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端午的日記范文
關于端午的日記范文1
一個有著諸多傳說的傳統節日。
猶記得幼小時的我對節日的渴望,因為又可以不用上課了,又可以走親戚了,又可以吃最愛的雞蛋了,最重要的還是又可以看龍舟比賽了。
時至今日,雖然不在那么的渴望節日了,但是對端午的印象依然是如此的相似,每當端午來臨之前總是會連續下幾天的雨,這是悲傷的雨,只是,這是為誰而悲傷呢?小溪滿了雨依然,池塘也滿了,雨依然,最后西河也滿了。
西河,承載兩岸人們龍舟夢想的母河被這不知所謂的悲傷淹沒了。悲從何來?為今日而悲還是為那不知真假對錯的遠古歷史而悲。至少我不認為一個人能承受如此深沉的悲傷,但歷史卻一次次的在重復著,似乎在刻意的讓我們銘記著什么,人死人生,一代又一代,我們銘記的那些又有多少能永恒的長存。
這是必然的結果嗎,只是人類的記憶到底能承載多少歷史呢?沒有那么多的原因,記憶總會有被遺忘的那一刻。或許端午留給我們現代人最多的就是能夠那一天的假期把。但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天這片地卻依然悲傷,他們是永恒的,屬于他們的記憶依然永恒。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關于端午的日記范文2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如果少了這兩樣活動,那就不是端午節了哦!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就不要再吃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我來給你講講:我們南方要在端午節這天吃“五黃”,有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包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另外,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寫個“王”字,并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想聽不它就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你看,端午節多有意思啊!
關于端午的日記范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和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
屈原生活在戰國后期,名平,熊姓。曾任左徒,還當過三閭大夫。屈原熱愛自己的祖國,人民,一心想讓楚國富強起來,可是,屈原的正確主張,卻因楚國黑暗勢力的反對而無法實現。公元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陷楚都郢,楚國面臨亡國危運,屈原無限悲憤,投汩羅江而死。據說后世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系百索子、喝黃酒做香角子、吃粽子、劃龍舟等等。
再過一個月,就是端午節了,到時我一定要讓外婆給我做香角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粽子,有機會,還去看賽龍舟。
關于端午的日記范文4
今天,我終于迎來了我期盼已久的.節日————端午節中午,我抓起一個粽子就吃。哇,香味撲鼻。我吃到的粽子的餡有:肉,糯米,板栗,香菇,綠豆和花生。我吃著吃著,忽然又想,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于是,我便去查,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知道了。。據說,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為“詩人節”。屈平(約公元前39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囊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等。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真是有趣呀!
【關于端午的日記范文】相關文章:
關于端午節的日記600字01-18
端午節的心情日記04-22
端午節的日記700字01-13
端午節的日記900字01-13
關于端午有關的詩句05-21
關于端午的詩句古詩03-08
關于寫端午的作文04-22
關于會計實習日記范文03-16
端午節日記500字04-07
初三端午節日記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