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日志
婆婆要搬新家了,一大早匆匆趕往婆婆家,想看看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推開門,看見婆婆正坐在椅上一邊給公公喂飯,一邊和親友嘮嗑,見我說明來意,婆婆告訴我,親戚中有不少人幫了忙,剩下的讓搬家公司一車拉走就行了。談笑中我調侃住21層樓的婆婆,現在是我們家地位最高人時,婆婆略微疲倦的臉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在我看來,婆婆能在有生之年,能住進這寬敞而又不用爬樓梯的新房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我的婆婆今年80歲,雖說很清瘦,但身體還很硬朗,一米七的個頭,站在那腰不彎、耳不聾,除了滿嘴按了假牙外,什么毛病都沒有。她經常對我們說:她這一生沒什么愛好,除了會干活,什么本事都沒有。其實她不知道會干活也是一門技術。
婆婆沒文化,除了會寫自己的名字,其它字也認不了幾個,雖說不識字,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比誰都懂,當自己隨公公從農村來到城市后,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人,凡是能帶出來的都接到自己的家中,吃穿住行樣樣操心。那時年輕的公公不太顧家,加上還要接濟自己的親戚,撫養自己的孩子,家中也攢不了錢,為個不讓所有人吃苦,婆婆累死累活的干著,據親戚朋友說年輕時的婆婆就像一臺不加油的機器,哪樣能掙錢就做哪一樣,不管多臟多累,都去掙。她總是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
在我們家婆婆的勤儉持家也是出了名,用一句通俗的話說,那就是一分錢恨不能掰成兩半花。每次出門總不會空手而回,不是撿幾個瓶瓶罐罐,就是夾一捆柴回來;家里有的床單、被套都是她用廢舊的三角布,一個角一個角細心縫制而成,一床墊單破了補,再破就兩床拼一床,當兒女們勸說她換新的時,她總說這樣好洗,能用就行;為了節約電費,每晚5點,婆婆就開始招呼公公吃飯,七點前準時上床看會新聞就關燈休息,即使睡不著,也在黑燈瞎火中靜靜等待睡眠的到來。她常告誡我們頂一個家不容易,到處都需要錢,只要把肚子吃飽就行了。婆婆對自己勤儉,但對可憐的人卻很大方,不管在家在外,看見有人乞討她總會施舍點。98年汶川大地震,看完新聞的婆婆和公公立刻協商要捐款一千元,這可是兩個多月的工資呀,可婆婆卻說,和哪些災民比自己是多幸福。就是因為看中婆婆一家有這樣的善良,公公單位還委托她收養了一位孤兒,為此事公公婆婆還上了電視,多次被媒體報道宣傳,可她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她經常夸共產黨好,坐在家中每月能拿這么多錢。當我經常埋怨工作累,工作沒意思時,她像教導員一樣教育我:"你是共產黨員,年輕多干點沒什么,領導你安排你做事那是器重你,說明你有這個本事。"瞧,沒文化道理還懂得不少。
別看婆婆里里外外一把手,有時思想也與時俱進,但封建思想那是根深蒂固。丈夫是天,孫子是命,對他們一切惟命是從,除了摘天上的月亮。公公、孫子的生日那是每年必辦,自己的生日卻從沒想過。今年她80歲,兒女想給她辦個轟轟烈烈的生日,她卻謊稱不知道哪天,還認為女人家過什么生日?養了兩個女兒的我有時對婆婆的做法也很生氣,但我知道這是無力阻止的,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殘余,豈能幾句話就能改變的,別說老人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如此,養了個兒子報喜的嗓門似乎都高八度。
在我們認識的這些年,婆婆好像沒有享過一天福,四個兒女陸續成家后,她又負擔起撫養孫子的`任務,好不容易孫子長大了,公公又病倒了,為了省錢,她硬是辭退鐘點工,自己一人承擔起照顧公公全部的護理工作。每天喂飯、喂藥,清洗公公弄臟的床單、衣服,給公公翻身、檫洗身子,繁重的事物常常壓得婆婆喘不過氣來,腰間盤突出的毛病常常刺痛她,但每次看見她時,她都樂呵呵的。"沒關系,我還行,你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些話常掛嘴邊。望著日漸消瘦,身體每況愈下的婆婆,兒女們不禁為老人的健康擔憂。盡管婆婆不善表露自己的情感,但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她對家人的愛。雖說和婆婆也偶爾鬧點小矛盾,對她也有很多怨氣,但婆婆多年來對我的幫助和照顧,我還是心存感激、難以忘懷的。
這就是從艱辛中一路走來的婆婆,她總是以樂觀的心態擁抱生活,以平常心態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幾十年不管條件如何改變,依舊保持著儉樸的生活方式和善良的一顆心,她吃得簡單,用的簡樸,知足常樂。但愿住進新房的婆婆能安享晚年!
【我的婆婆日志】相關文章:
愛情日志:親愛的,我在等候12-25
丑婆婆的故事_睡前故事04-02
我為成功而生空間勵志日志01-28
男生的日志01-05
心情的日志12-19
經典的日志03-0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05-27
關于分離的日志12-24
父母的愛日志04-18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案例04-19