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改日記范文兩篇
篇一:課改日記
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自覺學習
小學生學習一般都憑借興趣,所以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把計算機鍵位學習放在游戲之中,因為特別是男孩子很喜歡玩游戲,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里的“警察抓小偷”,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會問老師,到底用哪個指頭來擊鍵。學生通過游戲,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老師再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
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生活中。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編輯、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結合美術課,以鼠標代替畫筆,以屏幕代替畫紙,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必須持之以恒,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促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電腦知識教育是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一部分,有同學以為掌握了電腦知識,就具有了駕馭信息的能力。其實不然,如果一個人只偏重于電腦知識的學習,而輕視學習信息學科知識,縱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術,也難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總之,我們要始終貫徹信息素養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去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從而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工作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情趣的有效手段。
現在上課的每班學生都在40-50人之間,每節上機操作課,同學們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有時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于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知識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使所有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老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的過程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篇二:課改日記
20xx年12月18日星期四 天氣 晴
不知不覺間,我在龍勝小學教育教學的路上,已走到了第三個年頭。三年來,無論是在個人的教育教學經驗,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教育教學的效果,都較剛來時成熟了許多,進步了許多。
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經驗和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學會停下來。”這句話是說在跑步中我們要學會停下來,這樣可以對自身做全面徹底地調整,也可以積累更多的體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沖刺。跑步是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著在教學中多反思,使自身獲得的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那么,我們的專業技能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
通過我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記得一次交流會上,有個老師就講起了他對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專門準備了反思記錄本,只要有想到的內容,及時寫在上面,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大概內容或是一點想法,然后他會利用空余的時間,把這些內容中特別感興趣的話題寫一寫,也便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反思,我想這就是一種堅持吧。
我想,只有堅持不懈坐著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獲的人。 一個擁有積極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尋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樣,只有首先抱有積極反思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積極的態度吧。
自古以來,關于“堅持”的名言有許多許多,譬如比阿斯說:“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又譬如《論語》中那句“欲速則不達。”人們為什么要一直重復著堅持,可見它是多么的金貴。
三年來,我就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到底。現在的學生與我們存在著很大的觀念差異,而且個性都比較強,不能對他們采取壓制的手法,剛開始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我們并不是階級敵人,要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更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面對本學科的特點,要認真思考怎樣讓他們更好的接受。
教師不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關鍵。
教師首先要吃透學情,要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學生在什么情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教學要有效果,關鍵在課堂;課堂要有效果,關鍵在學生參與!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關鍵。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基礎,而且要涉獵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開拓視野,關注身邊事,國家事,只有這樣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識講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領自己不斷超越。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師”。
20xx年11月29日星期五 天氣 晴
11月29日上午,王瑞鴻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精彩的參與式教學的研討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有以下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寫景短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色,表現了作者贊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
