛情只是生命綠樹上斜伸出的一根枝條,她有理由成長為最茂盛、開放得最美好的一個生命,但是,她并不是生命本身,為了愛情并不是意味著你有理由放棄生命中其他的要務。
關于對知識的尋求,我總是把它歸類成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愛好,比如認知新的事物,了解新的文化,另一種是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一種尋求,我會把它歸結成兩個字:夢想。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夢想實現的很晚,哪怕晚到在你和別人看來是那么的.恰到好處。是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卻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借口和不敢冒險的心束縛了腳步。大學不可能成為我們實現夢想的地方,如果你的夢想也僅僅是在這里就得以實現,那么那也只能說明這不是你的夢想,只是一個短小的目標。但我們又必須常常把大學成為實現夢想的起點,有人選擇做學生干部,有人愛好讀書,有人喜歡做科研,有人衷于比賽,也有人喜歡擴大自己一直喜歡的愛好,會當作一種事業來做,比如攝影,唱歌,或是創業。只要你覺得是有了你存在的意義,那么你就有了在這個大學的歸屬感。
四年前,我來到這里,面對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抑郁了好久,也很長時間沒有找到得以排解的方式,后來慢慢接受命運,慢慢磨去身上驕傲的死皮,換種角度去看待母校,其實“貧窮”早已成為她身上的一種烙印,她也很痛,她也想自己變得“富有”,也有仰望清華北大的無奈,只是她也需要時間,去創造,去爭取,她也夢想有一天變得很成功,成為我們的驕傲,我們不能過于苛求她揠苗助長,只是希望我們能給她一點時間,一點鼓勵。四年給予我很多從無到有的創造,正是她的一無所有,我們才有創造她歷史的機會。臨走前,我依舊很希望大家把最好的祝福給她,帶著她的寄托,我們的夢想,離開。
斷斷續續用記憶拼湊這段感悟的回憶,四年,對于我來說,說不上是一種收獲,也不能說是一種經歷,因為我知道將來這樣的迷惘,這樣的無奈,可能同樣會遇到,我無法避免,也沒有辦法勇敢去面對,我想至少會變得從容一點,率真一點吧。
離開,我努力用與大學無關的文字記敘我四年的成長,因為我知道這四年有很多重要的人出現在我的世界里,我沒有辦法一一用笨拙的筆去講述他們與我的故事,也沒有辦法用合適的心情去表達我對他們的感激,但是四年的故事,我都寫在日記里,寫在永遠都值得我去回味的年輕歲月里。愿我們離開或是離不開這里的人,一切安好。
打開厚厚落滿灰塵的日記本,塵封在記憶深處所有破碎的記憶都鉸鏈在一起,攤開了一張長滿世界的紙,只是這張紙被搓揉的舊舊的,所有皺褶的地方都是一段辛酸或是快樂的過往,它就攤開在你的面前,讓你不斷去回憶過去,讓你覺得似乎你的人生走的也挺漫長悠遠的,而這里給你回憶的所有就是這份日記,當然它的別名也叫記憶。
現在我似乎找到了那個介于記憶和回憶之間的詞,那就把它當作標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