在教學中,王老師首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音樂、圖片等場景展現草原的美麗,再通過深入閱讀理解找出草原的特點,使學生切實感受草原的廣闊、美麗與歡騰,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進行表達,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理解感悟。
教學時,王老師讓學生自學探究,弄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不僅美麗,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這個核心問題,并組織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學習的體會。在交流感受時,孩子們抓住“滿”、“一直鋪向”、“沒過”等詞感受野草的廣闊與茂盛;抓住“清亮、一洼洼、映出”感受湖水的清透;通過“開滿”、“各種各樣”、“清香”等詞感受野花的多、美、香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們對草原美景的感悟。在此基礎上,王老師還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并結合圖片讓學生想象,這樣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具體的圖象,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草原不僅美麗,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
二、放飛想像,感受美景。
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還不夠,若要親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發揮想像。在學習湖水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王老師引導學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還能映出什么呢?學生們有的說:“映出了圓圓的蒙古包。”有的說:“映出了藍天白云的影子”還有的說:“映出了牛羊喝水的倒影”等。于是,王老師又讓他們將想像的畫面用下面的句式說出來“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映出(),還映出了(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麗,又突破了難點,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運用音樂、動畫營造學習氛圍。
教學中王老師使用音樂,第一次在導入時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把課文內容改成了歌詞,把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過來,一下就將同學們帶進了學習的氛圍,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整節課在歌聲中結束,使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四、一點點不足:
我認為王老師雖然對課文內容、重難點的把握得比較到位,但在一些教學環節的時間上還不能合理分配,比如:在感悟第二段時,用的時間太長,分析的過于細致,以至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朗讀的太少。另外,在教學細節上還不夠精益求精,尤其是教學語言,如:導入語、過渡語、總結語,在備課中沒有重視,而恰恰是這些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語文老師的一項基本功就是用語言創設學習的場景、氛圍,以后在這方面還要多多鍛煉。
20xx年12月18日星期四 天氣 晴
17日,我上了一節教研課,很不理想,課后深深反思,我總覺得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語文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讀為本”的教學方法。用瑯瑯的讀書聲代替“滿堂問”、“滿堂講”;把教學的立足點轉移到以讀為主的教學實踐上來,將朗讀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朗讀中張揚個性。我的成功之處:
(一)將“讀”貫穿課堂始終。
我們要認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也不是分析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1)通讀感知——自由高聲朗讀,把課文讀準確、讀流暢。(2)細讀悟語——你讀懂了什么?這一過程的開展,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仔細閱讀,要保證學生細讀的質量,做到讀思結合、讀議結合、讀寫結合。(3)品讀悟情——為什么這樣讀?(4)誦讀積累——你想將它背下來嗎?然而,以讀為本,也并非是將閱讀教學倒退到那種私塾式的教學形式。如果讓學生一味地讀,整堂課都是學生捧著書,不知所云地搖頭晃腦地背課文,這大概是沒有人會同意的。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在課堂上,教師如何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 的角色,帶動學生通過讀,逐步深入地理解課文,展開與文本的對話。
(二)朗讀時評價要到位。
朗讀評價,不僅僅是提要求,是修正;它更重要的是作指導,是引路,是準確奏效地讓學生內心被撥動的情感產生共鳴,激起他們內心的感情波瀾,誘使他們不讀不快。
我們平時所用朗讀的評價語言有:“你真有毅力,通過幾次的讀,終于讀對了!”“你讀得很流利,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你讀的很有感情,我很欣賞你。”“你讀得真精彩,請你把這句話再讀一遍。”“讀者要打動聽者,一定要用心地讀!”“你的朗讀深深感染了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一種享受啊!”“帶著自己的體會再去讀的時候,你一定能讀好!”“你讀得聲情并茂,老師和同學都被感動了。”“你讀得真投入”“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付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不信,你試試!”“你讀得很認真,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聽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但讀準了音,而且讀出了情。”只有評價到位,學生們會越讀越有信心,越讀越有感情,越讀越有個性。這樣的讀書,因為有了心靈的真正參與,所以才越發折射出生命的光彩
(三)、總結寫作方法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文章的寫作特點,滲透寫作知識的講解。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總,總分總的的結構學生不僅很容易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還可以教給學生在寫人的文章時可采用是這種結構,先總寫一個人的外貌或性格特點,再用具體的事例體現要寫人的性格特點,最后總結點題。文章思路就很明朗了。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覺得以下幾個地方做的不夠好:
一、在對重點句子的理解上,有些急,引導還欠巧妙,應給學生充分地思考和交流時間。
二、學生的學習熱情依舊沒有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不夠熱烈,我想還是自己的情緒不夠感染學生。
三、課前學生沒有查閱資料,所以對柳公權這個人了解不夠透徹,學生查閱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加強。
總之,上好一節課并不很容易,需要充分準備,多方調控。以上缺點今后教學中我將努力克服與調整。相信長此以往,我在教學方面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課改日記】相關文章:
課改生活05-14
課改前后04-13
我的課改生活09-29
我們的課改生活05-15
課改工作總結02-26
在課改中收獲作文04-19
課改工作計劃02-10
語文課改教學反思04-03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02-26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